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NAND闪存
icon
搜索文档
DRAM价格,一路飙升
半导体芯闻· 2025-08-01 18:30
存储半导体价格趋势 - 7月份PC DRAM普通产品(DDR4 8Gb 1Gx8)平均固定交易价格为3.90美元,较上月上涨50%,连续第四个月上涨,此前4-6月分别上涨22.22%、27.27%和23.81% [2] - 7月份NAND闪存通用产品(128Gb 16Gx8 MLC)平均固定交易价格为3.39美元,较上月上涨8.67%,自1月份反弹后连续7个月上涨 [3] - DDR4价格已超过DDR5约4%,出现价格逆转 [3] 价格上涨驱动因素 - 主要内存制造商停止生产导致旧款DDR4产品供应减少,而PC制造商确保早期库存的需求持续存在 [2] - 三大DRAM供应商(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美光)优先满足服务器DRAM需求而非PC DRAM,面临供应压力 [3] - DDR4在整体销量中占比不大,产品生命周期末期减产等环境因素影响价格 [3] 行业供需格局 - 存储器大厂先后释出DDR4 DRAM停产计划,无法立即升级的客户转向DDR4新供应商验证 [3] - DDR4第二季终端客户追单积极,现货价格强劲推升甚至超过DDR5行情 [3] - 预期DDR4涨价效应可持续到2025年底,DDR5用量将逐季成长,2026年第一季起DDR4涨价动能逐季减缓 [3] 市场前景展望 - AI大模型带动端侧AI算力需求,驱动高性能以太网交换机、先进存储产品、GPU及边缘计算/端侧算力芯片等半导体硬件市场需求增长 [4] - 三星、SK海力士、美光拟退出利基型DRAM市场,利基型DRAM供需反转价格向上,2025及2026年价格有望保持中高位水平 [4] - 智能手机、PC、IOT及工控板块弱复苏态势延续,叠加国产化替代趋势,预计推动各类存储原厂端供应价格逐步上行 [4]
中国芯片厂商打价格战,“害苦”了三星?利润暴跌94%
搜狐财经· 2025-08-01 14:05
近日,三星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 从整体营收来看,似乎还不错,销售额为74.6万亿韩元(约38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7%,环比下 滑5.8%。 但是营业利润却不好看,大跌55%,降至4.7万亿韩元(约242亿元人民币),创近六季新低。 而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就是产品大降价,然后虽然销量可能上升了,导致总销售额没有太多变化,但 因为价格降,导致利润大减。 更直接一点的来讲,基本上可以确定,就是通过价格战,三星保住了市场,但没保住利润。 为何三星会这么惨,我觉得关键还是被中国芯片企业害的。 三星的半导体业务,其实就三块,一块是NAND闪存业务,一块是DRAM内存业务(含HBM),一块 是芯片代工业务。 NAND闪存业务,目前三星受到了长存的冲击,特别是在中国市场买长江存储NAND闪存的越来越多, 三星不得不打价格战,以利润换市场,导致利润下滑严重。 为何利润会下滑这么多,原因就是芯片业务太惨了。 数据显示,其代表半导体业务的三星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在这一季度,收入是同比下滑2%、环 比增长11%至27.9万亿韩元(约1437亿元人民币)。 但是利润,却只有0.4万亿韩元(约20.6亿元人 ...
30多家半导体大厂Q2财报:有复苏信号!
