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以文塑旅
icon
搜索文档
媒体智库峰会代表行走中原大地点赞中国发展奇迹
河南日报· 2025-07-28 07:29
中华文明与文旅融合 - 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展示甲骨文和青铜器,代表们对中国延绵不绝的文明表示震撼[2] - 洛阳龙门石窟和开封清明上河园通过沉浸式体验展现中华文化魅力[2][4] - 河南博物院、定鼎门遗址等历史古迹展示中华文明璀璨成就[4] - 清明上河园以北宋名画为蓝本,通过表演和场景再现吸引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4] 工业与科技发展 -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从首台"东方红"拖拉机发展到无人驾驶和自动辅助驾驶系统[7] - 一拖产品已出口至东欧、中亚和东南亚,并有为特定国家定制的型号[7] - 开封奇瑞汽车工厂每7分钟生产一辆汽车[7] - 郑州宇通客车公司展示数字化技术与人工智能应用成果[8] 农业现代化 - 中国一拖研发大型农场重负荷作业拖拉机,适配旱田作业需求[7] - 农业机械产品提供更清洁排放,满足现代农业需求[7] - 非洲国家与中国在农业领域存在广阔合作前景[7]
老家河南 “开”新图强
河南日报· 2025-06-27 07:26
文旅产业发展战略 - 河南提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战略,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打造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2][3] -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明确未来五年建设文旅强省目标,2025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在开封举行[2] - 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出台《关于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26] 文化资源禀赋 - 河南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大遗址数量居全国首位,55项考古发现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5][6][8] - 建成8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包括殷墟、隋唐洛阳城等,让历史遗迹融入百姓生活[6] - 博物馆资源丰富,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等运用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9][10] 文旅融合创新 - 打造"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等新场景,开业4年接待超5000万人次,50%为首次来豫游客[17] - 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如洛阳古墓博物馆"古墓探秘"剧本游、安阳考古数智人"妇好"[18][19] - 郑州中牟新区建成8大主题乐园,形成IP集群激活资源禀赋[21] 产业经济表现 - 2024年河南接待游客首破10亿人次,综合收入突破1万亿元[26] - 河南博物院文创营收超6753万元,"豫来遇潮"品牌引领全省博物馆文创发展[28] - 培育旅游装备、康养旅游等8个产业链群,目标打造超500亿元规模产业[28] 城市文旅特色 - 洛阳突出汉服文化,郑州打造"有功夫"形象,开封展现宋韵,安阳强调文字特色[35] - 开发特色街区如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旅游休闲街区,强化城市独特气质[36] - 优化配套服务,焦作开通旅游免费直通车提升游客体验[37] 区域协同发展 - 实施"引客入豫"计划,深度开发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客源市场[30] - 推动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串联三座古都文旅资源[25][30] - 促进文旅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如信阳茶旅融合形成全域新图景[31]
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怎么干?四川《决定》给答案!
中国发展网· 2025-06-20 11:42
四川文旅融合发展战略 - 核心观点:四川省委通过《决定》系统部署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强调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推动全域全业态发展[2][3][4] - 主线贯穿: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指导思想,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融入文旅发展全过程[3] 文旅融合四大原则 - 文化为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旅发展,赋予旅游文化内涵[5] - 旅游为体:依托文化资源培育高品质旅游产品,打造文化传播载体[6] - 科技赋能:运用数智技术创新文旅场景、产品、模式,实现综合效应[7] - 保护优先:在保护文化遗产和生态资源前提下有序开发文旅资源[7] 文旅产业实施路径 - 品牌打造:凝练"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品牌,提升知名度美誉度[8] - 业态培育:重点发展文博旅游、红色旅游、演艺赛事、生态康养度假、农文旅融合五大领域[9] - 服务提质:以游客为中心完善设施体系,加强多元消费供给[10] - 机制创新:推动经营主体改革、资源配置优化及统筹协调机制建设[11] 全省文旅发展转变 - 思想认识:将文旅融合视为全局性重要工作[13] - 工作格局:形成"一把手"工程,推动文旅与百业相互融合[13] - 工作方式: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一体化推进,打破行业壁垒[13]
广彩、粤剧头饰、扎作……香港多项非遗将亮相北京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07:37
展会概况 - 2025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香港馆(BIBF香港馆)将于6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1] - 主题为"漫步香港:非遗与城市记忆",设立四大专区,展出逾500件香港出版、印刷及文创产品 [1] 展会主题与特色 - 重点展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融合发展理念 [1] - 展示香港非遗设计融入日常生活的特点,体现城市温度、律动和脉动 [1] - 展出多项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蒸笼、花钮、广彩、粤剧头饰、扎作、港式奶茶及舞火龙 [1] - 四位非遗技艺传承人将亲临现场展示制作技艺 [1] - 观众可通过AR/VR设备体验香港大坑舞火龙盛况 [1] 展区设置 - 设有"香港插画专区",展出八位香港新晋绘本插画师的原创作品及八本全新无字绘本 [2] - 首次设立"香港作家掠影展区",展出逾70种香港出版的华语文学作品 [2] - 展出四位与香港有深厚渊源的华语作家(叶灵凤、张爱玲、刘以鬯、西西)约35件珍贵手稿复制品和相关图片 [2] 展品亮点 - 展出第四届"香港出版双年奖"获奖作品《动物嘉年华:西西的动物诗(中英双语版本)》等佳作 [2]
