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

搜索文档
特色农产品成为撬动振兴“金种子” 农文旅融合描绘村民生活“幸福景”
央视网· 2025-08-02 18:01
江西省泰和县白莲产业 - 泰和县白莲种植面积超1万亩,构建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1][5] - 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现标准化种植,带动加工产业发展,生产通心白莲等产品[3] - 全产业链带动3000多户农户就业,户均年增收达4000多元[5] 新疆吉木萨尔高山花海 - 2000余亩高山花海进入最佳观赏期,种植鲁冰花、牡丹等30多种花卉[7] - 花海位于海拔1500米山区,依托充足光照和凉爽气温,观赏期延续至8月中旬[7] 西藏白朗县高原农业与生态旅游 - 年楚河畔万亩青稞田与油菜花形成黄绿相间的高原田园景观[10] - 当地结合粮食安全与生态旅游,展示高原农耕文明[10] 四川雅江县松茸产业 - 松茸开山季推动"农—文—旅"融合,融入藏族歌舞、美食等元素[14] - 发展民宿、农家乐及特色旅游线路,去年综合产值超千万元,吸引游客数万人次[14] 江苏连云港湿地生态 - 连云区海滨湿地首次大规模观测到东方白鹳,反映湿地生态改善[16][17] - 东方白鹳为湿地生态"晴雨表",其种群数量稳步提升[16]
江西农大学子三下乡:土地学科视角下的广昌莲田耕地现状调研 三下乡实践深入田间,聚焦耕地现状问题
中国食品网· 2025-07-10 10:58
劳动力流失问题 - 姚西村莲花种植户中58岁以上人群占比达67%,45岁以下从业者仅占12%,耕作主体老龄化严重[1] - 超过60%的农户因缺乏劳力改用除草剂,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比人工除草地块低1.8个百分点[2] - 65岁莲农陈大爷反映10亩莲田全靠老两口打理,年轻人外出打工现象普遍[1] 土地退化问题 - 姚西景区核心种植区62%的莲池存在不同程度退化,亩产比初期下降30%[2] - 土壤容重达1.52g/cm³,超出适宜标准18%,有机质含量较2016年下降27%[2] - 化肥施用强度300-400kg/公顷,为全国平均1.3倍,休耕率不足5%[2] - 连续种植导致"退化-施肥-再退化"恶性循环,氮磷钾养分失衡突出[2] 政策支持不足 - 白莲种植每亩成本2000元,政府补贴仅120元,专项补贴为粮食作物的32%[3] - 县级财政特色农产品耕地保护专项资金年缺口达300万元[3] - 若补贴提升至粮食作物70%,农户生态措施意愿可提升40%[3] 解决方案 - 劳动力重构:推广"土地托管+职业莲农"模式及新农人培训计划[3] - 耕地修复:设计"莲田轮作休耕指数",实施轮作补贴每亩300元,预计土壤有机质年提升0.5个百分点[3] - 政策创新:构建耕地质量价值评估体系,纳入省级补偿范畴,通过跨区域指标交易筹资[4]
江西农大学子乡村调研:农技升级助力治理破题
中国食品网· 2025-07-10 10:58
农业产业现状 - 姚西村传统以种植经济作物白莲为主 但受气候变化和市场波动影响 村民收入增长受限 [1] - 部分稻田存在土壤酸化板结现象 有机质含量偏低 建议轮作绿肥作物改善土壤 [1] - 农业面临莲业产品价格波动及农药化肥成本上升问题 导致"谷贱伤农"现象 [1] 农民诉求与挑战 - 农民对土地确权政策"有所了解但操作复杂" 希望增加农业技能培训频次 [1] - 野猪出没影响产量 需要政府支持解决 [1] - 农民普遍年龄偏大且文化程度低 政策文件理解存在障碍 [1] - 45岁以下村民不愿返乡务农 主要顾虑为收入不稳定和子女教育配套不足 [1] 农村发展需求 - 农民渴望更多农业技术支持与培训 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2] - 希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2] - 农村数字化工具普及率不高 政策落地需要更接地气的解决方案 [2] 青年实践成果 - 实践队通过田间走访和问卷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 为"三农"问题研究提供实践支撑 [1][3] - 调研结果将形成报告提交相关部门 为制定农村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2] - 活动促进青年学子理解国情 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3]
梯田、荷花、蔬菜 夏日乡村美丽富饶、生机勃勃
央视网· 2025-07-08 16:00
红河哈尼梯田生态农业 - 红河哈尼梯田采用"稻鱼共生"生态循环模式 农户夏季进行除草和投放鱼苗作业 [1] - 梯田生态系统由森林、村寨、梯田、水系构成 通过自流灌溉系统维持 拥有1300年历史 [3] 江西上犹荷花旅游经济 - 上犹县水岩乡古田村种植300亩荷花 形成湖水荷塘景观 吸引大量游客拍照打卡 [4][6] - 当地2021年起发展白莲产业链 涵盖乡村旅游、莲蓬采摘和莲藕加工 带动村民增收 [6] 兰州高原夏菜产业 - 榆中县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达43万亩 日均外运量4000吨 主供花椰菜、西兰花等品种 [7] - 采用分时段种植模式 实现5-11月持续供应 配套保鲜技术解决长途运输高温问题 [10]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兴趣电商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报告》:大量数字新农人涌现
观察者网· 2025-06-05 20:37
兴趣电商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兴趣电商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报告》,研究数字新农人对乡村产业的再造作用 [1] - 乡村产业振兴面临"产村人"发展瓶颈:缺乏产业导致留不住人,人口流失又难以吸引产业 [1] - 兴趣电商平台催生了一批懂电商、懂农业、爱农村的数字新农人,他们利用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新业态从事农产品全环节经营 [1][2] 数字新农人的运营模式 - 兴趣电商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提供个性化信息,提高消费者决策效率,帮助优质农产品快速打开市场 [2] - 消费者反馈和销售数据反哺农业生产,解决小规模生产对接市场的难题 [2] - 数字新农人通过专业知识介绍和产地溯源等"接地气"方式重塑消费者信任 [2] - 案例:三农创作者@乡愁全网积累2700万粉丝,视频观看超10亿次,带动当地茶叶等特色农产品销售 [2][4] 兴趣电商的产业影响 - 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抖音电商销售71亿单农特产品,农货商家数量同比增长63%,三农创作者增长52% [5] - 兴趣电商推动数字新农人扩大生产规模并采用现代化技术,促进农产品品牌化 [5] - 短视频和直播的"被看见的力量"成为农产品品牌化的低成本路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