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换量
搜索文档
资产配置周报:以质换量,带动工业企业利润回升-20250928
东海证券· 2025-09-28 21:34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为“以质换量”,即工业企业通过提升经营质量而非单纯扩大规模来驱动利润回升,这体现在8月工业企业营收利润率的显著改善上 [7] - 2025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由负转正,增长0.9%,其中8月单月利润同比大幅增长20.4%,较上月的下降1.5%显著改善 [7] - 盈利改善主要由中游原材料制造和下游制造业驱动,表明“以质换量”策略效果明显,同时实际库存回落快于名义库存,预示后续补库可能以更低成本进行,利好中下游制造业盈利持续回升 [7] - 在科技长期投资主线不变的背景下,建议关注中游有色加工、化工、钢铁等行业,同时国内债市仍受基本面支撑 [7] 全球大类资产回顾 - 截至9月26日当周,全球股市表现分化,A股科创风格领涨,科创50指数周涨幅达6.47%,表现强于美股;主要商品中黄金、原油、铜上涨,铝收跌;美元指数小幅上涨0.56%至98.1967,主要非美货币贬值 [1][10][11][13] - 权益市场具体表现排序为:科创50 > 创业板指 > 沪深300指数 > 深证成指 > 英国富时100 > 日经225 > 德国DAX30 > 法国CAC40 > 上证指数 > 道指 > 标普500 > 纳指 > 恒生指数 > 恒生科技指数 [1][13] - 地缘政治扰动提振油价金价,但OPEC+可能增产使供需博弈延续;铜价因印尼矿山停产引发供应缺口预期而明显上涨 [1][11] - 国内利率债收益率下行,1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0.75BP至1.3825%,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0.21BP至1.8768%;美债收益率上行,2年期和10年期均上行6BP,分别收于3.63%和4.20% [1][11][16] 国内权益市场回顾 - 当周市场风格表现为成长 > 周期 > 金融 > 消费,日均成交额22951亿元,较前值24948亿元有所收缩 [1][18] - 申万一级行业中仅7个行业上涨,24个行业下跌,电力设备(+3.86%)、有色金属(+3.52%)、电子(+3.51%)涨幅居前,社会服务(-5.92%)、综合(-4.61%)、商贸零售(-4.32%)跌幅较大 [1][18][22] 利率及汇率跟踪 - 资金面因季末和长假面临紧缩压力,央行通过逆回购和MLF操作净投放9406亿元进行调节,DR007周均利率上升1.92BP至1.5367% [19][20][103] - 利率债方面,短端收益率随资金利率上升,长端窄幅波动,当前债市收益率处于震荡区间上沿,中长端配置机会渐显 [8][21][23][24] - 美债在降息25BP后收益率反弹,短期“弱就业+高通胀”组合可能使美债收益率在降息预期与通胀风险间反复波动 [8][25] - 人民币汇率在美元指数反弹后有所调整,离岸人民币对美元贬值0.30%,收于7.1413,预计后续在7.10附近震荡 [1][8][26] 大宗商品跟踪 - 原油:WTI原油当周上涨4.9%,收于65.72美元/桶,美国原油产量为1350.1万桶/天;预计年内布伦特原油在60-90美元/桶区间震荡 [27][29][30] - 黄金:伦敦金现收于3758.78美元/盎司,周涨2.01%,美联储降息通道打开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支撑金价长期上涨逻辑 [42][43][44] - 金属铜:SHFE电解铜价格周环比上升0.6%至80928元/吨,印尼Grasberg铜矿事故引发供应紧张预期,电解铜现货库存环比下降6.5%至14.7万吨 [54][57] 行业高频数据及估值 - 主要行业高频数据显示,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增长11.1%,乘用车日均零售5.67万辆,环比增长8.38%;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周度下跌0.6% [88] - 主要指数估值分位数水平从低到高为:创业板指(38.92%)< 创业板50(45.04%)< 中证1000(63.61%)< 中证500(74.47%)< 上证180(75.84%)< 沪深300(79.52%)< 上证50(81.74%)< 科创50(99.78%) [89][90] - 行业估值方面,周期类中交通运输PE分位数最低(10.26%),科技类中通信PE分位数最低(25.15%),金融地产类中房地产PB分位数最低(0.00%) [93][94] 