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才吸引力
icon
搜索文档
21深度|被改写的中国迁徙版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7 17:39
人口流动趋势 - 2024年我国有8个省份实现人口正增长,较2023年的11个减少3个,20个省份出现人口负增长,总量降低304万人 [1] - 2020-2024年保持人口正增长的省份从15个降至8个,负增长省份从19个增至20个,人口增长省份数量持续下降 [5] - 省会城市吸引力增强,27个省会中25个公布数据,23个在2024年实现常住人口正增长 [12] - 四大一线城市呈现"两减两增"格局:北京、上海分别减少3万和7万人,广州、深圳分别增长15万和20万人 [14] 区域人口格局 - 长三角、珠三角持续集聚人才,2024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前50位中长三角占20个、珠三角占7个 [4] - 2020-2024年浙江以超200万人口增量位列第一,广东以156万增量位列第二 [4] - 2020年以来杭州累计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223.3万人,广东计划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 [4] - 山东人口从快速增长转为持续流出,2022-2024年分别减少7万、40万和43万人 [5] 人才流动特征 - 高校毕业生呈现多元化选择,部分倾向家乡就业,部分流向长三角、珠三角 [3][4] - 硕士及以上人才23.2%投向一线城市,50%投向二线城市,省会城市吸引力提升 [18] - 农民工流动模式变化,跨省流动占比从2014年的46.8%降至2024年的38.3%,省内流动占比升至61.7% [8] - 重庆2024年人口机械增长超8万人,计划每年新增农民工就近就业30万人以上 [9] 城市发展动态 - 广州地铁2024年运送乘客32.8亿人次,日均客流898万人次,一线城市通勤压力仍存 [17] - 北京连续多年位居人才吸引力榜首,上海、深圳紧随其后,成都、武汉等省会进入前十 [18] - 河北通过基础设施改善和北京溢出效应,2024年实现人口净流入2万人 [6] - 远程办公兴起使二三线城市吸引力提升,生活成本成为人才流动重要考量因素 [17][18]
济南首批433套配售型保障房本月发售,市民看房热情高涨,9月还将有项目入市
搜狐财经· 2025-06-15 21:25
济南配售型保障房市场热度 - 济南首批配售型保障房项目凤鸣新筑和清河新筑样板间开放后吸引大量看房群体,轮候库申请人家庭超过2700名,首批433套房源相当于每6个申请人家庭竞争一套[1] - 凤鸣新筑项目前5天接待209组看房家庭,单日最高接待143组,126平方米三室两厅两卫户型最受欢迎[2][30] - 清河新筑项目开放首日吸引140余组家庭参观,主打70平方米中小户型,采用全明设计和交房标准装修[2][31] 青年人才住房需求 - 2024年济南新增青年人才超过15万人,配售型保障房成为青年人才安居的重要选择[3] - 凤鸣新筑看房群体中年轻情侣占比显著,引进人才申请家庭审批流程仅需3天[3][32] - 部分年轻购房者关注项目价格和通勤便利性,126平方米户型被多组家庭考虑作为婚房[3][32] 保障房项目供应规划 - 除凤鸣新筑和清河新筑外,彩石片区七彩新筑项目计划9月入市,将提供1900套房源[6] - 不同项目定位差异明显,凤鸣新筑以大户型为主,清河新筑侧重中小户型满足多样化需求[2][31] 城市人才吸引力建设 - 济南在2024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中排名全国第11位,青年人才引进政策成效显著[58] - 通过住房保障、文化活动等多维度措施提升城市软硬件,2021年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87.5万[58]
2025新一线城市大洗牌:成都杭州“争霸”,苏州无锡掉队,郑州合肥晋升
吴晓波频道· 2025-06-13 08:21
城市评价指标转变 - 传统经济指标如GDP、房价、税收等重要性下降,转向更具"人味儿"的维度:城市人消费力、大品牌青睐度、商业配套成熟度、城市枢纽地位、人才吸引力 [1][2][3] - 第一财经发布《2025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基于五大维度(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新经济竞争力、未来可塑性)对337个城市评分 [3][12] - 新一线城市Top15依次为: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南京、长沙、郑州、天津、合肥、青岛、东莞、宁波、佛山 [3][30] 成都与杭州的竞争格局 - 成都连续十年稳居新一线榜首,优势集中在"城市人活跃度":夜间消费占比54.6%居全国第一,春熙路商圈夜间客流占全天40%以上,青年人口占比45.87% [18][26][27][29] - 杭州在数字经济领域领先: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三年增长280%,43家人工智能上市公司全国第四,产业协同指数领跑新一线 [20][22][23] - 成都商业资源集聚度排名第五,国际品牌首店入驻时间差仅比上海晚1.5个月;杭州在GYBrand城市综合榜中位列第五,超越成都 [20][29] 新一线城市排名变动 - 佛山回归新一线:计算机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6%,31.6%规上企业完成数智化转型,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1.4% [33][34][37] - 无锡跌出榜单:GDP1.6万亿但商业资源集聚度排名第25,年轻人比例低于长三角同类城市 [38][39] - 合肥实现"四连跳":GDP达13507.7亿元(+6.