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产联动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凉山文旅去年营收增长491.21%
南方都市报· 2025-08-29 18:2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经营总收入15.96亿元,较成立之初增长491.21% [1] - 2025年1至7月实现经营总收入12.87亿元 [1] - 公司获评产业类"AA+"主体信用等级,成为四川省除成都外第一个获得此融资信用等级的市州文旅企业 [16] 公司战略与业务模式 - 以"文化赋能,三产联动"为路径,构筑文化艺术、旅游服务、景区开发、体育康养、文旅要素五大主业板块 [2] - 致力于文态、生态、业态、形态"四态"融合的文旅消费新场景产品打造 [2] - 坚持市场化思维、资本化运作、项目化推进,冲刺IPO上市目标 [16] 品牌与项目成就 - 实施三大品牌计划:"五彩云霞"获评四川省国有企业十大文化品牌,"阿斯牛牛"获全国民族特色美食博览会金奖并入选国务院产业扶贫典型案例,"熊猫优途"获评四川省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优秀场景奖 [2] - 创作出品的电视剧《彝海结盟》《索玛花开》、民族歌剧《彝红》《听见索玛》等荣获飞天奖、金鹰奖、荷花奖等数十项大奖 [7] - 策划创立大凉山戏剧节、大凉山诗歌之旅等知名品牌项目,统筹执行央视春晚凉山分会场等数百项重大文化项目 [7] - "谷克德高山云地"入选国家文化产业项目库首批入库项目,听涛谷是四川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项目,北斗村成为四川省首批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单位 [15] - 航天元宇宙体验馆荣获全国第三届科幻星球大赛科幻场景作品优胜奖,《阿惹妞》获评四川省最具市场影响力旅游演艺 [15] - "泸沽湖万豪Design Hotels"酒店成为全国首店,将于8月31日开业 [15] 区域旅游发展规划 - 在凉山"东西南北中"五线布局数十个新景区项目 [14] - "中线"重点打造最美阳光康养和航天旅游精品线,"东线"重点打造最美彝族风情旅游精品线,"南线"重点打造最美川滇风情旅游精品线,"西线"重点打造大香格里拉最美生态旅游精品线,"北线"重点打造最美古南方丝绸之路旅游精品线 [14] - 公司提出加大"红军长征过凉山"革命文化传承保护利用力度,创新"工业+研学"模式,开发水电站文旅业态,打造"大国重器"研学品牌,建设航天航空旅游目的地和影视演艺赛事产业高地 [14]
潜江撬动小龙虾千亿产业链,带动就业22万人|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 2025-08-27 10:03
产业规模与品牌价值 - 小龙虾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870亿元 区域公用品牌价值527.2亿元且连续7年居行业榜首 [12] - 形成"买全国 卖全国"产业格局 去年交易量超23万吨 交易产值突破120亿元 [11] - 带动22万人就业 养殖户年收入超10万元 餐饮从业者年收入达7-12万元 [9] 技术创新与养殖突破 - 开发"四季有虾"池塘精养模式 冬季7钱以上大规格虾占比超70% 一两以上精品虾超50% 单季亩产达200斤 [4][5] - 创新"早稻+冬虾+早春虾"循环养殖模式 实现一田三收 冬虾上市量2.4万吨 产值21.9亿元 [7] - 冬季大规格虾价格达54元/斤 为夏季3倍 上半年小青龙均价18.9元/斤(涨16.7%) 中青26.5元/斤(涨8.2%) [7] 餐饮与消费市场 - 开发128种小龙虾菜品 全国餐饮门店超3000家 从业人员近2万人 [4] - 五一假期吸引游客107万人次(增21.43%) 品牌店日翻台量超2500台 日营业额最高突破260万元 [4] - 前十大规上餐饮企业在旺季实现总销售收入3亿元 [4] 产业链发展与扩张计划 - 计划新增冬虾池塘1.1万亩 稻田养殖4675亩 预计冬虾总产量突破2.6万吨 [7] - 潜网集团吸引660家经营主体入驻 拟将市场份额从7%提升至15% 年配送量从23万吨增至60万吨 [11] - 产业涵盖科研 育种 养殖 加工 物流 餐饮等完整链条 形成三产联动格局 [9]
(活力中国调研行)花香巧韵赋彩 “香甜美”嘉善有颜值更有产值
中国新闻网· 2025-08-08 10:58
嘉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 嘉善县定位为接轨上海的浙江重要门户,目标是到2035年成为县域高质量发展典范 [1] - 2024年嘉善经济体量尚未进入千亿级别,在长三角县域经济中不突出,但通过特色产业寻求突破 [1] 巧克力主题工业旅游产业 - 歌斐颂巧克力小镇是以巧克力文化为主题的工业旅游项目,连接旅游和工业元素 [3] - 项目形成完整产业链,包括可可森林溯源、生产线参观、博物馆讲解、DIY体验及规划中的主题住宿 [3] - 企业员工60%以上为周边居民,2024年游客量突破100万人次,对周边餐饮住宿有辐射作用 [3] 杜鹃花特色农业与文旅产业 - 碧云花园是嘉善最大的杜鹃花规模化生产栽培基地,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杜鹃花造型艺术”传承基地 [4] - 产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为农户提供展示销售平台和技术培训 [4] - 杜鹃花产业已成为推动嘉善农业增效、农文旅融合的特色优势产业 [4] 传统文化工艺与乡村振兴 - 泥塑工艺通过文化青蓝成长营等培训形式传承,丁海龙作为文化特派员免费为村民授课 [5] - 已有400多位村民参与泥塑培训,参观学习人数超过10万,传承馆年产值约200多万元 [5] - 传统手艺成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动力 [5]
