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养殖
搜索文档
成本优势持续支撑业绩 牧原股份发力海外市场打开增量空间
证券时报网· 2025-10-31 12:52
核心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17.90亿元,同比增长15.52%,实现归母净利润147.79亿元,同比增长41.01% [2] - 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353.27亿元,归母净利润42.49亿元 [2]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285.8亿元 [6] - 屠宰肉食业务在第三季度实现扭亏为盈,为近几年表现最好的单季 [4] 成本控制与生产指标 - 成本在12元/公斤以下的场线出栏量占比超80%,在11元/公斤以下的占比约25%,最优场线成本可做到10.5元/公斤 [2] - 9月断奶到上市成活率达93%,全程成活率约87%,PSY在29左右,肥猪日增重约880克,育肥阶段料肉比为2.64 [2] - 生产指标提升源于猪群健康水平改善(如能繁母猪健康状况、核心疾病防控进展)和人员管理及技术路径优化 [3] 屠宰肉食业务进展 - 前三季度屠宰量已超2200万头,预计全年屠宰量可超2800万头 [4] - 业务优化得益于产能利用率提升、销售渠道开拓、客户服务能力提高及产品结构优化 [4] - 计划于2025年11月启动昆山分割中心试投产,聚焦B端业务,通过精加工满足华东地区定制化需求 [4] - 未来将稳步推进已规划屠宰产能落地,提升产能利用率和分割品销售占比以增强盈利能力 [5] 财务结构优化 - 截至9月末总负债规模较年初减少97.9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5.50%,较年初下降3.18个百分点 [6] - 三季度末短期借款压降66.48亿元,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压降16.93亿元 [6] - 考虑10月份完成的50.04亿元半年度权益分派,实际负债降低规模已超百亿元,超额完成年度降负债目标 [6][7] - 长期目标是将资产负债率降至50%以下 [7] 海外拓展与战略布局 - 港股上市项目正处于中国证监会备案环节,正在按流程推进 [1][8] - 8月末与正大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饲料、养殖、屠宰加工等多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以探索全球市场 [9] - 9月末与BAF越南农业股份公司签署协议,计划在越南合作建设高科技楼房养殖项目,总投资预计32亿元,达产后年提供商品猪160万头 [9] - 海外资本开支方向为将技术及生产体系复制到海外市场,与合作伙伴共同落地项目 [9]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2025年国内生猪市场整体步入下行轨道,行业企业陷入普遍亏损 [1] - 2025年1月至8月,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24870万头,同比增加17.4%,大型屠宰企业屠宰量占比逐步提升 [4] - 国内生猪养殖业务由快速扩张期步入高质量发展时期,公司大额资本开支阶段结束 [8]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走企业,看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 2025-10-26 06:09
行业技术突破 - 成功研制“奶牛种用胚胎基因组遗传评估芯片”和功能强化基因组预测芯片,填补了我国奶牛基因芯片检测遗传评估技术的空白 [1] - 新技术通过提取犊牛基因完成多维度检测,大幅缩短奶牛遗传改良世代间隔,提高遗传进展效率 [1][2] -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已开展科研项目222项,申请专利146项,持续攻克奶业种源等领域难题 [3] 智能化养殖与效益提升 - 智能化牧场通过智能项圈、物联网传感器、面部识别技术实现数据驱动养殖,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3] - 智能化改造后,每头奶牛产奶量提高10%以上,人工成本降低带动牧场效益提升12% [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合作牧场奶牛日单产同比提升1.66公斤,综合管理成本降低0.31元/公斤 [3] 生产品质与安全管理 - 原奶在入厂环节需经过100余项严格检测,确保产品各项指标达标 [3] - 生产车间空气经过3层过滤,洁净度达到10万级制药级标准,关键工序在密闭管道中进行 [4] - 配方奶粉生产在1分钟内可完成20多项关键指标检测,确保参数稳定达标 [4] 产业链协同发展 - 公司通过“技术+资金+管理”全方位赋能合作牧场,例如为恒富牧场提供超2亿元贷款融资支持 [5][6] - 截至7月31日,公司累计为14716户产业链伙伴提供金融扶持,累计融资金额达1852.15亿元 [6] - 公司组建1000余人服务团队,每年为合作牧场开展免费技术服务帮扶10余万次,带动合作牧场增收达160亿元 [6] 公司财务业绩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19.33亿元,同比增长3.37% [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70.16亿元,同比增长31.78%,业绩再创历史新高 [5] 行业整体发展 - 我国奶牛年均单产从2000年的2.6吨提升至2024年的9.9吨,规模牧场普遍超11吨,居世界前列 [1] - 公司所有合作牧场已全面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养殖 [6]
伊利集团以品质提升为目标——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走企业,看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10-26 06:05
行业技术突破 - 成功研制“奶牛种用胚胎基因组遗传评估芯片”和“功能强化基因组预测芯片”,填补了我国奶牛基因芯片检测遗传评估技术的空白 [2] - 新技术通过提取犊牛基因完成多维度检测,大幅缩短奶牛遗传改良世代间隔,提高遗传进展效率 [3] -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已开展科研项目222项,申请专利146项,持续攻克奶业种源、智慧养殖等领域难题 [3] 智能化养殖应用 - 智慧牧场应用智能项圈、物联网传感器、面部识别技术等,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化养殖,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3] - 智能化改造使每头奶牛产奶量提高10%以上,人工成本降低带动牧场效益提升12% [4] - 伊利合作牧场奶牛日单产同比提升1.66公斤,综合管理成本降低0.31元/公斤,原奶智能物流平台每年降低成本超1000万元 [4] 生产品质与安全管理 - 原奶经密闭管道输送,入厂环节每批次需经过100余项严格检测,确保指标达标 [4] - 生产车间空气经过3层过滤,洁净度达到10万级制药级标准,关键工序在密闭管道中进行 [5] - 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实现全流程自动数据采集与实时分析,配方奶粉1分钟内可完成20多项关键指标检测 [5] 公司财务业绩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19.33亿元,同比增长3.37% [6] - 公司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70.16亿元,同比增长31.78%,业绩创历史新高 [6] 产业链协同发展 - 公司通过“技术+资金+管理”模式赋能上游牧场,例如为恒富牧场提供超2亿元贷款融资并派驻技术团队 [8] - 合作牧场日单产较投产之初提升超10公斤,奶牛存栏量增长24倍,牧场数量增至3个 [8] - 公司累计为14716户产业链伙伴提供金融扶持,融资金额达1852.15亿元,服务团队每年开展免费技术服务10余万次 [8] - 公司带动合作牧场增收达160亿元,惠及560万养殖户和农牧民,所有合作牧场已实现“四化”养殖 [8][9] 行业整体发展 - 我国奶牛年均单产从2000年的2.6吨提升至2024年的9.9吨,规模牧场普遍超11吨,居世界前列 [2] - 技术突破推动奶业迈出“种源自主”关键一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共同升级,激活整个乳业产业链活力 [2][9]
(乡村行·看振兴)河南南阳:特色产业撑起县域经济“脊梁”
中国新闻网· 2025-10-22 17:33
县域经济总体表现 - 南阳市县域经济2024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1753亿元人民币,占该市生产总值超73%,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近75% [1] 智能化养殖产业 - 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采用智能化楼房养殖模式,配备空气过滤系统、智能饲喂机、巡检机器人等设备,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生产 [2] - 企业组建千余人智能化研发团队,自主研发智能环控、智能饲喂等五大类30余种智能装备,形成覆盖全流程的核心技术体系 [2] - 截至2024年底,企业累计服务农田472.08万亩,通过产业链助农增收13.5亿元,并通过水肥资源化利用改良盐碱地31.8万亩、治理沙漠9万余亩 [2] 中医药产业 - 南阳市是医圣张仲景故里,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拥有30余种初具规模的道地药材 [5] - 