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文化

搜索文档
使劲开会,阳光保险就能提效了么?
虎嗅· 2025-05-23 13:58
出品 | 妙投APP 结合2005年阳光保险组建不久,市场同业就流传其内部有一个"夜总会",意思就是"夜里总开会",故虽然其"深夜开会"今年才被曝出来,但或许是其内部 一直存在的情况。 关键是,开会到凌晨,阳光保险的效率提升了吗?为何在很多企业都公开提出要拒绝过度内卷,人社部也提出严查超时加班的情况下,阳光保险却选 择"唱反调"? 分析下来妙投认为:深夜会议背后,或是管理层对业务经营困境的"焦虑"呈现。原因有二: 1)公司业绩承压较大。若没有"加班文化",业绩或许会更差; 2)展望2025年,在1月保费收入下滑、1季度"阳光财险、阳光人寿"整体业绩增收不增利下,公司全年业绩承压大概率会持续,难反转。 尝过"加班文化"的甜头,但或已提升到极限 妙投研究发现,阳光保险"加班文化"背后,或是"创始人文化"的缩影。 作者 | 张贝贝 头图 | AI生图 近期,"阳光保险董事长拉员工开会到凌晨"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对加班文化的热议。"更是有人提出:"开会到凌晨,谈的却是'高效和科学管 理',确定这不是反讽?" 创始人张维功于1963年出生于山东潍坊,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保险业工作。他早期曾在央企中国人保工作,曾担任 ...
在劳动节聊聊,不加班有那么难吗?
36氪· 2025-05-01 11:01
在对"996""加班=奋斗"文化引发的社会反思潮中,国内部分企业正掀起一场"反内卷"管理革命。美的明确简化工作方式的"六条禁令"、大疆科技推行"晚 上9点强制下班",浙江一些名企落实每周4.5天工作时间的新机制、携程启动每年3天的带薪"陪娃假"……企业通过缩短工时、增设假期等柔性管理的实 践,用制度温情打造出更美好的企业文化形象,同时也是对社会舆情的有力回应。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言:"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是'做正确的事'。"当企业从"拼时长"转向"拼效能",一场关于生产力的静默革命已然 开启。 "不加班"文化不能一刀切 很多人艳羡欧美发达国家企业人性化的工时制度和"不加班"文化,例如法国企业每周工作时长35小时,年加班时长不得超过220小时;丹麦每周工作时长 37小时,且弹性工作制普及;比利时自2022年起法定实行"做四休三",可将每周五天标准工作压缩至四天完成…… 然而,理想的不加班文化需平衡三大要素:效率、成本、员工福祉。任何企业若想"既要""又要""还要",终将陷入空想。一家企业是否适合实行"不加 班"文化,需要从组织系统的完备性进行全方位考量,而不能"一刀切"地盲目跟风。我们可以从 ...
公司开会到凌晨两点半,是敬业还是违法?
搜狐财经· 2025-04-28 13:55
近日,广东一家民营保险公司董事长拉员工开会开到凌晨的话题引发了关注。 据阳光保险公司内部通知称,董事长张维功4月9日与人力、科技板块员工代表座谈。座谈中张维功就参 会人员提出的问题与想法,与大家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与意见,直至凌晨2点半座谈会才在意犹 未尽的氛围中结束。 曾几何时,加班确实是一种积极奋斗的体现。建国后的几十年中,那些为建设祖国奋战在一线的劳动者 们,夜以继日,舍小家为大家,是何等的自豪与荣耀。但现在,加班则有可能成为一个违法的行为。 我想,在那时,加班是一个明确的为国家贡献力量的行为,而现在,加班则可能是让老板多购置了一辆 豪车,前者是主动,后者是被动,这在精神层面就已失去了正面的激励。 只不知道员工们的加班演出费给了没有,否则可就真的违法了! 所以当老板以过去的精神来要求现在的员工时,似乎就缺了与时俱进的精神,而员工们自然会对老板们 的要求嗤之以鼻,只不过是人在房檐下,不得不低头罢了。 但我觉得一家保险公司开会至凌晨究竟有没有效果还是值得商榷的,只是与员工座谈而已,既非需要灵 感的创作,也非不能中断的实验,何以要熬到凌晨呢?与其说开会,不如说更像是作秀,作一场让人以 为是敬业的秀,但如此 ...
小米上热搜!被爆员工日均工时不低于 11.5 小时,网友吵翻了…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4-25 19:20
「小米查工时」上热搜 这几天除了某辅导员工猝死上热搜外,昨天"小米查工时"这事也了,在微博和小红书等平台都上热搜了。 某辅导员工(李某)猝死在公司, 虽然该公司今天回应称,当天倒班休息假期 ,并未安排加班。但是,李某 当天还回复女友说加完班就回去。 希望死者能被认定为工伤,多拿到一些赔偿。 有匿名网友在网上爆料,小米部分部门存在隐性考核制度,日均工时要求普遍在 10.5~15 小时之间。例如: 请假规则:请假一天会导致日均工时不足 8 小时,需额外加班补回(例如月请假 1 天需补约 3.5 小时)。 手机部门:部分团队要求日均 12.5 小时,上海某部门规定"9 点上班、20:30 下班"(日均 11.5 小时); 外包员工:每日必须待满 11 小时,否则次日即被约谈,长期不达标可能被开除。 关键是领导还贼精,都是口头要求,一点痕迹都不留,难以留存证据维权。 舆论两极分化 反对者: 批评制度违反《劳动法》(每日 8 小时上限),认为"工时排名"机制加剧内卷,损害健康。部分网 友指出,日均 12 小时仍被约谈显示管理逻辑不合理。 支持者: 认为互联网行业普遍存在高强度工作,若薪资与加班费匹配,则可接受。 - E ...