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 8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转正主要受基数效应和营收利润率改善推动,营收利润率大幅超季节性,同比上升17.53%,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减少0.20元 [96][97] - 分行业看,中游原材料制造利润增速回升最为明显(68.1%),下游制造次之(22.7%),公用事业因用电量维持高位利润增速大幅回升51.2% [98][105] - 8月末名义库存累计同比2.3%,实际库存累计同比5.2%,实际库存回落更快,表明企业在去化高价合约库存 [99]
深圳龙华宅地零溢价成交,深业底价“捡漏”
南方都市报· 2025-07-30 22:24
地块成交详情 - 龙华区A815-0036宅地以底价19.06亿元成交 溢价率为0% [1][2] - 竞得方为深业集团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深业兴鹏投资有限公司 成交楼面价28050元/平方米 [2] - 地块面积21920.84平方米 规定建筑面积67950平方米 其中住宅60390平方米 商业1400平方米 9班幼儿园4500平方米 [2] - 无配建及70/90户型限制 无限价要求 采用"价高者得"原则 需承诺交房即发证 1年内开工4年内竣工 [2] 区域土地市场分化 - 深圳土拍呈现"超级核心高热 次级核心遇冷"特征 前海T201-0232地块吸引12家房企竞拍 溢价率86% 楼面价8.4万元/平方米刷新纪录 [6] - 龙华同期两宗核心宅地溢价超40%:A817-0619地块溢价率46.6% 楼面价44559元/平方米 A802-0309地块溢价率40.7% 楼面价38795元/平方米 [4] - 本次地块遇冷因位于次级核心区域 紧邻长城里程家园小区(二手挂牌均价5.63万元/平方米) 距地铁站约1公里 公共交通便捷度不足 [4] 供应与库存压力 - 龙华2025年供应量占深圳总宅地供应44% 共4宗地块 [3] - 2026-2027年龙华核心区预计新增供应超150万平方米 库存压力引发开发商谨慎情绪 [1][6] - 相邻A815-0037宗地将于8月8日出让 拆分出让方式降低资金门槛 契合房企小体量快周转策略 [2] 企业战略与市场动向 - 深业集团通过底价拿地实现低成本土地储备扩张 规避高溢价风险 整合区域资源 [5][6] - 头部房企对非超级核心地块普遍采取谨慎策略 资金加速向前海等超级核心板块集中 [1][6] - 深圳通过"商改住"、降低容积率、取消限价等政策优化供应结构 核心区低密宅地持续成为市场焦点 [6]
满足“好房子”需求 广州、深圳频推低密度地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19:15
政策导向与市场趋势 - 住建部提出"好房子"建设指南 要求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 并强调满足多维度品质需求[2] - 广州、深圳通过大幅调低容积率 提升住房设计和环境空间舒适度 响应"好房子"政策导向[2] - 低密度地块规划成为全国土地市场主流趋势 上海、成都、杭州等城市容积率普遍降至2.0左右[6] 土地供应结构变化 - 深圳近期宅地普遍降低容积率、取消限价及配建要求 采用"价高者得"原则 提升开发灵活性[3] - 广州批量推出低密度地块 从花都、增城等外围区域延伸至荔湾等中心区域 最低容积率达1.02[4] - 深圳2025年供地聚焦核心区位 通过"商改住"、降低容积率等政策优化供应结构 实施"以质换量"策略[7] 具体地块交易分析 - 深圳龙华地块(2.18万㎡)经过超百轮竞价 由中海地产以23.7亿元竞得 溢价率40.74% 楼面价3.9万元/㎡[3] - 广州白云龙归地块(6.19万㎡)由民企云山壹号以11.37亿元竞得 容积率从3.0调降至1.7 楼面价1.43万元/㎡[1][5] - 深圳龙华另一地块(2.19万㎡)由深业集团底价19.06亿元竞得 容积率3.1 起始楼面价2.8万元/㎡[1] 产品定位与市场需求 - 低密度地块可打造高层低密度社区、小高层住宅及叠墅产品组合 提升居住舒适度[3][5] - 增城地块(容积率1.0)规划建设智能化标杆社区 精准匹配改善型客群需求[4] - 核心区域低密宅地因稀缺性成为市场焦点 房企更倾向参与能打造样板项目的优质地块[6][7] 市场参与主体动态 - 低密度地块吸引民企、国企及央企多元参与 花都4宗地块均由当地国企竞得[4] - 深圳土拍高溢价成交源于"核心地段+低密品质+政策红利"三重因素驱动[3] - 房企认为合理楼面价与市场理性化为低密度地块推出创造条件 更符合当前购房者需求[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