花卉

搜索文档
南农晨读 | 碧水青峦
南方农村报· 2025-08-19 12:05
农业产业化 - 广州迷城家庭农场从荒地发展为年收入超百万、带动300多农户的省级示范农场 [9][10] - 云城区通过发展南药、花卉特色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双提升 [36][37][38] - 贵州省黔东南州将蓝莓、百香果等特产空运至佛山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41][42][43] 新茶饮行业 - 新茶饮供应链的"生命线"由原料品质、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能力构成三角支撑体系 [18][19] - 中国农科院首席科学家尹军峰推动新式茶饮行业首个全国性团体标准《现制茶饮料》落地 [17][18] 区域经济合作 - 岭南衣专馆作为"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重点展示窗口连接粤新两地时尚产业 [30][31][32][33] - 云城区通过"媒体+"赋能花卉产业全链路发展 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实施 [21][22][23][24][25][26] 渔业发展 - 湛江市遂溪县江洪渔港于8月16日正式开海 开启新一轮耕海牧渔 [3][4][5]
产村融合绘就农旅新“丰”光!云浮云城区乡村振兴“多点开花”
南方农村报· 2025-08-18 13:01
南药产业发展 - 云城区已建成18个千亩以上标准化南药种植示范基地[9] - 加工提质创新区引进20多个医药项目 成为广东最大南药种苗繁育基地和加工产业聚集地[10] - 银田公司采用"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 带动65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 实现户均年增收2.76万元 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32万元[18] - 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年产优质南药种苗3000多万株 南药种植面积达10.53万亩 辐射带动周边种植100多万亩[25] 花卉产业建设 - 爱丽孚公司推行"土地流转入股"模式 农户除每年每亩800元保底收益外 还可分享10%销售利润[37] - 公司发展300亩花卉种植基地 年产鲜切花1700万支[38] - 创新"订单种植托管"模式 预计每年可辐射2000亩花卉种植 带动200多人就业 农户年收入有望达8万元[42] - 省级花卉产业园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亿元以上 年纳税900万元以上 直接带动就业约300人[46] 农旅融合推进 - 构建"植、产、学、研、医、游"深度融合的大健康产业链 推动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和休闲观光基地发展[52] - 爱丽孚规划打造菊花主题亲子乐园 融入卡丁车、露营等多元业态 预计每日可接待数百人次[61] - 建成南药文化驿站、甘薯产业研学馆等节点设施 腰古镇城头村跻身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65] - 银田岭南特色药用植物园等4个基地获评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66] 历史文化资源开发 - 水东村保存588座明清古建筑 打造理学旅游精品路线 今年春节、清明假期接待游客超4万人次[73][76] - 发展无公害蔬果种植产业 建成超400亩蔬菜基地 亩产蔬菜稳定在5000斤以上 年总产值达800万元[83] - 小聂跑法公司构建"公司+农户"模式 助推水东村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7万元[87] - "运动休闲农业"模式吸引近千名跑步爱好者 拉动周边民宿、餐饮和农产品消费[89]
乡村合伙人领航!云浮云城以“媒体+”点亮花卉“美丽经济”
南方农村报· 2025-08-18 13:00
云城区花卉产业园发展 - 云城区举行省级花卉产业园(核心区)开园仪式,依托花卉产业优势打造智慧农业标杆,实现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 [2][3] - 产业园总规划面积约481.3平方公里,入园企业21家,实施项目15个,开工率达93.33% [15][16] - 全区花卉种植面积达6.4万亩,2024年花卉总产值达15.8亿元,带动8510户农户人均增收8680元 [17][18] "媒体+"赋能模式 - 云城区发布《"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工作方案》,通过媒体融合花卉产业全链路,撬动镇域经济与资源经济协同发展 [4][5] - 将发掘培育"新农人""土专家""带货达人"型乡村合伙人,开展直播助农和联销活动,打造乡村合伙人IP矩阵 [26][27] - 实施"媒体+市场""媒体+文化"等八大行动,破解传统农业"重生产、轻品牌"短板 [30][31] 产业合作与科技支撑 - 小聂跑法、下小白咖啡屋等乡村合伙人与当地政府签约,以合伙人机制为核心纽带 [29] - 前锋镇与广东省农科院达成合作,为花卉产业提供科技支撑 [42] - 网络红人和电商达人获颁"农产品推荐官"证书,推动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融合 [39][40] 区位优势与产业规划 - 云城区紧邻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基地临近华南花卉交易枢纽,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筹码 [9][10] - 按照"一区一带一廊多基地"规划布局,2019年开始谋划建设,2021年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14] - 政府将在人才、金融、财政、土地等方面提供全面保障,支持企业进驻园区 [44][45]
