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空间无人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飞行汽车加入车路云“朋友圈”,立体交通时代启幕!
36氪· 2025-07-03 15:59
低空经济与汽车产业融合 - 汽车产业与低空经济在多层面协同融合,推动立体交通时代到来,涉及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低空文旅、应急救援等领域[1] - 飞行汽车和无人机成为低空经济主要载体,发展为车路云"朋友圈"新成员[1] - eVTOL成为飞行汽车主流方向,融合航空与汽车技术:继承航空业气动设计、适航认证等核心能力,汲取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及供应链资源[2] - 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成熟使飞行汽车从梦想走进现实,车企如小鹏、广汽、一汽等已布局飞行汽车制造[2][3] - 小鹏汇天计划2026年量产"陆地航母"分体式飞行汽车[3] 无人机与汽车场景融合 - 无人机与汽车深度融合,比亚迪与大疆联合发布"灵鸢"智能车载无人机系统,实现动态起降、双向供电及5G-V2X通信联动[4] - 车载无人机可提升续航效率40%,为车辆提供垂向视野和智能决策支持[4] - 无人机未来可应用于路况探查、物品拿取、快递送货、救援侦查等实用功能[4] - 无人机作为"车载智能配件"可能先于飞行汽车普及,让普通人低成本体验立体出行[4]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共享 - 5G-A网络为低空飞行提供关键支撑,峰值速率达5G的10倍,时延低至4毫秒,连接规模提升10倍[5] - 5G-A引入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具备雷达式感知能力,支持低空经济和智能驾驶等领域[5] - 北斗导航、低轨卫星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可复用,为地面和低空交通提供通信、导航及感知支持[5] - 车路云一体化与低空经济共享基础设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促进技术融合创新[6] 产业协同发展实践 - 联通智网科技发布《智能网联空地立体交通解决方案》,构建三维立体交通体系[6] - 工信部统筹智能网联汽车和无人机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探索"无人机+汽车"一体化发展新模式[6] - 苏州相城区建设全空间无人体系示范岛,整合无人车、无人机、eVTOL等装备[7] - 广州南沙明珠湾打造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和低空经济先导示范区[7] 立体交通一体化演进 - 地面与空中交通将形成技术融合、资源共享的一体化智能交通系统[8] - 专家提议在"车路云网工程"基础上增加"空",形成"车路空云网工程"[8][9] - 飞行汽车可大幅提升交通效率:上海浦东至陆家嘴车程从1小时缩短至15分钟,深圳至珠海从3小时缩短至20分钟[9] - 立体交通需建立"立体红绿灯系统"和"低空导航系统",实现地空设备协同管理和数据共享[13]
深圳低空经济进入“下半场”:中兴通讯组局,生态化博弈提速
南方都市报· 2025-05-28 15:17
低空经济生态共建 - 中兴通讯在深圳启动"低空产业生态平台",首批32家产业链企业加盟,覆盖上中下游,目标构建"技术共创、场景共探、市场共赢"联合体 [1][2] - 平台定位为"行业智库+项目联合体",依托中兴通讯5G/5G-A/6G实验室及示范网络资源,分阶段推进业务验证、示范区建设和市场拓展 [2] - 行业从"单兵突进"转向"生态共建",通信网络、数据智能与协同成为竞争核心,中兴通讯试图以通信技术整合碎片化产业链 [2][3] 产业链协同需求 - 首批32家成员包括上游10家飞行器整机/部件厂商、中游10余家基础设施服务商、下游近10家应用场景服务商 [2] - 无人机数量激增导致"管不住、飞不起"管控难题,单一企业难以覆盖通导监控全体系,需联合攻关 [3] 全空间无人体系发展 - "全空间"概念将低空经济拓展至陆海空及网络空间立体化无人系统网络,深圳已上线"全空间无人体系采购平台"打通无人机/车/船供需 [4] - "全空间+AI+碳管理"理念兴起,聚焦无人系统碳能效优化与碳足迹管理 [4] - 广州南沙、合肥、苏州等城市加速布局无人机外卖、空中"飞的"、无人船联运等场景 [5] 深圳低空经济布局 - 深圳作为全球"无人机之都"拥有超2000家链上企业,一季度无人机产业增速达48%,产值超千亿 [7] - 政策端持续加码,包括"20+8"产业集群、20亿空天产业基金、规划1200个低空起降点 [7] - 深圳整合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应用场景与政策支持,推动低空经济从硬件制造向生态构建转型 [7]
全空间无人体系产业发展大会在福州举办 发布多项重要成果
中国新闻网· 2025-05-01 10:28
