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载人航天
icon
搜索文档
神二十“中国航天日”出征太空
环球网资讯· 2025-04-24 10:01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 - 瞄准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陈冬、陈中瑞、王杰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 [1] - 航天员陈冬执行过神舟十一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陈中瑞和王杰均来自我国第三批航天员,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1] - 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等任务 [2]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 [2]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来访,计划于今年10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 [2] 空间科学实验 - 本次任务将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3项生命科学实验 [3] - 斑马鱼实验研究微重力对高等脊椎动物蛋白稳态的影响,明确蛋白稳态对失重造成的骨量下降和心血管功能紊乱的调控作用 [3] - 涡虫空间再生实验是国内首次开展,研究结果有助于解决人类空间损伤等健康问题 [3] - 链霉菌实验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微生物活性物质和酶在空间环境下的表达规律 [3] - 神舟二十号乘组在轨期间,还将持续开展59项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3] 载人登月任务 -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望宇登月服、探索载人月球车等正在按计划开展初样研制试验工作 [4] - 月球遥感卫星已完成立项和竞争择优,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等地面系统研制建设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4] - 前期已组织完成了长征十号运载火箭电气系统综合匹配试验,梦舟载人飞船首次高空空投试验,揽月月面着陆器整器热试验 [4] 航天员训练 - 目前第四批航天员的训练正在按照既定计划有序组织开展 [5] - 港澳航天员作为载荷专家,预计最早将在2026年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5]
上新了 中国航天员解锁“躺着上太空”的硬核知识点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4-24 09:06
航天发射流程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于5月24日17时17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航天员陈冬 陈中瑞 王杰执行任务[2] - 航天员通过发射塔架第九层平台进入神舟飞船 进入前需坐在椅子上休息等待并完成脱鞋程序[3] - 脱鞋因需穿着舱内压力连体服 靴子用于保护服装防磨损并避免尘土带入舱内 进舱前需严格检查服装[5] 航天员入舱顺序与位置 - 03航天员首先进入飞船并坐于舱体左侧 02航天员随后进入坐于右侧 01航天员(指令长)最后进入返回舱[7] - 航天员采用躺姿进入椅盆座位 需按飞行手册检查设备仪表盘绿灯 密封舱门并启动天地通话系统[9] - 发射前10分钟启动舱内氧气循环系统 完成与地面指挥的最后语音确认[9] 航天员出征仪式 - 航天员进舱前会对镜头打招呼 出征时最后一句为"北京见"[5][11]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亮相,“新老组合”将执行6个月太空驻留任务
环球网资讯· 2025-04-24 07:00
任务概述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计划于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 乘组由陈冬(指令长)、陈中瑞和王杰组成 陈冬为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位三次执行飞行任务者 陈中瑞和王杰均为第三批航天员首次飞行[1] - 任务主要目的包括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 驻留空间站约6个月 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实施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 安装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和舱外设备 进行科普教育和空间搭载试验[3] 乘组成员背景 - 指令长陈冬曾执行神舟十一号和神舟十四号任务 此次重点训练操作精准度、心理稳定性、团队协同和应急处置能力 并承担带领新队员的责任[3][4] - 陈中瑞为前空军一级飞行员 累计飞行时长2300小时 曾参与神舟十号返回清空空域任务 从战斗机驾驶员转型为航天驾驶员[5] - 王杰原为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工程师 负责航天器减隔振设计 2018年通过第三批航天员选拔 2020年9月正式入选 此次担任航天飞行工程师 负责平台照料、设备维护和空间科学实验[6][7][9] 任务执行细节 - 乘组经过长期组队训练 具备飞行员精准操控能力与工程师严谨理论功底 强调地面充分准备以应对太空复杂操作[4] - 计划开展出舱活动、精细实验操作及日常维护维修 乘组实行分工协作与互为备份机制[4][9] - 王杰将携带个人物品包括家人照片和笔记本 记录太空体验与优化建议[8][9]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于4月24日出征太空
人民日报· 2025-04-24 06:07
