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数字化

搜索文档
机器人"挤奶工"、场景焕新 首农持续创新重塑"奶瓶子"
北京商报· 2025-07-18 22:53
智能化养殖 - 公司采用6台自愿式挤奶机器人实现24小时无人化作业,单次挤奶仅需6分30秒,可替代4至5名人工[1] - 智能喷淋系统通过摄像头动态调节频次,较传统方式节水66%[3] - 牛脸识别系统精准调配饲料,智能化牛体刷自动清洁,原料奶菌落总数控制在1万以下,优于欧盟标准[3] 上游技术突破 - 公司推出国产奶牛育种液相芯片,培育的种公牛占据全国CPI指数百强榜单前列,年供应冻精300余万剂[3] - 内蒙古苜蓿基地通过科技改良实现亩产超1吨,兼顾饲草品质与草原生态修复[3] 下游加工与终端创新 - 三元食品工厂采用MES系统实现全程追溯,72℃巴氏杀菌工艺保留更多活性营养[5] - 赛博朋克风格的三元梅园·智绘概念馆开业首日客流量破3000人,非遗"宫廷凝酪"结合科技感空间[5] - 鼓楼茶饮店玻璃瓶现打鲜奶成网红打卡点,八喜冰淇淋2024年营收达14.75亿元[5] 未来战略规划 - 公司计划2027年实现有机奶占比20%、全产业链数字化[5] - 布局植物基蛋白、精准营养等前沿领域,持续拓展"乳品+"战略边界[5]
光明乳业: 光明乳业2024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6-13 18:30
公司治理与股东大会 - 2024年度股东大会将于2025年6月23日在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595号A栋五楼多功能厅召开,会议将审议13项提案包括董事会工作报告、财务决算、利润分配方案等[3] - 股东大会采用现场投票与网络投票相结合方式,网络投票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进行,时间为会议当日9:15-15:00[4] - 股东发言需提前向秘书处登记并提供提纲,会议主持人将根据情况安排发言及回答问题时间[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42.78亿元,同比下降8.33%,完成预算的83.63%;营业毛利46.69亿元,同比下降10.32%[38]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7.22亿元,同比下降25.3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62%,同比下降3.56个百分点[9] - 经营活动现金流14.64亿元,同比减少2.1亿元;资产负债率51.64%,同比下降1.21个百分点[40] 战略举措与业务发展 - 完成19.2亿元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结项,将节余资金1.84亿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0] - 推进华南、华西南、华北区域产销融合项目,物流端整合优化线路释放仓储潜力[10] - 推出优倍有机牛奶、莫斯利安轻酸奶等新品,参与制定11项行业标准包括1项国际标准[11] 品牌营销与创新 - 开展艺术跨界合作包括上海国际艺术节、上博东馆特展,体育营销覆盖女排世锦赛等赛事[11] - 举办"国民营养健康研讨会暨领鲜创新发布会",强化"鲜奶活性高"品牌定位[11] - 推出国内首款公益主题数字资产关爱孤独症儿童,奶盒回收活动覆盖90个城市回收992万只[13] 海外业务管理 - 向新西兰子公司新莱特提供1.3亿新西兰元贷款并完成2.18亿新西兰元定增,持股比例提升至65.25%[12] - 新莱特向银团申请4.5亿新西兰元融资额度,三项措施有效化解债务问题[12] - 光明乳业国际拟向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借款9000万和4000万新西兰元,由公司提供担保[51] 董事会与监事会工作 - 2024年召开7次董事会会议审议53项议案,完成会计师事务所选聘制度制定[16] - 监事会召开4次会议监督公司运作,认为财务报告真实反映经营状况,内控制度有效[35] - 董事监事参加监管部门培训7人次,组织4次业绩说明会与投资者沟通[18] 高管薪酬与分红 - 2024年董事薪酬总额498.21万元,其中董事长黄黎明172.87万元,独立董事各15万元[48] - 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6元(含税),合计分红2.21亿元,占净利润30.55%[41] - 最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6.34亿元,占年均净利润的92.79%,符合监管要求[42]
上海医药一季度净利13.3亿 布局全产业链数字化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23:38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7.63亿元,同比增长0.87% [1] - 医药工业销售收入58.85亿元,医药商业销售收入648.78亿元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3.33亿元,研发投入6.12亿元 [1] 医药工业板块 - 创新药研发管线有序推进:I001(高血压适应症)提交发补材料,B001(NMOSD适应症)完成58例受试者入组,B007(膜性肾病)II期临床完成67例入组,重症肌无力II期临床完成41例入组,天疱疮II期临床完成全部入组 [2] - 研发体系完善:前沿新药技术概念验证中心、创新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产教融合中心、上海市创新靶标抗体偶联药物重点实验室揭牌 [2] - 新品获批:熊去氧胆酸胶囊、奥美拉唑碳酸氢钠干混悬剂(Ⅱ)获生产批文,8个产品(13个品规)申报生产 [2] - 一致性评价:新增3个品种(3个品规)过评,累计77个品种(106个品规)过评 [2] 中药业务 - 大品种二次开发进展:瘀血痹、胃复春、养心氏等循证医学研究取得突破,养心氏片药学研究文章发表于《Talanta》,相关课题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 - 中药资源布局:实施"大基地、大品种、大品牌、大健康"战略,建立GAP标准化管控模型和全产业链追溯体系 [3] 医药商业板块 - 进口总代业务销售收入86亿元,同比增长9.0%,临港新片区药械进出口服务中心揭牌 [4] - 创新药业务销售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23.2%,与安斯泰来、康方生物等达成战略合作 [4] - 器械大健康业务销售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6.9%,构建从产品交付到终身服务的闭环管理体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