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器人

搜索文档
可远程急救!浙大Science子刊发表AI支气管镜机器人,基层福音!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03 12:05
核心观点 - 浙江大学团队研发出AI支气管镜机器人系统,能够自主搜索并远程取出支气管异物,无需依赖术前CT扫描 [1] - 该系统重量不超过2公斤,材料成本低于5000美元(约3.6万人民币),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2] - AI在异物搜索阶段表现优于人类专家,医生仅需在20%的时间内操作 [4] - 通过5G网络实现1500公里远程手术,延迟仅40毫秒 [5] - 系统将支气管镜机器人自主能力从L2提升至L3级别,AI可独立完成大部分任务 [8][9] 技术细节 - AI模块利用实时图像构建肺部拓扑图(TLMB),采用深度优先搜索(DFS)算法确保全肺覆盖 [3] - AI探索第10代支气管时观察到77.5±10.2个分支,优于人类的61.0±9.8个分支,操作误差仅17.67±0.54像素 [4] - 导管直径仅3.3毫米(带1.2毫米工作通道),可进入第九代及以上支气管 [10] - 活体实验中AI手术平均耗时4.72±2.00分钟,传统CT引导手术需42分钟 [9] 应用场景 - 适用于基层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医疗资源薄弱地区,解决专家和设备短缺问题 [10] - 85%异物位于支气管(≥1代),儿童患者63%异物在主支气管(1代),成人57.7%在深部支气管 [9] - 网络中断超过5秒时,系统自动启动安全保障机制,引导支气管镜安全撤回 [8] 行业意义 - 填补欠发达地区急诊异物吸入治疗空白,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10] - 展示AI在微创诊疗领域的潜力,推动医疗机器人从“助手”向“协作者”转型 [10] - 5G基础设施完善后,“AI-医生协作”模式有望扩展至更多疾病场景 [12]
最新!2款创新器械获批上市!
思宇MedTech· 2025-06-23 16:23
医疗器械创新产品获批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5年6月20日批准两款创新医疗器械注册,分别为深圳市罗伯医疗的"一次性使用消化道内窥镜组织钳"(国械注准20253011149)和苏州思纳福医疗的"数字PCR分析仪"(国械注准20253221148)[1][2] - 截至2025年6月,我国累计上市创新医疗器械达356项[1] 一次性使用消化道内窥镜组织钳 - 产品由罗伯医疗研发,适用于食管、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通过自然腔道进入人体实现病变组织钳夹与提拉,配合公司此前获批的国内首个消化内镜整合型机器人使用[3] - 配套的消化内镜手术辅助操作系统采用微型连续体柔性机械臂设计,直径仅3mm,实现4自由度精准控制,具有不改变传统内镜结构、兼容多品牌设备、成本优势等特点[4][6] - 公司成立于2015年,技术源自瑞士洛桑理工和哈工大,在柔性机械臂、并联机器人设计等领域有技术积累,产品覆盖心血管、消化等多临床领域[7] 数字PCR分析仪 - 思纳福医疗研发的产品由温控、液滴生成、光学等六大模块组成,基于数字PCR技术通过液滴分割实现白血病融合基因绝对定量检测,灵敏度与准确性优于传统qPCR技术[8][9][13] - 数字PCR技术采用泊松分布模型计算核酸拷贝数,在肿瘤筛查、精准治疗等领域加速应用,公司2020年推出首款系统Sniper DQ24,2025年新一代产品获三类证[9][11][14] - 公司成立于2018年,核心团队来自分子诊断领域,通过振动注射、模块化设计等技术构建国产平台型路线,形成仪器-试剂-耗材闭环[12][14] 行业会议动态 - 2025年将举办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7月17日)和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9月3-5日)[1][15]
2025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大会暨创新医疗峰会在苏州举行
苏州日报· 2025-06-22 07:37
行业动态 - 2025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大会暨创新医疗峰会在苏州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胡盛寿 中国科学院院士骆清铭 程和平 顾宁及苏州市领导出席开幕式 [1] - 苏州被定位为长三角生物医药创新枢纽 是创新产业集聚高地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功样板和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研发前沿阵地 [1] - 大会鼓励青年学者展示才能和成果 致力于成为青年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舞台 [1]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与苏州市计划在人才培养 技术研发 成果转化方面打造合作典范 [1] 会议内容 - 大会秉承"医工融合发展 