芯世相· 2025-07-31 15:05
行业整体表现 - 半导体行业正在经历温和复苏 2025Q1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为1677.0亿美元 同比增长18.8% 环比下降2.8% 连续6个季度同比回升 [65] - 2025年5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590亿美元 同比增长19.8% 环比增长3.5% [65] - 增长动力主要来自AI带动的高端计算与存储需求持续扩大 传统市场中工业应用率先反弹 车用市场整体需求仍具韧性 消费电子维持相对稳定 [65] 芯片设计(IDM)厂商表现 - TI第二财季营收44.5亿美元 环比增长9% 同比增长16% 高于预期的43.6亿美元 工业市场持续广泛复苏 [6] - 意法半导体第二季营收同比下滑14.4%至27.6亿美元 营业亏损1.33亿美元 为2013年以来首度出现季度亏损 [7] - 恩智浦第二季度收入29.3亿美元 同比下降6% 环比增长3% 所有重点终端市场的表现均高于预期 [9] - 高通第三季营收年增10%至103.65亿美元 车用芯片营收年增21%至9.84亿美元 物联网芯片营收年增24%至16.81亿美元 [11] - 联发科第二季合并营收1503.69亿元新台币 季衰退1.9% 边缘AI SoC及更高速连网通讯产品需求增加 [13] 存储芯片厂商表现 - 三星第二季营业利润4.7兆韩元 相比2024年同期骤减55.2% 创近六季以来新低 设备解决方案部门营业利润暴减93.8% [14] - SK海力士第二季度营业利润9.2129万亿韩元 创季度业绩历史新高 DRAM和NAND闪存出货量均超出预期 [17] - 美光科技第三季度收入93.0亿美元 同比增长37% 环比增长16% 创历史新高 DRAM收入创历史新高 [19] 晶圆代工表现 - 台积电第二季度净利润3982.7亿新台币 同比大涨60.7% 连续第五个季度实现两位数增长 7纳米及更先进制程占晶圆总营收74% [43] - 力积电第二季归属母净利润为亏损新台币33.34亿元 较前一季净损失增加22.4亿元 产能利用率微幅上升至75% [46] - 联电第二季产能利用率提升至76% 晶圆出货量较上季成长6.2% 22/28纳米产品营收占比达40% [47] 封测厂商表现 - Amkor第二季度净销售额15.1亿美元 环比增长14% 所有终端市场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52] - 日月光第二季营收达1,507.5亿元新台币 季增1.8% 年增7.5% AI应用持续带动需求 [53] 设备厂商表现 - ASML第二季度净销售额77亿欧元 毛利率53.7% 净利润23亿欧元 DRAM领域光刻机投资强劲 [55] - 泛林集团第四季度收入51.7亿美元 环比增长9.6% 净利润17.2亿美元 来自中国的收入将更强劲 [57] 国内半导体公司表现 - 已披露2025半年度业绩预告的35家企业中 29家实现盈利 合计净利润达62.1亿元 澜起科技以12亿元净利润领跑 [35] - 澜起科技预计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26.33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约58.17% 归母净利润11.00亿元-12.00亿元 同比增长85.50%-102.36% [37] - 闻泰科技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9亿元-5.85亿元 同比增长178%-317% [40] - 瑞芯微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20.45亿元 同比增长约64% 实现净利润5.2亿元~5.4亿元 同比增长185%~195% [42]
SK海力士季度业绩、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均创历史新高
芯世相· 2025-07-30 13:40
