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付

搜索文档
每周质量报告丨高薪兼职是假、骗人贷款是真 起底“免费培训”背后套路
央视新闻· 2025-09-14 19:02
"零成本、高收入、保就业",如今不少网络课程打着这些诱人的卖点,宣称能提供"免费培训",帮助学员掌握技能、稳定就业。然而,一旦消费者深入参 与,他们才会发现,所谓的"免费培训"背后隐藏着层层套路,免费课程最终化为了泡影。 网络培训零成本高收入保就业? 暗藏套路 大学生小蔡为了补贴生活费,学习之余常做些兼职。前不久,她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一则"兼职网络配音"广告。 小蔡:说可以兼职配音,零基础按单结算,然后我就去私聊他。 零基础可"免费培训" 新手也能轻松赚钱 联系到培训方后,一位助教老师向她发来一份兼职接单表,其中详细标注了广告、动漫、游戏等各类网络配音的报酬。即使是新手,每分钟也能获得两百到 三百元的广告配音收入。 小蔡:用他们学员的薪资诱惑我说,你看他们都挣了多少钱,他说得特别好,说你肯定能接到兼职单子。 这位助教老师还表示,即便小蔡没有配音经验也没关系,他们会提供"免费线上培训"。 助教老师随后表示,已经帮小蔡申请了一堂免费网络直播课。小蔡告诉记者,直播课除简单讲解配音入门知识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介绍如何利用配音变现。 展示学员"工资单" 兼职十天收入上万 培训老师还展示了多张工资表单,称这些都是学员兼职配音 ...
上半年金融服务类投诉比重上升!中消协揭秘“先学后付”套路|金融曝光台
新浪财经· 2025-08-08 08:46
教育培训行业投诉分析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消费者投诉995971件 同比增长27 23% [2] - 教育培训服务类投诉量44126件 占比4 43% 较2024年同期上升0 51个百分点 [3] - 金融服务类投诉量7564件 占比0 76% 较2024年同期上升0 52个百分点 [3][4] "培训贷"运营模式 - 机构以"零基础高薪兼职""学习好声音变现"等名义虚假宣传 伪造兼职收益截图诱导在校大学生报名 [5] - 采用"先学后付"模式实质为诱导办理分期贷款 部分消费者在不知情状态下完成贷款申请 [1][5] - 典型投诉案例显示:8880元课程通过分期付款 承诺月赚1000-2000元但实际无法兑现 退课需支付20%违约金 [7] 行业监管动态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5年4月发布新规 要求商业银行及助贷机构规范营销行为 明确披露年化利率等关键信息 [14] - 山东监管局2024年9月警示"培训贷"三大特征:虚假承诺就业保障 捆绑网贷平台 隐瞒高额附加费用 [12][13] -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先学后付"相关投诉达18257条 涉及保定燃燃文化传媒等多家机构 [7][9]
零基础高薪技能培训暗藏陷阱 “先学后付”模式有待规范
北京商报· 2025-08-06 17:38
当前,部分技能培训机构以"零基础高薪兼职"等为噱头,通过虚假宣传、诱导贷款等手段吸引消费者报 名,引发大量消费纠纷。一是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相关机构通过信息流广告、社交媒体发帖、校园平 台发布动态等方式,以"零基础学原画""学习好声音变现"等名义进行宣传,宣称完成课程后可获得"保 底订单""高薪兼职"等收入保障,甚至伪造兼职收益截图,诱导消费者(多为在校大学生)报名;二 是"先学后付"实为诱导贷款。机构鼓吹"先学后付""兼职还贷"等概念,实质上诱导消费者办理分期贷 款。一些消费者签约时,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了贷款申请;三是课程内容良莠不齐,合同内容模 糊、退课设置不合理。在签订合同时,相关机构有意模糊合同条款细节,未明确告知退费条件。部分消 费者在发现课程质量差或与宣传不符后提出解除合同,却被要求承担高额违约金,维权难度大。 中消协指出,建议金融监管部门规范"先学后付"模式,防控"培训贷"风险,要求涉及分期付款、贷款合 作的培训机构强化告知义务,在办理"先学后付"贷款前,提供书面风险提示并取得消费者本人明确授 权。教育和培训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技能培训的监管,对伪造收益截图、虚构就业案例等行为依法从严查 处。 ...
超五千家培训机构采用“先学后付”和数字人民币两类收费模式
南方都市报· 2025-07-24 20:04
校外培训行业规范发展 - 广东省教育厅建议家长优先选择"先学后付"收费模式的培训机构以减轻学生负担[1] - 广东省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办学行为并提升办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素质教育资源[1] 收费模式改革与风险防范 - 广东省推行"先学后付"收费模式改革从源头防范"退费难"和"卷钱跑路"风险[2] - 广东省五部门联合制定方案鼓励机构采用"先学后付"模式目标五年内显著增加采用该模式的机构数量[2] - 深圳市推出数字人民币教培预付平台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一课一销"和资金追溯防止资金挪用[2] - 目前全省采用"先学后付"和数字人民币收费模式的机构超5000家累计交易金额超20亿元[2] 纠纷解决机制创新 - 珠海市成立全国首家校外培训行业诉源治理工作站提供一站式调解和法律服务[3] - 工作站整合多方调解力量包括辖区民警、律师、行业协会等形成多元解纷"共同体"[3] 信用监管体系建设 - 珠海市推行"信用+监管"模式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信用等级评定[4] - 采用"监管部门统筹+自愿申报+第三方认证"方式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促进行业规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