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浙江杭州梅林村,一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 梅林村,满满人气从何来(经济新方位·农村消费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5-28 06:07
乡村旅游发展 - 梅林村2024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人气最旺时单日游客量达上千人 [2] - 通过"千万工程"推进环境改造,建设16公里慢行步道、生态河岸及19亩现代化"美好生活中心",内含数字书房、智慧健康站等设施 [3][4] - 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包括特产集合铺、品牌农产品店、共富面馆等,并引入"沥小二"数字化导览系统提升游客体验 [4] 新经济业态引入 - 改造6000平方米共享办公空间,吸引40多名"数字游民"入驻,涵盖AI创作、设计等行业,形成青年社区 [5] - "数字游民"带动城市新业态下沉,催生网红店如唐果子茶点体验店、"千万+"小馆等,促进文旅融合 [5] - 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完善推动新能源车普及,2023年新增快充桩,吸引游客及卡车司机停留消费 [7] 智慧化与集体经济 - 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74万元(2024年),村民人均收入超6万元,配套24小时无人超市、智能健身跑道等数字化服务 [7] - 智慧管理系统覆盖公交实时查询、电子健康档案及远程医疗会诊,户籍人口实现"小病不出村" [7] - 传统品牌如"王泰和"萝卜干、"老大昌"酿造酱油进驻,结合湘湖龙井等农产品提升本地商业价值 [4][7]
从大景区到小村庄,“乡味”旅游为何亮眼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27 06:31
近年来,传统景区之外,越来越多游客选择到广袤乡野间体验"乡味"。 文化和旅游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为7.07亿,同比增长8.9%;全国 乡村旅游接待总收入4120亿元,同比增长5.6%;全国乡村旅游从业总人数为712万,同比增长2.2%。 从大景区到小村庄,从游客"乐子"到发展"路子",乡村之旅何以打动人心?乡村旅游产业为何亮眼? 如火如荼:游客人数高速增长 初夏清晨,浙江安吉余村的竹海尚未被游客的脚步惊醒,上海白领陈曦已经坐在民宿露台上,看薄雾从 山坳间漫过。 "这里的时间仿佛被拉长了。"她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配图是远处的茶山与一杯安吉白茶。 作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安吉的旅游在今年"五一"假期表现依然抢眼:全县累计接待全域游客 227.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99亿元,热门民宿一房难求。 漫步之江大地,步步是景、处处如画的美丽乡村星罗棋布,"景区村"覆盖率达到56.5%。乡村旅游成为 当地旅游业的"金字招牌"。 "我们不仅真切感受到乡村旅游的火爆,而且注意到这种火爆来自游客内心的真需求、真热爱、真享 受。"长期从事乡村旅游工作的浙江省旅游民宿产业联合会会长吴健 ...
【乡路上,感受脉动中国】乡村旅游公路 让小山村走上“致富振兴路”
央广网· 2025-05-15 21:54
卡阳村,藏语意为"纯净的地方",距离省会西宁约42公里,高山、森林、溪流、村落交织成一幅如诗如 画的田园风光图。然而,曾经的卡阳村,虽坐拥美景,却因交通闭塞,难以绽放光彩。 监制:陶玉德 "90后"青年创业者马星的故事,便与这条路紧密相连。"以前进村的路,是一条颠簸、泥泞的沙土路, 小时候,跟着爸爸妈妈去看姥姥,路总是很难走。满怀创业热情的我,曾经尝试在村里做些产业,但是 因为道路不畅,客源稀少,我的创业梦也受到阻隔。"马星回忆道。 2015年,湟中区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对卡阳景区进行整体开发和建设。同时,一项重大举措也 随之而来——修建乡村扶贫旅游公路。2019年,峡口村至卡阳村旅游公路开工建设,2021年,这条承载 着卡阳村希望的公路正式通车。 道路畅通后,卡阳村的发展日新月异。马星看准时机,重新点燃创业梦想,2024年在村里开办了心情驿 站。如今,她每天在驿站里忙碌而充实,接待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现在路好了,游客越来越多, 生意也好了起来,我的创业梦也实现了。"马星笑着说,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像马星这样因路而改变命运的村民,在卡阳村还有很多。村民李大姐在自家做起了焜锅馍馍,凭借传统 手艺, ...
