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发展

搜索文档
夏游丽江:云南永胜万亩荷花盛开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21 20:28
文旅活动 - 永胜县举办第四届三川荷花季活动,包含"荷花仙子"评选大赛、短视频大赛、乡村大舞台天天演等系列文旅活动,吸引游客深度参与 [3] - 同步发布"程海研学游""片角温泉游""东山小村乡村游"三条精品旅游线路,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3] 产业发展 - 永胜县通过"农文旅"融合模式,将万亩荷塘打造为乡村振兴实践案例,提升农业附加值并带动乡村旅游、特色民宿、农家乐等关联产业发展 [5] - 荷花产业显著增加农户收入,结合历史文化底蕴举办文化节、非遗展示等活动,挖掘地方特色文化 [5] 旅游推广 - 永胜县三川荷花正值最佳观赏期,当地向全国游客发出暑期旅游邀请,主打荷风夏日与田园体验 [5]
团结融合 共促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7-16 06:10
文旅融合发展 - 抚远市黑瞎子岛镇南岗赫哲族村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动渔民转型为民宿管家,全村年均接待游客超4.2万人次 [2] - 莫日根广场举办少数民族特色文旅活动"赫集",吸引游客参与赫哲族非遗体验和传统体育游戏 [2] - 抚远创新文旅融合模式,3年来累计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旅游产业繁荣发展 [2] 民宿经济 - 甘大姐等渔民转型为民宿管家,形成"民宿联盟",带动当地住宿业发展,亲子主题房预订火爆 [2] - 抓吉赫哲餐厅和民宿群从撂荒地发展为热门研学目的地,每周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团队 [2] 非遗文化传承 - 赫哲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红通过桦树皮画等传统手工艺,联结游客与赫哲文化 [2] - 鱼皮工坊和民俗体验区成为文化交融平台,汉族与赫哲族共同参与手工艺制作和传统游戏 [2] 民族团结与经济共享 - 多民族共同参与文旅活动,如甘大姐(赫哲族)、赵姨(满族)、李婶(汉族)合作经营民宿和餐饮 [2] - 发展的红利为各族群众共享,文化交融促进心灵共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 [3]
广东电网 “好电”助力农文旅融合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7-14 06:01
电网建设与生态保护 - 南方电网广东惠州博罗供电局对柏塘镇"万亩茶园"周边线路进行优化,预留观赏空间,实现电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4][5] - 在郭前村开展杆线布局优化和电力设施隐蔽化改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地面无电线杆和架空线缆[4] - "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通过外观改造采用低饱和度色彩和活泼图案,与周边山林景观融合[5][6] 电能替代与产业升级 - 博罗县近3年新建10千伏馈线及环网线路28公里、新增变压器76台,增容量达25670千伏安,支持茶产业发展[7] - 电气化设备使茶叶生产效率提升3-4倍,从人力炒茶每日3-4斤提升至电气化设备每日13-15斤[8] - 电网升级推动茶叶制作标准化,不同电气化设备可产生差异化风味,稳定供电为茶企提供保障[8] 绿色旅游与乡村电气化 - "全电民宿"实现全流程电气化,屋顶光伏年减碳34吨,发电量可满足满负荷用电需求[9] - 博罗县累计建成充电站72座、充电桩369条,实现17个镇街全覆盖[9] - 2024年广东电网投入13亿元建设362个新时代电气化村,计划2025年底累计打造不少于1000个电气化村[10] 区域发展规划 - 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已建成36个精品电气化村,2025年目标为2个电气化镇和60个电气化村[10] - 广东电网与50多个属地政府签署乡村电气化示范共建协议,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现代化[10]
鹤山市委书记刘志刚:文明实践不打烊,年轻人白天上班、晚上学艺
南方农村报· 2025-07-11 19:00
鹤山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 鹤山市自2012年启动文明城市创建以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创建全过程,成功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5][6][7] -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通过"百千万工程"实现快速发展 [7] 文化品牌建设举措 - 建设15间以儿童文学家任溶溶为主题的书屋,创设"任溶溶作文奖",打造"书香鹤山"城市阅读品牌 [8][9] - 开展村歌、村晚、村赛等群众性系列活动,举办龙狮巡游、龙舟赛、香火龙等传统节日民俗活动 [10][11] - 以古劳水乡为核心,推动农耕文化、非遗传承与现代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样本 [11][12] 群众参与机制创新 - 创新开展"文明Yeah集"、文明夜校等项目,年均惠及群众35万人次 [14][15] - 建立359支志愿服务队伍,2000余名"志愿楼长"扎根社区,6.5万名志愿者参与服务 [15][16] - 通过3名全国劳模、3名"中国好人"、6名"广东好人"等先进典型引领社会风尚 [16][17]
