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养殖

搜索文档
正大(琼山)农业产业链项目开工
海南日报· 2025-08-16 09:33
该产业链项目位于琼山区甲子镇琼星村,当天开工建设的甲子镇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将采用国际先 进的智能化养殖技术和环保工艺,实现绿色养殖、生态循环,确保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通过集 成智能环控系统、自动化饲喂设备等,实现从环境调控到生产管理的全流程数字化,显著提升养殖效 率。 甲子镇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成后,还将创新采用全量还田的生态养殖模式,配套的粪污沼气发电系 统将猪场全部废弃物转化为清洁电力,剩余沼渣全量还田反哺澄迈热带果蔬种植,形成"猪-沼-果"生态 循环链,并建立从种源、饲料到屠宰的全流程可追溯体系,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肉类产品。 项目投产后年出栏生猪20万头,提升海南生猪自给率 海南日报海口8月15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期望 特约记者 许晶亮)8月15日,由知名跨国企 业正大集团投资建设的正大(琼山)农业产业链项目开工。这也是正大集团加大投资力度,在海南布局 建设的第二个农业项目。通过"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现代化模式,打造集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屠宰 加工、冷链物流、终端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项目。 正大集团(中国区)副董事长杨军介绍,正大(琼山)农业产业链项目全面投产后,项目年出栏生 猪20万 ...
“清凉鸡舍”稳产忙——山东巨野蛋鸡产业走访见闻
新华网· 2025-08-10 07:11
行业概况 - 巨野县是全国重要的蛋鸡养殖基地,拥有规模化蛋鸡养殖场404家,蛋鸡存栏量达2600万只,产业链年产值突破23亿元 [1] - 鸡蛋远销北京、上海等地,有力保障"菜篮子"供应 [1][6] 科技应用 - 现代化鸡舍采用恒温控制系统,温度控制在28摄氏度以下,确保蛋鸡舒适度和蛋品质量 [2] - 立体养殖架配备风机和水帘冷却系统,实现空气均匀流通 [2] - 智能化改造后,养殖场仅需5名工人即可高效管理,日产鲜蛋稳定在1万余斤 [4] - 自动喂料系统能精准将科学配比的饲料送达每一层鸡笼 [4] 环保措施 - 鸡粪被集中运送到密封发酵罐,日均处理畜禽粪污1000多吨 [2] - 年产沼气约1800万立方米,副产品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利用 [2] - 推动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减少污染 [2] 电力保障 - 入夏以来蛋鸡养殖业用电量同比增长超37% [6] - 打造"双环网+智能终端"高可靠性供电网络,确保恒温通风、自动饲喂系统稳定运行 [6] 产业支持 - 畜牧服务中心定期组织专家检查疫病防控、科学饲喂方案及降温设备运行 [4] - 完善的电力保障网络为鸡舍提供"不间断电源" [6]
牧原股份:以科技创新解锁现代化养殖密码
证券日报· 2025-07-23 00:45
公司发展历程与行业地位 - 从1998年22头生猪起步,2024年生猪出栏量跃升至约7100万头,连续四年全球第一 [1][4] - 通过自主育种和科技创新重新定义中国养殖业的全球竞争力 [1] 自主育种创新 - 采用颠覆传统的轮回二元育种体系,缩短育种周期至两年内,突破种猪限制 [4] - 2014-2024年生猪出栏量从185.9万头增长至7100万头,增速显著 [4] - 建设60亿元超健康种猪选育平台,结合AI技术优化基因选择,提高料肉比 [5] 饲料成本控制与豆粕替代 - 饲料成本占养殖总成本60%,其中豆粕占比13%,2024年中国进口大豆1.05亿吨(+6.5%) [6] - 通过合成生物技术生产氨基酸替代豆粕,一期年产3万吨氨基酸项目产能利用率达80% [6] - 2024年公司饲料中豆粕使用量占比7.3%,低于行业水平,目标实现无豆养殖 [7] - 若全国推广该技术,每年可节约大豆进口量4000万吨 [7] 智能化养殖与成本优化 - 2024年上半年养殖完全成本从13.1元/千克降至12.1元/千克,目标降至10元/千克 [9] - 应用物联网、AI、大数据等技术于环境控制、精准饲喂、健康监测等场景 [11] - 研发空气过滤猪舍和降氨除臭设备,降低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 [11] 国际化战略布局 - 2024年与越南BAF农业股份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迈出海外发展第一步 [11] - 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未来5-10年为海外发展关键期 [12]
机器人"挤奶工"、场景焕新 首农持续创新重塑"奶瓶子"
北京商报· 2025-07-18 22:53
智能化养殖 - 公司采用6台自愿式挤奶机器人实现24小时无人化作业,单次挤奶仅需6分30秒,可替代4至5名人工[1] - 智能喷淋系统通过摄像头动态调节频次,较传统方式节水66%[3] - 牛脸识别系统精准调配饲料,智能化牛体刷自动清洁,原料奶菌落总数控制在1万以下,优于欧盟标准[3] 上游技术突破 - 公司推出国产奶牛育种液相芯片,培育的种公牛占据全国CPI指数百强榜单前列,年供应冻精300余万剂[3] - 内蒙古苜蓿基地通过科技改良实现亩产超1吨,兼顾饲草品质与草原生态修复[3] 下游加工与终端创新 - 三元食品工厂采用MES系统实现全程追溯,72℃巴氏杀菌工艺保留更多活性营养[5] - 赛博朋克风格的三元梅园·智绘概念馆开业首日客流量破3000人,非遗"宫廷凝酪"结合科技感空间[5] - 鼓楼茶饮店玻璃瓶现打鲜奶成网红打卡点,八喜冰淇淋2024年营收达14.75亿元[5] 未来战略规划 - 公司计划2027年实现有机奶占比20%、全产业链数字化[5] - 布局植物基蛋白、精准营养等前沿领域,持续拓展"乳品+"战略边界[5]
20年跨越百年差距,顶尖牛奶何以实现中国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8 08:00
中国奶业发展现状 - 中国奶业经过20年发展,产业素质显著提升,乳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达到奶业发达国家水平,行业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 - 规模牧场生鲜乳乳蛋白、乳脂肪含量分别达到3.3%、3.8%,菌落总数、体细胞数等指标优于欧盟标准,单产普遍达10吨/年以上 [1] - 中国奶牛养殖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数智化、集约化水平全球领先,牛奶产量自2003年起稳居全球前四 [3] 奶源建设与单产水平 - 中国用20年走完发达国家上百年产业化历程,奶牛单产从2000年不足美国1/3提升至2024年与美国持平 [3] - 全国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比例达78%,完成从散养向规模饲养模式转变 [11] - 规模牧场采用机械化挤奶技术,原料奶质量显著提升,2024年与2012年奶牛存栏量相当但产量提升32% [10] 乳品质量与技术应用 - 连续17年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乳蛋白、乳脂肪含量达奶业发达国家水平,菌落总数平均值连续两年低于1万CFU/mL(欧盟标准≤10万) [3][6] - 引入饲草加工、挤奶、粪污处理等机械化设备,应用电子耳标、机器视觉、传感器等技术实现精准饲喂和健康监测 [12][13][14] - 规模化牧场采用智能机器人(饲喂/挤奶/清洁)和数字化管理系统,构建标准化、智能化养殖体系 [14][22] 龙头企业示范效应 - 伊利牛奶脂肪、蛋白质满足欧盟标准,菌落总数和体细胞数远优于欧盟标准,2023-2024年菌落总数平均值<1万CFU/mL [4][6] - 伊利在内蒙古建设乳业集群项目,全国每6杯牛奶有1杯来自内蒙古,奶牛存栏量和产量居全国首位 [17][18] - 伊利率先应用智能风机、除粪机器人、精准饲喂系统,并推进AI养牛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如伊起牛智慧牧业生态系统) [19][20][23] 历史发展进程 - 改革开放32年间全国奶牛存栏量增长21倍,牛奶产量增长29倍,个体饲养户占比从1978年6.1%提升至1990年68.1% [9] - 1997年成立首个奶牛养殖专业村挤奶站,1999年推广"分散饲养、集中挤奶"模式,机械化挤奶显著提升原料奶质量 [9] - 2014年起乳企主导养殖业升级,规模化牧场生产比例持续提高 [11]
