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开发运营

搜索文档
空港股份: 空港股份2025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7-26 00:14
股东大会安排 - 会议登记方法包括法人股东需持营业执照复印件、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股东账户卡办理登记,个人股东需持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股东账户卡办理登记,也可通过信函或传真方式登记[2] - 股东享有发言权、质询权、表决权等权利,需遵守会场秩序,发言需经主持人许可,内容需围绕议案[3] - 会议采取现场与网络相结合的投票表决方式,网络投票详情参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3] - 会议议程包括签到、宣布会议开始、选举计票监票人员、宣读议案、股东发言提问、表决、统计表决结果、宣布结果、宣读决议、律师发表法律意见、董事签字、宣布会议结束[4] 关联交易议案 - 控股子公司天源建筑拟向控股股东空港开发申请借款不超过30,000万元,期限不超过1年,利率不超过4.50%,无需提供反担保或抵押[6] - 空港开发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截至2025年3月31日总资产956,249.90万元,归母净资产-3,822.77万元[6] - 过去12个月内公司及子公司累计向空港开发申请借款45,000万元,本次新增30,000万元[7][9] - 交易价格根据平等自愿、公平合理原则,结合天源建筑资信条件及资金市场价格协商确定[9] 关联交易影响 - 在当前资金市场供给紧张、融资成本较高的形势下,该笔借款无需抵押担保,有利于支持天源建筑经营发展[9] - 交易符合公司生产经营发展需要,对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将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扩展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9] - 交易不存在损害中小股东及公司利益的情形[9] 审议程序 - 议案已通过审计委员会核查,三票同意、零票弃权、零票反对[10] - 独立董事专门会议三票同意、零票弃权、零票反对,独立董事发表同意事前认可[10] - 董事会五票同意、零票弃权、零票反对(关联董事回避表决),独立董事发表同意意见[10]
安徽省开发区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发展网· 2025-07-09 15:27
开发区改革进展 - 安徽省133家省级以上开发区中76家已组建AA级以上平台公司 [1] - 84家开发区完成社会事务管理与开发运营职能"双剥离" [1] - 126家开发区实施"管委会+公司"改革模式 [1] 行政职能优化 - 动态优化《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赋权指导目录》赋予133项经济管理事项 [2] - 铜陵义安经开区设立项目跑办、企业脱困、智慧服务三大中心推动重点项目落地 [2] - 嘉铜金属制品产业园实现"18天签约落地"总投资20亿元 [2] 市场化运营升级 - 宿州经开区成立宿州新区建设投资公司承担投融资、基建等职能并组建29家子公司 [3] - 运营基金向6家园区企业拨付1.2亿元 [3] - 为90余家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40余笔 [3] 考核激励机制创新 - 合肥经开区实行员额制管理归口22个机构至10个员额单位 [4] - 绩效考评结果直接挂钩薪酬、评优及岗位调整 [4] - 彻底打破"大锅饭"分配模式 [4] 改革成效 - 制度创新与市场化改革双轮驱动开发区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5]
打破行政壁垒、税收产值分成,云南力推园区经济利益共享
第一财经· 2025-06-26 22:26
园区经济在云南的重要性 - 云南园区以约1%的国土面积贡献了超20%的GDP、30%的就业、40%的工业投资、60%的营业收入和近80%的规上工业总产值 [1] - 园区是云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产业聚集的主阵地、企业成长的孵化器、创新驱动的动力源 [2] - 云南自2023年起实施《云南省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2023—2025年)》,大力发展园区经济 [1] 园区经济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 园区规划不合理,与发展需求匹配度不高 [2] - 体制机制不完善,高质量发展动力不足 [2] - 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弱 [2] - 部分要素保障存在瓶颈制约,要素配置有待优化 [2] 利益共享机制的推出与目标 - 云南省印发《关于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加快推进园区协作发展的通知》,旨在打破地域壁垒、激活发展动能 [1][2] - 机制允许合作双方协商分享协作带来的税费收入和经济指标(如投资、产值、外资、外贸等) [1][3] - 支持跨州(市)、跨县(市、区)的政府间合作,以及跨省合作(如沪滇协作) [3] 园区协作的主要类型 - 鼓励园区合作共建、园区优化整合、发展"飞地经济" [3] - 支持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协作、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或异地迁建 [3] - 例如绥江、墨江分别整合纳入水富产业园、思茅产业园,降低运营成本 [3] - 保山产业园区与5县(市、区)共建"园中园",统筹资源使用 [3] 利益共享机制的具体案例 - 沪滇临港科技城由昆明经开区负责基建,与上海临港集团合作进行产业定位、招商引资等 [4] - 弥渡产业园区与上海东方美谷共建"西部健康谷",探索"上海研发+云南制造"模式 [4] - 机制旨在利用云南的资源、区位、绿色能源、人力资源等优势吸引东中部产业转移 [4]
中金亦庄产业园REIT上市
新华财经· 2025-06-26 13:48
