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搜索文档
全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议召开
郑州日报· 2025-10-30 08:55
会议核心观点 - 全市前三季度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逆势上升、趋势向好的态势 [2] - 会议目标是动员全市上下坚决打好冬春季攻保战役,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1] - 要求全市扛稳经济大市挑大梁责任,为大局全局作贡献 [1][2] 经济发展策略与重点 - 巩固扩大优势、稳住经济基本盘,突出重点、扭住弱项短板 [2] - 加强经济运行调度,推动生产要素高效配置,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 [2] - 抓项目建设扩投资,用有效投资引领高质量发展 [3] - 持续提升消费能级,不断创新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活力 [3] - 聚焦发力开放招商,着力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3] 产业与创新方向 - 推动重点企业和优势产业稳产增效、高质量发展 [2] - 改革创新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服务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 - 加快打造一流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生态,抢滩布局人形机器人等新赛道 [2] - 创新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增强动力、释放活力 [2] -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3] 民生保障与安全 - 扎扎实实保民生,用心用情做好就业帮扶、困难救助、群众温暖过冬等工作 [2] - 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体系优势 [2] - 持续抓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 [2] - 兜牢兜实民生底线,守牢安全底线 [3] 未来规划与工作部署 - 提高创新能力和发展质效,确保“十四五”顺利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 [2] - 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谋深谋实未来五年发展 [2] - 提前谋划明年工作,为“十五五”开好局起好步打牢基础 [3] - 压实责任,条块联动,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 - 会前,与会人员深入部分代表性新投产、新开工项目进行现场勘查 [4]
潍坊农产品远销148个国家和地区
齐鲁晚报网· 2025-10-10 22:16
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十四五”成就 - 试验区作为全国首个农业特色对外开放综合试验区,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了由量到质、由形到势的全面变化 [1] - 深化农产品通关便利化改革,业务办理时间较“十三五”末压缩90%以上,企业费用降低30% [2] - 建成全省唯一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十四五”以来完成交易1.3万宗,盘活资产252亿元 [2] - 制订我国第一项畜牧业国际标准,7项蔬菜标准填补国内空白 [2] 农业开放与国际贸易进展 - 引进泰国正大、日本源清田等项目,建设中日韩等国际农业合作园区 [2] - 农产品远销14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年均增长10% [2] - 建成农业服务贸易全球商通中心、北方唯一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通关便利区 [2] - 实现中日农食产品检测结果民间互认,举办第三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农业部长论坛等国际性活动 [2] 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十四五”以来取得农作物新品种权399个,蔬菜种子由70%依赖进口变为70%自主研发 [3] - 北大现代农业研究院在全球首次构建西瓜属超级泛基因组图谱和六倍体小麦完整基因组图谱 [3] - 智能农机装备集群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340马力智能拖拉机填补国内空白 [3] - 培育智慧农场、智慧牧场247家,智能设施农业占比80%,获评首批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 [3] 产业融合与经济发展成果 - “十四五”以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0.9%,达到1358.7亿元,位列全省第1 [3] - 29家企业、112家合作社入选全国500强,数量位列全国地市第1 [3] - 蔬菜、畜禽、花卉、农机、玉米5个产业规模超千亿 [3] - 1350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2930亿元,年均增长11.1%,农村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270亿元 [3] “十五五”发展规划 - 试验区将锚定“新时代中国农业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目标 [4] - 计划在引领农业开放发展、农业科技创新、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上聚焦用力 [4] - 加快打造开放活力迸发、创新资源富集、产业动能强劲的国际农业合作中心 [4]
探索县域富民产业发展壮大路径
经济日报· 2025-06-03 06:12
县域富民产业的核心意义 - 县域富民产业是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的关键载体,强调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 [1]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收 [1] - 需因地制宜探索多样化发展路径,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群众就业增收 [1] 县域富民产业的内涵特征 - 空间布局涵盖县乡村多层次载体,可在县城产业园或城乡节点,通过创新性配置城乡资源要素提高产业效率 [2] - 价值导向追求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既要提升产业规模总量和能级,也要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 [3] - 产业形态以农业为基础,基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打破边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附加值和就业选择 [3] 发展县域富民产业的统筹关系 - 需统筹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避免将传统产业简单退出导致产业空心化 [4] - 需立足区域资源禀赋条件,避免产业雷同和无序竞争,如广西横州茉莉花产业和浙江缙云烧饼产业的成功案例 [5] - 需融入区域发展格局,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共建产业园区等方式增强产业生命力,如河南夏邑县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6] - 需健全城乡市场体系,破除二元结构,引导生产要素向高价值环节流动 [6] 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径 - 加强县域要素市场和消费市场一体化建设,深化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7] -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支持中西部县域通过"科创飞地"等方式提升技术创新水平 [8] - 提升产业平台功能,推动产业园区整合升级,建设专业化中小微企业集聚区 [8] -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等形式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