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卓越工程师
icon
搜索文档
高考风向变了!新型研究型大学“八小龙” 搅了985名校的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07:15
新型研究型大学招生表现 - 2024年首次招收本科生的福耀科技大学录取50名新生 全部编号为FYUST20250001且含校长亲笔签名[1]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首届招收70名本科生 通知书含校长亲笔签名及创校纪念牌[1] - 西湖大学在河南通过高考录取20名考生 最低分674分(全省1900位次) 重庆最低分669分(全省500位次)[2] - 福耀科技大学在河南录取9人 最低分658分 最高分683分(全省857位次)[2] - 深圳理工大学内蒙古录取考生高考成绩672分 全省排名330位[4] 新型大学与传统名校竞争格局 - 南方科技大学在广东物理类投档线652分 超过中山大学628分和华南理工大学622分[3] - 深圳理工大学在广东投档线629分(超本科线193分) 招生计划同比增加71.7%[3]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在浙江投档线656分 仅比浙江大学低2分 比宁波大学高60分[6] - 西湖大学在浙江通过综合评价招收多名680分考生 该分数可达浙江大学多个专业录取线[5] 办学特色与培养模式 - 深圳理工大学实施"4+1"培养模式:每周4天课程学习+1天实验室科研实践 本科生年均实验室时间超100天[9][10] - 2024年5月升级为"4+3"模式 44名本科生赴中国科学院4地研究所开展连续3天研学[10][11] - 福耀科技大学为每名本科生配备学业导师和科研导师 采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科研实践"模块化培养[9][11] - 专业设置聚焦新工科领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热门方向[7] 产教融合实践 - 福耀科技大学2024年4月/7月分别与中国一汽、赛力斯集团共建产教研联合实验室 获赠红旗H9和问界M9科研用车[12] - 中芯国际董事长2024年7月访问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提出期待"强强联合"[12] - 南方科技大学已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聚焦半导体产业链技术问题采用"工学交替"培养模式[12] - 国家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设立4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 东莞研究院与大湾区大学开展联合培养[12][13] 办学规模与定位差异 - 新型大学普遍采用"小而精"模式:南科大2024年在广东仅招38人 对比中山大学在本省招2500人[7] - 康复大学因医学类专业特殊性 在山东录取位次仅62947名 远低于山东大学[7] - 深圳理工大学目标培养50%以上创新型人才、5%-10%创业型人才及相当比例工程型人才[13] - 福耀科技大学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实际工程师水平方可获得毕业证书[13]
高考风向变了 新型研究型大学“八小龙” 搅了985名校的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07:04
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现状 - 我国目前有8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包括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学、康复大学、深圳理工大学、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1] - 南方科技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最长,分别有13年和12年,西湖大学、康复大学、深圳理工大学办学时间较短,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为今年首次招生 [1] - 今年高考录取中,新型研究型大学表现突出,最低投档分超过许多985高校,逼近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 [1] 新型研究型大学招生表现 - 西湖大学在河南录取最低分674分(全省1900位次),重庆最低分669分(500位次) [2] - 福耀科技大学在河南录取最低分658分,最高分683分(全省857位次) [2] - 南方科技大学在广东物理类投档分652分,高于中山大学(628分)和华南理工大学(622分) [3] - 深圳理工大学在广东录取最低分629分,超本科线193分,内蒙古录取考生最高672分(全省330位次) [3][4]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在浙江投档分656分,仅比浙江大学低2分,比宁波大学高60分 [6] 新型研究型大学办学特点 - 定位"小而精",招生规模小(如南方科技大学在广东仅招38人 vs 中山大学2500人) [6] - 专业设置聚焦热门新工科领域,如智能制造、计算机、材料科学等 [6] - 实行"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注重科研实践能力培养 [7][8] - 深圳理工大学采用"4+1"培养模式(每周4天课程+1天实验室),本科生年均实验室时间超100天 [8][9] - 福耀科技大学为本科生配备学业导师和科研导师双导师制 [8] 新型研究型大学产教融合实践 - 福耀科技大学与中国一汽、赛力斯集团共建联合实验室,获赠科研用车 [11]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与中芯国际探讨"强强联合"合作 [11] - 南方科技大学已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聚焦半导体产业链技术 [11] - 大湾区大学参与东莞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联合培养项目 [11] - 深圳理工大学目标培养50%以上创新型人才,5%-10%创业型人才 [12] 新型研究型大学社会认知 - 考生家长对其评价两极分化,既认可办学理念又担忧"双非"身份影响就业 [7] - 部分家长认为新型大学直接对接产业前沿,能让学生"踩在时代鼓点上" [13] - 福耀科技大学提出毕业生需达到实际工程师水平才能获颁毕业证书 [12]
8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凭什么冲击985名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21:41