财务业绩 - 2025财年第二季度销售额达222,320亿韩元,环比增长26%,同比增长35%,创历史新高[4] - 营业利润为92,130亿韩元,环比增长24%,同比增长68%,同样刷新纪录[5] - 毛利率54%,营业利润率41%,虽环比下降3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但仍维持高位[7] - 营业利润率连续四个季度超过40%[3] 产品结构 - DRAM占比77%,环比下降3个百分点;NAND闪存占比21%,环比上升3个百分点[12] - DRAM平均售价环比上涨2-3%,出货量增长约25%;NAND闪存均价环比下降7%[13] 技术进展 - HBM保持全年销售额翻倍预期,HBM4已于2025年3月样品出货[14] - DDR5服务器模块、LPDDR5X智能手机产品及LPDDR4X中国特供型号推动DRAM需求[14] - 计划2025年内供应服务器用LPDDR模块和24Gbit GDDR7产品[14] - QLC企业级SSD(容量超120TB)第二季度开售,321层NAND消费级/企业级SSD预计年底出货[15] 历史趋势 - 销售额连续七个季度同比增长(2023Q2至2024Q4)[8] - 营业利润自2023Q4扭亏后连续四个季度同比增长[8]
WAIC大会顺利召开,自主可控和海外ASIC产业链持续看好
东方财富证券· 2025-07-28 18:4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当前建议关注国产算力自主可控和海外 ASIC 产业链投资机会,自主可控方向关注先进逻辑工艺产业链和国产算力产业链,ASIC 方向关注 AI 中斜率最高的 ASIC 产业链 [2][25][2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行情回顾 - 本周市场整体上涨,电子行业表现高于市场整体平均,沪深 300 指数上涨 1.69%,上证指数上涨 1.67%,深证成指数上涨 2.33%,创业板指上涨 2.76%,申万电子指数上涨 2.85%,在 31 个申万行业中涨幅排名第 13,今年以来申万电子指数上涨 9.52%,排名 17/31 [1][10] - 细分板块层面,本周半导体、电子化学品、光学光电子和消费电子分别上涨 4.65%、2.71%、2.36%和 1.85%,其他电子和元件分别下跌 0.61%和 0.85% [15] - 个股层面,本周申万电子行业上市公司中有 353 家上涨,119 家下跌,气派科技、强达电路等涨幅居前,ST 恒久、东田微等跌幅前五 [16] - 当前板块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中部水平,截至 2025/7/25,电子行业估值水平(PE - TTM)为 48.36 倍 [17] 本周关注 - 谷歌财报超预期,将年度资本支出计划上调至约 850 亿美元,预告明年继续增加投入,源于云计算服务强劲需求,第二季度总营收达 964.3 亿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谷歌云业务销售额同比激增近 32% [22] - 7 月 26 日,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开幕,主题为“智能时代、同球共济”,大会规模创历史之最,展览面积首次突破 7 万平方米,吸引 800 余家企业集中亮相,展出 3000 余项前沿展品,汇聚 12 位国际顶尖奖项得主等 [23] - 长江存储逆势积极扩产,NAND 今年有望在国内市场占据约三成份额,到 2026 年底产能在全球 NAND 闪存行业中的占比有望达到 15%,正积极推进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首条完全采用国产设备的 NAND 生产线将于本年下半年开始试运行,产能快速爬坡有望在 2026 年实现 [24] 本周观点 - 自主可控方向,国内先进逻辑制程产线工艺优化进展顺利且扩产规划积极,建议关注先进逻辑工艺产业链和国产算力产业链,涉及中芯国际(港股)、北方华创等公司 [25][26] - ASIC 方向,AI 硬件投资进入推理驱动时代,建议关注 ASIC 产业链,涉及沪电股份、生益科技、芯原股份 [26]
SK海力士回击高盛,直言HBM前景光明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6 09:17
核心观点 - SK海力士在财报电话会议中强调HBM市场需求强劲,尽管高盛下调评级导致股价短期下跌,但公司对中长期需求增长保持乐观[1] - 公司第二季度业绩超预期,营收同比增长35 4%至22 232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增长68 5%至9 212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率达41%[1] - HBM3E 12层等高价值产品推动盈利能力提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至17万亿韩元[2] - 公司预计推理AI扩展和各国自主AI建设将成为新的增长动力[2] - 定制化HBM市场转型有利于公司保持优势地位[2] - 公司已确保明年HBM业务供应可预见性,HBM3E产能翻倍并已交付HBM4样品[3] - 