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价格下跌

搜索文档
碳酸锂跌至6万元/吨 投资退潮洗牌加速
证券时报· 2025-06-17 01:32
碳酸锂价格走势 - 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2507价格跌破6万元/吨大关,刷新市场对底部的认知 [1] - 5月29日碳酸锂现货价格跌至59600元/吨,较1月高点77000元/吨下跌22.6% [2] - 2025年碳酸锂供应端持续过剩,动力端增速下降,储能政策退坡导致需求预期下调 [3] 下游产品市场影响 - 磷酸铁锂价格5月均价为33000-34000元/吨,环比下跌4.23%-4.35%,同比下跌15.38%-21.84% [3] - 电池级氢氧化锂微粉5月均价68250元/吨,环比下跌5.4%,同比下跌32.78% [4] - 六氟磷酸锂5月均价52974元/吨,环比下跌7.64%,同比下跌24.38% [4] 行业投资与产能调整 - 中核钛白终止年产50万吨磷酸铁项目,将16.66亿元募集资金转为流动资金 [5] - 湖南裕能2022-2025年一季度综合毛利率从12.48%降至5.52% [6] - 磷酸铁锂企业开工率约60%,头部企业扩产速度放缓 [7] 上游企业盈利状况 - 外购6%锂辉石提锂企业盈利1391元/吨,外购2.5%云母提锂亏损4499元/吨,回收提锂亏损7792元/吨 [8] - 碳酸锂行业开工负荷降至48% [8] 海外市场机遇 - 海外精细化工锂产品与国内售价存在一倍差距,利润可观 [9] - 龙蟠科技签署15.2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销售协议,预计金额超50亿元 [10] - 湖南裕能推进西班牙年产5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 [10] - 中东、欧洲市场潜力巨大,电池企业加速海外布局 [11]
晶科能源,绷不住了
虎嗅APP· 2025-05-04 11:06
光伏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光伏行业整体亏损严重,四大龙头企业TCL中环、隆基绿能、通威股份、爱旭股份分别净亏损98.18亿、86.18亿、70.39亿、53.19亿,位列行业前四[1] - 2025年Q1行业亏损环比收窄,主要得益于光伏协会组织的限价、控产自律行为[2] 晶科能源业绩表现 - 2024年晶科能源实现归母净利润0.99亿元,成为少数盈利的光伏企业[3] - 2025年Q1晶科能源归母净利润-13.90亿元,同比下滑218.20%,亏损扩大[3][4] - 2024年Q4开始晶科能源亏损加速,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116亿元,扣非净利润-1.409亿元[5] - 2024年公司营收924.7亿元,同比下滑22.08%,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98.67%[7] 亏损原因分析 - 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跌:2024年多晶硅价格下滑超39%、硅片下滑超50%、电池片下滑超30%、组件下滑超29%[9] - 低价订单策略:为保持组件销量第一,晶科能源签订大量低价订单,导致盈利能力下滑[12] - TopCon技术同质化:TopCon电池组件失去溢价能力,晶科能源先发优势不再[17][18] - 技术效率差距缩小:晶科能源TopCon电池量产效率26.7%,与天合光能26.34%差距有限[20] 行业技术竞争格局 - 光伏电池技术路线分化:隆基绿能、爱旭股份押注BC技术,天合光能、通威股份等发力HJT[24] - BC技术商业化程度更高:BC电池转换效率高于TopCon,价格溢价明显(0.79-0.83元 vs TopCon 0.63-0.75元)[25] - BC技术降本空间大:随着成熟度提升,BC技术成本将进一步下降[26] - 晶科能源技术转型:公司计划转向钙钛矿叠层电池,预计3年内形成中试线[30] 未来市场展望 - 2025年出货目标:晶科能源85-100GW,隆基绿能80-90GW[27] - BC技术威胁:预计2026年BC组件将对TopCon形成冲击,可能动摇晶科能源的组件第一地位[28] - 战略调整:晶科能源已意识到需平衡出货规模与盈利,2025年Q2计划组件出货20-25GW[15]
DRAM价格2月下跌3%,受中国优待本国产品影响
日经中文网· 2025-03-21 14:03
DRAM价格走势 - 2月份DRAM指标产品大宗交易价格环比下跌3%,连续6个月环比下降,创2023年12月以来最低水平 [1] - 8GB DDR4价格降至1.70美元/个,4GB产品降至1.30美元/个,均较上月下降3% [1] - 价格下跌主因PC和智能手机需求疲软,这两类终端占DRAM需求的85%(PC/服务器50%+智能手机35%) [1] 中国市场影响 - 中国补贴政策推动本土采购,长鑫存储(CXMT)主要生产DDR4并研发DDR5,加剧市场竞争 [2] - 行业调研显示,中国低价产品挤压市场,且无替代市场可选,导致卖方议价能力削弱 [2] 行业供需展望 - DRAM价格下跌趋势可能持续至2023年下半年才出现回升 [2] - 存储器制造商与设备商谈判持续以降价达成协议,反映需求端疲软态势未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