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监督
搜索文档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以精准监督助民增收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10-26 08:13
 洋县黑米产业发展现状 - 有机黑米产业实现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1] - 黑米加工销售年收入超过15.2亿元,成为当地重要支柱产业[2] - 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助力当地乡村振兴[1]   产业链运作模式 - 黑米一部分被加工成黑米茶、黑米糊等健康有机食品[1] - 另一部分由粮油企业加工成优质有机黑米[1] - 依托生态资源优势,聚焦种植、加工、销售关键环节发展[1]   产业监督与治理 - 纪委监委紧盯政策落实、项目推进、资金补助等重点领域进行全链条监督[1] - 严肃纠治黑米各环节党员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1] - 查处黄安镇郭家沟村虚报种植面积冒领补贴问题,5名责任人受处分[1] - 查处石关村未实地丈量导致补贴被虚报冒领问题,3名责任人受处分[1]   制度完善与风险防控 - 推动健全产业奖补资金申报、审核、发放及监管机制[2] - 健全完善县耕地及相关补贴信息公示制度,确保惠农政策精准落地[2] - 组织召开专题警示教育会,教育村组干部规范流程、强化监管[2]
 上海金山:以有力监督筑牢特色产业根基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19 10:34
在蘑菇全产业链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该区纪委监委紧盯产业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政策落实等关键环 节实施嵌入式监督。纪检监察干部坚持一线工作法,深入合作社和农户家中核查都市现代农业专项贷款 贴息贴费、秸秆离田利用补贴等惠农资金发放情况,严肃查处惠农项目核查不准、冒领补贴等问题11 个。通过专题座谈听取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诉求,联合镇纪委建立问题直报绿色通道,先后向区农业 农村、生态环保等部门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跟踪督促相关单位健全完善制度机制8项,畅通企业基建 项目审批、科技与产业政策扶持申报、环评登记等环节,以有力监督执纪推动蘑菇产业有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好监督护航作用,探索跨区域联动监督机制,助力蘑菇产业持续健康发 展。"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市纪委监委 || 责任编辑 于露) 走进该区廊下镇联中食用菌合作社,菌菇三次培养料车间内双孢菌菇缀满菇床。"全年菌种费省下200多 万,还能外销创收!"全国劳动模范陈林根轻指新培育的K6菌种,言语中透着自豪。 技术突破背后是刀刃向内的改革。针对"事业单位办实体""社会化服务虚化"等积弊,金山区纪委监委强 化监督,推动区农业农村委剥离经营性资产,重组 ...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致富路上荔枝红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19 08:07
 荔枝产业发展现状   - 合江县是中国晚熟荔枝之乡,全国最晚熟的荔枝集中产区,荔枝种植面积达30.6万亩,年产量超1亿斤,产量产值占全省90%以上 [1]   - 荔枝产业已成为当地助力群众增收致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特色产业 [1]     政府监督与支持措施   - 县纪委监委将荔枝产业纳入乡村振兴重点监督清单,通过现场接访、召开坝坝会等举措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1]   - 采取"室组地+行业部门"联动模式,紧盯种植、销售、惠农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开展监督检查 [1]   - 督促解决全镇15个村(社区)水管"最后一公里"入田入户问题,缓解因降水偏少导致的荔枝树缺水问题 [2]     资金监管与案件查处   - 县纪委监委对近年信访举报、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线索大起底,共查办案件7件,挽回经济损失135万余元 [2]   - 查处荔江镇柿子田村原党委书记王某某挪用荔枝产业资金50万元案件,涉案总金额198.87万元 [2]   - 督促规范村财镇管等制度机制,加强资金使用公开公示 [2]
 昆明护航鲜花产业发展 小切口破题打通中梗阻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24 08:43
 政府监督与行业支持   - 昆明市呈贡区纪委监委联合职能部门建立"问题清单+资源清单+服务清单"沟通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企业诉求,2025年以来实施帮扶清单127项,解决花农、花商、花企问题140余个 [2]   - 纪检监察机关通过走访花卉种植基地和公司,监督职能部门在服务保障和政策落实中的履职情况,旨在消除产业发展障碍 [2]     政策执行与资金监管   - 安宁市纪委监委采用"三查三督"工作法监督农业农村局和财政局,发现项目审批环节存在材料要求不清晰、流转时限不明等问题,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3份并约谈5人次 [3]   - 督促职能部门建立鲜花产业协调机制,以解决政策落地和资金保障中的堵点 [3]     全产业链监督措施   - 各县(市、区)纪委监委对花卉研发、种植、物流、销售等环节进行全链条监督,五华区重点检查研发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纠治截留挪用等行为 [3]   - 晋宁区纪委监委围绕花卉项目运行和资金管理开展常态化检查,聚焦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整治 [3]
 清风为伴产业兴 | 勤剪枝叶绿满山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13 07:55
