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复苏
icon
搜索文档
华源晨会精粹20250529-20250529
华源证券· 2025-05-29 20:32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涵盖多个行业与公司研究,认为中国债券 ETF 市场有较大发展空间,美国核能产业链或迎“政策预期”到“执行兑现”拐点,华润电力拟拆分新能源回 A 上市有望提升估值,盐湖股份钾锂双轮驱动发展良好,扬杰科技产品矩阵丰富且受益于行业复苏 [2][11][17][23][27]。 各报告总结 固定收益:美国债券 ETF 发展启示录 - 中国债券 ETF 历经三阶段,截至 2025/05/09 有 29 只,规模 2531.29 亿元,投资者以机构为主,不同资管机构和个人投资偏好有别 [2][6][7]。 - 美国债券 ETF 也历经三阶段,当前处于成熟增长期,以宽基为主,极端经济环境等因素助其发展,成熟机制和创新策略奠定基础 [8][9]。 - 借鉴美国经验,中国可丰富产品供给、推动养老金入市、吸引机构投资、创新策略应用 [9]。 海外/教育研究:从政策预期到执行兑现 - 美国核能制度重构落地,产业链或迎关键拐点,政策红利向企业基本面传导,未来产业有望上行 [11]。 - 2025 年 5 月 23 日特朗普三项行政令重塑产业规则,《重振核工业基础》推动资源端重估,《改革能源部核反应堆测试》加速新技术迭代,《改革核管理委员会》压缩项目监管不确定性 [12][13]。 - 三大板块分化,SMR 弹性领先,浓缩铀步入成长通道,铀矿中长期确定性大 [11][13][14]。 公用环保:华润电力公司专题 - 华润电力是华润集团唯一电力主体,市场化基因和优秀管理使其穿越周期,2004 - 2024 年摊薄 ROE 均值 11.49%,累计分红 544 亿港元 [17]。 - 2024 年底可再生能源权益装机占比近 50%,拟拆分回 A 股上市,新能源盈利能力和现金流优,回 A 后估值有望提升 [18][20]。 - 火电资产盈利能力领先,煤价下行助业绩释放,容量电价占比提升或改善业绩稳定性和估值 [20]。 - 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2.7、158.5、166.4 亿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21]。 金属新材料:盐湖股份首次覆盖 - 盐湖股份依托盐湖资源,是钾肥和盐湖提锂龙头,2024 年氯化钾和碳酸锂营收占比 77%和 20% [23]。 - 五矿入主助力打造世界级产业基地,钾肥产销稳定,价格企稳回升或驱动盈利增长,锂盐产能扩张,成本优势支撑度过锂价下行期,预计 2025 年锂价底部震荡,26 年回升 [24][25]。 - 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8.8、64.2、71.7 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6]。 电子:扬杰科技首次覆盖 - 2025 年 3 月公司计划收购贝特电子,功率半导体行业或企稳回暖,公司产品矩阵丰富 [27]。 - 传统功率器件筑牢基本盘,汽车业务可期,小信号产品料号多,MOSFET 加速研发,IGBT 和第三代半导体新品不断推出 [28][29]。 - 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15、14.74、17.32 亿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29][30]。
盈利五年来最优!主动权益公募一季度持仓揭秘,这些行业配置与外资不谋而合
华夏时报· 2025-04-28 17:04
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 - 2025年一季度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为近五年同期最优 [2] - 三类主动偏股基金管理规模增长至34455.19亿元,较去年四季度提升 [3] - 主动权益类基金自2022年二季度后规模持续下跌,2024年三季度后第二次回升 [3] - 一季度主动偏股基金规模回升,超额收益回归是关键 [3] - 三大基金指数(积极投资股票基金指数、偏股混合基金指数、灵活配置混合基金指数)均跑赢沪深300指数 [6] 行业配置共识 - 一季度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与外资共同增持汽车、有色金属、电子、机械设备、计算机 [2][7] - 共同减持电力设备、通信、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煤炭 [2][7] - 公募与外资在行业配置上共识大于分歧,认可增配行业的成长性和投资价值 [2][7] - 电子连续四个季度维持第一大重仓,配置比例为18.80% [9] - 仓位前五的行业分别是电子、电力设备、医药生物、食品饮料、汽车 [9] 新发基金回暖 - 一季度主动权益基金新发产品数量为53只,规模达到164.99亿元 [4] - 3月份单只基金最大发行规模明显回暖,多只非红利主动权益基金新发规模在10亿元以上 [4] - 广发同远回报A发行规模18.9亿元,大成兴远启航A发行规模13.2亿元,富国景气优选A发行规模12.7亿元 [5] - 新发基金回暖得益于A股走强、市场情绪修复、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 [5] 重点行业分析 - 汽车行业受益于新能源车销售回暖、政策支撑和产业升级机遇 [8][9] - 有色金属行业受益于全球供应紧张、价格上行和新能源产业链增长 [8][9] - 电子行业受益于全球半导体产业复苏、AI等新兴技术发展和政策支持 [8][9] - 电子行业细分板块机会:半导体设计和制造、AI相关硬件、消费电子 [9] - 机器人产业链未来发展集中在确定性较高的公司、代工中小企业和国内自主品牌绑定公司 [10] 仓位变动 - 一季度主动权益类基金股票仓位小幅上升0.37pct至85.47% [7] - 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上升0.42pct至89.36%,偏股混合型基金上升0.26pct至88.17%,灵活配置型基金上升0.27pct至76.70% [7] - 剔除主题/行业基金后,公募大幅加仓汽车、有色金属、电子、机械设备和食品饮料 [7]