神舟二十号任务概况 - 瞄准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 飞行乘组由陈冬(指令长)、陈中瑞和王杰组成 其中陈中瑞和王杰为首次执行飞行任务[6] - 任务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五次载人飞行 主要目的包括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 驻留约6个月 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出舱活动及设备维护等任务[7] - 飞船入轨后约6.5小时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 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 计划10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7] 空间科学实验进展 - 开展3项生命科学实验 研究对象包括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7] - 在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科学等领域持续开展59项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预计在血管化脑类器官芯片培养、高温超导材料空间制备等方面取得突破[8] - 截至目前已在轨实施200余项科学与应用项目 上行近2吨科学与应用物资[8] 出舱活动与技术成就 - 已实施20次航天员出舱活动 单次最长出舱时长达9小时创世界纪录[9] - 飞天舱外航天服单件最高使用量达17次 超过"3年15次"设计指标 机械臂实现舱外作业全域可达[9] - 出舱活动实现由技术验证向复杂作业任务的跨越[9] 航天员队伍建设 - 第四批航天员2024年8月入队后按计划开展训练 取得飞行资质后将纳入乘组候选范围[9] - 港澳航天员作为载荷专家预计最早2026年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目前正开展航天专业技术训练[10] - 巴基斯坦航天员选拔工作正在进行 正与有关国家磋商其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事宜[10] 载人登月计划进展 -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等按计划开展初样研制试验[11] - 已完成长征十号火箭电气系统综合匹配试验、梦舟飞船首次高空空投试验等关键测试[11] - 后续将组织实施梦舟飞船零高度逃逸、揽月着陆器综合着陆起飞验证等全面验证试验[11] 航天员背景与训练 - 指令长陈冬为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位三次飞天的航天员 亲历中国空间站从建造到应用全过程[12][13] - 陈中瑞原为空军战斗机飞行员 王杰原为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工程师[6][21] - 乘组开展个性化训练方案 针对薄弱环节增加训练频次 提升操作精准度与团队协同能力[14][20][24]
太空“换班”倒计时 “最佳搭档”乘组是这样“炼”成的
央视网· 2025-04-23 14:22
央视网消息:今天(4月23日)上午,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瞄准24日17时 17分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组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介绍,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飞行乘 组由陈冬、陈中瑞、王杰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航天员陈冬执行过神舟十一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时隔两年再次担任指令长;陈中 瑞和王杰均来自于我国第三批航天员,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其中陈中瑞入选前是空军飞行员,王杰入选前是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空间技术 研究院的工程师。 此次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5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5次飞行任务。这次任务的主要目的是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 成在轨轮换,并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 荷和舱外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开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以及空间站搭载试验等。林西强表示,按计划,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 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 ...
陈冬、陈中瑞、王杰,明日出征!
证券时报· 2025-04-23 12:01
神舟二十号发射任务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将于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 这是神舟系列首次在中国航天日执行任务[1] - 航天员乘组由指令长陈冬带领 成员包括陈中瑞和王杰[2] - 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 约6.5小时后对接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 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4] 在轨任务计划 - 神舟二十号乘组在轨期间将迎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访问[5] - 计划于今年10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5] - 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 将于4月29日返回东风着陆场[6]
神二十乘组“出征”在即 让太空中的那抹“中国红”红得更耀眼
央视网· 2025-04-23 11:08