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9%,新增就业大学生超35万人,首店数量达270家 [40][41][43][46][47] - 青岛排名上升2位至第12,海洋经济与区域协同成效显著;苏州新经济竞争力第一但传统指标下滑,被武汉反超 [49][51] 排名下滑城市分析 - 东莞跌至第13位:商业核心指数下降超10名,城际流动指标下跌11位 [56] - 宁波降至第14位:交通联系度与人才吸引力存在短板 [56] - 天津连续四年下滑,交通枢纽性指标拖累表现;郑州航空港货运量82.5万吨(+55.8%)推动排名上升 [51][53]
人才吸引力排名,南京全国第七
南京日报· 2025-05-16 10:07
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 - 江苏3座城市进入榜单前十,南京、苏州、无锡分列第七、第八、第十位 [1] - 南京人才持续净流入,2020—2024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在0.7%—1% [1] - 南京人才流入主要因为高端产业发展迅速、落户政策宽松 [1] - 南京培育壮大"2+6+6"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4+N"产业基金集群 [1] - 南京实施"宁聚计划"等人才政策,拥有"双一流"建设高校数量全国第三 [1] - 南京在校大学生超100万人,每万人拥有大学生数位居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第一 [1] - 南京高新技术企业超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万家 [1] - 南京在"2024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全球第五,"2024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世界科技集群第九 [1] 人才流动趋势 - 东部人才持续集聚,中部、西部、东北持续净流出 [2] - 六成人才流向五大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人才持续集聚 [2] - 应届生和硕士及以上人才更倾向于往一、二线城市集聚 [2] 研究方法 - 榜单基于智联招聘"3.49亿+"职场人跨城求职数据 [2] - 综合考量人才流入占比、人才净流入占比、应届生及硕士以上人才流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六大核心指标 [2] - 榜单自2017年起每年发布,一般于次年的5月至8月发布 [2]
南京都市圈四城市人才吸引力进入全国前50
南京日报· 2025-05-15 10:37
人才吸引力城市排名 - 南京、镇江、扬州、芜湖4个城市进入2024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榜单前50名 [1] - 南京在2024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榜单中排名第7位 [1] - 镇江在榜单中排名第37位,比上一年度提升5位 [2] - 扬州在榜单中排名第40位 [2] - 芜湖在榜单中排名第47位 [2] 长三角地区人才流动趋势 - 2020-2024年长三角人才净流入占比从6.4%增至7.8%,高于其他城市群 [1] - 2020-2024年南京人才净流入占比稳定在0.7%-1%之间 [1] - 流向南京的人才中前十大城市合计占比达30%,其中长三角地区占16% [1] 南京人才吸引措施 - 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1] - 实施"宁聚计划"并持续优化细则 [1] 镇江人才吸引措施 - 2021年实施"人才镇兴"行动 [2] - 2025年推出五个层面的招才引智活动,聚焦人才供给端与企业需求侧 [2] 扬州人才吸引措施 - 出台"人才新政15条"及17部配套文件 [2] - 开展"扬州人才校园日""百名博士扬州实践"等活动 [2] - 发布人才新政"4.0版" [2] 芜湖人才吸引措施 - 启动紫云英人才计划 [2] - 累计兑现各类人才补贴26.9万人次,发放资金16.4亿元 [2] - 2024年净增人口4.1万人,近4年累计增长15.3万人 [2] - 新招引大学生从2021年3.3万人增长到2024年10.04万人 [2]
深圳人才集聚明显
广州日报· 2025-05-15 03:18