广州农业全力“拼经济”,前7月吸引投资64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08 23:55
农业投资与项目签约 - 2025年1-7月广州签约涉农项目44个,预计投资总额约64亿元 [1] - 2023年以来全市涉农领域竣工/投产项目36个、总投资约100亿元,在建项目24个、预计总投资约77亿元 [4] - 活动现场集中签约15个项目,预计总投资超15亿元 [4] 养殖业发展现状 - 广州蛋鸡和生猪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100%和99%,位居全国城市前列 [1][13] - 全市已建成蔬菜、畜禽、渔业等现代农业设施超25万亩 [13] - 楼房养猪、植物工厂、立体养殖等绿色高效模式正在加快推广 [13] 科技创新与人才资源 - 广州汇聚全省70%以上农业科研机构和90%以上农业专业人才 [8] - 累计引入20多个院士专家团队,建成19个农业(产业)研究院 [8] - 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75%,位居全国前列 [8] 龙头企业与产业引领 - 2025年新增3家国家重点、43家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新增数量创近年新高 [13] - 全市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达19家、230家和480家 [13] - 11家企业入选2024中国农业企业500强,5家企业入选2025全球独角兽企业 [13] 重点招商方向 - 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14] - 围绕特色优势农业、现代新兴农业、生态智慧农业等"三大创新赛道" [14] - 重点发展智慧农业创新、现代设施农业、生物农业研发等"九大招商重点" [14] 产学研合作项目 - 麦康森院士工作站围绕分子营养感知理论和靶向营养重大技术创新 [8] - 广州(南沙)黄唇鱼保护研究中心开展种质保护、人工繁育等研究 [8] - 签署观赏鱼产业合作框架协议和花卉电商产业合作方案 [8]
绿园区工商联举办助力农产品推广销售活动
搜狐财经· 2025-08-07 09:57
农产品推广销售活动 - 绿园区工商联举办助力农产品推广销售活动,旨在搭建精准对接桥梁,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1] - 活动参与者包括区新阶联副会长、星拓传媒负责人、村干部、种植户代表及农文旅企业负责人,共同探讨线上平台流量获取与供销体系构建 [3] - 讨论内容涵盖农产品"种植—销售—物流"完整供销体系,涉及瓜果、蔬菜、花卉等品类 [3] 农文旅企业合作与模式创新 - 农文旅企业聚焦市场定位优化与网络信息化建设,整合即时配送、"次日达"等物流资源 [3] - 创新"旅游 + 农产品"联动模式,让游客在体验田园乐趣的同时便捷购买新鲜农产品 [3] - 区工商联将持续提供精准化、跟踪式推广与销售对接服务,支持政企农协同发展 [3]
非洲53国加入中国零关税“朋友圈”
人民日报· 2025-08-05 03:05
中非零关税政策扩围 - 中国自2024年12月1日起对33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近期扩围至53个非洲建交国[1][3] - 零关税政策覆盖产品包括石油及矿产、农林产品、初级加工品、化工品等所有类别[4] - 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2956亿美元,中国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3] - 政策实施至2024年3月,中国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额2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2%[3] 非洲商品对华出口增长 - 2024年一季度中国自非洲咖啡进口同比增长70.4%,可可豆进口增长56.8%[3] - 卢旺达咖啡豆因关税降低在中国市场普及,带动当地种植户收入提升[2] - 非洲输华商品种类显著增加,包括卢旺达辣椒酱、塞内加尔金枪鱼、肯尼亚牛油果等[2] - 湖南自贸试验区实施"非洲输华食品准入预评估制度",缩短农食产品入华时间[5] 中非产业链合作深化 - 中国企业建设的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形成纺织、玻璃、建材、家电产业集群[8] - 坦桑尼亚东非商贸物流产业园吸引430多家中小企业,预计创造超2万就业岗位[8] - 赞中经贸合作区打造铜矿开采、冶炼、加工全产业链[8] - 尼日利亚腰果加工厂采用中国自动化设备,带动食品机械出口增长[9][10] 差异化发展机遇 - 肯尼亚花卉、坦桑尼亚腰果、南非矿业等将受益于零关税政策[5] - 资源型国家如尼日利亚、莫桑比克可增加能源出口收益[6] - 埃塞俄比亚咖啡豆进口倒逼中国云南咖啡产业技术升级[9] - 中国企业通过技能培训合作培养中非复合型人才[10]
八方速递
人民日报· 2025-07-31 07:52
湖南猪肉出口 - 湖南省上半年畜牧业总产值达956亿元 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7% 同比增长3.47% 增速中部第一 [1] - 湖南猪肉出口量达0.58万吨 占全国32.5% [1] - 生猪产业被纳入十大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 实施优质湘猪工程等三大工程推动养殖业发展 [1] 吉林延吉冷面大赛 - 2025世界冷面大赛(专业组)在吉林延吉举行 吸引中俄韩新等国60多名厨师参赛 [2] - 比赛设置面汤、面条、菜码等6个评分维度 由12名专家评委现场评审 [2] 江西抽水蓄能电站 - 寻乌抽水蓄能电站开工 系国家"十四五"重点项目 总投资79.67亿元 装机容量120万千瓦 [3] - 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15.1亿千瓦时 可满足75万户用电 提升电网调峰能力300万千瓦 [3] - 年节约标准煤47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117万吨 [3] 天津五大道改造 - 民园1920街区改造采用文物修缮标准 通过脱漆工艺还原砖雕纹饰 [4] - 震损建筑按历史影像复原 百年老砖瓦片被嵌入公共空间展示 [4] 云南花卉产业 - 斗南花卉展览馆试运营 展示花卉全产业链 覆盖1600余品种 辐射50多国 [5] - 2024年交易量141.76亿枝 交易额115.74亿元 [5] 海南定安乡咖文化 - 第三届乡咖文化季开幕 设置花咖集市、琼剧表演等环节 18家乡咖参展 [6] - 活动将持续至9月30日 [7]