发射任务核心信息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计划于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 [1] - 飞行乘组由指令长陈冬、航天员陈中瑞和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杰组成 [1][4] - 此次发射任务由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执行 [2] 航天员团队构成 - 指令长陈冬为第二批航天员,曾执行神舟十一号(33天)和神舟十四号(半年)任务,此次为第三次飞行 [2][5][9] - 航天员陈中瑞和王杰均来自我国第三批航天员,为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2] - 陈中瑞入选前为空军飞行员,拥有十多年飞行教官经验 [2][17] - 王杰入选前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工程师,为航天飞行工程师 [2][28] 任务目标与科学实验 - 乘组在轨期间将在空间生命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验和试验 [13] - 将再次启用天和核心舱节点舱进行多次出舱活动 [13] - 任务包括完成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平台设备安装与回收等 [25] - 空间站转入应用阶段,实验项目非常多且科技含量高,操作要求更为精细 [11][38] 训练与准备 - 乘组进行了模拟失重水槽出舱活动训练、模拟失压环境处置和操作训练 [7][11] - 训练注重提升乘组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决策、协同配合和应急处置能力 [11] - 针对节点舱出舱活动,在地面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15] - 航天员需完成8大类200多个课目的学习训练 [23]
港澳航天员或于明年飞天、登月任务“进度条”更新……这场发布会干货满满
央视网· 2025-04-23 10:17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 - 发射时间定于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飞行乘组由陈冬、陈中瑞、王杰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1] - 这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5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5次飞行任务[3] - 任务主要目的是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出舱活动等任务[3] - 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3] - 计划于今年10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3] 发射时间选择 - 发射窗口选择基于工程基本约束和空间站实际运行轨道确定[4] - 4月24日发射窗口满足各类约束条件且方案最优[4] - 窗口时间恰逢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和"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5周年[5] 神舟十九号乘组在轨工作 - 在轨驻留已满175天,进行了3次出舱活动和6次载荷进出舱任务[5] - 创造了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9小时时长的世界纪录[5] - 参与实施了88个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项目[6] - 国际上首次在轨利用全光阱实现旋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制备[6] - 生成了13余种102个各类样品将随飞船返回地面[6][7] 航天员训练与选拔 - 第四批航天员自2024年8月入队以来按计划开展训练[8] - 港澳航天员作为载荷专家预计最早2026年首次执行飞行任务[8] - 正在开展巴基斯坦航天员选拔工作,将选拔2名来华训练[13] - 1名巴基斯坦航天员将以载荷专家身份参加1次联合飞行[13] 空间科学实验 - 本次任务将开展3项生命科学实验,研究对象为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9] - 已在轨实施200余项科学与应用项目,上行近2吨物资[10] - 神舟二十号乘组将开展59项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10] 载人登月准备 -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等按计划开展初样研制试验[11] - 已完成长征十号电气系统综合匹配试验等多项大型试验[11] - 后续将组织实施多项关键功能性能验证试验[11] 出舱活动能力 - 已顺利实施20次航天员出舱活动[14] - 出舱活动任务包括技术验证、舱外组装、维修和主动防护[14] - 单次最长出舱活动时长达到9小时世界纪录[15] - 飞天舱外航天服已保障19次出舱活动,单件最高使用量达17次[15] - 机械臂实现航天员舱外作业全域可达[15][16]
神舟二十号瞄准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航天员确定!涡虫首上太空,乘组将开展3项生命科学实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3 09:54
神舟二十号任务发射安排 - 瞄准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 [2] 航天员乘组构成 - 飞行乘组由陈冬(指令长)、陈中瑞、王杰组成 [6] - 陈冬曾执行神舟十一号、神舟十四号任务 [8] - 陈中瑞与王杰为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10] - 陈中瑞入选前为空军飞行员 王杰为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工程师 [14] 任务周期与目标 - 计划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于4月29日返回 [1] - 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 [15] - 开展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员出舱活动、货物进出舱及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等任务 [15] 神舟十九号任务成果 - 在轨驻留175天 进行3次出舱活动和6次载荷进出舱任务 [16] - 创造单次出舱活动9小时世界纪录 [16] - 蔡旭哲执行5次出舱活动成为出舱次数最多中国航天员 [16] - 宋令东为首名90后出舱航天员 王浩泽为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16] 生命科学实验内容 - 以斑马鱼研究微重力对高等脊椎动物蛋白稳态的影响 [18] - 国内首次开展涡虫空间再生实验研究再生机制 [18] - 利用链霉菌研究微生物活性物质在空间环境下的表达规律 [18] 航天员队伍建设进展 - 第四批航天员自2024年8月入队后按计划开展训练 [17] - 港澳航天员作为载荷专家最早2026年首次执行任务 [17] 载人登月项目进展 - 长征十号火箭、梦舟飞船、揽月着陆器、望宇登月服、探索月球车开展初样研制试验 [19] - 已完成火箭电气系统匹配试验、飞船高空空投试验、着陆器整器热试验 [19] - 将陆续实施飞船逃逸、着陆器起飞验证、火箭系留点火等关键试验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