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

搜索文档
江西农大学子三下乡:土地学科视角下的广昌莲田耕地现状调研 三下乡实践深入田间,聚焦耕地现状问题
中国食品网· 2025-07-10 10:58
2025年7月2日,江西农业大学国土学院"三农"问题青年实践队深入广昌县姚西景区,开展莲花种植区耕 地现状专项调研。作为学校2025年暑期"三下乡"重点项目,实践队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地调 查为核心,通过实地勘查、农户访谈和数据分析,全面剖析当地莲花种植中劳动力流失、土地退化及政 策支持不足等耕地保护与利用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清晨5时30分,实践队迎着晨曦踏入姚西景区千亩莲田。在这片2016年获"世界最大莲池"吉尼斯认证的 核心种植区,队员们分工协作,运用GPS定位仪、土壤采样器等专业设备,对1500亩莲田开展网格化勘 测。与此同时,另一组队员深入田间地头,与正在劳作的农户展开面对面交流,拉开了本次三下乡耕地 现状调研的序幕。 劳动力流失:耕地耕作面临"老龄化"困境 "家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10亩莲田全靠我和老伴儿打理。"65岁的莲农陈大爷的话语道出了当地普遍 存在的劳动力流失问题。实践队调研数据显示,姚西村莲花种植户中58岁以上人群占比达67%,45岁以 下从业者仅占12%,耕作主体老龄化严重。 三下乡队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王家伟在调研中发现,劳动力短缺直接导致耕作模式粗放化。 ...
江西农大学子乡村调研:农技升级助力治理破题
中国食品网· 2025-07-10 10:58
7月5日,江西农业大学"三农"问题青年实践队赴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驿前镇姚西村,开展实地考察与问 卷调研活动。实践队通过田间走访、座谈交流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为推动"三 农"问题研究提供实践支撑。 田间地头察实情:从土壤改良到产业转型 7月5日早晨五点半,江西农业大学"三农"问题青年实践队出发姚西村,立即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地考 察。姚西村地处旴江流域,传统以种植经济作物白莲为主,但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市场波动影响,村民 收入增长受限。实践队成员在考察中发现,部分稻田存在土壤酸化板结现象。"我们取了三处样本进行 速测,结果显示有机质含量偏低,建议村民适当轮作绿肥作物。"团队成员表示。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实践队深入田间地头,与种植户伯伯就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生产等展开讨论。 据考察走访,养殖户们表示近些年来,农业难做,谷贱伤农的苦恼,主要原因为莲业产品价格波动及农 药及化肥成本上升。 问卷发放听民声:农民关切直指农业根基 为全面掌握农民对"三农"政策的感知与诉求,实践队设计了涵盖土地流转、农业补贴、政策支持等多个 维度的问卷。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对土地确权政策表示"有所了解但操作复杂",希 ...
梯田、荷花、蔬菜 夏日乡村美丽富饶、生机勃勃
央视网· 2025-07-08 16:00
红河哈尼梯田生态农业 - 红河哈尼梯田采用"稻鱼共生"生态循环模式 农户夏季进行除草和投放鱼苗作业 [1] - 梯田生态系统由森林、村寨、梯田、水系构成 通过自流灌溉系统维持 拥有1300年历史 [3] 江西上犹荷花旅游经济 - 上犹县水岩乡古田村种植300亩荷花 形成湖水荷塘景观 吸引大量游客拍照打卡 [4][6] - 当地2021年起发展白莲产业链 涵盖乡村旅游、莲蓬采摘和莲藕加工 带动村民增收 [6] 兰州高原夏菜产业 - 榆中县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达43万亩 日均外运量4000吨 主供花椰菜、西兰花等品种 [7] - 采用分时段种植模式 实现5-11月持续供应 配套保鲜技术解决长途运输高温问题 [10]
当一个精致中产,沦落为盗贼
虎嗅· 2025-06-28 08:43