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 - 北京、上海、深圳位居2024年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榜单前三 [1] - 广州、杭州、成都、南京、苏州、武汉、无锡进入前十 [1] - 广东省共有4个城市进入前20名,包括广州、深圳、佛山(第17位)、东莞(第18位) [1] 人才流动趋势 - 东部地区人才持续集聚,六成人才流向五大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效应显著 [1] - 深圳2024年常住人口同比增加20万人,人才保持净流入 [1] - 2020-2024年深圳连续5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1.3%、1.4%、1.1%、1.2%、1.2% [1] 深圳人才吸引力因素 - 深圳经济发展速度快,落户门槛低于北京和上海,创新产业提供较多工作岗位 [1] - 2024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密度居全国第一 [1] 深圳人才来源 - 2024年人才流向深圳的前十大城市合计占比38.6%,低于2023年的39%,来源集中度下降 [2] - 珠三角城市占前十大来源地的3个,合计占比18% [2]
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出炉,深圳稳居前三
搜狐财经· 2025-05-12 22:11
人才吸引力城市排名 - 2024年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前三名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南京、苏州、武汉、无锡进入前十 [1][2] - 广东省共有4个城市进入前20名,包括广州、深圳、佛山(第17位)、东莞(第18位) [2] - 长三角、珠三角人才持续集聚,京津冀人才连续2年净流出,成渝、长江中游人才持续净流出 [3] 流动人才特征 - 2024年跨城求职流动人才中18-30岁占比67%,男性占61%,54%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高于求职总体的47%) [1] - 流动人才中55%分布在IT互联网、房地产、制造业行业,房地产行业因调整期导致异地求职比例较高 [1] 一线城市人才流动 - 2024年京沪深广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4%、1.3%、1.2%、0.8%,京沪广同比小幅下降,深圳持平 [3] - 深圳2020-2024年人才净流入占比稳定在1.1%-1.4%,2024年常住人口增加20万人,高新技术企业密度全国第一(2.5万家,每平方公里12家) [5] 深圳人才流动细节 - 2024年深圳人才来源前十大城市合计占比38.6%(低于2023年的39%),珠三角城市占18% [5] - 深圳人才流出前十大城市合计占比48.2%(低于2023年的50.2%),珠三角城市占33.5%,主要流向广州(11.5%)、东莞(10.5%)、惠州(4.8%)、佛山(4.2%) [5]
《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5》发布,济南位列第11
齐鲁晚报网· 2025-05-09 22:45
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 - 济南位列2024年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第11位 山东省10个上榜城市中排名首位 [1] - 人才吸引力指数包含6大维度:人才流入占比 人才净流入占比 应届生流入占比 硕士以上人才占比 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口净流入 [2] - 济南排名持续攀升:2022年第13位 2023年第12位 2024年第11位 [2] 头部城市竞争格局 - 2024年前十名城市依次为北京 上海 深圳 广州 杭州 成都 南京 苏州 武汉 无锡 [2] - 北京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连续多年稳居榜首 济南在北方城市中表现突出 [2] 济南人才战略成效 - 实施"人才强省会"战略 构建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 打造"我在济南刚刚好"城市IP [3] - 2024年常住人口增速翻倍 新增青年人才超15万人 人才总量达287.5万人 [3] - 连续3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并入选"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等多项荣誉 [3] - 人才工作改革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市域案例30佳" 为全国唯一人才改革案例 [4] 人才招引体系 - 建立"6+1"招引体系:一节一赛 一会一礼 一校一行+海右人才传播矩阵 [3] - 提出"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理念 打造"近悦远来之城"城市品牌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