“四好农村路”带火“乡村游” “白加黑”多业态融合点亮乡村旅游新消费
央视网· 2025-05-12 11:40
乡村旅游市场趋势 - 乡村旅游搜索量同比大幅增长 5月以来乡村旅游搜索量同比大增[1] - 县域订单中70%来自20-35岁年轻人 显示年轻群体成为下沉市场主力[1] - 农村居民出游率显著提升 2025年一季度农村居民出游率达10.7% 五一假期贡献4971万人次占国内出游总人次15.8%[10] - 旅游消费呈现梯度扩散趋势 从中心城镇向农村市场延伸[11] 产业融合与消费升级 - 农旅融合带动农产品销售 乡村民宿通过"食材日记"实现农产品溯源与经验交流[5] - 文旅需求推动产业优化 游客对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兴趣直接促进乡村消费增长和产业升级[8] - 116家粮油加工企业参与农旅融合 天府农博园上线350多种优质土特产[19] 新业态与场景创新 - 农业生产者转型文旅体验官 形成乡村旅游双向互动新模式[8] - 昼夜联动沉浸式体验兴起 如田园电影院、星空音乐会等夜间项目[13][19] - 科技赋能旅游项目 湖北黄石园博园运用VR和AI技术打造"矿山飞龙"等亲子热门项目[15] 区域特色案例 - 山东青州花卉产业吸引年轻人旅居创业 形成从旅行到旅居的转化[3] - 陕西汉中宁强通过农村路网建设激活乡村游 实现客货邮运输联动[5] - 江苏无锡"倒立屋"等创意场景吸引农民游客 推动新农人体验乡村新业态[9] - 江西芦溪举办"风筝野餐节" 河南固始中原竹寨推出非遗茶道体验[15][17] 消费群体特征 - 农村居民角色转变 从旅游接待者升级为消费者 市场厚度增加[13] - 青年群体主导需求 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结合烟火气、文化味和科技感[21]
稻香千里引客来
经济日报· 2025-05-10 09:42
乡村旅游与特色民宿发展 - 天津津南区小站镇特色民宿稻香斋以稻作文化为核心特色,14间客房分别对应小站稻从春种到秋收的14个节气,结合徽派建筑风格吸引游客 [1] - 稻香斋推出"五一"假期食宿套餐8折优惠,游客入住数量明显上涨,微信订房咨询量激增 [1] - 小站镇特色民宿数量快速增长,目前已超10家,包括榴园农家院、传林农家院等不同风格民宿 [2] - 2024年小站镇全年接待游客259.09万人次,旅游综合性收入7643.06万元 [2] 小站稻产业链延伸 - 小站稻作为津南区核心农产品,衍生出有稻儿米糕等消费新品,开发蓝莓、芒果、桂花等10余种口味,日销量超百斤 [2] - 小站镇推出"小站文旅"二维码整合旅游资源,上线以小站稻为原料的系列美食如米粉肉、大商包子等,并标注地图指引自驾游客 [3] - "一品小站"特色菜品评选活动带动地方美食出圈,2024年"五一"期间景区周边客流达7.22万人次,旅游收入207.83万元 [3] 文旅融合与区域联动 - 津南区搭建"四季主题活动+品牌线路"体系,形成"春来踏青""乐游一夏"等四季品牌,串联"寻源稻乡游"等精品线路 [4] - 津南区整合佳沃世界、沽水·孙庄民宿等9个文旅项目,推出"津彩南望"联动优惠政策,涵盖门票特惠、民宿体验等 [4][5] - 沽水·孙庄民宿项目一期提供70余间高端客房,配套艺术馆、西餐厅,面向国家会展中心参展客商设计融合中西元素 [3] - 津南区培育"体育+旅游"新业态,通过津南半马等赛事配套景区酒店联动优惠 [4]
乐东千家镇汉小村龙眼产业园开园
海南日报· 2025-05-10 08:38
汉小村龙眼产业园开园 - 乐东千家镇汉小村龙眼产业园于5月9日正式开园,目标是打造"汉小龙眼"品牌,3年内提升品牌价值,使其成为海南热带水果的"新名片" [1] - 汉小村龙眼种植始于1993年,从广东茂名引进30亩试验田,现已发展至5065亩连片种植,占全村种植面积的82.45% [1] - 主要种植"储良""石硖"等品种,年产量3798吨,年产值突破6078万元,人均年收入达2.6万元 [1] 产业园建设规划 - 新建产业园将建设冷链仓储中心、分拣包装车间,配套产业道路以解决运输难题 [1] - 规划"采摘体验+乡村旅游"路线,实现从"卖果"到"卖风景""卖体验"的转变 [1] - 采用"大户带小户、强户带弱户"模式,探索"保底收购+利润分红"利益联结机制 [1] 龙眼产业就业与种植情况 - 龙眼产业为农户提供就业岗位,从事采摘的农户日收入150-200元,千家镇6000多户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2] - 乐东县龙眼种植总面积6.3万亩,其中千家镇占比最大达3.6万亩,主要分布在千家镇、黄流镇、利国镇、九所镇等 [2]
淳安乡村游迎来热辣滚烫
杭州日报· 2025-05-07 10:47
在这火爆的旅游热潮中,乡村旅游无疑是一颗最耀眼的"明星"。 乡村游吸引大量客流。 今年"五一"假期,淳安县全域旅游接待游客55.83万人次,同比增长27.47%,实现全域旅游收入3.88 亿元 ;千岛湖高铁站到达旅客5.06万人次,同比增长18.1%,增开18列,创"五一"假期高铁游客历史新 高。 "我们'五一'期间推出的'氧乐蛙'研学活动预约报名开启后,短短两天就爆满了。"安阳乡山下村党 支部书记吴英红难掩兴奋之情。这个"五一"假期,山下村以其独特的"氧乐蛙"研学活动吸引了众多来自 各地的亲子家庭。 "面朝湖水,天幕下的我们围坐一起,泡上壶茶,烤架上香气扑鼻,感觉整个人身心都放松了下 来。"距离山下村不远的五堡村露营基地,"五一"假期成了打卡热门地,游客詹女士早在半个月前就预 订了帐篷,惬意地在湖边休闲了一整天。 而在淳安其他乡镇,乡村游也同样"热辣滚烫"。枫树岭镇下姜村举办的2025下姜春风节,奏响"赏 春色、品春味、赶春集、乐春趣"四重曲,在千岛湖大峡谷顽酷水寨开启的探险嘉年华,让游客尽情体 验抓螃蟹、钓龙虾、浑水摸鱼等活动;梓桐镇推出西湖村露营烧烤、常宁村钓小龙虾项目;浪川乡稻蛙 公园推出垂钓稻蛙、稻 ...