加速生产SoCAM和GDDR7等定制AI芯片,扩展产品线[3] - 计划扩大资本支出以应对HBM需求增长,投资规模将增至20万亿韩元中段[6][7]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22 232万亿韩元(同比+35 4%),营业利润9 2129万亿韩元(同比+68 5%),营业利润率41%[1] - 业绩超越去年第四季度纪录(营收19 767万亿韩元、营业利润8 0828万亿韩元)和券商平均预测(营收20 7186万亿韩元、营业利润9 0648万亿韩元)[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较上季度增加2 7万亿韩元至17万亿韩元,净借款减少4 1万亿韩元[2] HBM市场前景 - AI模型从训练向推理扩展推动HBM需求增长,客户群体不断扩大[1] - 内存市场已发展到领先企业能保持议价能力的阶段[3] - HBM市场格局向定制化转型有利于公司保持优势[2] - 公司认为HBM4成本上升可通过定价政策维持盈利能力[3] - 已确保明年HBM业务供应可预见性,主要客户业务保持"售罄"状态[3] 产品与技术 - 第五代HBM3E 12层产品提高收入和盈利能力[2] - 已向客户交付第六代HBM4样品[3] - 加速生产SoCAM(基于服务器LPDDR的模块)和GDDR7(24Gb容量)等定制AI芯片[3] - 开发全球首款基于1c工艺的16Gb DDR5 DRAM,计划明年全面投产[6] 产能与投资 - HBM3E产能较上年翻倍[3] - 计划扩大资本支出,投资规模将增至20万亿韩元中段,主要用于HBM生产[6][7] - 利用清州M15X作为下一代HBM生产基地,第四季度开始运营[6] - 扩建龙仁市和美国印第安纳州生产基地[6] - 2022年设施投资达19 65万亿韩元,2023年为17 956万亿韩元[7] 中国业务 - 无锡工厂将维持传统DRAM生产,利用其稳定供应需要长期支持的产品[5] - 针对NVIDIA恢复向中国出口H20芯片,公司表示能迅速反应作为主要供应商[4]
日本半导体,怎么办?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15 09:04
全球半导体市场趋势 - 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预计同比增长19.7%,主要由存储器和逻辑器件推动,其他领域增长乏力[2] - 逻辑IC市场增长迅速,存储器市场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大,两者差距从2024年起可能进一步扩大[3] - 数据中心需求增长是主要驱动力,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和车载设备需求复苏缓慢,电动汽车领域需求下降[5] 人工智能对半导体需求的影响 - 主要IT供应商(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正用AI武装数据中心,推动对逻辑(GPU)和内存(HBM)的需求[5] - AI"推理"功能可能改变市场结构,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搭载AI功能将刺激MCU、模拟和分立器件需求[6] - 未来半导体需求与AI紧密相关,逻辑和内存对实现AI尤为重要[6] 日本半导体产业现状 - 2011-2020年日本半导体产值保持在5万亿日元左右,全球份额从15%降至10%[7] - 日本主要半导体公司(NEC、东芝、日立等)已停止对逻辑和存储器的资本投资,仅东芝和三菱电机仍从事分立器件业务[9] - 2024年日本半导体产量可能低于6万亿日元,全球份额或降至6%[10] 日本半导体政策建议 - 吸引DRAM制造商(如三星电子、SK海力士)或支持铠侠开展DRAM业务[13][14] - 为实力雄厚的电子零部件制造商(如尼德克、村田制作所)提供半导体业务支持,强调技术和信息的重要性[15] - 制定半导体设计激励措施,鼓励日本公司开发独有的人工智能系统[16] 日本政府目标与现实差距 - 2030年日本半导体生产目标为15万亿日元,但全球市场增速超预期,2030年规模或达150万亿日元,日本份额可能仅10%[11] - 当前政策包括邀请台积电进驻熊本和启动Rapidus项目(2纳米工艺),但复兴仍面临挑战[12]
两极分化的半导体市场:日本应该怎么做?
芯世相· 2025-07-14 12:17
