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耐科装备跌1.44%,成交额4043.19万元,近3日主力净流入76.84万
新浪财经· 2025-11-11 15:49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主营业务为塑料挤出成型及半导体封装领域的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塑料挤出成型模具、装置及下游设备,以及半导体封装设备及模具 [8] - 半导体封装设备产品主要包括半导体全自动塑料封装设备、半导体全自动切筋成型设备以及半导体手动塑封压机 [8] - 公司生产的半导体全自动封装设备已成功应用于QFN和DFN等先进封装形式,并正在升级以配套开发可应用于FCCSP、FCBGA等先进封装的薄膜辅助成型单元(FAM)[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塑料挤出成型模具及装置占比64.66%,半导体封装设备占比26.93%,半导体封装模具占比4.94% [8] 市场表现与财务数据 - 截至新闻发布日,公司总市值为32.88亿元,当日成交额为4043.19万元,换手率为2.33% [1] - 2025年1月至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0亿元,同比增长11.59%;归母净利润为6624.05万元,同比增长14.70% [9] - 公司海外营收占比为60.53%,受益于人民币贬值 [4]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8175.17万元 [10] 技术研发与行业定位 - 公司涉及HBM高带宽存储芯片生产制造过程的产品为半导体全自动封装设备,主要用于塑料封装工艺环节 [2] - 半导体封装产品应用于半导体制造后道工序的塑封工艺,主要作用是保护芯片、支撑芯片、将芯片电极与外界电路连通及保证芯片的可靠性 [2] - 公司属于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半导体设备,概念板块包括集成电路、半导体、先进封装、专精特新、半导体设备等 [3][9] 股东与资金情况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6865户,较上期增加28.56%;人均流通股为4482股,较上期增加8.03% [9] - 华夏上证科创板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ETF(588170)为新进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25.81万股 [10]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09.16万元,占总成交额比例为0.03%,所属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43.44亿元,连续3日被减仓 [5]
中集车辆跌0.41%,成交额7465.60万元,近5日主力净流入-3215.71万
新浪财经· 2025-11-10 21:3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销量排名第一的半挂车生产企业,在全球主要市场开展七大类半挂车的生产、销售和售后市场服务 [2][2][2] - 公司是知名的冷藏厢式车厢体制造企业,产品应用于冷链物流运输、冷藏生鲜配送、生物制药及疫苗运输场景 [2][2][2]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全球半挂车80.61%,上装、底盘及牵引车17.14%,其他(补充)2.25% [6] 公司近期动态与战略布局 - 公司在氢能源方面已根据客户需求推出氢能源冷藏车厢体产品 [2] - 公司旗下凌宇汽车于11月与华为洛阳新基建发展中心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需求开展工作 [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1月-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12亿元,同比减少5.13% [6] - 2025年1月-9月,公司归母净利润为6.22亿元,同比减少26.23% [6][7]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现26.64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6.55亿元 [7] 公司股权与股东情况 - 截至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2.98万,较上期减少16.07% [6] - 截至9月30日,公司人均流通股为48786股,较上期增加19.17% [6]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大成高鑫股票A(000628)为公司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2505.78万股,相比上期减少502.89万股 [7] 股票交易与市场表现 - 11月10日,公司股价跌0.41%,成交额为7465.60万元,换手率为0.52%,总市值为183.66亿元 [1] - 当日主力净流入为-679.10万元,占比0.1%,所属行业主力净流入为-2.04亿元,连续3日被主力资金减仓 [3] - 近20日主力净流入为-1.17亿元,主力成交额为4762.69万元,占总成交额的6.49%,筹码分布非常分散 [4] 技术面分析 - 该股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9.02元,近期获筹码青睐且集中度渐增 [5] - 目前股价靠近压力位9.83元 [5]
10月新登记12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较上月增加7家丨睿兽分析
创业邦· 2025-11-07 08:09
新登记基金管理人总体情况 - 2025年10月,基金业协会审核通过了12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的登记申请 [5] - 新登记机构包括7家国资机构和5家市场化机构 [5] 基金管理人背景与资本结构 - 江苏农垦毅达基金由江苏省农垦集团持股51%,毅达资本持股49%,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 [7] - 央企战新产发基金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出资股东包括中国国新、中国移动等五家央企的资本平台,其管理的央企战新基金首期募集510亿元 [7][8] - 浙江金控是浙江省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属的政府基金投资管理平台,管理规模近500亿元 [8] - 12家管理人中,8家注册资本实缴比例为100%,香江智景实缴比例较低为20%,央企战新产发基金实缴68%,河南自然资源基金实缴50%,南通战新基金实缴25% [13][14] 基金管理人地域分布 - 11家机构注册地与办公地均位于同一地区,仅航渝空天信息产业基金注册在重庆、办公在北京 [9][10] 基金管理人成立与登记时间 - 5家机构成立时间超过1年,其中浙江金控成立已超过13年,剩余7家机构成立时间不满1年 [11][12] 登记办理效率 - 央企战新产发基金办理登记最快,仅用时9天,南通战新基金办理最慢,用时264天 [15] - 机构平均准备材料耗时83天,平均齐备性反馈次数为1次,平均办理环节反馈次数为1.6次 [15][16] 法律服务支持 - 新登记的12家基金管理人共计选用了10家律师事务所提供服务 [17][18]
