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创新
搜索文档
上海杨浦向新而行,全域创新活力奔涌 全力推进杨“数”浦新质秀带创新区建设
人民日报· 2025-11-25 07:12
上海黄浦江畔,杨浦向新而行,昔日工业锈带已蜕变为创新秀带。在这里,无人机划过长空配送货物, 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高校实验室的原始创新成果正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今年3月,《杨"数"浦 新质秀带创新区建设方案》正式发布,提出4方面23项重点任务,统筹推进一揽子改革举措,激发全域 创新内生动力。全域创新,意味着创新要素在杨浦的每一寸土地上自由流动、深度融合,杨浦将聚全域 资源、举全区之力,让创新在每个街角、每个园区、每个课堂自由绽放。 集聚优势打造科创策源新高地 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附近的湾谷科技园,复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研发团队正攻克大模型产 业化的一道难关。湾谷科技园与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仅一街之隔,依托这一地理优势,复铼团队与高校实 验室保持紧密合作,力争将深耕多年的大模型研究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杨浦区充分发挥区域高校林立、人才集聚的资源禀赋优势,通过制定《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杨浦区奖励实 施办法》等措施,有效调动了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今年1—6月,区域高校在CNS三大国际期刊发表论 文26篇,充分展现了区域原始创新力的提升。 杨浦区搭建多方交流平台,联动"大学""大厂"创新资源,以"三个一"形式(一个高 ...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 从创新热土到数字云端 “多维”杨浦正打开新格局
解放日报· 2025-11-04 09:35
核心观点 - 杨浦区在过去五年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区向以生活、创新和数字为核心的多维城市新格局的转型 [1] 生活维度 - 通过城市更新将工业遗存改造为市民生活新地标,例如由1902年祥泰木行旧址改建的上海人民城市实践展示馆 [2] - 累计征迁改造旧住房42.1万平方米,使2万多户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2] - 杨浦最后一户市民于2024年6月告别“拎马桶” [2] 创新维度 - 经济结构发生根本转变,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超3200亿元,规模占全市五分之一,取代了历史上占全市五分之一的工业产值 [3] - 通过“三区融合”模式(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支持创新发展,例如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周边的湾谷科技园培育出全球第三大3D打印机企业 [3] - 提出“全域创新”方案,计划利用全区资源进一步推动创新 [4] 数字维度 - 复兴岛被激活为数字创新基地,举办小红书Red Land(三天吸引10万人登岛)、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哔哩哔哩“干杯音乐节”等大型活动 [5][6] - 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启动,V聚场作为新载体启用三个多月已吸引50家优质主体签约入驻,全网粉丝数总和超1亿,作品流量预计突破千亿 [6]
全域创新,新场景塑造美好生活
搜狐财经· 2025-06-05 11:34
杨浦区数字经济转型 - 杨浦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超3200亿元,占全市近五分之一 [1] - 从"工业杨浦"转型为"创新杨浦",实施"三区联动"发展战略 [1] - 拥有超过8000家数字经济企业,集聚美团、抖音、哔哩哔哩、得物等龙头企业 [4][8] 创新生态与人才政策 - 打造"创寓228"保障性长租人才公寓,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 [4] - 出台《人才秀带实施意见》和《产业人才支持专项实施办法》,强化引才留才保障 [4] - 上海市科委与杨浦区合作打造60.61平方公里的"杨数浦"新质秀带创新区,包含四大功能区 [4] 产业升级与新场景发展 - 长阳创谷从工业遗址转型为综合园区,引入米其林餐厅、美术馆等配套 [5] - 美团无人机在复旦大学开通首条高校场景航线,探索低空经济 [8] - 悠迈生活广场转型为"百联ZX造趣场",依托二次元企业带动商圈消费 [8] - 白玉兰直播基地计划打造千亿级直播产业集群 [8] 未来发展规划 - 杨浦区将构建全域创新支撑体系,定位为创新生态实验场、未来产业领航地 [10] - 目标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 [10]
诺力股份: 诺力股份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11 17:15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总资产88.25亿元,同比下降3.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9.39亿元,同比增长10.26% [6] - 实现营业收入69.79亿元,同比增长0.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2亿元,同比增长0.91% [6]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38% [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6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64.12% [36] 业务板块表现 - 智能智造装备业务实现平稳发展,国外市场需求稳定,海外拓展符合预期,大车销量实现增长 [7] - 2024年共投产30余款新产品,包括A系列内燃车、锂电叉车、凌威轻量化搬运车等 [7] - 智慧物流集成业务申请专利25件,获得授权专利45件,参与制定标准7项 [8] - 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实现营业收入32.25亿元,同比下降4.38% [31] 研发与创新 - 公司获得"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浙江省工业大奖"等荣誉 [7] - 开发多款具备人脸识别、身份识别功能的智慧叉车 [11] - 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项目和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 [11] - 打造IOT物联网平台、诺力车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容器平台等数字化平台 [11] 行业趋势与政策 - 国务院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发展 [9][10] - 工信部发布《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推动生产设备智能化升级 [10] - 叉车行业电动化趋势明显,平衡重电动叉车替代传统内燃叉车进程加快 [20] - 智能仓储物流行业向全流程智能制造转变,推动产业数字化加速发展 [22] 财务数据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1.79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6.56% [30] - 交易性金融资产2.51亿元,较上期增长302.98% [34] - 长期借款2.96亿元,较上期增长507.29% [34]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97元(含税),现金分红占净利润的50% [15][38] 未来发展计划 - 推进锂电大车业务,加速全球化布局,提升产品竞争力 [25] - 加大数字孪生、大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研发投入 [26] - 优化经营管理,坚持降本增效,提升经营效率 [25] - 探索新能源行业外其他下游行业机会,开拓新增长点 [26]
两个“五分之一”背后的转型之路(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5-08 06:27
杨浦区经济转型 - 杨浦区从工业城区转型为数字经济中心,2024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超3200亿元,占全市近五分之一[1] - 区域定位实现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再到"创新杨浦"的三级跨越[1] - 区域内聚集美团、抖音、哔哩哔哩、得物等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数字经济企业总数超8000家[6][7] 创新生态建设 - 实施"三个舍得"原则:舍得腾出优质土地支持高校扩建、舍得让渡商业地产建设科技园、舍得投入资源优化创业环境[2] - 与复旦大学共建未来谷—湾谷创新中心,与同济大学打造环同济知识经济圈3.0,聚集7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占上海总量过半)[5] - 上海技术交易所日均完成20余项科技成果交易,形成技术转化重要通道[5] 区校协同机制 - 2023年与8所高校签署区校协同框架协议,互派人员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3] - 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带动周边形成创新创业集聚带,包含复旦科技园、杨浦创业中心等载体[2] - 复志科技等高校衍生企业快速成长,其3D打印机市场份额达全球第三、国内第一[5] 产业空间布局 - 规划60.61平方公里的杨"数"浦新质秀带创新区,划分科技创新策源区等四大功能区[6] - 长阳创谷从老厂房改造为综合创业社区,配套米其林餐厅、美术馆等设施[7] - 建成"创寓228"人才公寓等生活配套,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6] 新兴领域发展 - 美团无人机在中心城区开展低空经济试点,进入校园、商场等场景[7] - 声网科技从园区企业成长为全球技术底座服务商,赋能产业链[6] - 政府专班服务推动前沿技术突破与新兴产业孵化[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