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耗

搜索文档
那些确诊癌症的年轻人:我反而觉得轻松了
后浪研究所· 2025-07-08 16:14
"头一次觉得活出了自我。" 撰文| 许嘉婧 编辑| 薇薇子 封面来源| 《余生那些年》 《独自在夜晚的海边》 逼近死亡时,奇妙的 " 轻松 " 去年 6 月, 19 岁的大热正在校外摄影时,突然感觉腹部一阵刺痛。她已经两个星期没有通便了,校医院的医生开了点泻药,以为没大事。正赶上端午 节,转天她坐上回家的高铁,整个人在高铁上痛晕了,直到终点站才被列车员叫醒。家人马上开车带她去医院做全面检查,她觉得自己像 " 坐在车上像摆 渡船一样,一脚已经踏入鬼门关。 " 再度恢复意识后,手术已经结束了 —— 大热被确诊结肠癌,刚取出癌组织。 崩溃压倒了她。年纪不到 20 岁,怎么就会得了癌呢? 住院的 10 多天里,她脖子上插着营养液针管,鼻子里插着胃管,还连着呼吸机,肚子上有长 10cm 的刀疤,还插着尿管 …… 到后期,饥饿感甚至大于疼 痛感。 更令她揪心的是,医生告诉她,癌细胞已经有点侵入淋巴 —— 这意味着癌症已经进入中晚期阶段。按照治疗方案,出院后她还要进行 6 次化疗,之后需要 休养 3 个月,复查结果也将在那时宣判。 毫无意外地,大学生活终止在大二这个学期 —— 但在崩溃之中,她还意外有点小开心, " 我终于 ...
所有的内耗,都是对人性的无知
洞见· 2025-07-07 18:01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 蓝字 " 洞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握书姑娘 知人性有瑕而不嗔,见世态炎凉而不怒。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 洞见主播韩丹朗读音频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曾通过研究,指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普通人每天平均产生约六千个念头,而这其中超过80%都属于精神内耗。 更引人深思的是他指出,这些精神内耗中,有90%以上的痛苦都源于我们固执地用"应该"对 抗"本来",用"理想"否定"现实"。 也就是说,那些消耗你能量的纠结、猜疑和崩溃,归根结底都源于你对人性规律的无知与对 抗。 正如作家王心傲所说: 活得痛苦的人,往往是对人性认知浅薄的人。 01 人性本私:利益越大的地方,人性越自私。 经典名著《红与黑》里说:在人生这片自私的沙漠里,人人都在为自己打算。 人性都有自私的一面,每个人最爱的永远都是自己,利益面前最优先考虑的也永远是自己。 认不清这一点,只会陷入理想化的困境,徒增失望与伤害。 导演张艺谋曾有过一段令人唏嘘的经历。 他与制片人张伟平合作16年,无论工作 ...
300625内斗升级!董事长选举惊现“2选1”
新华网财经· 2025-06-30 17:31
公司治理分歧 - 三雄极光第六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出现罕见"董事长2选1"对决,现任董事长张宇涛以7票同意、2票反对当选,反对票来自张贤庆和陈松辉 [1][4][5] - 张贤庆提案未获通过(2票同意/4票反对/3票弃权),独立董事全部弃权,反对者认为张宇涛方案更优 [7] - 公司专门委员会选举同样出现双提案对决,结果与董事长选举一致 [7] - 创始团队"四驾马车"矛盾公开化,四人自2020年解除一致行动协议后公司处于无实控人状态,当前持股比例分别为林岩18.25%、张宇涛16.72%、张贤庆11.72%、陈松辉9.34% [7] 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20.78亿元(同比下滑11.64%),净利润4808.69万元(同比下滑76.53%),扣非净利润864.07万元(同比下降94.85%) [10] - 2025年Q1首次出现亏损,股价较2017年高点65元下跌逾80%至11.86元 [10] - 张贤庆指责张宇涛管理期间出现营收净利双降、费用上升、人效垫底等问题 [5] 内部矛盾根源 - 2024年12月组织架构调整引发陈松辉反对,认为决策过程缺乏沟通且分工不明 [10] - 2024年度股东大会中小股东否决高管薪酬方案,张宇涛和林岩仅获12票中小股东支持 [10][11] - 业内专家指出无控股股东结构更需要管理层共识,持续内耗将影响供应链和经销商信心 [12]
Online工作,如何避免沟通对象「已读不回」? | 首席人才官
红杉汇· 2025-06-30 14:38
在线沟通的重要性与挑战 - 即时通讯、视频会议等数字工具已成为职场沟通主力军,在线沟通重要性日益提升 [2] - 视频会议卡顿、周报附件无人查看、跨部门协作群消息轰炸等沟通问题普遍存在,并非偶然事故 [3] - 线上沟通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误解和印象偏差问题困扰着不少人 [3] PING框架:个人高效沟通策略 换位思考(Perspective Taking) - 线上虚拟互动中误解更容易发生,物理距离模糊"人"的存在感 [5][6] - 斯坦福实验显示:敲击者预计50%听众能识别歌曲,实际仅3%识别,线上沟通同理存在自我中心偏差 [6] - 建议发送信息前站在接收方角度思考,用不同语气朗读文本以检查原意是否变化 [7] 主动沟通(Initiative) - 印象与现实常脱节:每天发简短更新的员工比每周发长篇邮件的员工更易被感知为努力 [8] - 远程工作需主动频繁沟通以避免"眼不见心不念"陷阱,会议中打开摄像头可提升存在感 [8] 非语言行为(Nonverbal) - 表情符号使用需匹配对方偏好,模仿对方行为风格可使谈判目标达成度提升39% [9] - 沟通风格相似性提升信任度,非语言行为在信息传递感知中占据核心地位 [9][10] 目标导向(Goals) - 沟通渠道选择影响结果:视频最显真诚,电话是隐藏真实情绪的最佳平衡点 [11] - 需根据情境策略性选择沟通模式,明确目标可改善沟通结果并避免不良印象 [11] 企业沟通策略 - 企业需通过团队会议、内部通讯等形式确保员工知情,激发热情并保持凝聚力 [12][13] - 75%雇主认可团队合作重要性,但仅18%员工定期获得沟通能力反馈 [13] - 沟通能力缺失会导致误解、信息壁垒、决策延误等"沟通内耗"问题 [13] - 扎实的企业沟通计划可消除障碍,提升信息同步效率,减少执行错误 [13] - 沟通策略与业务目标统一时,员工能清晰理解个人价值,工作动力显著提升 [14]
一个万能社交法则:不分析对方
洞见· 2025-06-24 18:06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 蓝字 " 洞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别给自己加戏,其实你没有那么多观众。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 洞见主播一凡朗读音频 生活中,你是否会这样: 领导在会议上批评某种现象,你总会不由自主地认为是在影射自己,从而惴惴不安; 朋友偶尔晚回你的消息,你总会认为是对方刻意疏远,因此患得患失; 同事更新一条朋友圈,你总会觉得某句话是针对自己,一直闷闷不乐。 别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乃至一个表情,就立马分析出几十种可能,这不仅会让关系出现误 会,更会让自己陷入无休止的内耗。 心理学家蒋良就提出过一个概念: 走出剧情。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剧本,习惯用自己的认知去分析别人,如果深陷其中,就看不到真实的 世界。 作者:洞见Moon 很多时候,我们脑海里的那些忐忑不安,不过是自己给自己编织的假象,其实大家根本无暇注 意你。 和人打交道,不必过度分析对方,揣摩得越多,越透支心力;思考得越深,越消耗能量。 01 将军并没有在意,摆了摆手就继续看戏。 小公务员却认为这看似无意的摆手动作,是 ...
停止家庭内耗,从遇事不对抗开始
洞见· 2025-06-22 18:45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 蓝字 " 洞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要想建立有爱的家庭,必须先有爱家的思想。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 洞见主播素年锦时朗读音频 作者:洞见·安娜贝苏 心理学家刘禾粟在采访了100个家庭之后发现: 可妻子却听信朋友的话,与其合开了一家服饰店,赔得血本无归。 一个家庭处理事情的态度,直接决定了这个家庭的未来。 有些家庭一言不合就互相争吵,彼此对抗,家庭运势也会随之下滑; 有些家庭从不为琐事斗争,凡事体谅,通力合作,日子越过越兴旺。 所以我常说: 家庭不是战场,家人不是敌人。 放下胜负欲,丢掉好胜心,把心拧成一股绳,一个家才能不断向上走。 01 有一种对抗,遇事互相指责。 情感咨询师 @黄计鸿 说过一对夫妻的故事。 夫妻俩在菜市场开了个摊位,一年辛苦下来虽赚不了大钱,生活也还过得去。 为填补这个窟窿,夫妻俩只能更卖力地干活。 他们每天凌晨三四点起床,开着面包车去抢新鲜的货,深夜别的摊主都收摊了,两人还在摊位 前苦苦熬着。 照理说,按这样的节奏,他们的生活很快就能重回正轨 ...
心理学|为什么你“越努力越焦虑”,三招走出“假性成长”的陷阱
经济观察报· 2025-06-18 08:54
(原标题:心理学|为什么你"越努力越焦虑",三招走出"假性成长"的陷阱)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仿佛被卷入了一场名为"努力"的马拉松,每个人都拼尽全力向前奔跑,却常 常在越努力的过程中,越陷入焦虑的泥沼。这背后,隐藏着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假性成长"。它如 同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以成长之名,行焦虑之实,悄然侵蚀着我们的内心世界。 一、表演式努力:在仪式感的幻象中迷失自我 "我制定了年度计划,每天凌晨5点起床读书,可坚持了三天就放弃了,是不是太没毅力了?""我在朋友 圈晒健身打卡,可健身卡最后只用来洗了个澡。"这些看似努力的举动,实则是表演式努力的典型症 状。我们热衷于制定完美的计划,享受着仪式感带来的满足,却在实际行动中屡屡受挫,陷入自责的循 环。 大脑很容易被仪式感欺骗,将计划制定等同于目标达成。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着行动恐惧症的影子。我 们害怕真实的努力会暴露自身的局限,于是用"准备充分"的幻觉来替代直面挑战的勇气。我们沉浸在计 划的完美构想中,却忽略了行动的艰难与不确定性。 四、从"进度条焦虑"到"过程信仰":拥抱真实成长 要打破这种表演式努力的怪圈,我们需要砍掉伪需求,放弃那些"别人说好"的标准,选 ...