半导体行业复苏下的紫光国微:研发加码 锚定长期增长赛道
证券日报· 2025-04-23 14:42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紫光国微面对不利因素聚焦主业发展,虽营收和净利润下降但权益增长、负债率降低,公司深化业务、加大研发创新,未来将聚焦核心业务战略升级并拥抱AI时代 [1][4] 行业情况 - 全球半导体产业复苏,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迎来新机遇,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达7189亿美元,同比增长13.2%,人工智能带动高性能芯片应用和终端市场需求提升 [2][3] - 特种集成电路市场处于阶段性调整期,竞争激烈,但未来需求确定性高,长期前景向好 [5] 公司业务发展 特种集成电路业务 - 优化质量体系、组织结构和供应链管理,提升质量保证能力和生产效率,保持研发强度,缩短研发周期 [2] - 宇航用产品推向市场,关键技术取得突破,FPGA和系统级芯片领先获批量订单,网络与接口领域新研交换芯片批量供货 [2] - 系统级芯片等产品推广良好获订单,中高端MCU等领域产品研制进展顺利 [2] 智能安全芯片业务 - 深耕电信SIM卡市场,取得全球领先地位,eSIM产品国内首家商用,防伪产品在新市场出货 [6] - 发布全球首颗同时具有开放式硬件+软件架构的安全芯片E450R [6] - 在国产汽车芯片领域积累关键技术,汽车安全芯片解决方案量产,汽车域控芯片第一代产品上车量产,第二代产品开始导入 [6] 石英晶体频率器件业务 - 启动微型石英晶体谐振器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多款产品研发成功并量产,部分通过车规级可靠性验证 [7] 公司财务情况 - 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5.1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7.26%;净利润11.7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3.43% [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6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7.07% [4] -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23.94亿元,较年初增长6.33%,资产负债率28.44%,较年初下降6.63个百分点 [4] 公司研发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12.8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23.33%,取得发明专利85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 [6] - 研发创新特点为需求导向、梯次布局、生态协同,形成系统化研发创新体系 [7] 公司未来规划 - 2025年聚焦核心业务发展与战略升级,各业务板块强化研发、拓展市场、提升效率等 [7] - 加大AI等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投入,用AI赋能既有产品线,开拓新智能产品线 [8]
韩国芯片出口,踩下急刹车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17 09:24
文章核心观点 上个月韩国ICT出口同比增长1.2%达167.1亿美元扭转下降趋势,但半导体出口增长停止;分产品看半导体、显示器出口下滑,手机、计算机外围设备出口增长;分地区看对华出口下降;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去年在中国业绩因政策刺激大幅增长,未来有望随中国经济刺激措施持续而进一步改善 [1][2][4][7] 韩国ICT进出口整体情况 - 上个月ICT出口同比增长1.2%达167.1亿美元扭转仅一个月以来下降趋势,进口额109亿美元,贸易顺差58.1亿美元 [1] 韩国ICT各产品出口情况 - 半导体出口下降3.0%至96.5亿美元,原因包括转向NAND闪存处理致产量减少及美国对华出口HBM限制 [2] - 显示器出口额14.7亿美元,同比下降5.1%,原因是远期需求疲软和中国太阳能电池板供应过剩 [2] - 手机出口额同比增长33.3%达10.7亿美元,是因向海外生产基地零部件出口增加 [2] - 计算机外围设备出口连续14个月增长,上个月达9.4亿美元,同比增长26.9%,因数据中心和服务器投资扩大使存储设备需求增加 [2] - 通讯设备出口额3.4亿美元,上个月出口到印度的导航设备约占出口额一半 [3] 韩国ICT出口地区情况 - 对华出口下降19.6%,半导体出口同比下降30%以上,主要受美国制裁影响;出口额排序为中国59.2亿美元、越南30.3亿美元、美国20.9亿美元、欧盟8.5亿美元 [3] 韩国芯片双雄在中国业绩情况 三星电子 - 2023年对华出口总额达64.93万亿韩元,较上年增长53.9%,超过同期对美国出口额 [4] - 西安半导体工厂营收11.18万亿韩元,营业利润1.19万亿韩元,较上年大幅增长 [5] - 上海半导体销售子公司营收30.07万亿韩元,较2022年增长近一倍 [5] - 主要向中国供应LPDDR、NAND闪存等产品,出口产品组合含HBM产品 [5] SK海力士 - 中国业务扭亏,收入和盈利能力显著增长,无锡、重庆、大连工厂2023年财务业绩改善 [6] - 无锡工厂营收5.61万亿韩元,营业利润5985亿韩元,较2023年净亏损大幅回升并增加7454亿韩元利润 [6] - 无锡半导体销售公司营收13.01万亿韩元,净利润1432亿韩元,分别同比增长64.3%和65.4% [6] - 2023年总收入27.5%(12.76万亿韩元)来自中国,是第二大市场 [6] 未来展望 - 随着中国预计继续实施经济刺激措施,半导体行业进入复苏阶段,三星和SK海力士在中国市场表现可能进一步改善,将保持双轨战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