国家对过度加班出手
盐财经· 2025-03-23 16:48
文章核心观点 重新看待加班、重构工作伦理成为要紧事,企业强制下班现象出现,但难以改变现有工作状态,自愿加班仍受多种因素影响,且公司权力对个人的入侵加剧了工作与生活的混淆 [3][8][21] 分组1:政策与行业动态 - 2025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强调依法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不得违法延长工作时间 [1] - 3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方案针对“加班文化盛行”问题提出保障休息休假权益举措,强化执行监督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鼓励弹性错峰休假和设立中小学春秋假 [1] - 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吴秋北提出应反对“996”超长工时制度,倡导“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8小时个人时间” [2] 分组2:企业强制下班情况 - 大疆深圳总部研发部门从3月5、6日开始要求加班时间不超过晚上9点,HR或老板会到工位赶人,此前员工平均下班时间为晚上10点左右,工作时间调整以非正式方式下发 [5][6][7] - 2022年2月,微信试行“1065工作制”;2021年,腾讯旗下光子工作室推行“强制不加班 + 双休”政策,周三工作时间为9点半至晚上6点,其他工作日加班不超9点,周末双休 [7] 分组3:强制下班效果 - 强制下班不能改变现有工作状态,若工作总量不变,员工会换地方加班,工作与生活界限模糊,员工需挖别的时间完成任务 [8][9] 分组4:自愿加班现状与原因 - 2019年智联招聘报告显示,全国8成白领加班,超7成无偿加班,企业无限加班要求与供大于求的劳动力市场相关 [12] - 2025年全国大学毕业生预计达1222万,大城市大企业有议价权,劳动者害怕失去工作,且企业有方法让劳动者“自愿加班”,如绩效考核与提成、不合理条例等 [13] - 加班成为职场文化,个人意志难参与决策,受领导和同事影响 [14] 分组5:不同观点与案例 - 马云称“996”是年轻人的“福报”,周鸿祎认为加班应“自愿”,从领导者角度是事业兴趣和野心,但普通打工人加班多是机械劳动 [17] - 埃隆·马斯克要求Twitter员工要么进入高强度工作状态,要么拿遣散费离开,他自己每周工作120小时 [18] 分组6:公司对个人的操控 - 现代企业对个人操控性增强,上班和加班时间需公司强制规定,“泰勒主义”盛行,员工下班后难有真正闲暇 [21] - 推行无限制假期政策的公司员工休假时长减少,公司提供免费餐食使员工上班时间变长,国内大厂配备生活设施加剧工作与生活混淆,还存在报销打车费鼓励加班现象 [22][23] - 公司权力入侵个人领域,如检查手机使用时长、监测员工心跳呼吸、规定员工婚礼等,这些属于企业文化建构 [23][24][25] 分组7:强制休息的本质 - 在靠工作时长证明勤奋的地方,时间成劳动力等价品,“强制下班”等硬性要求名义上是休息,实际难让员工自由支配时间 [26]
双休这事大概率用不了多久就会成常态
虎嗅APP· 2025-03-18 17:51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面临外部压力和内部需求,需从“生产导向”向“休闲”转型,落实双休和年假制度,严格执行加班支付加班费规定,以释放消费潜力、减少年龄歧视、避免年轻人早衰,促进社会长期良性发展 [1][4] 分组1:中国加班情况的变化及原因 - 三十多年前计划经济时期,海外市场少,加班不严重,国企工作状态散漫 [2] - 后来开拓海外市场、加入WTO,生产的产品易销售,加班成社会共识 [2] - 近年来海外市场饱和,欧美购买力下降,需转向对内挖掘需求 [2] 分组2:向内挖掘需求的必要性和方式 - 向内挖掘需求有两重意思,一是产品自己消费,二是服务业吸收就业需全社会空闲时间 [3] - 目前“生产导向”模式不利于挖掘内需,应向“休闲”转型,落实双休和年假 [4][5] 分组3:其他国家的经验借鉴 - 韩国和日本曾面临出口导向转型问题,分别在2004年和1988年立法40小时周工时制度,五年后消费率提升,服务业吸收制造业工人 [6] 分组4:加班现状及问题 - 国家禁止周末加班不现实,应规定每周40小时工作时间,超时有加班费且累进制 [7] - 无偿加班导致企业让员工加班,形成磨洋工式加班文化,员工白天悠着干晚上补 [8] - 基层领导虽知加班问题但怕上级不满,不敢让员工早下班 [9] - 工作时间边际产出递减,制造业第六天平均产出下降23%,福特缩短工时使T型车效率提升40% [10] - 加班导致企业开除大龄员工,影响年轻人结婚生育和购房意愿,结婚率暴跌 [10][11] - 加班对员工身体和精神有损害,代价由社会承担,公司改进不现实 [11] 分组5:规定加班费的好处 - 规定加班费可识别真需求,过滤伪需求,员工下班前完成工作 [12][13] - 加班文化崩溃后,年轻人周末消费力释放,消费有杠杆效应 [15] - 无恶性加班,35岁以上员工劣势减少,可避免年龄歧视 [16] - 避免年轻人早衰,减少社会和家庭承担的身体成本 [17] 分组6:落实劳动法的影响 - 落实劳动法短期内增加企业成本,长期对社会正向,刺激消费,塑造良性社会氛围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