镇江市机械工程学会正式成立!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暨理事会顺利召开
扬子晚报网· 2025-11-06 18:52
学会成立概况 - 镇江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暨理事会于11月1日在镇江市明都大饭店召开 [2] - 会议在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和镇江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举行 [2] - 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及全市十余家机械行业骨干企业代表共50余人参会 [2] 会议议程与选举结果 - 会议审议通过了学会章程草案及会费标准管理办法 [4] - 会议选举产生13位理事和1位监事 [4] - 第一届理事会选举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张忠强为会长 [4] - 选举江苏华龙精密智造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楠和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张建为副会长 [4] - 选举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孙万为秘书长和法人 [4] 学会发展方向 - 新当选会长张忠强表示学会将立足镇江、面向产业,打造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开放型服务平台 [5] - 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秘书长徐爱民提出聚焦产业需求、拓展协同网络、夯实组织基础的期望 [4] - 镇江市科协副主席翟海希望学会为强富美高新镇江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4] 行业技术交流 - 大会最后阶段进行了优秀成果案例分享与技术交流 [7] - 来自江苏大全长江电器、江苏大学、江苏超力电器、江苏科技大学、丹佛斯动力系统的五位专家进行了分享 [7] - 技术交流主题围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绿色动力等领域展开 [7] - 学会成立标志着镇江市机械工程领域即将迈入协同创新、集群发展的新阶段 [7]
《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指南》国家标准发布
仪器信息网· 2025-11-06 17:08
文章核心观点 -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指南》国家标准,旨在解决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的核心难题,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搭建关键桥梁,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1] 标准重点内容 - 明确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可行性分析,提供规范的转化流程和方法,为科研人员提供“转化手册”[2] - 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的路径,为中国优势技术纳入国际标准体系提供支撑,加速中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从“积极参与者”向“主要贡献者”的角色转变[3][4] - 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标准的评估指标体系,用于判断科技成果是否适合转化为标准以及适合的标准类别,并细化标准中涉及专利的处置要求,填补了技术依据空白[5][6] 标准框架与关键环节 - 标准框架涵盖范围、术语定义、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可行性评估、确定标准类型与内容、编写内容等关键章节[9] - 可行性分析部分包括对科技成果的技术属性分类、转化为标准的特征分析、技术价值分析、推广应用前景分析及与现行标准的协调性分析[9] - 标准编写部分包含程序规定、文本内容以及标准中涉及专利的处理等具体指引[9] 行业影响与政策导向 - 标准研发与科技创新同步趋势明显,标准研制已嵌入科技活动各环节,为科技成果快速进入市场、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重要保障[6] - 市场监管总局将健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机制,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脑机接口、量子信息、高端装备等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的标准制定,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6]
派克新材(605123):高端锻件核心供应商,军民双轮驱动打开成长空间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1-06 16:17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派克新材并给予“买入”评级 [3][7] 核心观点 - 报告公司是航空航天环锻件核心供应商,以军民品双轮驱动发展,深耕航发环锻件领域铸就高端锻件行业领军地位 [1][6] - 航空航天锻件下游空间广阔且竞争格局稳定,预计未来十年军用航空发动机锻件市场空间达1258亿元,未来二十年国内新增商用飞机锻件市场空间达3090亿元 [6] - 能源市场景气度提升为公司带来新机遇,在风电、核电及核聚变领域多元布局打造新增长曲线 [6] - 预计公司2025E-2027E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6亿元、4.00亿元、4.71亿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5倍、21倍、18倍,低于可比公司平均估值 [2][7] 公司概况与业务 - 报告公司主要从事辗制环形锻件、自由锻件、精密模锻件等,产品覆盖航空、航天、石化、电力四大应用领域 [22] - 公司发展历经两个阶段:2006-2012年聚焦风电、火电等民品业务;2013年起积极布局航空航天、核电、燃机等高端市场,实现业务转型升级 [15] - 2019-2024年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9.4%,从8.8亿元增长至32.13亿元;境外营业收入2019-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达71.3%,占比提升至23.71% [6][29] - 公司已进入罗罗、GE航空、西门子等国际高端供应商体系,全球化布局持续深化 [6][9] 航空航天行业前景 - 锻铸造是主流金属成型工艺,航空市场因技术质量要求高而壁垒显著,飞机上85%左右的结构件为锻件 [40][44] - 我国军用飞机数量及代次与美国差距较大,升级换装需求迫切,驱动军用航空锻件市场增长 [51] - 民用航空市场空间广阔,预计2044年我国民航客机机队规模将达10175架 [57] - 燃气轮机市场需求随全球能源转型与分布式发电发展而增加;航天锻件市场受益于运载火箭发射次数攀升及商业航天高速发展 [6][71] 能源市场机遇 - 在“双碳”背景下,全球风电景气度提升,预计“十五五”期间中国风电年新增装机不低于1.2亿千瓦,带动风电锻件需求 [6][86] - 核电装机规模有望扩大,预计203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达1.2亿千瓦;公司深度参与核聚变配套,为BEST项目关键部件提供材料研发和产品 [6][91][99]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报告公司2025E-2027E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5.14亿元、41.83亿元、49.39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9.4%、19.1%、18.1% [2] - 预计2025E-2027E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6亿元、4.00亿元、4.71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3.7%、22.6%、17.8% [2] - 预计毛利率持续改善,2025E-2027E年分别为19.2%、19.7%、20.0% [2] - 当前股价对应2025E-2027E年市盈率分别为25倍、21倍、18倍,低于可比公司(航宇科技、航亚科技、图南股份)平均市盈率41倍、30倍、23倍 [7]
中集环科(301559) - 2025年11月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1-04 22:50
公司业务与经营表现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罐式集装箱制造和全生命周期服务商,并衍生医疗设备部件业务 [2] - 2025年前三季度罐式集装箱营业收入131,324.42万元 [3] - 2025年前三季度医疗设备部件营业收入18,144.26万元,同比上升5.92% [5] 市场环境与战略方向 - 2025年受全球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罐式集装箱市场需求下降,市场竞争加剧 [2] - 公司坚持高质量发展,罐箱业务市场份额稳居首位,医疗业务保持增长 [2] - 公司战略聚焦相关多元化,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积极拓展高端装备、智能装备等新兴领域 [4][7] - 未来三至五年目标构建"高端装备+新材料+新工艺+新场景"矩阵,实现向全球高端装备核心技术平台的战略跃迁 [8] 产品与行业应用 - 主要产品包括标准不锈钢液体罐箱、特种不锈钢液体罐箱、碳钢气体罐箱、碳钢粉末罐箱等 [3] - 标准罐箱运输大宗化工品,特种罐箱满足个性化需求(如电解液、食品运输等) [3] - 碳钢罐箱用于气体及粉末储运,如制冷剂、高纯液氨等 [3] - 罐式集装箱在多式联运政策推动下具有安全、灵活、经济、环保等优势,市场前景广阔 [3] 股东回报与公司发展 - 公司制定2024-2026年分红规划,承诺每年现金分红不低于可分配利润的50% [6] - 2024年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4元(含税),合计派发2.64亿元人民币 [6] - 公司通过并购、投资等资本市场手段,推进内生与外延发展,重点布局高端医疗设备、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 [7][8]
新能源汽车推广居全球城市首位,上海前三季度三大先导产业增长8.5%
科技日报· 2025-11-04 20:22
上海市产业经济总体态势 - 前三季度上海市产业经济维持向好态势、稳中有进 [1] - 9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 累计增长5.3% 上拉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1个百分点 [3] - 35个工业行业中 汽车制造业 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等9个行业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3] 先导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 前三季度全市三大先导产业增长8.5% 三大先导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12.3% 较2024年提高0.6个百分点 [3] - 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增长7.3% 相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 占工业比重达到44.1% [3] - 新能源产业增长19.6%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10.9% 高端装备产业增长10.3% 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3] 汽车制造业 - 前三季度上海实现汽车工业产值5225.0亿元 可比增长11.8% 占本市工业总产值17.7% [4] - 1—9月整车产量123.6万辆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79.7万辆 占全市汽车产量64.5% [4] - 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超22万辆 同比增长25.4% 历年累计推广187万辆 居全球城市第一 [4] 高端装备与船舶海工产业 - 重大装备产业继续呈现较好增长态势 产业规模保持两位数增长 [4] - 前三季度上海船舶海工重点企业共完工355.5万载重吨 [4] - 外高桥造船交付全球首艘风帆助推阿芙拉型成品油轮 常规海况下年均节省燃油约12% 年减碳量近5000吨 [4] - 沪东中华利用RPA流程机器人管理设计变更 将设计图纸处理耗时压缩至15分钟 [4]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 