(乡村行·看振兴)400年“红杏遗村”旅游热:阴山脚下“杏”福满园
中国新闻网· 2025-05-06 08:54
中新网呼和浩特5月5日电 题:400年"红杏遗村"旅游热:阴山脚下"杏"福满园 中新网记者 张玮 "10年前,到了杏成熟的季节,我们这些种植户都得骑着三轮车去路边摆摊卖杏。现在上门采摘的顾客 都得提前预约,要不然就赶不上今年的大杏了呢。"站在开满杏花的老杏树下,60岁的张贵牛乐呵地向 记者介绍着。 或是穿汉服在杏花下打卡拍照,或是走进杏园认领一棵属于自己的杏树……这个五一小长假,乌素图杏 花谷火出圈,迎来近十万游客。 乌素图杏花谷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东乌素图村。东乌素图村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有400 多年历史,因其北依大青山,自古便山环水绕,古树横生。每年杏花开时,东乌素图村便是一派"杏坞 番红"景色,亦是清末归绥(今呼和浩特)著名的八景之一,因此这里也被称为"红杏遗村"。 东乌素图村党委宣传委员王志凤介绍,村里现有杏园3250亩,不同品种的杏树15.18万株,其中树龄70 年以上的杏树就有2万余株,百年古树500余株,树龄212年的古杏树62株。 "村民们祖祖辈辈以杏为生。"王志凤说,乌素图的杏又大又甜,很是出名。"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王志凤讲述道,相传,道光二十九年,慈禧父亲惠征升迁为山西归绥 ...
定安“乡咖”假日飘香
海南日报· 2025-05-04 08:55
文章核心观点 特色产品、活动、店铺等持续“上新”推动定安“乡咖”旅游热度攀升 [1][3] 产品与套餐上新 - 湖畔咖啡店推出咖啡特调饮品“旅程”,“五一”假期前三天累计接待游客2200余人次,累计营收超4万元 [2] - 水塔咖啡在富文镇九所村的水塔咖啡会客厅和水塔咖啡大山店分别推出限定双人套餐和限定多人套餐 [2] 文旅活动上新 - 5月1日“琼剧正青春·梨香满田园”琼剧主题展演走进龙湖镇香草田园共享农庄,“香草咖啡 + 琼剧”受游客青睐 [3] - 香草田园共享农庄结合香草鸭特色餐饮推出“钓鸭大赛”增加趣味性 [3] 新店铺开启试营业 - 南丽湖片区丽湖雅苑附近由废弃老水塔改造的“荒野咖啡”开启试营业,室外有野奢田园风光露营区“荒野营地” [3] 旅游数据增长 - “五一”假期前两天,定安“乡咖”吸引客流近万人次 [3] - 假期前三天,定安县景区接待人数同比增长86.66%,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8.03% [3]
消费新观察|“村”游正流行 激发乡村消费新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5-04 07:10
文章核心观点 依托产业融合与文化赋能,乡村旅游挖掘释放乡村消费潜能,成为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重要途径,如成都岷江村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新样板 [1][8]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 “五一” 小长假 “乡村漫步” 旅游方式在成都火速 “升温” [1] - 岷江村酒店、民宿、餐厅在小长假前已预定满,人气旺吸引投资,充满消费活力 [2] - 2025 年岷江村预计全年游客量达 15 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 200 万元 [7] 岷江村旅游特色 - 环境优美,有酒店民宿、咖啡馆、火锅店、坝坝茶馆等,配套服务完善,消费场景丰富 [1] - 颇具文化内涵,有留灯书屋、非遗体验馆等,形成融合业态 [2] - 定期开展国学课、艺术展、公益讲座等活动,形成新的文化消费场景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