广州一地产朋友,29万,全款拿下清远109㎡的大三房!
搜狐财经· 2025-06-16 22:37
总结一句话就是:深怕自己买贵了,更怕自己买错了! 为此,一些地产朋友拒绝无效内卷,选择的阶段性的躺平。 呐~前两天二娃找一个地产朋友聊天时,意外发现,她近期都没有上班,而是去清远度假了。 并且,她还发来了两段现场视频,跟我说:娃哥,2000元/㎡,要不要搞一套度假? 一开始,我以为她要开展清远业务,开始卖清远的房子了呢。 于是,吓得我赶紧回:不了,不了,大可不必!我没有这个闲钱。 6月以来,市场行情不是很理想,大家好像都陷入了一种"无效内耗"之中。 那么,什么是无效内耗呢? 就是疯狂内卷,却没有结果的事情...... 比如,你天天直播,可能也收不到几个有效客户;你天天带客看房,也很难成交1套。即便有成交,周期也拉得相当长,因为现在的买房人,观望情绪实 在太重了。 结果,一聊天才知道,原来她自己,去年在这个小区买了一套109㎡的大三房...... 那么,作为一名地产人的她,明明知道清远是投资者的"坟墓",为啥还执意扑进去呢? 下面,不妨来听听她的想法和见解。 ◆ 房子景观 业主供图 29万,全款拿下109㎡的清远大三房! 都说,现在还愿意在清远买房的,只有两种人:一是清远本地人,一是在清远上班的打工人! 毕竟, ...
工作不内耗最高法则:眼里有事,心中无人
洞见· 2025-06-12 18:12
职场心态与成长 - 职场是做事的地方而非做人的地方 过度在意同事评价和领导态度只会消耗自己 [6][7] - 工作不内耗的秘诀是"眼里有事 心中无人" 全神贯注做好本职工作 [8][11] - 屏蔽外界评价专注自我提升 省下的精力终将使人更强大 [14][15][26] 价值创造与职业发展 - 工作核心价值在于经济报酬和成长价值 关键在于自身创造力和持续成长 [28][29] - 关系再好的同事离职后基本不会联系 职场人情虚假而自身价值真实 [22] - 当个人能创造三人价值时 会获得晋升机会 同事态度变得无关紧要 [20] 课题分离与专注力 - 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课题分离"理论:分清他人评价与自我提升的界限 [40][41][42] - 窦文涛应对复杂职场关系的方法是不看领导脸色 专注手头工作 [51] - 高层次人士选择在"事"上下功夫而非"人"上纠缠 把工作做漂亮是关键 [69][70] 典型案例分析 - 李筱懿用一个月时间精通秘书知识 用专业能力消除同事非议 [10][12][13] - 董宇辉通过专注提升教学能力 从被嘲笑对象成长为最年轻中层 [32][36][38] - 广告公司创始人从打杂起步 用皮实态度获得领导信任最终创业成功 [59][64][66]
真正厉害的父母,从不用小事内耗孩子
洞见· 2025-05-29 03:27
家庭教育核心观点 -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活环境 对孩子成长具有决定性影响 [2] - 不断在小事上内耗孩子会导致孩子心力交瘁 如案例中12岁孩子确诊中度抑郁 [3][4] - 家庭最可怕的不是贫穷 而是因琐事持续消耗孩子能量 导致焦虑压抑 [10][16] 内耗型家庭表现 - 对微小过失过度指责 如鞋子位置不对 吃饭掉肉 默写错字等 [5][7] - 控制与道德绑架 如火锅店案例中父亲反复否定孩子选菜需求 最终引发情绪崩溃 [8][9] - 缺乏容错机制 网友回忆因撞破头先被责备而非安慰 [13][14] 健康家庭特征 - 允许犯错并正向引导 如打翻西瓜汁后父母安慰并分享饮料 [11][13] - 情绪稳定营造松弛感 樊登用"为尊者讳"化解儿子写错名字的尴尬 [14][15] - 给予自主权 避免因长期否定导致孩子放弃选择 [28][29] 具体实践方法 - 允许犯错 案例中父亲对踢碎兰花的孩子说"没关系"并陪玩 [20][21] - 隔离负面情绪 避免将夫妻矛盾转嫁给孩子 [23][25] - 杜绝语言打击 女孩因长期被贬低形成自卑焦虑 [26][28] - 尊重选择权 避免控制欲导致孩子丧失主见 [29] 差异化养育需求 - 女孩因敏感特质需特殊关注 需培养自信松弛心态 [33] - 推荐针对性养育指南《情绪稳定的妈妈 自信松弛的女孩》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