“展示香港魅力 展现中华文化”——2025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香港馆即将在京举行
新华财经· 2025-06-12 15:56
活动概况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首次主办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香港馆,主题为"漫步香港:非遗与城市记忆",展出500多件香港出版、印刷及文创产品 [1] - 活动将于6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设立四大专区展示香港非遗及文创成果 [1] - 四位香港非遗技艺传承人将主持八场工作坊或示范,现场设有AR/VR设备展示大坑舞火龙盛况 [2] 展览内容 - 主题展区集中展示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蒸笼、花钮、广彩、粤剧头饰、扎作、港式奶茶等制作技艺及舞火龙 [1] - 设有香港插画专区展示八位新晋绘本插画师的原创作品及八本全新无字绘本 [2] - 首次设立香港作家掠影展区,展出逾70种香港出版的华语文学作品 [3] 活动亮点 - 将举行20场延伸活动,首次邀请在京香港青年担任志愿导赏者 [3] - 开幕式当日同步上线虚拟版BIBF香港馆,并至少维持至2025年底 [3] - 业务洽谈区有超55家香港出版社或印刷商参与,展示最新作品并与国际合作伙伴洽谈 [2] 战略意义 - 活动展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融合发展理念,推动香港非遗设计的永续发展 [2] - 为10月首届"世界华语文学节"预热,助力香港成为世界华语文学之都 [3] - 推广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协助出版及印刷业界开拓市场 [1]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新三样”焕发徽风皖韵新气象
新华社· 2025-05-06 08:11
文旅消费新三样 - 安徽依托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创新文化资源打造文旅消费"新三样":体验游新业态、科技游新产品、红色游新场景 [1] - 2024年安徽全省国内旅游人次、国内旅游花费均创历史新高 [1] - 2024年全省吸引国内旅游人次、国内旅游花费同比分别增长7.4%、10.8% [4] 体验游新业态 - 黄山市拥有310处国家级传统村落、476处省级传统村落、4100多处历史建筑和千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2] - 歙县非遗鱼灯吸引游客300余万人次、带动消费超20亿元 [3] - 黟县两家特色民宿入选全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带动当地旅游住宿消费21亿元 [4] 科技游新产品 - 安徽首个深空探测科普艺术馆截至2024年3月已接待超万人次 [5][6] - 合肥"科创科普游"省外游客占比由5%提升到17.5% [6] - 安徽近5年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研发项目6个、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2个 [7] 红色游新场景 - 《大别山传奇》实景剧2024年演出600多场,吸引游客近90万人次 [8] - 安徽共有31个革命遗址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8] - 2024年安徽红色旅游接待人次、旅游花费同比分别增长7.5%和44.7% [10] 全域旅游发展 - 安徽推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 [1] - 合肥获评"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标杆城市" [6] - 安徽加速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10]
以文塑旅,这十个文物古迹活化利用成全省典型
南方农村报· 2025-04-30 11:05
文章核心观点 广东省公布10项2024年度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鲜活样本,构建文旅深度融合支点,形成良性循环,为全域旅游和城乡协调发展提供可复制经验 [2][7][11] 活动概况 - 广东省2025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广州举行,公布10项2024年度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并举办授牌与颁奖仪式 [2][3] - 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推介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探索实践路径,推广多方面经验,经初审、评审、公示选出年度典型案例,自2020年已组织6届,全省45个项目获殊荣 [13][14][15] 入选项目 中山纪念堂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州重要历史文化坐标和文旅目的地 [19] - 通过常设展览讲述历史,每年举办60多场科普教育活动,设“古树生态径”,也是重要演出场所 [20][21][23] 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 - 是胡志明革命活动纪念地和中越友谊见证,修缮后全面开放,以双语展览介绍历史,营造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26][27][28] - 成为中越文化交流重要平台,与周边红色史迹联动成参观研学路线 [29][30] 佛山祖庙灵应牌坊 - 始建于明代,是祭祀空间,祖庙博物馆探索面向研究教育的活化路径 [35][36] - 与高校合作设课程指导实习,通过研学课程和数字藏品进行科普宣传 [37][38][39] 复兴别墅 - 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顺德区慈善会办公场所,部分办公区域向市民开放 [42][43] - 布置慈善展览,举办公益活动和亲子慈善教育课程,成为宣传慈善文化阵地 [44][45][46] 长安围楼 - 始建于1864年,首层为风度书房,藏书过万册,二层和三层是围楼文化体验馆,四层是文化活动空间 [50][51][52] 惠州府衙遗址 - 位于惠州市中山公园内,考古发掘揭露隋代梌井、明清府衙建筑基址等遗迹,建立的展馆让公众了解惠州历史文化 [56][57][58] - 是广东省在广州之外首次对官署遗址考古发掘和建馆展示,为同类古迹保护利用提供经验 [62][63] “葛洪抱朴 问道罗浮”文物游径 - 惠州罗浮山是岭南道教和中医药文化发源地,古迹串联形成文化遗产游径 [65][66] - 依托游径设计研学课程,节假日开展民俗和非遗活动,提升旅游氛围 [67][68][69] 南社村古建筑群 - 位于东莞市茶山镇,有珠三角保存完整、规模大的明清古建筑群 [73] - 活化利用规划合理,涵盖多种业态,举办传统活动,形成文旅品牌和良性循环,是文旅融合示范区和省级试点 [74][75][76] 虎门医院旧址 - 1933年捐建,是地方最早综合医院,修缮后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80][81] - 开辟阅读空间,举办展览、交流活动和科普教育讲堂,与执信公园联动开展活动,延续历史价值内涵 [82][83][84] 笔架山潮州窑遗址 - 位于潮州市韩江东岸,是宋代青白瓷窑系重要窑口和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点 [88][89] - 以“边发掘、边保护、边建设、边展示”形式活化利用,举办研学营和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关注度 [9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