投资近2亿元,“阳西一号”1+30深远海综合养殖平台项目开工
南方农村报· 2025-07-12 21:31
项目概况 - "阳西一号"1+30深远海综合养殖平台项目总投资近2亿元,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等单位联合设计,中水电四局(阳江)海工装备有限公司承建 [10][11][12] - 项目采用钢质半潜桁架式结构,配备四角锚泊定位系统,包括1个6万立方米水体的主养殖平台和30个重力式网箱,可抵御17级以上台风 [13][14] - 平台预计2026年1月投入运营,每年养鱼采集量可达400万斤 [23][49] 技术特点 - 平台搭载自动投喂、捕捞设施,配置视频监控、水质监测、气象监测、5G通信基站等智能化设备 [40] - 引入太阳能发电系统提供绿色动力,改变传统渔业"靠天吃饭"模式 [41] - 实现养殖规模化、智能化、绿色化,满足运维和养殖工作人员居住需求 [42] 行业意义 - 项目开创了阳江市桁架类养殖平台从无到有的重要转变 [43] - 将海上风电与海洋渔业融合,实现产业链延伸,在全国具有示范推广意义 [52] - 推动深远海养殖迈入智能化、规模化发展新阶段,为阳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5][21] 区域优势 - 阳西县海岸线长174.37公里,海域面积5668平方公里,渔业总产量和海水鱼苗产量居全省县级第一 [31][32] - 项目是阳西推动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建设的新举措,对海洋生态修复、渔业发展、旅游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58][59][60]
十大举措促四川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川字号”老牌上市公司积极响应
证券日报· 2025-05-28 00:43
四川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 -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起草《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征求意见稿)》,聚焦行业高质量发展 [1] - 2024年全省生猪出栏6149 6万头 [1] - 政策涵盖生产激励 养殖场降本增效 动物疫病防控 龙头企业培育 品牌建设 消费市场拓展等方面 [1] - 支持规模养殖场设施设备改造升级 推进畜禽养殖机械化 自动化 智能化 [1] - 培育壮大畜牧业龙头企业 带动产业提质增效 支持生猪屠宰企业兼并重组 做大做强肉类精深加工 [1] - 培育"川字号"畜禽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1] 龙头企业动态与数智化转型 - 四川省拥有新希望 巨星农牧 高金实业等知名畜牧企业 [2] - 新希望推进数智化发展 将AI 物联网技术与养殖场景深度融合 打造"智慧养殖生态圈" [2] - 新希望展示"基于AIoT的NH通道盘估系统解决方案"和"生猪活体肌内脂肪含量检测系统"等智能化设备 [2] - 巨星农牧积极推进养殖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和数字智能化建设 [3]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畜牧业向智能化 集约化方向发展 科技手段提升生产水平 实现降本增效 [3] - 优势产能集中 政策技术扶持增强龙头企业影响力 推动兼并重组 淘汰落后产能 [3] - 养殖技术和生物安全防控水平提高 行业大周期逐渐消失 猪价预计在成本线之上低位徘徊 [3] -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规模化养殖 供应链整合 低成本高效和差异化成为发展方向 [3]
牧原股份分析师会议-20250519
