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低迷
搜索文档
杨瑞龙:稳价格关键是稳收入,提振消费的关键是增加收入
和讯· 2025-10-06 12:17
宏观经济基本面分析 - 宏观经济基本面在底部徘徊并处于探底之中,具体表现为CPI连续三年左右在零左右徘徊,PPI持续负增长,国民总支出平减指数连续8个季度为负 [4] 价格持续低迷的原因:需求端 - 有效需求不足表现为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不足,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抑制消费需求 [5] - 年轻群体失业率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就业质量下滑,表现为劳动时间缩短导致加班费减少,或工资水平下降,尤以年收入30万-80万元的中产阶级收入降幅显著 [5] - 房地产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家庭资产负债表恶化,预期收入下降,居民为应对不确定性倾向提高储蓄率,从而抑制消费 [5] - 投资需求不足表现为企业部门投资减弱,市场低迷与内卷加剧导致企业营收下滑、库存累积、利润压缩,叠加资产负债表恶化和预期转弱 [5] - 地方政府投资能力下降,受房地产下行影响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收大幅减少,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导致财政亏空严重,加之制度约束削弱投资激励 [5][6] 价格持续低迷的原因:供给端 - 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是内卷现象的直接体现,其深层次症结在于市场出清机制缺失,价格机制未能有效淘汰过剩供给 [6] - 特殊的体制原因导致企业优胜劣汰机制失灵,企业活不活死不了 [6] 促使价格反弹的路径 - 稳价格关键是稳收入,稳收入核心是稳就业,稳就业基石是稳企业,需企业具备可持续盈利能力和扩张意愿以带动工资性收入内生增长 [7] - 财政政策取向应由重投资转向重消费,强调投资于人,通过发放消费券、财政补贴及提升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障水平等方式 [7] -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对稳就业和促价格回升有积极意义,因民营企业是吸纳就业主力军 [7] - 稳定房地产市场是稳投资、稳消费、稳预期的关键,需在供给端与需求端同步出台密集政策,促进触底反弹 [8] - 内卷治理核心在于构建市场出清机制,关键在于健全企业退出机制或优胜劣汰机制,特别是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两大主体的退出意愿与能力 [8][9] - 部分国企凭借市场支配力及融资优势进入热点产业导致过度供给,在预算软约束下对价格信号不敏感,亏损后仍可获得支持,导致僵尸产能难以退出 [9] - 地方保护主义妨碍市场出清,地方政府常通过贷款展期、税收返还等方式延缓地方龙头企业退出,人为阻断市场出清 [9] 结构性改革方向 - 构建市场出清机制需推进三方面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硬化预算约束;重新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使其匹配;在更多领域引入竞争政策保障平等准入与退出 [10] - 扩张性政策可缓冲短期冲击,但无法替代结构性改革,稳定价格中枢需沿稳企业-稳就业-稳收入路径展开,并以房地产市场回稳修复各方资产负债表 [10] - 若能在十五五期间借助市场出清将价格水平推回约2%的温和上涨区间,可为年均5%左右的潜在增长提供名义支撑 [10]
重点是企业盈利:6月经济综述
红塔证券· 2025-06-30 15:01
报告核心观点 - 5月中国经济数据展现较强韧性,二季度GDP增速有望维持在5.2%左右,全年完成5%的增长目标难度不大,但1-5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1.1%,较上月下滑2.5个百分点,从基本面量的企稳转化为企业利润回升面临多重挑战,政策需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价格回升,政策信号明确前债券具配置价值,股票市场稳健慢牛趋势依赖企业盈利持续改善 [1][2][7] 经济数据表现与企业利润现状 - 5月社会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3%,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5.8%,二季度GDP增速维持在5.2%左右可能性高,全年完成5%增长目标难度不大 [1][7] - 1-5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1.1%,较上月下滑2.5个百分点,从基本面量的企稳转化为企业利润回升面临挑战 [1][7] 企业利润下滑的原因分析 - 价格低迷挤压企业盈利能力,1-5月PPI累计同比-2.6%,5月单月同比-3.3%,1-5月工业企业利润率同比下跌4.24% [2][9] - 供给端,过去几年制造业投资持续高于固定资产投资整体,新兴制造领域去产能执行难度大 [2][12] - 需求端,外需受美国库存回补、总需求不确定性和关税率提升影响扩张受限,内需消费高增长依赖以旧换新政策和“618”前置,下半年财政刺激力度边际减弱,房地产修复动能趋弱拖累经济增长 [2][15][16] 政策应对与市场影响 - 政策需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价格回升,修正宏微观预期等背离 [2][19] - 政策信号明确前,债券具配置价值,股票市场受益于流动性改善和情绪修复,但稳健慢牛趋势依赖企业盈利持续改善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