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药企
icon
搜索文档
135亿,港股最火生物科技IPO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7-25 15:18
公司上市表现 - 维立志博在港交所主板上市首日涨幅达126.14%,报79.15港元/股,市值超149.24亿港元(约135亿人民币)[2] - 申购期内认购倍数达3029倍,总冻资逼近3400亿港元,成为近三年港股生物科技板块最火爆IPO项目[4] - IPO募资总额约10.67亿港元,引入9名基石投资者认购6900万美元(约5.42亿港元)[11][12] 公司背景与创始人 - 公司为临床阶段生物科技公司,专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新疗法研发[3] - 创始人康小强与赖寿鹏均具备深厚学术背景:康小强曾任职ImClone Systems 16年,赖寿鹏曾在NCI从事肿瘤免疫研究[5] - 2012年创立后累计募资超10亿元,目前研发管线含12款候选药物(6款进入临床阶段)[6] 研发与技术平台 - 建立LeadsBody™(CD3 T-cell engager)、X-body™(4-1BB engager)等专有技术平台[7] - 核心产品LBL-024全球临床进度领先,另有LBL-034(GPRC5D靶向)、LBL-033(MUC16/CD3双抗)等潜力产品[10] - 2023-2025Q1研发投入占比总经营开支达85.9%、67.9%、75.4%,核心产品研发开支占比25.6%-38.8%[8][9] 财务状况 - 2023-2025Q1累计亏损超7亿元(3.62亿、3.01亿、7536.7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净流出[8] - 截至2025年3月现金及等价物4.31亿元,流动负债4.62亿元,短期偿债压力显著[9] - 历史收入依赖单一客户百济神州(2023年收入886.5万元),2025年5月合作协议终止后零收入[7] 行业与市场环境 - 港股创新药企表现强劲,2025年上半年42只新股募资1070亿港元(同比+688%)[14] - 全球肺外神经内分泌癌发病率从2018年4.82万例增至2024年6.52万例(2030年预计8.12万例)[9] - 2025年IPO市场热度高涨,布鲁可、蜜雪冰城等超额认购倍数超6000倍,映恩生物首日涨116.7%[13]
旺山旺水携“国产伟哥”冲刺港股 IPO,44 亿估值背后隐忧重重
搜狐财经· 2025-07-23 09:37
公司概况 - 苏州旺山旺水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创新小分子药物研发,产品线涵盖抗病毒、神经精神及生殖健康领域,核心产品包括抗新冠药VV116、抑郁症药LV232及新获批的ED新药TPN171(商品名"昂伟达"),同时布局仿制药,采用"仿创结合"模式 [3] - 公司由沈敬山、金洁夫妇于2013年创立,近期因TPN171获批上市引发资本市场关注,并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估值达44亿元,周鸿祎旗下中财奇虎的早期投资已浮盈数倍 [1] 财务表现 - 2023年公司营收1.96亿元,98%来自向君实生物授权VV116的收入,当年实现净利润1208.9万元,但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暴跌95%至约1000万元,净利润由盈转亏达1.56亿元 [3] - 药品销售收入表现不佳,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分别仅67.4万元、58.2万元,未能形成稳定支撑 [3]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066.9万元,2024年前三季度转为-1.04亿元,截至2024年11月末,银行结余及现金6138.3万元,短期借款达1.21亿元,资金缺口超6000万元 [4] - 公司高度依赖外部融资,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借款分别达2.80亿元、3.67亿元,资金链风险凸显 [4] 核心产品与市场 - 新获批的"昂伟达"主打"30分钟起效、可与酒精同服"的差异化卖点,但ED市场已呈红海态势,辉瑞万艾可、白云山金戈等早期产品因大量仿制药入局引发价格战,集采价低至24.98元/12片 [5] - "第二代伟哥"他达拉非凭借长效优势抢占市场,2023年零售额突破29亿元,占据ED市场半壁江山,赛道玩家已从数家增至数十家,叠加集采压价、医保回款周期压缩等因素,市场竞争激烈 [5] - 连云港工厂胶囊产能利用率仅1.1%,片剂低至0.2%,近乎"空转",但公司仍计划通过IPO募资建设青岛工厂,引发市场对其经营合理性的质疑 [5] 未来发展 - 公司账面现金仅9505万元,需支撑新工厂建设、昂伟达放量、VV116新适应症研发等,资金压力巨大 [6] - 在业绩暴跌、现金流紧张、核心产品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多重压力下,公司IPO能否成功上市并兑现估值仍待市场检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