新型研究型大学崛起 - 我国目前有8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包括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学、康复大学、深圳理工大学、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1] - 这些大学可分为三类:办学10年以上的"老大哥"(南科大、上科大)、办学2-4年的"中生代"(西湖大学、康复大学、深圳理工大学)、今年首次招生的"新军"(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1] - 福耀科技大学和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今年首次招收本科生,分别录取50名和70名新生 [1] 招生表现 - 新型研究型大学今年录取分数线表现亮眼,最低投档分超过很多985高校,甚至逼近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 [2] - 西湖大学在河南录取最低分674分(全省1900位次),在重庆录取最低分669分(全省500位次)[5] - 福耀科技大学在河南录取最低分658分,最高分683分(全省857位)[6] - 南方科技大学在广东物理类投档分652分,高于中山大学(628分)和华南理工大学(622分)[7] - 深圳理工大学在广东录取最低分629分(超本科线193分),在内蒙古录取最高分672分(全省330位)[7]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在浙江投档分656分,仅比浙江大学低2分,比宁波大学高60分 [8] 办学特色 - 新型研究型大学定位"小而精",招生人数少且专业集中在热门领域 [10] - 福耀科技大学开设智能制造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新工科专业 [10] - 康复大学主要招收医学类专业,录取位次相对较低 [10] - 这些大学实行"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 [11] - 深圳理工大学采用"4+1"培养模式(4天课程+1天科研),本科生每年进入实验室时间超过100天 [14][15] - 福耀科技大学为本科生配备学业导师和科研导师 [14] - 深圳理工大学延伸出"4+3"模式,增加周末研学活动 [15] 产教融合 - 福耀科技大学与中国一汽集团、赛力斯集团共建联合实验室 [18]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与中芯国际探讨"强强联合" [18] - 南方科技大学已获批设立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18] - 大湾区大学参与东莞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的联合培养项目 [19] - 深圳理工大学计划培养50%以上创新型人才、5%-10%创业型人才 [19] - 福耀科技大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实际工程师水平才能毕业 [20] 社会评价 - 新型研究型大学在考生群体中口碑两极分化,既有拥趸也有质疑者 [10] - 部分家长担忧这些"双非"民办大学的长期稳定性和就业认可度 [11] - 也有家长认为这些大学"站在产业最前沿",能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20]
高考风向变了!新型研究型大学“八小龙”,搅了985名校的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19:31
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现状 - 中国目前有8所新型研究型大学 包括南方科技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 西湖大学 康复大学 深圳理工大学 福耀科技大学 大湾区大学和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其中南方科技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分别有13年和12年办学历史 西湖大学 康复大学 深圳理工大学分别为第4年 第2年和第2年招收本科生 福耀科技大学 大湾区大学和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为首次招收本科生的新军 [1] 招生表现与竞争格局 - 新型研究型大学2024年高考录取表现突出 最低投档分超过许多985高校 并逼近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 [1] - 西湖大学在河南通过普通高考录取20名考生 多位考生685分以上 最低分674分 全省位次约1900名 在重庆录取最低分669分 位次约500名 [2] - 福耀科技大学在河南录取9人 最低分658分 最高分683分 全省名次857位 [2] - 南方科技大学在广东省物理类投档分为652分 超过中山大学628分和华南理工大学622分 [3] - 深圳理工大学在广东省最低投档分629分 超本科线193分 招生计划大幅增加71.7% [3]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在浙江投档分656分 全省位次8518名 仅比浙江大学投档分658分低2分 比宁波大学高出60分 [6] - 康复大学在山东录取最低位次62947名 虽比上年小幅提升 但仍远落后于山东大学 [7] 办学特色与教育模式 - 新型研究型大学定位"小而精" 招生人数少 专业集中在热门新工科领域 如福耀科技大学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智能制造工程 车辆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 [7] - 深圳理工大学执行"4+1"培养模式 学生每周4天学习课程 周五进行科研实践 本科生每年进入实验室时间超过100天 [9][10] - 福耀科技大学为本科生配备学业导师和科研导师 采取"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科研实践训练"模块化教育 [9][11] - 深圳理工大学2024年5月推出"4+3"模式 44名大一本科生赴中国科学院多地研究院所开展连续三天的现场研学 [11] 产教融合与产业合作 - 福耀科技大学与中国一汽集团 赛力斯集团共建产教研融合联合实验室 企业交付新红旗H9和问界M9汽车用于科研 [12]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获中芯国际董事长访问 明确表示期待"强强联合" [12] - 南方科技大学获批设立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围绕半导体产业链关键技术问题以"工学交替"模式培养工程硕博士 [12] - 国家已建立40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并在北京 上海 粤港澳大湾区设立4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 [12][13] 人才培养目标 - 深圳理工大学目标培养50%以上创新型人才 5%-10%创业型人才 其余为工程型人才 [13] - 福耀科技大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实际工程师水平才颁发毕业证书 [14] - 新型研究型大学强调"科教融汇 产教融合" 实验室直接连接生产线 教授带领学生解决实际技术难题 [8][14]
近2000万工程师!我国第二波“人口红利”如何充分释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5 19:47
中国工程师红利与产业升级 - 中国科学家与工程师总量接近2000万人,规模与G7国家总和相当,其中AI研究人员占全球50% [1] - 工程师总量从2000年521万人增至2020年1765.3万人,年均增速6.3%,规模为欧盟1.2倍、美国2.6倍 [2] - 比亚迪工程师数量从1万增至2024年超10万,吉利通过"左厂右校"模式培养20万毕业生中4万成为技术骨干 [2][3] 工程师队伍结构现状与挑战 - 当前工程师专科占比近40%,硕士博士不足9%,梯度不合理需优化 [3] - 卓越工程师被列为国家战略人才,2024年首次表彰国家级团队,32所高校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4] - 教育部推动"四新"2.0建设,聚焦18个关键领域与企业共建200多门核心课程 [4][5] 产教融合培养机制创新 -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实行校企"三共同四贯通"模式(招生/培养/选题/成果共享) [5] - 高校联合央企建设未来技术学院等特色学院,聘任2万余名企业导师 [5] - 培养方式强调科教融汇,学生需在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创新实践 [5] 未来发展方向 - 需扩大优质本科及研究生招生规模以弥补卓越工程师短缺 [6] - 工程师红利推动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型,典型案例为新能源车企技术突破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