洞见研报· 2025-05-19 15: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牧原股份的发展情况展开,董事长回顾上市十年成果,公司在业务、治理、合规方面进步,积累了产品、服务、产业链综合发展和科技应用能力,未来将强化养猪生产能力;还探讨了成本下降、智能化运用、屠宰肉食业务、国际化发展、投资者回报、降低负债及资本开支等方面的规划与展望 [23][24][2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牧原股份,所属行业是农牧饲渔,接待时间为2025年5月16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秦英林等多位高管 [16] 详细调研机构 - 参与调研的机构相关人员有胡鹏、代雪松等股东,接待对象类型为其它 [19] 调研机构占比 未提及 主要内容资料 董事长发言 - 过去十年,公司在业务、内部治理、合规方面持续精进,股东助力业务发展,完善内部治理架构和接班人制度,重视合规运营与社会责任 [23] - 积累了产品、服务、产业链综合发展和现代科技应用能力,未来将从多维度提升产品能力,加大研发投入赋能行业,整合产业链资源,应用新兴技术降低劳动强度 [24] - 未来会强化养猪生产能力,朝着更高目标努力创造更大价值 [25] 公司成本下降空间及未来展望 - 2025年4月生猪养殖完全成本达12.4元/kg,今年目标12元/kg,优秀场线能控制在11元/kg以内,成本差距源于管理,下降路径清晰 [26] - 通过提升疾病防控能力、构建种猪育种体系、推广低豆日粮技术、应用智能化设备等措施降低成本 [26] - 提出一头猪600元降本和100元增益空间目标,通过全产业链模式和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种猪选育实现 [27] 公司当前智能化运用情况 - 在人员培养方面,营造创新共享氛围,促进技术标准化推广,如养猪生产首席运营官进行生产技术直播 [28] - 在健康管理方面,智能化猪舍维持适宜温度,提升生产指标,降低对人员依赖 [30] - 在饲料营养方面,实现一日一配方、精准供给营养,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升效率 [30] - 在育种方面,打造高价值育种平台,借助智能化工具提升育种效率与水平 [30] 公司屠宰肉食业务经营情况及展望 - 2025年一季度屠宰肉食业务同比大幅改善,过去一年提升了生产、运营、销售能力 [31] - 基于客户需求变化,加大对分割品投入,加强技术研发,满足消费者对品质等的需求,拓展价值和利润空间 [31] 公司国际化发展规划 - 受政策鼓舞,认为企业要创新,关注国际市场,海外市场潜力大 [32][33] - 积累了经验,希望分享技术,提升当地养猪行业水平,推动全球发展 [33] - 建立核心团队,打造本土化人才体系,培养国际化人才,拟在香港上市推进国际化战略 [34] 公司在投资者回报方面的规划 - 稳健经营、持续盈利是回报基础,自上市重视投资者回报,动态调整利润分配政策 [36] - 2024 - 2026年度将现金分红比例从20%调至40%,2024年现金分红总额75.88亿元创历史新高 [36] - 制定《市值管理制度》,未来综合研判股东回报方案,增强可预期性与可持续性 [36] 公司在降低负债及资本开支方面的规划 - 2024年初以来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有信心今年降低负债规模100亿左右 [37] - 今年资本开支规模90亿左右,未来控制新增资本开支,优化债务结构 [37]
牧原股份(002714) - 002714牧原股份调研活动信息20250517
2025-05-17 11:26
公司发展回顾与展望 - 过去十年在业务、内部治理、合规方面持续精进,股东助力业务发展和管理提升,完善内部治理架构和接班人制度,重视合规与社会责任 [5] - 积累产品、服务、产业链综合发展、现代科技应用能力,未来强化养猪生产能力 [6] 成本下降与价值增益 - 2025 年 4 月生猪养殖完全成本达 12.4 元/kg,今年目标 12 元/kg,优秀场线可控制在 11 元/kg 以内,成本差距源于管理 [7] - 通过提升疾病防控、构建种猪育种体系、推广低豆日粮技术、应用智能化设备降低成本 [7][8] - 提出 600 元降本和 100 元增益目标,通过全产业链模式和种猪选育实现 [8] 智能化运用情况 - 人员培养方面,营造创新共享氛围,促进技术标准化推广,如首席运营官直播分享技术 [9] - 健康管理方面,智能化猪舍维持适宜温度,提升生产指标,降低对人员依赖 [9] - 饲料营养方面,实现一日一配方、精准供给,降低劳动强度,提升效率 [9] - 