 茶产业发展现状   - 旺苍县茶园面积达25万亩,预计今年总产量将突破9200吨,综合产值78亿元左右,带动茶农年人均增收6500元以上 [3]   - 旺苍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十分有利于茶叶生长 [1]   - 茶农获得补贴和肥料支持,并有农技员定期指导种茶,预计今年收成不错 [1]     监管与整改措施   - 县纪委监委发现茶产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虚假验收茶叶种植肥料的问题,查明原党支部书记姚某某收受他人现金49.6万元的违纪违法问题 [1]   - 县纪委监委聚焦茶产业县级资金项目分配、乡镇具体实施、村级参与建设、群众获利等4个方面开展监督,累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77个,发现问题线索44条,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8人 [2]   - 县纪委监委督促县农业农村局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农业农村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查找风险点位17个,制定防控措施36条 [3]     监督机制与成效   - 县纪委监委构建协作监督模式,在县一级重点监督茶产业发展布局、项目分配、资金分配等,在乡镇一级重点监督项目申报实施、资金管理使用和政策执行兑现等,在村一级重点监督集体"三资"管理使用、配套物资发放等 [2]   - 在群众利益方面,重点监督茶农"订单生产+保底收购""产品分成+劳务收入"是否兑现 [2]   - 通过监督推动解决产业发展问题,茶产业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密码" [3]
 清风为伴产业兴 | 致富“金种”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12 08:50
 行业概况   - 广西博白县属于南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光热水土资源优越,形成良好的杂交水稻制种环境,被农业农村部评定为国家级制种大县(水稻)[1]   - 历经40多年产业深耕和政策扶持,博白县制种产业已形成规模化发展[1]   - 2024年该县制种面积达4 2万亩,年产量840万公斤,种子销往全国10多个省份并出口至越南、老挝等东盟国家,年产值达1 68亿元[4]     产业规模与结构   - 目前博白县共培育制种合作社2家,制种大户13户,带动制种小户300多户[4]   - 制种产业从田间到市场链条长、环节多,涉及产业道路建设、技术支持、农资保障、市场销售、资金拨付等多个环节[2]     政策支持与监管   - 县纪委监委将水稻制种产业纳入乡村振兴重点监督清单,采取"室组地+行业部门"联动模式监督党员干部履职、补贴资金发放、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1]   - 通过列席会议、个别访谈、实地走访等方式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监管服务,2023年以来共推动解决50多个制种产业发展问题[2][4]   - 严肃查处贪污侵占、截留挪用等行为,例如2023年查处虚报冒领补贴等问题20件22人,追回多兑付的种粮大户补贴资金4 86万元[3][4]     技术保障与风险应对   - 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提供指导服务,运用种业大数据监管平台对气象、虫情、苗情、灌溉等进行监测管理[1][2]   - 针对春旱、冻害、病虫害等问题,及时调配抽水机、排水管等抗旱设备[2]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一朵菌”撑起大产业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26 07:41
 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 云南省南华县龙川镇徐营村食用菌种植基地采用标准化大棚种植赤松茸、羊肚菌等品种,产品可当日发往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并上架生鲜超市[1]   - 南华县纪委监委将食用菌产业纳入乡村振兴专项监督清单,采用"派驻机构+乡镇纪委+'室组地'联动专项监督"模式聚焦全产业链发展[3]   - 野生菌交易旺季期间日均保障500余吨鲜菌高效流通,需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多部门联动维护秩序[3]     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 河硐村食用菌基地因输水管道漏水导致停水两天,反映职能部门响应滞后问题,县纪委监委当天督办完成抢修并对责任人约谈[2]   - 县纪委监委排查发现普遍存在政务服务效率低、技术指导欠缺等问题,涉及责任推诿和作风问题,已建立"三清单"机制推进整改[2][3]   - 2023年通过下沉走访累计发现政策落实、资金使用等问题43个,约谈12人次,推动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完善冷链物流等28项措施[3]     政府监督与产业支持   - 县纪委监委通过专项监督压紧压实部门责任,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产业链堵点[3]   - 监督机制推动建立食用菌质量追溯体系,强化冷链物流配套建设以提升产业链标准化水平[3]   - 针对野生菌交易旺季的流通需求,协调多部门建立高效协作机制保障物流时效[3]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芒果花开农正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4-01 08:28
 行业规模与生产情况 - 芒果种植总面积超过125万亩 产量超过121万吨 产值达45.49亿元[1] - 百色地区具备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优势 非常适合芒果生产[1] - 芒果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1]   产业监督与政策支持 - 纪检监察机关将芒果产业发展纳入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重点内容[2] - 专项监督检查共访谈81人 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58个[2] - 立案涉及芒果产业发展的案件19件 党纪政务处分19人[3]   产业链管理与协同发展 - 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监督力量联动机制 覆盖种植管护上市销售等关键环节[3] - 强化与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职能部门协作配合[3] - 重点监督产业道路畅通技术支持农资保障市场销售资金拨付等环节[3]   项目实施与资金管理 - 发现芒果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存在扶持资金兑付不及时问题[2] - 督促项目实施主体依法依规申请资金 落实拖欠项目资金[2] - 确保专项资金用于芒果产业发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