“一双手”打开振兴门道
经济日报· 2025-07-18 08:04
产业发展模式 - 河庄坪镇通过产业联盟整合11条产业链,包括窑洞民宿、研学旅游、花卉种植、瓜果采摘、菌菇培育等,每条产业链由龙头企业担任链长[2] - 产业联盟打通一二三产业,形成农文旅一条龙的完整闭环,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2] - 产业链内部共享技术、人才与直播渠道,解决小农户、小企业销售难题[2] 资源整合效应 - 产业联盟通过聚合力量、共享资源释放规模效应,弥补自然禀赋不足的劣势[1] - 单点产业叠加后形成联动效应,任一产业发展均可带动其他主体,增强整体竞争力[2] - 联盟模式提升农产品地域品牌知名度,增加产品附加值和议价权[2] 产业升级路径 - 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通过第三产业实现更稳定的盈利模式[3] - 研学旅游等服务输出成为新增长点,吸引研修班学员消费并推广模式[3] - 农文旅融合实践为欠发达地区提供可借鉴的乡村振兴方案[3] 政策背景 -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部署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提出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 - 乡镇级"链长制"创新性地将省市经验下沉至基层实施[2]
省财政下达资金2.7亿元精准赋能乡村振兴
新华日报· 2025-07-10 05:49
财政资金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 - 省财政下达2.7亿元资金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 [1] - 1.6亿元用于2025年度539个行政村探索多样化发展途径 [1] - 1.1亿元作为2024年度项目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剩余补助资金 [1] - "十四五"期间省财政累计安排22亿元支持超过3000个行政村发展项目 [2] 具体项目实施案例 羊尖镇丽安村项目 - 投入450万元建设1.2万平方米花卉基地项目 [1] - 财政补助135万元 [1] - 自筹资金315万元 [1] - 预计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 [1] - 投入115万元建设25亩共享菜园项目 [1] - 财政补助100万元 [1] - 预计为村集体增收9万元 [1] - 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24.43万元 [1] - 2025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预计可达400万元 [1] 睢宁县邱集镇倪庄社区与刘祠村合作项目 - 两村合作建设660千瓦光伏电站 [2] - 使用刘祠村6800平方米厂房屋顶 [2] - 2024年9月施工完成 [2] - 2024年获得财政80万元资金支持 [2] - 项目年发电量80万千瓦时 [2] - 为每个村集体年增收16万元 [2] 政策支持与未来规划 - 省财政将持续优化资金绩效管理 [2] - 强化项目跟踪问效 [2] - 助力江苏乡村提升"颜值"和"产值" [2] - 确保财政资金精准赋能乡村振兴 [2]
东莞张坑村:庭院经济带动村民致富,外来企业反哺村社区
南方都市报· 2025-07-04 19:12
乡村振兴成效 - 张坑村通过"百千万工程"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打造"业兴、景美、民富"的立体发展格局,入选第二批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名单 [1] - 完成16.1公里硬底化道路建设,显著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1] - 废弃猪圈改造为蔬菜超市,荒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1] 庭院经济发展 - "红莞咖啡"融合工业风与铁路景观设计,开业后吸引超3万人次打卡,成为区域潮流地标 [3] - 村民钟阿姨将老房改造为"成福云吞面"店,半年实现营收翻番 [3] - 全村已有5户本村村民及1户外来创业者通过"庭院+经济"模式创业,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5] - 创新"网红店引流——老房子变现"商业模式,使庭院经济成为乡村增收的毛细血管 [5] 生态环境建设 - 累计开展6场植树活动,新增乔木550棵、花卉3000多株,绿化覆盖率达45% [5] - 打造1条美丽庭院示范路线,培育市、镇级"美丽庭院"典型户43户 [5] - 建成花卉超市、儿童友好公园及果蔬科普基地各1处,实现"出门见绿、开窗见景"的生态目标 [5] 产业项目进展 - 东莞星泽日用品有限公司、东莞伟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2处增资扩产项目已投产 [7] - 仙津生物项目完成厂房主体建设,东长智能产业项目一期已封顶 [7] - 与星泽公司等3家企业签订结对协议,开展志愿活动60余场,惠及村民3000余人次 [7]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推动横发集团专精特新产业项目三期、西部工业园区项目落地,强化工业基础 [7] - 依托"红莞咖啡"网红效应和相牛文化,改造旧村房屋为民宿,推进"张山峰文化休闲区"建设 [7] - 形成"工业+文旅"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