育种方面,打造高价值育种平台,提升育种效率与水平 [10] 屠宰肉食业务 - 2025 年一季度经营状况同比大幅改善,过去一年提升生产、运营、销售能力 [11] - 基于客户需求变化,加大分割品投入,加强技术研发 [11] 国际化发展规划 - 受鼓舞关注国际市场,积累经验欲分享海外,推动全球养猪行业发展 [12] - 培养国际化人才,打造本土化人才体系,拟在香港上市推进国际化战略 [12] 投资者回报规划 - 稳健经营、持续盈利是回报基础,2024 - 2026 年现金分红比例从 20%调至 40%,2024 年分红 75.88 亿元 [15] - 制定《市值管理制度》,综合研判股东回报方案 [15] 降低负债及资本开支规划 - 2024 年初以来资产负债率下降,目标今年降低负债规模 100 亿左右 [16] - 今年资本开支 90 亿左右,未来控制新增开支,优化债务结构 [16]
正邦科技(002157) - 002157正邦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9
2025-05-09 20:20
会议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于2025年5月9日16:00 - 17:00线上举行,地点为价值在线(www.ir-online.cn) [2] - 参与人员为线上参与正邦科技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的投资者,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鲍洪星等 [2] 2025年一季度经营情况 - 实现营业收入30.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8.22%;毛利4.91亿元,较上年增长138.79%;归母净利润1.7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9.58% [3] - 一季度末资产负债率44.91%,较年初下降1.51个百分点;总资产194.1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6%;货币资金期末余额32.09亿元 [3] - 一季度末存货期末余额21.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97%;生产性生物资产9.4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27%;所有者权益117.09亿元,较上年末上升2.53% [3] 业务相关问题 成本与目标 - 2025年3月生产端育肥运营成本为13.3元/kg [4] - 预计通过多种措施提效降本,成本向一流水平看齐,2025年整体生猪出栏目标超700万头 [4] 收入与利润 - 2024年营业收入88.7亿,较22年以前100亿以上有差距,因前期处置剥离资产及闲置资产占比大;2024年饲料业务亏损,养殖成本仍较高 [4][6] - 23、24年净利润转正但本期较上期下降因重整收益同比减少,扣非后净利润近两年仍为负 [5] 合作与规模 - 育肥业务以“公司 + 农户”模式为主,2024年该业务出栏比重占肥猪出栏量的85%左右 [6] 产能与资产 - 2024年建立资产处置团队推进复养复产,核心种猪种群延续稳定,繁殖和育肥种群规模逐步恢复,但整体资产利用率仍偏低 [7] - 采取自主运营、合资运营、盘活租赁等模式盘活闲置资产 [7] 价格与应对 - 生猪价格受供需关系影响,公司主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降本增效 [8] - 通过推进种猪遗传性能升级等多方面措施应对市场行情波动 [4][8] 智能化发展 - 大力推进智能化养殖和数字化管理,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升养殖效率、降低成本 [8] - 2024年IOT综合覆盖率77% [8] 其他问题 - 双胞胎集团资产注入方式关注后续公告 [4] - 公司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导向,重视市值管理,将优化运营效能等提升投资价值 [7] - 未来如有回购股票计划将按规定披露 [9] - 截至2025年4月18日,公司股东人数为16.53万户 [9] - 调研情况参考巨潮资讯网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