影视作品分析 - 剧集《掩耳盗邻》通过中年金融男库珀的盗窃行为切入,展现阶级鸿沟与复杂人际关系,探讨信任危机与存在困境 [3][4][6] - 故事表层是黑色幽默的盗窃叙事,深层映射中年危机与自我价值拷问,通过类型化情节呈现精神困顿 [6][7][16] - 角色设置形成镜像对照:库珀代表跌落的中产精英,萨姆象征底层捷径者,韩裔夫妻体现虚伪体面,清洁工女工展现地下世界 [7][10][12] 社会议题探讨 - 消费主义批判贯穿主线,通过盗窃象征对既定社会规则的破坏,揭露锦绣帷幕下的系统性锈蚀 [15][16] - 阶级分化被多维度呈现:上层依赖物质装点体面,底层面临生存倾轧,两者因库珀的行为产生意外交汇 [7][11][13] - 人际关系被解构为利益与情感的混合体,友谊在成年人世界中既显幼稚又具深刻性,如库珀与清洁工超越交易的精神联结 [12][13] 叙事手法与隐喻 - 多米诺骨牌成为核心隐喻,暗示命运链条中人人互为因果,既是被害者也是加害者 [13][14] - 双向情感障碍患者作为"唯一正常人"的设计,反衬所谓健全社会的荒诞性 [13] - 高尔夫球场醉酒对话呼应《猜火车》独白,展现30年后从青春反叛到中年虚无的延续 [1][17][18]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兴趣电商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报告》:大量数字新农人涌现
观察者网· 2025-06-05 20:37
兴趣电商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兴趣电商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报告》,研究数字新农人对乡村产业的再造作用 [1] - 乡村产业振兴面临"产村人"发展瓶颈:缺乏产业导致留不住人,人口流失又难以吸引产业 [1] - 兴趣电商平台催生了一批懂电商、懂农业、爱农村的数字新农人,他们利用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新业态从事农产品全环节经营 [1][2] 数字新农人的运营模式 - 兴趣电商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提供个性化信息,提高消费者决策效率,帮助优质农产品快速打开市场 [2] - 消费者反馈和销售数据反哺农业生产,解决小规模生产对接市场的难题 [2] - 数字新农人通过专业知识介绍和产地溯源等"接地气"方式重塑消费者信任 [2] - 案例:三农创作者@乡愁全网积累2700万粉丝,视频观看超10亿次,带动当地茶叶等特色农产品销售 [2][4] 兴趣电商的产业影响 - 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抖音电商销售71亿单农特产品,农货商家数量同比增长63%,三农创作者增长52% [5] - 兴趣电商推动数字新农人扩大生产规模并采用现代化技术,促进农产品品牌化 [5] - 短视频和直播的"被看见的力量"成为农产品品牌化的低成本路径 [5]
《白莲花度假村》:为什么白人会对东方身心灵如此着迷?
虎嗅· 2025-05-22 07:28
在地视角缺失 - 第三季对泰国当地人的塑造呈现断崖式扁平化 仅保留符号性和功能性 相比前两季对当地人的深度刻画明显弱化 [1] - 泰国仅作为异域背景板 未深入挖掘白人与亚洲人之间的种族等级问题 [1] - 前两季中夏威夷和西西里的当地人角色具有历史象征意义和主观能动性 能与游客产生动态博弈 [4] - 第三季的泰国本地人沦为纯粹的服务员或性客体符号 缺乏主体性和内心灰度 [4][6] 亚洲女性作为性客体符号 - Frank角色揭示了白人对亚洲女性的极致客体化 甚至产生"成为亚洲女孩"的欲望反转 [7][8] - 亚洲女性在文化建构中被赋予"柔顺、温和、驯服"的女性气质 成为yellow fever的投射对象 [10] - 性关系中主客体二元结构被打破 显示即使是白人男性也可能渴望成为被凝视的客体 [12] - 亚洲女性常被塑造成被动接受欲望的符号 如《云图》中的裴斗娜和日漫阿嘿颜现象 [9] 东方身心灵的消费主义 - 剧中混搭佛教、印度教、心理学等不同体系 呈现白人对东方文化的工具化使用 [14] - 东方"无我"理念被用来缓解西方个人主义带来的现代性困境 [16][17] - 身心灵实践在西方被商品化为"身心疗愈消费" 失去原有宗教内涵 [18][19] - 剧中佛教更多作为背景板 讽刺白人对其肤浅解读而非正宗呈现 [14] 身份困境的两种解决方案 - 弟弟角色体现佛教"无欲无求"状态 因缺乏自我执念而接近解脱 [21][22][23] - Amor Fati(对命运的热爱)作为另一种解决方案 通过接受生命历程本身寻找意义 [26][27] - 三姐弟分别代表进取式幸福观、压抑欲望的修行和真正的无我状态 [21][22] - 闺蜜组的Laurie发言强调时间累积带来的意义 呼应Amor Fati理念 [24][27]
建德探索“1+1>2”的乡村“共富样本”
杭州日报· 2025-05-21 10:14