北京援青助推牦牛产业“牛”起来
经济日报· 2025-08-04 06:00
项目概况与投资 - 北京市对口援建青海玉树牦牛高新养殖综合示范基地,总投资1800万元 [1] - 示范基地包含24栋装配式牛舍、自动饮水系统、精准饲喂设备等现代化设施 [1] - 北京市援青15年累计投入66.5亿元援建资金,实施项目1200余个 [3] 生产模式与效率提升 - 采用"种畜场+牦牛繁育基地+科技支撑"的创新模式,预计年繁育优质牛犊684头,出栏肉牛554头 [1] - 通过暖棚设施实现"夏秋放牧、冬春补饲"科学养殖,将牦牛出栏周期从4年缩短至2年,并实现按月均衡出栏 [1] - 现代化设施提升了小牛成活率,并为牦牛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提供条件 [1] 产业链延伸与升级 - 治多县建设总投资2000万元的现代化屠宰场,总建筑面积4015平方米,预计年屠宰量达1万头 [2] - 项目配套低温冷库、熟食加工车间、活畜交易市场,首次实现从养殖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2] - 推动玉树牦牛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型,打造融合科研育种、高效养殖和牧旅体验的现代化产业示范基地 [2] 品牌建设与行业荣誉 - 2024年青海省批准发布玉树牦牛地方标准,并入选农业农村部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3] - "玉树牦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被评为沿黄九省(区)品牌建设年度优秀案例,入选全国"乡村产业振兴典型案例" [3] - 品牌荣获2023年中国农业卓越品牌30强 [3]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 项目带动周边12个合作社实现标准化养殖 [1] - 玉树藏族自治州建起90余家现代化农牧企业和实训基地,带动1.5万人在家门口就业,让5.4万农牧民增收致富 [3] - "京彩西品"消费帮扶行动让3000多户牧民家庭受益 [3]
宁夏贺兰山 紫色葡萄酿芬芳
经济日报· 2025-07-01 06:10
产业发展规模 - 宁夏酿酒葡萄基地开发面积超60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近40%,是我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葡萄酒年灌装量约1.4亿瓶 [1] - 红寺堡区葡萄累计种植面积达10.8万亩,有31家注册酒庄,产区产值从初期1.2亿元跃升至7亿元 [2]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 - 宁夏家苗跃农机服务有限公司引入智能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100余台(套)农机具,实现酿酒葡萄15个关键种植环节机械化,全程智能化程度达60% [4] - 智能农机平台实现精准作业,如自动调整喷药量、无人机田间巡检全覆盖、智能识别系统精确扫描葡萄粒数 [4] -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发布27项"五新"成果,包括葡萄园机械作业全功能机器人、免埋土酿酒葡萄生态栽培技术 [6] 种质资源与人才建设 - 图兰朵葡萄酒小镇收集220份具备抗寒、抗旱、抗病等特性的酿酒葡萄种质资源,预计年内增至310余份 [2] -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强调种质资源是产业根基,需通过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保持竞争力 [3] - 吴忠市通过产学研基地、技术培训讲座等活动培养葡萄酒产业人才,皇蔻酒庄获21项技术专利 [3] 产品与工艺创新 - 宁夏神奇之鸟陶瓷有限公司研发750升风土陈酿罐,改良沙陶配方以突出葡萄酒花果香,已在国内40多家酒庄使用,相比橡木桶更降本增效 [5][6] 文旅融合与多元业态 - 图兰朵小镇利用1415亩生态元素构建"三产联动"生态圈,联动27家酒庄建立体验闭环,提升酒店客单价和衍生品销售额 [6] - 宁夏酒庄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打造鸽子山葡萄酒小镇、星空营地、红酒马拉松赛等新业态 [7] - 线上销售策略如小包装果味葡萄酒搭配文创产品,精准定位年轻女性群体,销售额达20多万元 [7] 国际合作与规划 - 宁夏将以加入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为契机,深化产区协作、贸易市场、创新发展等国际合作 [7] - 宁夏将编制《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旅融合发展规划》,推进项目建设并举办葡萄酒文化艺术节等活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