前三季度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277.43亿元 增长15.5% 快于全国增速(11.2%) 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3% 上拉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7个百分点 [5]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到13708.1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24.1% 为"十四五"期间增速最快 [5] - 前三季度共完成185笔融资 笔数占全国16% 位列第一 主要集中在AI大模型及应用 工业软件 互联网平台 物联网技术服务等领域 [5] 外向型经济与工业出口 - 前三季度全市工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增长7.1% 高于全国3.8个百分点 [5] - 9月当月 汽车 机械 船舶等行业出口交货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5] - 前三季度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合计出口1936.7亿元 增长10.3% [5] - 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41.6% 航空航天装备出口增长39% 高端机床出口增长36.5% 石化机械出口增长29.6% [5]
中集车辆跌2.71%,成交额1.19亿元,近5日主力净流入-1638.25万
新浪财经· 2025-11-04 19:19
公司市场表现 - 11月4日股价下跌2.71%,成交额1.19亿元,换手率0.87%,总市值174.86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138.68万元,占成交额0.1%,在行业中排名第7位,连续2日被主力资金减仓 [4] - 近3日、近5日、近10日、近20日主力资金分别净流出2289.95万元、1638.25万元、8823.13万元、9381.99万元 [5]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全球销量排名第一的半挂车生产企业,在全球主要市场开展7大类半挂车的生产、销售和售后市场服务 [2][3]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全球半挂车80.61%,上装、底盘及牵引车17.14%,其他(补充)2.25% [7] - 公司是知名的冷藏厢式车厢体制造企业,产品应用于冷链物流运输、冷藏生鲜配送、生物制药及疫苗运输场景 [2] 公司技术与合作 - 公司已根据客户需求推出氢能源冷藏车厢体产品 [3] - 旗下凌宇汽车于11月与华为洛阳新基建发展中心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需求开展工作 [3] 公司财务状况 - 2025年1月-9月实现营业收入150.12亿元,同比减少5.13% [7] - 2025年1月-9月归母净利润6.22亿元,同比减少26.23% [7]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6.64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6.55亿元 [8] 股东与筹码分析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为2.98万,较上期减少16.07% [7] - 人均流通股48786股,较上期增加19.17% [7] - 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8.98元,股价在压力位9.68元和支撑位8.77元之间 [6] - 主力未控盘,筹码分布非常分散,主力成交额4939.37万元,占总成交额6.53% [5]
苏轴股份(920418):北交所信息更新:机器人+航空航天高价值新赛道加速布局,2025Q1-3归母净利润同比+0.70%
开源证券· 2025-11-03 22:12
投资评级 - 报告对苏轴股份的投资评级为“增持”,且为维持该评级 [3]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为看好公司积极拓展航空航天、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高端装备等新领域,并维持“增持”评级 [5] - 公司正积极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5] - 公司在德国设立全资子公司,以提升境外知名度及国际竞争力 [6] 公司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8亿元,同比减少1.70%;归母净利润为1.18亿元,同比增长0.70% [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1亿元、2.01亿元、2.25亿元 [5]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05元、1.24元、1.38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9.6倍、25.2倍、22.5倍 [5] - 财务预测显示,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计将持续增长,分别为8.25亿元、9.20亿元、10.36亿元 [7]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2025年1-9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433.3万辆和243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3%和12.9% [5] - 2025年上半年汽车轴承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占轴承行业总规模40%以上 [5] - 2025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5.6%,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快速增长,机器人关节轴承需求快速增长 [6] 公司业务布局与客户 - 公司轴承产品在汽车配套市场应用广泛,包括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新能源车电驱系统等 [5] - 公司客户包括博格华纳、博世、采埃孚、华域汽车等全球头部零部件企业 [5] - 公司滚针轴承产品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主要配套RV减速机,目前RV减速器已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 [6] - 公司重点布局航空航天、国防工业、机器人、低空经济、高端装备等高潜力领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