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投新纪元
icon
搜索文档
有鹿机器人创始人兼CEO陈俊波:具身智能是中国产业革命的机遇
36氪· 2025-06-24 14:48
中国创投新纪元 - 中国创投市场处于周期筑底转折点与结构性转型深化期,政策主导、国资与资本高度集中的新生态下需顺应趋势捕捉确定性机遇[1] - 36氪WAVES新浪潮2025大会聚焦AI技术革新、全球化浪潮与价值重估等前沿议题,汇聚创投领域顶级投资人及科技商业领袖[1] 具身智能的战略意义 - 具身智能被视为推动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国运级技术",可解决中国制造业占全球30%体量但长期处于低端环节的痛点[4] - 案例显示通过具身智能改造的传统清洁设备价值提升7倍(从4万人民币升至4万美金),ROI优势显著(欧美人力成本超5万美金/年,机器人寿命6年)[6] 技术架构与商业化路径 - 有鹿智能采用"一脑多型"策略,开发左右脑融合通用模型:左脑基于通义千问实现语言交互与推理,右脑专注空间智能(三维世界编码)与决策智能(行为序列预测)[7][10] - 技术成果包括10项全球算法冠军(对标英伟达、谷歌等巨头),产品分为两类:Tier1供应商模式(赋能传统设备商)和家庭场景机器人矩阵(清洁/物流/服务)[17] 市场进展与产品规划 - 清洁机器人上市9个月获4亿人民币订单,成为行业销售冠军[17] - 开发端到端配送机器人(覆盖取货、电梯操作、开放道路行驶等全流程),适配美团、盒马等多场景需求[20] - 人形机器人领域采用差异化路径,通过通用底层模型同时服务轮式/人形机器人,利用scaling law加速智能进化[21] 行业前景展望 - 提出"机器人物种数量将超过生物物种"的愿景,认为不同任务场景将催生多样化机器人形态,但需统一通用大脑支撑[24]
中国创投「新纪元」,投资人大佬与年轻创业者会有哪些新观点?|WAVES新浪潮2025
36氪· 2025-06-20 17:31
新的开始,新的人。 6月11-12日,36氪WAVES新浪潮2025大会在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顺利举办。本次大会以「新纪元」为主题,设置「投资人会场」、「创业者会场」、 以及「00后之夜」开放麦环节,汇聚创投领域顶级投资人、新锐企业创始人,以及深耕科技、创新、商业的科学家、创作者与学者,围绕AI技术革新、 全球化浪潮与价值重估等前沿议题,拆解他们眼中的商业理想和未来世界,一起讨论、寻找、走向中国创投「新纪元」。 36氪CEO冯大刚在开场演讲中表示:2025年,一个新的周期在开始,而新周期的核心是「新代际力量的崛起」。历史告诉我们,行业更迭、格局重构时, 年轻创业者将有机会、有可能突破行业巨头壁垒。他们创造的新事物真的在颠覆世界,36氪也将永远和这些新的创业者们站在一起。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 厉伟则在巅峰对话「中国创投三十年」中坦言:"政府要支持科技,支持创新,包括国企要进一步松绑,我借这个场合呼吁,最正确的就是让大家按照市 场规律办事情。有赚有赔,赚了钱要该给奖励给奖励,赔了钱只要没有恶意、违法行为,就应该容忍。作为真正的大胆资本,要真正容忍,只有真正放开 这一点,我们的经济才会持续发展。"还有来自真格基金、钟 ...
投资人漫游地球丨WAVES新浪潮2025
36氪· 2025-06-20 14:13
WAVES新浪潮2025邀你一起走向中国创投的「新纪元」。 这是属于中国创投的新纪元。当下的中国创投市场,既是周期筑底的转折点,也是结构性转型的深化期。在政策主导、国资与资本高度集中的新 生态下,唯有顺应趋势、灵活调整,方能在不确定性中捕捉确定性机遇。 阮飞:大家好,我叫阮飞,来自日初资本,可能我看出海是第9年、第10年的时间,我们机构主要是消费和出海项目为主。我自己是16年、17年All in全球化 的赛道,在印度、中东和东南亚都Base过一阵子,现在主要关注的是中国品牌和产品的出海和一些服务相关的事情。投资人漫游地球,我觉得这个主题确实 蛮有意思的,投出海,投出海,你如果就在国内投,你很多时候投的不是出海,投的是你想象当中的样子。一会儿可以再分享多一点,比如说你真的去印 度,真的去中东,真的去墨西哥,去在大街上走一走的时候,你去感受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的时候,你往往才能真的明白,为什么这个产品在当地有些东西 会火,有些东西做不起来,我们多走出去看一看,是每个投资人需要做的事情。 张志坚:大家好,我是顺为资本张志坚。顺为是由小米创始人雷军雷总和许达来许总在2011年共同创办的创业投资基金。顺为自成立以来就是一 ...
厦门创新创业的硬科技未来--擎科技之「火炬」|WAVES新浪潮2025
36氪· 2025-06-18 10:53
中国创投新纪元大会 - 36氪WAVES新浪潮2025大会以"新纪元"为主题,聚焦AI技术革新、全球化浪潮与价值重估等前沿议题,汇聚创投领域顶级投资人、新锐企业创始人及跨领域专家 [1] - 活动于6月11-12日在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包含36氪CEO与厦门大学火炬创业成长营的对话环节 [1][4] 厦门火炬高新区产业布局 - 高新区以占全市3%土地创造厦门40%工业产值和70%软件信息产业,承担6条千亿产业链建设任务: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电力电器、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新能源 [5] - 链主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新能源)、天马微电子(平板显示)、ABB(电力电器)等,培育多家上市公司和43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5][7] - 在全国高新区排名第14位,目标进入第一阵营 [4][5] 厦门创新创业园竞争力 - 四大核心优势: 1) 品牌效应:拥有4个国家级孵化器,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综合竞争力第4,海外人才集聚度全国第2 [7] 2) 产业聚集:服务企业3500家,培育9家上市公司、2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6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 [8] 3) 服务体系:构建公共技术、科技金融、创业指导、人力资源四大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 [8] 4) 投融资:参股基金规模超130亿元,累计投资300多个项目 [9] 厦大火炬创业成长营机制 - 由厦门大学与火炬高新区联合发起,2023年升级为"南强创业营",已辐射全国43个城市123所高校,累计入选30余个硬核项目 [10][11] - 提供创业培训、产融对接、产业链协作等支持,重点聚焦生物医药、半导体、新材料等硬科技领域 [11][17] - 厦门高新投主导设立1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分种子和天使两阶段投资,已投115个项目中的20个(金额3亿元) [16][17] 厦门大学产学研协同 - 四大转化路径: 1) 与头部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实现"基础研究-中试-量产"衔接 [12] 2) 科学家团队赋能企业技术攻关 [12] 3) 跨学科融合(如未来显示研究院专注Micro-LED技术) [13] 4) 创业导师提供经济学/管理学支持 [14] - 柔性电子研究院聚焦健康电子产业孵化,设"三所一中心"创新架构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