创新引领未来"主题 聚焦生物医学工程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 [2] - 推进国产医疗器械自主创新为使命 已成功举行6届 [2] - 本届大会聚焦人工智能 智能医疗 智慧健康等前沿领域 [2] - 特别关注纳米医学 类器官与器官芯片 再生医学与干细胞治疗 医学影像 医疗机器人 医学生物制造 生命支持等关键方向 [2] - 设置院士主旨演讲 年度主题论坛 21个分会场 15个分论坛 [2] - 包含青年论文竞赛 创新项目路演 创新创业大赛等多元板块 [2] 活动亮点 - 开幕式举行2024-2025年度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奖颁奖仪式 [2]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士证书颁发仪式同期举行 [2]
元化智能李艾俐:在手术机器人新赛道“智造”中国精度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1 12:21
科技对医疗的变革 - 科技正在深刻改变医疗行业,例如在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使用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完成第100例手术,误差控制在亚毫米级别 [1] - 手术机器人通过高精度CT三维骨骼模型和机械臂精准执行,17分钟内完成髋关节置换术,假体置杯角度与术前规划完全吻合 [1] - 元化智能科技凭借亚毫米级误差控制技术打破国际垄断,成为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的中国代表企业 [1] 公司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李艾俐从IT行业转型医疗机器人领域,放弃原有公司支持丈夫的医疗机器人研究 [2] - 创业动机源于对国外高价设备的质疑,决心打造国产手术机器人,填补国内空白市场 [2][4] - 2018年12月在深圳成立元化智能,定位高端专科智能医疗装备研发,受益于深圳的创业环境和支持政策 [4] 产品技术突破 - 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通过智能算法和335Hz高刷新率导航仪,将误差从手工截骨的1-3毫米降至亚毫米级 [6][9] - 产品覆盖髋、膝、单髁三大关节置换,实现多术式一体化设计,2022年4月获NMPA上市批准 [7][9] - 2023年3月新增髋关节适应症,2024年7月新增单髁膝关节适应症,成为国内首个髋膝单髁三位一体手术机器人 [9] 临床价值与市场表现 - 已完成超4000例手术,覆盖高原和偏远山区,手术时间缩短30%,并发症发生率降至国际平均水平的一半以下 [10][11] - 全球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1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7%,国际品牌占据80%份额 [11] - 元化智能实现100%国产化,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部分技术指标超越国际水平 [12] 国际化战略 - 公司加速推进海外认证,与多家海外医疗机构达成合作意向,计划通过技术出海和本地化服务拓展市场 [15] - 中国医疗装备出海正从低附加值耗材转向高技术设备,元化智能有望成为全球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的领跑者 [15]
天智航收盘下跌3.93%,最新市净率4.41,总市值52.06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4-16 20:27
公司基本面 - 4月16日收盘价11.5元,单日下跌3 93%,市净率4 41,总市值52 06亿元 [1] - 股东户数16018户,较上期增加406户,户均持股市值35 28万元,户均持股数量2 76万股 [1] - 2024年三季报营业收入9212 10万元,同比下滑31 08%,净利润亏损7617 29万元,同比扩大5 68%,销售毛利率67 45% [1] 行业地位 - 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领军企业,产品涵盖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配套设备耗材及技术服务 [1] - 中国机器人TOP10成员企业,医疗机器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单位 [1] 同业估值比较 - 公司PE(TTM)为-42 28倍,静态PE-42 28倍,低于行业平均PE45 94倍但高于行业中值29 64倍 [2] - 市净率4 41倍接近行业平均4 71倍,显著高于行业中值2 35倍 [2] - 总市值52 06亿元低于行业平均101 41亿元,但高于行业中值45 52亿元 [2] 同业公司数据 - 同业可比公司中,华大智造总市值315 97亿元最高,热景生物108 69亿元次之,天智航市值处于中游水平 [2] - 华大基因PE(TTM)-197 28倍,静态PE215 79倍,市净率2 04倍 [2] - 康泰医学静态PE30 81倍为同业少数正值,市净率2 68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