中金亦庄产业园REIT上市概况 - 中金亦庄产业园REIT于6月26日在上交所上市,基金代码508080,是国内首个聚焦汽车制造产业链的基础设施REITs项目,也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首单基础设施REITs项目 [1] - 首发基金份额4亿份,每份发售价格2.720元,募集资金合计10.88亿元 [1] - 基金发起人为北京亦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原始权益人为其全资子公司亦庄盛元,基金管理人为中金基金,计划管理人及财务顾问为中金公司 [1] 基金底层资产情况 - 入池资产包括N12项目和N20项目,均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计建筑面积约12.86万平方米,运营时间均超过5年 [2] - 资产运营成熟稳定,当前入驻企业主要为知名整车企业和智能驾驶企业提供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产品和服务 [2] - 项目符合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打造高端制造优势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战略要求 [2] 发起人及原始权益人背景 - 发起人亦庄控股是北京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园区开发运营的重要主体,投资兴建了57个产业平台,总建筑面积近400万平方米,承载企业500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91家 [2] - 亦庄盛元作为亦庄控股体系内专业主体,聚焦"高端特色产业园区综合运营商"的战略定位,构建起产业园区"开发运营"和"产业服务"两个业务板块 [3] - 截至2024年末,亦庄控股和亦庄盛元体系内优质可扩募资产账面原值/总投资合计超过130亿元,扩募资产储备丰富 [3] 行业及市场情况 - 中金亦庄产业园REIT是上交所第13只产业园REITs,全市场已上市公募REITs增至67只,其中上交所上市45只 [3] - 产业园REITs是我国已上市REITs中的重要品种,中金亦庄产业园REIT的板块示范效应、规模效应将持续显现 [3]
商务部:持续打造“投资中国—选择经开”品牌 提高招商质效
智通财经网· 2025-05-27 14:40
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成效 - 国家级经开区数量从1984年首批14家增长至2024年232家,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创造地区生产总值16.9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GDP比重显著[6] - 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272亿美元占全国23.4%,外贸进出口10.7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24.5%,拥有8.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18.3%[6][7][14] - 典型案例:苏州工业园2024年实际利用外资20亿美元居全国首位,海南杨浦经开区吸引外资较2018年增长13倍[14] 《工作方案》核心政策举措 - **对外开放**:鼓励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领域外商投资,支持数字服务出口,建设国际枢纽物流中心,落实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政策[9] - **新质生产力**:支持布局产业科创平台,推动重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发展服务型制造,建设智能工厂和算力基础设施[10][38][39] - **管理制度改革**:推动行政管理与开发建设主体分离,下放省级经济审批权限,推行"免申即享"惠企政策,优化智慧监管[11] - **要素保障**:单列年度土地指标,允许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开发主体上市融资,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11][49][50] 招商引资创新实践 - 打造"投资中国—选择经开"品牌,组织赴日韩、欧美等地的精准招商团,对接半导体、工业机器人等领域项目[1][44] - 建设73家生态工业园区(含43家国家级经开区),其工业增加值占全国8.5%但污染物排放强度低84%[21] - 推动东中西部联动招商,2024年投洽会将举办装备制造、金融服务等产供链对接会[2][46] 区域协调发展作用 -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开区2024年实现GDP6.65万亿元,达东部地区的67%,工业产值3.73万亿元[15] - 合肥经开区带动100多个产业链项目在周边县市落地,福建宁德经开区推动锂电配套项目向中西部转移[29][30] - 全国开展近700个园区结对项目,如长春汽车经开区支持新疆吉木乃边合区开展跨境物流业务[30] 绿色低碳发展进展 - 生态环境部已审查6家国家级经开区规划环评,16家园区开展环评分类管理试点[22] - 建立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发布297个排放因子及电力碳足迹数据,研制9项行业碳排放核算标准[32][33] - 2024年将召开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会议,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2][22] 营商环境优化措施 - 市场监管总局推行企业迁移"一站式办理",电子档案跨区域调阅时间缩短50%以上[24] - 2024年上门检查次数同比大幅减少,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降低抽查频次[25][26] - 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优化企业开办、变更等流程[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