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焦虑
搜索文档
假期首日,全国高速公路充电量狂飙近4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5 00:09
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 国庆中秋双节首日全国高速公路充电量达1748.58万千瓦时,同比大幅增长41.95%,创历史新高 [1] - 假期自驾出行预计达18.7亿人次,高峰时段高速车流量或突破日均70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峰值可能触及1400万辆 [1] - 2024年国庆假期全国高速电动汽车充电量达7215.27万千瓦时,日均1030.75万千瓦时,较当年五一增长34%,较2023年国庆增长80% [7] 充电基础设施供给 - 2024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1281.8万台,2024年上半年桩车增量比优化至1:1.8 [2] - 高速公路充电桩四年翻两番多,累计建成6.2万个充电停车位 [2] - 假期超三分之一高速充电桩处于满负荷运转,京沪、广深周边服务区出现严重排队现象 [2] 供需矛盾分析 - 充电难问题本质是短期潮汐冲击与长期供需失衡的叠加,高速充电桩存在“假期忙成狗,平日闲成摆设”的峰谷差异 [8] - 2025年假期首日充电量接近2024年日均水平,需求增速远超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结构性矛盾凸显 [7] - 供给对比激增的需求仍显杯水车薪 [2] 短期应对措施 - 引入移动充电机器人和移动储能充电机器人,采用“桩找车”模式打破固定车位限制,为潮汐需求提供动态缓冲,如在江苏和贵州的高速公路 [8] - 通过动态设置SOC充电上限,将默认充电上限从100%调整为80%,缩短单辆车充电时长,提升充电桩整体利用率 [8] - 车企与平台联合推出充电导航服务,实时显示周边充电站排队情况,引导车主错峰补能 [8] 长期规划与解决方案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通知要求电网企业加强大功率充电设施用电保障,重点解决高速公路服务区用电容量,降低电力引入成本,缩短电力扩容周期 [9] - 推动均衡布局,在高速服务区按超充+快充梯度配置,并在服务区5公里辐射圈布局慢充补位点,解决“最后一公里”补能问题 [11] - 优化收益结构,结合服务区餐饮、购物等增值服务,让充电场站从单一补能设备变为流量变现节点,解决投资收益问题 [11] - 需将高速快充网络与城乡充电网络统筹推进,避免充电难从假期高速向日常乡镇蔓延 [11]
21评论|假期高速电动车“人等桩”:既要救近火、也要引远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4 21:4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费心懿 "看着充电桩前面大排长队,比堵车还心焦。" 国庆中秋"双节"首日,某高速公路充电站仅4个充电桩在运转。王女士的电动车在充电站的队伍里挪了足足3小时,这也是千万 新能源车主假期出行"人在囧途"的缩影。 假期高速充电难的背后是我国新能源车快速普及和充电需求集中爆发的矛盾。 数据显示,2024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已达1281.8万台,今年上半年桩车增量比优化至1:1.8,高速公路充电桩更是四年翻 两番多,累计建成6.2万个充电停车位。 但对比激增的需求,这些供给仍显杯水车薪。国家电网监测显示,假期超三分之一高速充电桩处于满负荷运转,京沪、广深周 边服务区早早开启"叫号充电",有车主拿到号时发现,前方还排着十几辆车。 电车真的不适合长途 这一天,全国高速公路充电量飙至1748.58万千瓦时,同比大涨41.95%,创下历史新高,而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交通运输 部副部长李扬此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预测,本次假期自驾出行将达18.7亿人次,占比八成,高峰时段高速车流量或破日均7000万 辆,其中新能源车峰值可能触及1400万辆。 充电一会儿儿,排队2小时!#电车 #电车上高速 #排队 充电 ...
超级充电桩真能缓解“充电焦虑”吗
科技日报· 2025-07-21 07:30
政策目标与行业规划 - 国家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明确到2027年底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目标超过10万台 [1] 大功率充电设施技术定义 - 大功率充电设施指单枪输出功率≥250千瓦的直流快充设备 行业领先超级充电桩功率可达600-1000千瓦 [1] - 超级充电桩核心目标是使电动车补能速度接近燃油车加油体验 [2] 性能对比与用户体验 - 超级充电桩充电5-15分钟可支持行驶200-600公里 普通慢充桩需5-10小时充满 [2] - 实测600千瓦超级充电桩最快实现"一秒一公里" 10分钟内充电80%以上 [3] - 高速公路网络覆盖大功率充电设施将显著缓解跨省长途旅行的里程焦虑 [3] 关键技术挑战 - 需基于1000-1500伏高电压平台技术 车辆电池与充电设备需同步支持高电压协议(GB/T 27930 2-2024) [4] - 大电流散热是核心难点 需解决充电枪线 连接器 电池包等部件的过热风险 [4] - 采用碳化硅宽禁带半导体器件和液冷技术保障高功率下的安全运行 [5] 产业链协同需求 - 推广超级充电桩将倒逼电池技术在材料 结构设计 热管理等方面持续创新 [5]
充电市场加速迈向万亿元级规模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06 11:11
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1281.8万台,较5年前增长7.6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2014年12万辆飙升至3140万辆[1] - 车桩比2.45:1,但公共充电桩仅占总量30%,公共车桩比达8:1,需求缺口在节假日尤为突出[1][2] - 公共充电桩分布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特征,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占比35%,中部四线城市及乡村覆盖率低[2] 充电技术及供需矛盾 - 高压超充技术(800V-1000V)局部验证"一杯咖啡满电出发",但快慢桩供给失衡:用户需求比例9:1,实际建设比例4:6[2] - 城市热门区域充电桩利用率高但竞争激烈,乡村市场布局分散且回报周期长(城区回收期8年,乡村需翻倍)[3][5] - 头部运营商如特来电经历8年亏损后2023年短暂盈利,2024年再度亏损,反映行业盈利难度[4] 政策支持与市场优化 - 浙江计划2025年建成充电桩超230万个(乡村90万个),打造城乡半小时充电圈,并通过电价新政降低用电成本10%-15%[7] - 地方政府差异化补贴:杭州农村充电桩补贴翻倍至每千瓦400元,宁波专项补贴240元/千瓦,嘉兴减免场地租金[7] - 浙江农村配网年投资超100亿元,低压充电设施容量提升至160千伏安,2024年农村报装用户同比增63.5%[8] 商业模式创新与未来趋势 - 充电桩运营商转型为负荷聚合商,通过参与电力市场获取调峰收益,未来服务费或仅占收入30%[10][12] - 车网互动技术(V2G、智能有序充电)在浙江试点,实现削峰负荷11.53万千瓦,但规模化应用需至2030年[11] - 光储充放一体化模式探索"虚拟电厂"盈利,利用峰谷电价差覆盖成本,部分乡村优质站点已实现盈利[8][11] 行业前景预测 - 2025年中国充电桩产业规模将破千亿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1600万辆(渗透率50%),2030年车桩比目标1:1对应6420万辆保有量[12] - 行业从野蛮生长进入精耕细作阶段,杭州推出运营商等级评价机制,引导企业优化服务和技术应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