全空间无人体系产业发展大会 - 大会于4月30日在福州举办,聚焦全空间无人技术规模化、高质量快速发展,推动全国无人体系建设"一盘棋"[1][3] - 由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福建省大数据集团联合主办,多家机构共同承办[3] 政策与标准发布 - 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工程总体部发布《2025年工作要点》,明确"标准引领、场景开放、资本推动、产业集聚、体系升级"的路径及阶段性目标[3] - 福建省大数据集团发布全域无人体系数字化标准框架,提供"标准建设-场景培育-产业孵化"全流程工具箱[3] 技术成果与应用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发布"天盾"智卫安防体系,解决无人机"黑飞"问题,具备全域感知、智能研判和多层拦截能力[4] - 中航电测仪器公司推出航空货运无人机装载投送系统,填补国内无人货运技术空白[4] -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发布"中航空管云"平台,提供低空空域感知、飞行服务及政府监管全套解决方案[4] 产业合作与签约 - 平潭综合实验区与福建省大数据集团签约,推动无人体系技术创新,助力平潭智慧旅游岛建设[5] - 福建省气象局与大数据集团合作探索气象数据赋能无人体系,共建"空天地海"数据融合平台[6] 行业影响 - 专家认为新成果从政策、技术、安全、产业协同多维度支持无人体系发展,为数字经济与产业升级注入新活力[4] - 大会通过主旨演讲探讨无人体系建立、发展机遇与创新应用,涉及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4]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重磅发布!解读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4 21:19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核心内容 - 2025年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数量由2022年版的117项缩减至106项,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 [3][4] - 清单分为"禁止准入类"(6项)和"许可准入类"(100项),涵盖制造业(19项)、金融业(3项)等重点行业 [5][6] - 实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禁止各地区各部门另行制定准入负面清单 [3] 准入放宽具体措施 - 直接删除全国性措施:公章刻制业由许可制改为备案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改为检测认证制度 [7] - 部分放开全国性措施:取消电视剧制作单位设立、药品批发零售企业筹建等管理措施 [7] - 取消地方性措施:推动各地放开交通物流、货运代理等管理措施,取消船舶设计修造等地方性准入限制 [7] 新业态新领域准入优化 - 规范无人驾驶航空器、电子烟、医药网络销售等新领域准入条件 [10] - 重点推动深海、航天、人工智能等新业态准入环境优化,按领域制定实施方案 [11] - 低空经济领域开展试点探索,合肥成立全国首个城市级低空飞行联合服务中心,实现飞行报审"即报即飞" [13] 试点地区创新成果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广州南沙等地在航空航天、深海装备等领域取得突破 [12] - 广州南沙"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船载实验室覆盖九大科研领域,推动深海资源开发 [14] - 深海智人公司依托南沙示范区政策支持,2024年底获得多个海外市场订单 [14][15] 未来政策方向 -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出"超级场景",形成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的正向循环 [15] - 选择重点地区开展放宽准入试点,推动成熟措施上升为全国性制度 [15]
四度瘦身!2025年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减至106项,特别举措加码新兴产业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4 19:47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修订 - 2025年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数量由2022年版117项缩减至106项 体现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和市场准入管理优化 [1] - 清单分为禁止准入类6项和许可准入类100项 禁止类包括不符合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的开发活动及违规金融、互联网经营活动 许可类覆盖农林业、制造业、金融业等19个行业领域 [2][3] - 全国版清单自2018年版151项持续缩减至2025年版106项 累计减少45项 