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建有20万亩山茱萸基地,实现统一种植、管理、收购、加工、储藏 [5] - 企业建成中药数智化生产基地,推出百余种经典名方药和创新中药、500多种中药饮片及300多种配方颗粒,实现中药浓缩丸全自动连线生产 [5] -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企业在全国三省六地建成六大药材基地,带动数十万药农增收 [6] 特色农业产业 - 西峡县打造"菌、果、药、旅"四个百公里长廊,培育香菇、猕猴桃、山茱萸三大特色产业 [8] - 当地猕猴桃加工企业带动形成7个猕猴桃种植专业村,种植面积达8500亩,通过技术措施使亩均效益由1万元提至2万元 [8] - 西峡县拥有食用菌标准化基地200余个、专业村184个,年规模稳定在3亿袋左右,年综合效益260亿元,近10年累计出口110多亿美元 [8] -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80%来自香菇、猕猴桃、山茱萸三大特色产业 [8]
寒露 秋风起,舌尖上的“蟹经济”有多香?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9 06:45
市场概况与消费趋势 - 2024年中国螃蟹消费量预计突破200万吨,市场规模达174亿美元[3] - 2024年大闸蟹在电商平台的销量环比增长214%[6] - 活蟹进口占据中国蟹类进口总值的约90%,反映市场对鲜味的高要求[11] 品牌化与标准化发展 - 阳澄湖大闸蟹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和行业标准打造品牌,头部品牌提出覆盖养殖、品控、物流的9S标准[6] - 2024年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水产)区域公用品牌声誉TOP100中,共有17个螃蟹产品上榜,其中大闸蟹占据6席[6][7] - 除大闸蟹外,南沙青蟹、深沪梭子蟹等产品也已形成标准化体系[6] 进口市场动态 - 2024年中国共进口蟹类13.3万吨,价值达21亿美元[8] - 2020至2024年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螃蟹产品额从4.3亿美元增至12.3亿美元,年均增长29.8%[8] - 俄罗斯帝王蟹、雪蟹等在中国高端蟹类市场优势显著,与本土蟹形成互补[11] 养殖技术与产业升级 - 2019至2023年,中国螃蟹捕捞年产量持续保持在60万吨以上[12] - 养殖环节应用数字技术,如智能蟹塘通过无人机投饵、传感器监测水质,实现手机App远程调控[12] - 养殖地域扩展,内蒙古利用冷水资源试养高原蟹,新疆依托冰川融水打造天山雪蟹品牌[12] 物流保障体系 - 顺丰、京东、中通等物流企业升级科技保障,通过全程温控、实时追踪技术实现螃蟹快速送达[12] - 阳澄湖大闸蟹预计2025年产量约1.035万吨,10月中下旬大量上市,品蟹季持续至12月左右[3]
华统股份:公司高度重视自动化设备在生产场景中的应用
证券日报网· 2025-09-23 17:41
公司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 - 公司高度重视自动化设备在生产场景中的应用[1] - 公司积极引入自动化通风环控系统、自动化喂料系统、自动刮粪系统等自动化设备[1] - 公司生猪养殖业务正逐步向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1] 运营效率提升措施 - 公司未来将不断提升智能化应用水平[1] - 公司计划优化人员培训方案[1] - 公司致力于进一步提高人员效率、降低成本并提高盈利能力[1]
湖南永州冷水滩蛋鸡住进“智能别墅”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7:15
"第一栋10万羽蛋鸡已投产,正进行第二栋鸡舍设备安装,一期60万羽计划年底全面投产。"唐松平说。 同样充满科技感的还有永州陆港美高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蛋鸡养殖基地。这里的养殖自动化程 度高达90%以上。 湖南永州冷水滩蛋鸡住进"智能别墅" 中新网永州9月16日电(唐梦 宾奕)在湖南永州市冷水滩区,智能化蛋鸡养殖项目正加速落地。 该项目可让蛋鸡住进集环境自动调控、饲料精准投喂、鸡蛋智能收集于一体的"智能别墅",从养殖到产 出的全流程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管理,有力推动蛋鸡产业加速升级,实现农户增收、农业增 效。 走进冷水滩区湘五永兴蛋鸡养殖项目现场,一栋栋现代化蛋鸡"智能别墅"格外醒目。双层鸡舍内宽敞明 亮,恒温恒湿环境让蛋鸡生长更稳定;自动化设备不停运转,智能给料系统一键就能将料槽填满,从喂 养、调温到鸡粪清理、鸡蛋传输,全环节无需人工过多干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全部采用自动化、智能化、规模化、精细化养殖模式,保证鸡蛋品质达到绿色、无抗标准。"该公司蛋 鸡场项目负责人唐松平介绍。 作为重点农业项目,该项目一期总投资6000万元,规划建设7栋智能产蛋舍,投产后预计年产鸡蛋2.2亿 枚,年产值超1. ...