广州文旅企业赴安顺谋合作,粤黔协作助力农文旅发展
南方农村报· 2025-07-10 19:03
粤黔文旅合作项目 - 广州市协作办、文广旅游局及粤黔协作工作队组织广州旅行社行业协会及平台企业赴安顺开展农文旅融合调研合作[2][3] - 参与企业包括广东天天假期国际旅行社、广州康辉国际旅行社等平台企业[3] - 合作旨在搭建安顺乡村农文旅资源"出山入湾"的桥梁[4] 安顺文旅资源开发 - 安顺工作组推出5条精品旅游线路:山水清凉之旅、文化慢生活之旅、亲子研学避暑之旅、运动康养避暑之旅、村田园避暑之旅[8][9][10] - 重点开发高荡村特色乡村示范点[10] - 路线设计融合屯堡文化(云山屯、旧州古镇)与喀斯特地貌(花江大峡谷)等核心资源[12][13][16] 文旅产品创新 - 采用"经典景色+特色农文旅"模式,满足游客拍照打卡与深度文化体验双重需求[18][19] - 产品设计实现旅行个性化、社交分享价值与可持续性三大目标[20] - 广州企业将发挥线上流量运营与线下渠道整合优势,推动安顺文旅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22][23] 后续推进计划 - 安顺工作组将以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深化平台企业助力农文旅融合专项活动[26] - 计划实现活动声量的指数级增长[27]
姚高员赴富阳区调研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工作
杭州日报· 2025-07-07 10:53
城乡融合发展 - 强调围绕"富民"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促进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打造共同富裕杭州样本 [1] - 常绿镇以新四军两渡富春江红色研学中心为载体建立"红韵常绿"共富游坊 [1] - 湖源乡龙鳞坝民宿集群探索联动发展新路子,带动全域旅游兴旺 [1] - 龙门古镇整合业态空间,更新厅堂展陈,提升整体运营能力 [1] 特色产业发展 - 安顶村在做优安顶云雾茶基础上打造网红景点,探索"茶叶+"共富示范发展模式 [2] - 春建乡茶艺空间通过茶文化体验区、网络直播等带动茶产品线上销售突破千万元 [2] - 新桐乡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 [2] 乡村运营与创新 - 根据镇域特色分类建设农业大镇、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 [1] - 以重点村为支点开展乡村片区组团发展试点 [1] - 迭代提升发展模式,推进乡村运营,承接城市消费、旅游、休闲等功能 [1] - 保持乡村原有风貌和乡愁古韵,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1] 企业带动共富 - 杨先生糕点乐园项目和富冶集团吸纳就业、带动群众增收 [2] - 企业需开展产品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经营管理创新 [2] - 传统产业走品牌化、科技化转型发展之路,提升当地就业吸纳能力 [2] 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 - 统筹规划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推进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下沉 [2] - 渌渚镇阆坞村迁建安置房项目注重"小切口、大民生" [2]
情怀 | 用心绘就美丽乡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07 08:08
乡村旅游发展 - 江苏省江阴市璜土镇璜土村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胡子小镇",吸引全国游客,实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1] - "胡子小镇"建设历时3年,包含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特色民宿、文化教育和生态农业等多元业态,累计接待团队6000余批、散客110余万人次[4] - 项目充分发挥毗邻常州的地理优势和文化底蕴,保留乡村古朴韵味的同时融入现代艺术元素[3] 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 通过承接政府安置小区及镇属公园的工程建设和物业服务获取"第一桶金",组建专业队伍并进行业务培训[2] - 将集体收入用于河道整治、道路硬化、路灯安装等基础设施改善,并举办"国学班""道德讲堂"等文化活动提升乡风文明[2] - 成立村党委后拓宽发展思路,推动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实现集体增收和百姓致富[3][4] 项目建设管理 - 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邀请专业设计团队共同探讨建设方案,综合考量功能需求与创收需求[3] - 积极联系多部门推动"一站式"解决民宿办证难题,克服审批手续繁琐的困难[4] - 吸引艺术家团队入驻,形成自然与时尚交织的旅游体验,带动农产品销售[1][3]