全球半导体市场趋势 - 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同比增长19.7%,主要由存储和逻辑芯片推动,其他领域增长缓慢[2] - 逻辑芯片市场迅速增长,存储市场紧随其后,其他半导体产品保持平稳或负增长,两者差距从2024年开始扩大[4] - 数据中心需求驱动逻辑芯片(尤其是GPU)和存储芯片(尤其是HBM)增长,主要IT供应商资本支出逐年上升[5] 人工智能对半导体市场的影响 - AI功能集成到PC和智能手机将加速,推理功能可能刺激对MCU、模拟芯片、分立器件的需求[8] - 数据处理需求增加将推动逻辑芯片和存储芯片持续增长,AI普及与半导体需求高度相关[8] 日本半导体产业现状 - 2011-2020年日本半导体生产额维持在5万亿日元,全球份额从15%降至10%[11] - 日本大型企业如NEC、东芝等已停止对逻辑芯片和存储芯片的投资,仅保留分立器件业务[13] - 日本国内半导体生产额2024年或低于6万亿日元,全球份额进一步降至约6%[17] 日本半导体产业挑战与目标 - 日本政府设定2030年国内生产目标为15万亿日元,但全球市场增速超预期,份额可能仅恢复至10%[18] - 若不采取行动,日本市场份额可能跌破5%[18] 日本半导体政策建议 - 吸引DRAM制造商如三星、SK海力士入驻,或支持铠侠新设DRAM业务[21] - 支持强势电子元件企业如尼得科、村田制作所发展半导体业务[22] - 推动日本本土AI系统发展,通过半导体实现系统知识具体化[23] 行业活动信息 - 芯片超人组织日本商务考察活动,重点参加SEMICON Japan 2025并走访当地半导体企业与高校[1][24]
错过HBM,重创芯片巨头
半导体芯闻· 2025-07-08 18:23
三星电子第二季度财报表现 - 公司第二季度营收74万亿韩元(531亿美元)同比下降0 1% 营业利润4 6万亿韩元(33亿美元)同比下滑55 9% 低于市场预期的6 3万亿韩元 [1] - 业绩不及预期主要由于HBM业务执行不力 第五代HBM3E产能扩张未达效果 英伟达推迟12层HBM3E认证导致库存积压 [2] - 半导体部门营业利润预计仅4000亿韩元(2 87亿美元) HBM出货量5-6亿千兆位远低于目标 [2] HBM市场竞争态势 - 公司HBM3认证延迟至第三季度末 而竞争对手SK海力士和美光已瞄准HBM4认证 [4] - 在AI芯片关键组件领域 公司市场份额和技术定位持续落后于SK海力士和美光 [1][4] - 行业专家认为公司在HBM3E领域的交付能力和市场份额已大幅落后 年内难以追赶 [8] 存储芯片业务困境 - NAND闪存业务第二季度亏损超3000亿韩元(2 16亿美元) 因依赖需求疲软的商品化NAND领域 [4] - DRAM业务面临定价压力 第四季度DDR4需求可能消退 DDR5溢价空间缩小 [7] - 公司计划推出第六代10纳米级DRAM和下一代HBM产品线 但良率和质量存在不确定性 [7] 晶圆代工业务挑战 - 代工和LSI部门总亏损达2 3万亿韩元(16 5亿美元) 其中代工业务单独亏损超2 1万亿韩元 [5] - 在3nm/5nm先进节点客户获取方面进展缓慢 台积电2nm良率达60% 而公司仅30-40% [5] - 2nm制程量产时良率可能出现波动 进一步拉大与台积电的技术差距 [5]
最后关头倒向美国!东盟出现“叛徒”,中方一句话回应,轰动全球舆论
搜狐财经· 2025-07-05 14:44
美越贸易协议核心内容 - 美国将对越南所有出口商品征收至少20%关税 通过越南转运的第三国商品税率高达40% [1][3] - 越南承诺对美国产品全面开放市场 实施零关税 并采购80亿美元波音飞机和29亿美元美国农产品 [3] - 协议要求越南海关必须证明出口商品满足"实质性转型"标准 对服装、家具等低附加值行业构成打击 [3] 对中国供应链的影响 - 越南组装的iPhone中超过60%零部件来自中国 每年从中国进口约900亿美元商品中相当比例经简单加工后转口美国 [3] - 中国占越南进出口总额的26% 越南出口美国的大部分商品原材料和零件依赖中国进口 [7] - 中国企业采取双轨应对策略 宁德时代与越南VinFast签署120GWh电池供应协议 跨境电商仍通过越南转口40%电子产品 [9] 行业连锁反应 - 耐克等企业已转移30%鞋类订单至墨西哥 苹果计划将65%的AirPods产能撤出越南 [3][7] - 全球不锈钢期货价格因印尼暂停对美镍矿出口单日暴涨14% [7] - 长江存储实现128层NAND闪存量产 宁德时代全球动力电池份额达37% [9] 东盟内部震荡 - 马来西亚批评越南"牺牲区域团结" 菲律宾明确表示不会跟随东盟反制美国 [7] - 东盟测算显示全面反制美国关税将导致区域经济增长率下降1.2个百分点 [7] - 柬埔寨面临49%关税 200万纺织工人可能失业 [7] 资本市场反应 - 协议宣布后越南股市两天内暴跌8.1% [3] - 耐克等美国品牌股价在协议签署后应声上涨 [9] - 珠江三角洲工厂主加速布局墨西哥产业园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