崇明蟹塘无人机智能投喂 “崇明1号”10月初将上市
解放日报· 2025-09-05 09:52
行业技术升级 - 无人机精准投喂技术应用于河蟹养殖 操作简单且可自定义飞行路线和高度 蟹塘面积越大效率越高[1] - 无人机投喂相比传统人工划船撒料方式 劳动强度低且效率高 仅需十分钟即可完成数十亩蟹塘作业[1] - 智能化养殖技术有助于推广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养殖 解决投喂不均匀饲料浪费与水体污染问题 提升河蟹成活率和整体品质[1] 河蟹新品种优势 - 河蟹新品系"崇明1号"由崇明区联合上海海洋大学培育 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成蟹规格大特点[1] - "崇明1号"抗病能力和抗高温能力强于普通河蟹 已成为长三角河蟹产业的黄金品种[1] - 预计"崇明1号"成蟹公蟹最大规格可达9两以上 雌蟹最大规格可达7两以上 将于10月初上市[2] 产业规模与监管 - 崇明区全力推动河蟹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通过多种方法提升养殖效益和品牌竞争力[1] - 实施"崇明1号"扣蟹授权生产单位名录和年度审核制度 对授权单位进行动态监管以维护品牌[1] - 今年5月交付2.5万斤优质蟹苗 可满足6000余亩扣蟹养殖需求 辐射成蟹养殖面积达十几万亩[1] 养殖支持体系 - 崇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严密跟踪蟹苗生长情况 为养殖户提供精细化指导[1] - 技术推广站人员在蟹苗投放后频繁深入塘口 密切观察长势并检测水质等关键指标[1]
祁连山下五万只羊儿智能化的“星级生活”
中国新闻网· 2025-09-02 04:31
养殖模式升级 - 传统粗放养殖模式转向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实现从育种到出栏全流程自动化控制 [1][2] - 采用中央精准配料系统 根据羊只不同生长阶段调配营养餐 全过程智能化管理确保营养均衡 [1] - 安装环境自动调节系统 通过智能控温 调湿 通风为羊只营造最优生长环境 告别看天吃饭历史 [1] 技术应用创新 - 自动化清粪系统无需人工干预 粪便经全自动装备输送至发酵池处理后归还农田 保持圈舍干净无异味 [2] - 依托基因位点测定设备精准筛选优良胚胎进行移植 提高良种羊繁育效率和品质 [2] - 智慧牧场电子显示屏实时记录温度 湿度 氨气浓度 光照强度等量化数据 实现数据化自动化管理 [2] 产业规模与特色 - 建设五万只肉羊数字化育繁推一体化示范园 集育种 繁育 推广于一体 [1][2][3] - 利用祁连山雪水资源和中央空调房恒温调控 体现对羊只健康与品质的极致追求 [1][2] - 智能化出栏管理系统精准把控时间和流程 确保羊只以最佳状态走向市场 [3]
唐人神上半年经营筑底回升势头良好
证券日报网· 2025-08-30 12:4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4.68亿元,同比增长15.05%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6亿元,同比增长1979.24% [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1.36亿元 [1] 饲料业务 - 饲料内外销量合计322.56万吨,同比增长12% [1] - 拥有三十余年饲料营养技术积累,建立丰富配方数据库实现原料价值优化 [1] - 饲料产品覆盖全国市场,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 [1] 养殖业务 - 生猪出栏量259.36万头,同比增长37.75% [1] - 肥猪出栏量246.61万头,同比增长49.73% [1] - 断奶仔猪成本降至331元/头,较2024年末下降41元/头 [1] - 育肥生产成本降至12.71元/公斤,较2024年末下降0.74元/公斤 [1] 生产模式与技术 - 采用"公司+农户"育肥模式,重点布局湖南、广东、广西等消费区域 [2] - 智能监控系统覆盖全部猪场,通过轨道机器人实现猪只健康监测 [2] - 通过环保设备改造和技术服务提升农户养殖效率 [2] 肉品业务 - 自1995年开展屠宰加工业务,在湖南株洲、河南南乐建设现代化生产基地 [2] - 打造"香乡猪"生鲜品牌,销售渠道涵盖经销商、商超及电商直播 [2] - 销售网络从湖南向全国扩展 [2] 未来战略 - 养殖业务聚焦低成本运营,提升种猪品质和母猪生产性能 [3] - 提高自有母猪场产能利用率和仔猪育肥比例 [3] - 通过专项项目降低兽药疫苗、环保及人力成本 [3] - 加大肉品业务战略投入,强化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