龙门麻榨中心村:千年古榕书写绿美旅居新意|寻找典型之美➇
南方农村报· 2025-06-20 23:36
核心观点 - 惠州龙门县麻榨镇中心村以千年古榕树为核心,通过生态保护和文化挖掘,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引擎 [9][10] - 中心村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结合"生态+文化"策略,推动绿美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 [7][8][9] - 古榕树驿站项目和"最美旅游公路"骑行活动成为激活乡村经济的重要抓手 [5][38][39][40] 古树保护与历史价值 - 中心村古榕树树龄1018年,树高13米,胸围9.8米,平均冠幅30米,被誉为"千年如榕,惠州之最" [3][14][15] - 古树承载村庄历史记忆,树下曾举办重要公共活动如联产承包责任制动员大会,并保留重阳分鱼、添丁分炸果等传统习俗 [20][21][22][23] - 广东省实施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通过巡护、电子档案、24小时监控等措施对古树进行健康养护 [26][27][28][29] - 2023年新增6根大型加固装置保护古树,周边10户村民15天内同意拆除房屋为古树腾出生长空间 [33][34][35] 农文旅融合发展 - 中心村依托省道S254线(龙门段)和"最美旅游公路"骑行活动,将古榕树打造为骑行补给点及旅游地标 [39][40][41] - 已完成208栋房屋外立面修缮,升级道路景观、河道景观及宅间巷道,种植"北绿一号"杨桃探索"村企合作"模式 [45][46] - 杨桃公园项目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4万元,古榕树驿站规划文学主题民宿、咖啡、粮仓书馆等配套设施 [47][51][52] - 未来计划通过榕溪市集、文学村等IP转化生态颜值和历史文脉,形成"留量"经济 [50][53][54]
不忘英雄名 聚力谋振兴(地名中的抗战记忆)
人民日报· 2025-06-17 06:13
红色文旅产业发展 - 绍文乡建成红色教育基地和文化广场,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串联"教育基地—蔬果采摘—积分食堂"旅游链 [3] - 2024年绍文乡接待游客突破1.8万人次,游客参与篝火晚会和抗联秧歌等互动活动 [4] - 游客留言显示红色教育基地成功将历史转化为润物无声的体验力量 [4] 村集体经济模式创新 - 发展"坑塘经济",7处坑塘采用"水稻、莲藕种植+鱼、蟹养殖"种养结合模式,成为集体经济"聚宝盆" [3] - 引进大米加工等项目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3] - 实施"红色积分制",村民通过参与环境整治、讲解红色故事、发展旅游项目积累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或折算合作社股份 [3]
广东翁源擦亮“中国三华李之乡”名片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6-15 14:50
农文旅融合发展 - 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抓住3.6万亩三华李采摘季契机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通过文化旅游月开幕式展示产业魅力与潜力 [1] - 活动现场包括十大"最够味三华李果园"授牌 农文旅推荐官颁授 精品旅游采摘路线推荐 三华李订购签约等环节 [1] - 现场布置三华李及农特产品 兰花 旅游文创 旅游手信等展区 全面展示农文旅产业最新成果 [1] 三华李产业 - 翁源县三华李种植历史悠久 可追溯至明嘉靖年间 每年夏季带动乡亲增收并吸引游客采摘 [1] - 县政府计划通过三华李连接乡亲 游客和客商 提升翁源知名度 [1] - 原创三华李主题说唱音乐表演等活动带热现场氛围 [1] 区域优势与旅游布局 - 翁源县拥有"中国兰花之乡"和"中国九仙桃之乡"称号 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2] -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圈层 交通便利 已融入大湾区1.5小时经济圈生活圈 [2] - 构建"一个定位 两个中心 三大空间 四条线路 五大龙头旅游区"的立体发展格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