乡村共富实践模式 - 建德市通过"合作共富"联合体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形成"互助长宁""浙硒共富""139乡宿共富""十里寿昌江"等多个特色联合体 [6] - "互助长宁"联合党委以长宁村为中心联合周边4个村,围绕"学、吃、游、购"四要素打造旅游线路,半年接待团队75批次、游客1.2万余人次,村集体增收300余万元 [8] - 杭金衢"浙硒共富"联合体由大慈岩镇、兰溪诸葛镇、龙游横山镇三地组成,2024年实现村集体增收650余万元,接待游客105万人次,农户增收超8000万元 [9][10] 产业联动发展 - 航川村构建"六上"立体式产业格局,2024年引入社会资本1.7亿元,落地10个业态,52户农户返乡开办民宿,月均增收3.5万余元 [11] - "139乡宿合作共富联合体"整合2县7镇13村资源,打造民宿产业带和研学精品线路 [12] - 寿昌镇"十里寿昌江"联合体整合5个村农业资源打造丝瓜产业集群,带动村集体增收超百万元,村民就业118名,月均增收4000元 [15] 工坊经济模式 - 建德市建成31个特色工坊,提供就业岗位700余个,低收入农户就业占比超20% [13] - "乡村共富学院"培训孵化200余名技能人才,42名村民获得专项技能证书 [13] - 梅城镇"千鹤红共富产业园"盘活3座厂房和2000多亩荒地,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45万元,带动50余人就业 [14] 运营机制创新 - 采用"运营前置"理念推动资源高效配置,明确片区联合体产业发展定位 [11] - 建立权责明晰的收益分配机制,包括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多种形式 [15] - 形成"联合体统筹资源、企业主攻营销、农户专注种植"的协同发展格局 [15]
广东老字号经贸代表团赴欧洲开展系列经贸推介活动
搜狐财经· 2025-05-20 21:34
为贯彻我省《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及《广东省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行动方案》要 求,支持广东老字号企业"出海",2025年5月7日至5月14日,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何军率老字号经贸代 表团赴意大利、英国开展系列经贸推介活动。期间,在意大利米兰、英国伦敦分别举办广东老字号欧洲 经贸推介会,开展13场拜会对接活动,现场签订2个合作协议、达成21个合作意向。 在5月8日米兰推介会和13日伦敦推介会上,何军副厅长介绍了广东的经济发展情况,强调广东是拥有悠 久历史文化和深厚人文底蕴的省份,拥有281家"广东老字号",老字号企业平均年龄93岁,老字号产品 以其独特工艺、卓越品质和深厚文化内涵,成为广东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他表示意大利和英 国的品牌传承和创新,与老字号守正创新理念不谋而合,希望双方携手共进,发挥各自优势,努力推动 互利合作取得更大成果。 在两地推介会上,中国驻米兰总领事馆经济商务参赞耿协威、意大利中国理事基金会秘书长Marco Bettin、英中贸易协会荣誉副主席Andrew Seaton分别致辞,广东省商务厅有关负责同志还推介了广东投 资营商环境及投资政策。 两地推介会均吸引近百家当地企业 ...
文化中国行 | AR技术“复活”史前文明
广西日报· 2025-04-29 10:53
博物馆创新展览方式 - 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利用AR眼镜、AR互动屏、全息投影等现代科技手段,让化石和古生物"复活",提供沉浸式体验[1] - 设立《古海传奇》元宇宙数字展区,通过大视场角AR头环展示三叠纪世界,并推出数字讲解员"螺蛳妹"实现语音互动[1] - 开发虚拟游戏台让游客化身"白莲洞人"体验原始狩猎,结合互动游戏设备全面展示史前人类生活方式[1] 博物馆教育功能与社会影响 - 博物馆常设《洞穴家园》和《地球往事》两大展览,展示2000余件馆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标本[2] - 2024年开展"史前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覆盖柳州市区及乡镇10多所中小学校[2] - 推出原创科普剧《穿越白莲三万年》,通过仿制兽皮服饰、石器工具等道具还原原始生活场景,将文物知识转化为生活体验[3] 博物馆运营数据 - 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26万人次,显示创新展览方式有效提升吸引力[3] - 2019年9月新馆开放,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莲洞遗址为基础建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