降低准入门槛和交易成本 [5] 准入制度优化措施 - 直接删除全国性措施 如公章刻制业由许可制改为备案制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改为检测认证制度 [4] - 部分放开全国性措施 取消电视剧制作单位设立、药品批发零售企业筹建、医疗机构使用放射性药品等管理措施 [4] - 取消地方性措施 包括放开交通物流、货运代理、车辆租赁服务等 打通区域间市场壁垒 [4] 新业态新领域准入规范 - 将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核发、电子烟生产批发零售审批、药品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纳入清单管理 [6] - 聚焦深海、航天、人工智能等新业态 分领域制定市场环境实施方案 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6] - 在海南、深圳、横琴等地推出放宽准入特别措施 在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标志性成果 [7] 低空经济与深海产业发展 - 低空经济存在标准规则缺失和空域管理堵点 通过地方试点探索无人机低空航行、无人车上路等场景运营体制突破 [8] - 合肥整合10余家单位系统化谋划低空经济 成立城市级低空飞行联合服务中心 实现飞行报审时间大幅缩短至即报即飞 [8] - 广州南沙"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 船载实验室超3000平方米 覆盖九大科研领域 支持深海资源开发和国际科学合作 [9] - 深海智人公司海底机器人产品依托南沙政策支持和产业链配套 2024年底获得多个海外市场订单 [10] 未来政策方向 - 强化重点突破 通过超级场景加快"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正向循环 推动新产业发展 [10] - 选择重点地区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 分批推出特别措施 推动成熟措施上升为全国性制度成果 [10]
四大科技打开全空间无人交通
广州日报· 2025-03-26 03:02
广东省全空间无人交通体系建设进展 - 广东省提出完善充换电和车网协同基础设施 推进广州和深圳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1] - 南沙明珠湾正打造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和低空经济先导示范区 为无人船和低空飞行器提供测试场景[1] - 全空间无人体系采用北斗导航 5G-A 边缘计算和物联网等共性技术构建未来城市智慧生活[1]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监管体系 - 广州市2019年建设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实时监管平台 通过OBU设备与路侧单元微波通信实现车辆数据实时传输[2] - 监管平台可监控车辆是否处于无人驾驶状态 实时车速及具体测试道路位置[2] - 当前平台车辆自动驾驶时长比例超90% 较2019-2020年显著提升[3] 车路云协同与城市事件监测 - 自动驾驶车辆通过车载摄像头实时采集14种城市事件 包括道路积水 占道施工和违章停车[4] - 采集数据既补充智能路侧设备信息 又上传云端形成城市事件来源 降低车企摄像头安装成本[4] - 未来低空飞行器和无人船摄像头将纳入城市事件收集体系 支持海陆空全空间超级场景建设[4] 5G-A网络技术支撑 - 5G-A网络正覆盖明珠湾高层楼宇及智慧灯杆 为低空经济和智能网联汽车提供通信基础[6] - 时延降低至毫秒级甚至亚毫秒级(较5G的10ms大幅提升) 支持每平方公里数千万至上亿设备连接(5G为百万级)[6] - 新增通信与感知一体化技术 可实时监测终端高度 位置和轨迹 提升空间感知精度[6] 智慧路侧系统与边缘计算 - 灵山岛尖23.5平方公里范围内部署智慧灯杆 集成5G基站 毫米波雷达 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等设备[7] - 边缘计算网关基于RISC-V架构自主开发 可应对智能网联汽车低延时要求 在互联网中断时仍能下发指令[8] - 系统通过C-V2X协议向车辆推送预警信息 有效规避超视距"鬼探头"事件[9] 卫星网络与空天信息技术 - "五羊星座"卫星网络聚焦低纬度地区空天信息空白 实现南北35度区域实时监测与智慧地球服务[10] - 将监测能力从"半年一张图"提升至"每天一张图" 支持应急实时监测和全域每半天监测[11] - 融合遥感与通信卫星 应用场景覆盖应急管理 资源监管 低空经济及海洋经济等领域[11] 示范应用与产业生态 - 南沙市民日常使用无人驾驶出租车 6公里路程全程无人值守 最高时速60km/h[11] - 2023年10月南沙举办全国首个无人机 无人车 无人船联运体验活动 展示外卖配送和低空试飞等场景[12] - 广州智能无人体系产业成效显著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于几十公里范围内 获高校及科研机构技术支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