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污降碳协同创新

搜索文档
深化拓展生态文明建设“厦门实践”交出“含绿量”十足“含金量”满满高分卷
中国环境报· 2025-06-13 09:32
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 生态环境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 含绿量十足 含金量满满 [2] - 生态环境领域综合改革试点为核心 构建1+6全面深化改革矩阵 包括1个市级改革要点和6个一区一特色改革要点 [2] - 38项生态环境领域改革事项 涵盖探索美丽中国厦门实践路径等6个方面 [3] - 3个案例入选厦门改革地图 包括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引领环境准入集成改革等 [4] - 全国首创环境准入集成改革案例获全省机关体制机制创新十佳案例和非党群工作类银奖 [4] 环境质量提升 - 2024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34 同比改善10.3% 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第三 空气质量优良率99.5% 优级率70.8% 同比上升10.5个百分点 [7] -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首次实现100% 饮用水水源地等水质达标率保持四个100% 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优质水比例提升至50% 同比上升16.7个百分点 [7] - 筼筜湖水体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分别为0.499毫克/升和0.034毫克/升 比2020年分别下降9.1%和5.6% [7] - 近岸海域国省控点位优良水质面积占比91.7% 点位占比95.5% 分别同比上升7.5和9.1个百分点 夏季优良水质点位占比首次达100% [8] - 海漂垃圾平均分布密度51.06平方米/公里 保持全省最低 [8] 创新监管与服务 - 推出生态环境领域服务经济稳增长15条措施 对70家企业不予处罚、从轻或减轻处罚 累计减免金额467.57万元 [11] - 打造智慧环保用电监管平台 构建数据收集—智能分析—精准溯源—定点执法闭环监管体系 [11][12] - 2024年建设项目准入研判1642个 454个建设项目实施告知承诺制审批 占审批总数77.6% 审批时间压缩超80% [12] - 在10个城市开发片区开展区域环评 超过400个项目获益 节约环评编制费用达数百万元 [12] - 513家企业完成年度环境信息依法披露 4419家企业完成信用评价 897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 [13] - 全省首笔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利率挂钩贷款落地厦门 [13] 试点与案例推广 -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经验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深度报道 被生态环境部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重点推介 [15] - 生态文明建设厦门实践七个亮点经验获生态环境部推广 包括系统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等 [16] - 东南部海域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入选第二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 [17] - 成为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城市和工业园区双试点 相关经验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报道 [18] - 鼓浪屿近零碳景区、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等入选国家级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18] - 厦门荣获第二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 并入选自然城市平台 [19] - 同安西溪入选福建省第一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同安湾获评全国第三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19] - 厦门市4个美丽海湾均获评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域美丽海湾 [19]
拓展融资渠道 加快前瞻布局 多方合力深化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
中国证券报· 2025-05-28 05:08
政策支持与融资创新 - 商务部印发工作方案支持国家级经开区提高招商质效 允许统筹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园区建设和产业项目 [1] - 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开发建设主体通过上市融资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 后续将对符合条件的经开区提供支持 [2] - 鼓励金融机构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实际贡献精准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2] 土地要素优化 - 针对东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土地开发接近饱和问题 工作方案提出单列用地指标、支持立体开发、加大混合用地和新兴产业用地供给等措施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3] - 通过多种形式保障先进制造业重点项目合理用地需求 [3] 新质生产力发展 - 国家级经开区将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鼓励企业牵头打造产学研创新联合体 支持设立离岸创新基地探索海外研发境内转化 [4] - 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商标品牌战略实施等服务管理 为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4] -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支持经开区开展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 招引培育"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 [5] -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深化国际合作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5] - 加快布局未来产业 支持创建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 加强计量体系和能力建设 [5] 绿色发展与营商环境 - 生态环境部将持续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建立健全重点行业协同标准体系 支持经开区开展环评改革试点 [5] - 市场监管总局将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 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 [5]
商务部:持续打造“投资中国—选择经开”品牌 提高招商质效
智通财经网· 2025-05-27 14:40
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成效 - 国家级经开区数量从1984年首批14家增长至2024年232家,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创造地区生产总值16.9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GDP比重显著[6] - 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272亿美元占全国23.4%,外贸进出口10.7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24.5%,拥有8.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18.3%[6][7][14] - 典型案例:苏州工业园2024年实际利用外资20亿美元居全国首位,海南杨浦经开区吸引外资较2018年增长13倍[14] 《工作方案》核心政策举措 - **对外开放**:鼓励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领域外商投资,支持数字服务出口,建设国际枢纽物流中心,落实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政策[9] - **新质生产力**:支持布局产业科创平台,推动重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发展服务型制造,建设智能工厂和算力基础设施[10][38][39] - **管理制度改革**:推动行政管理与开发建设主体分离,下放省级经济审批权限,推行"免申即享"惠企政策,优化智慧监管[11] - **要素保障**:单列年度土地指标,允许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开发主体上市融资,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11][49][50] 招商引资创新实践 - 打造"投资中国—选择经开"品牌,组织赴日韩、欧美等地的精准招商团,对接半导体、工业机器人等领域项目[1][44] - 建设73家生态工业园区(含43家国家级经开区),其工业增加值占全国8.5%但污染物排放强度低84%[21] - 推动东中西部联动招商,2024年投洽会将举办装备制造、金融服务等产供链对接会[2][46] 区域协调发展作用 -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开区2024年实现GDP6.65万亿元,达东部地区的67%,工业产值3.73万亿元[15] - 合肥经开区带动100多个产业链项目在周边县市落地,福建宁德经开区推动锂电配套项目向中西部转移[29][30] - 全国开展近700个园区结对项目,如长春汽车经开区支持新疆吉木乃边合区开展跨境物流业务[30] 绿色低碳发展进展 - 生态环境部已审查6家国家级经开区规划环评,16家园区开展环评分类管理试点[22] - 建立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发布297个排放因子及电力碳足迹数据,研制9项行业碳排放核算标准[32][33] - 2024年将召开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会议,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2][22] 营商环境优化措施 - 市场监管总局推行企业迁移"一站式办理",电子档案跨区域调阅时间缩短50%以上[24] - 2024年上门检查次数同比大幅减少,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降低抽查频次[25][26] - 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优化企业开办、变更等流程[24][25]
生态环境部:持续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快讯· 2025-05-27 10:57
生态环境部政策方向 - 持续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1] - 建立健全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标准体系 [1] 工业领域发展目标 -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目标 [1] - 修订印发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和标准 [1] - 持续推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1] 经开区规划支持 - 做好国家级经开区规划环评的服务保障工作 [1] - 支持有条件的经开区开展深化环境影响评价改革试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