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
搜索文档
刘宁在郑州大学宣讲全会精神并调研时强调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双一流”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河南日报· 2025-11-13 09:31
宣讲会核心内容 - 省委书记刘宁在郑州大学主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会并与师生代表交流学习体会[2] - 刘宁强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 擘画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4] - 刘宁指出全会明确了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 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总动员和总部署[4] 对高校发展的指导 - 中央"十五五"规划《建议》对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深入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作出部署[5] - 希望郑州大学锚定"双一流"建设目标 坚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定位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5] - 学校应以打造优势学科为依托 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动力 提升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5] 科研与教学调研 - 刘宁调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陶瓷研究所和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察看实验设备与学生创新中心[6] - 鼓励师生将学习成果运用到教学科研全过程 坚持"四个面向"以攻克关键难题并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6] -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叮嘱思政课教师创新教学方法 将本省红色资源融入课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6] 对青年学子的期望 - 希望广大青年学子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 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5] - 鼓励青年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本省发展实际 激发创业创新创造活力 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和"从1到N"的跨越[5]
刘宁在郑州大学宣讲全会精神并调研时强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双一流”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河南日报· 2025-11-12 18:37
宣讲会核心内容 - 省委书记刘宁在郑州大学主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会并与师生交流 [1] - 刘宁强调全会擘画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宏伟蓝图明确中国式现代化战略任务 [3] - 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总动员总部署 [3] 高校发展方向与要求 - 中央"十五五"规划《建议》对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作出部署 [4] - 希望郑州大学锚定"双一流"建设目标坚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定位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4] - 学校应以打造优势学科为依托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动力提升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4]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 刘宁鼓励师生将学习成果运用到教学科研全过程坚持"四个面向"攻克关键难题 [5] - 希望青年学子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激发创业创新创造活力 [4] - 强调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堂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5]
高校「扫地僧」来了,19所双非跻身QS亚洲500强,比部分985还牛
36氪· 2025-11-07 18:54
中国内地高校在QS亚洲大学排名的整体表现 - 2026年QS亚洲大学排名中,中国内地高校表现亮眼,多项数据创下新高 [1] - QS排名共收录395所中国内地高校,较去年新增261所,上榜数量增幅位列该地区第一名 [1] - 在去年已上榜的院校中,48所排名上升,7所排名持平 [1] - 中国内地在前50强院校数量上位居亚洲首位,科研成果获国际认可且高校深受雇主青睐 [1] “双非”高校的排名表现与分布 - 共有19所中国内地“双非”高校进入QS亚洲大学Top500,部分学校排名优于部分985、211高校 [2][5] - 进入前500名的“双非”高校多分布于沿海地区,国际化程度普遍较高 [4] - 深圳大学为“双非”高校中的佼佼者,位列亚洲第173名、内地第31名,排名超过部分985高校 [5] - 深圳大学的成功得益于深圳特区区位优势、充沛经费支持及高度市场化科研机制 [5] 重点“双非”高校个案分析 - 深圳大学2025年预算达75.07亿元,位居深圳市高校榜首,与境外315所高校建立合作 [7] - 江苏大学位居亚洲第270名,已与66个国家的256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 [8] - 浙江工业大学位居亚洲第289名,已与35个国家的180余所海外高校建立合作 [8] “双非”高校冲击“双一流”的潜力 - 深圳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被广东省重点支持,目标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范围 [10] - 深圳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基础医学三个学科均有4项“双一流”监测核心指标达标 [10] -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方向保持领先,临床医学为教育部学科评估A类学科 [11] - 广东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科为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0.3‰ [11] -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核心指标“全面达标”,2025年预算高达48.88亿元 [12][14]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8%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23:22
教育体系规模与质量 - 建成世界规模最大且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1] - 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64.5%提升至2024年的92%,提高27.5个百分点,2024年学前一年免费惠及1200多万儿童 [1]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升至60.8%,进入普及化阶段,“十四五”期间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 [1] “双一流”建设成效 - “双一流”建设是教育强国的引领性工程,在第二轮建设期取得显著成效 [2] - “双一流”建设高校培养全国超过50%的硕士和80%的博士,承担90%以上的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 [2] - 聚焦卓越工程师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共同招生、出师资、建课程、解难题、享成果 [2] - 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服务国家工程和大国重器 [3] - 带动高等教育整体跃升,各地支持400多所地方高水平大学和1300多个优势特色学科,96所高校对口支援116所中西部高校 [3] 职业教育体系发展 - 职业教育供给现代产业70%以上新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4] - 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拥有中职学校9302所、高职1562所、职业本科87所,在校生共3400万人 [4] - 专业设置全面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共设置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434个专业、12万个专业点 [4][5] - “十四五”期间新增专业点1.2万个,年均调整10%,其中50%为工程、技术类专业 [5] - 为完善层次结构,五年新增63所职业本科学校,52所普通高校开设职业本科专业,并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等行业融合共同体 [5]
教育告别象牙塔:实践成果可抵论文,学生站上生产一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16:00
"双一流"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双一流"建设高校承担了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培养了全国超过50%的硕士和80%的博士,并承担了90%以上的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5] - 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进行重大改革,通过校企共建平台实现共同招生、出师资、建课程,并允许以专利、产品设计等创新成果替代学位论文申请硕博士学位[5][6] - 高水平大学联合一流企业已建设40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首届专项试点的2100多名工程硕士已毕业,首届工程博士将于明年毕业[6] - 通过建设高等研究院等新型平台,汇聚一流学科和高层次人才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形成产学研一体化联合发展新模式[7]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新质生产力培育 - 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十四五"期间贡献了超过75%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以及超过50%的国家科技进步奖[9] - 通过构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布局建设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例如江苏中心已建成28个公共转化平台,对接高校成果4800多项,近180项落地转化[9] - 粤港澳大湾区中心正加快打造国际转移转化中心,北京中心也已启动建设,上海交通大学与领军企业共建研发平台超过200个,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成为区域发展重要引擎[9] - 国家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推进试点建设,并启动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已在9大领域部署100多个学科先导项目[10] 职业教育体系与产业升级支撑 - 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9302所中职学校、1562所高职院校和87所职业本科,在校生共3400万人[12] -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全面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共设置19个专业大类、1434个专业,"十四五"期间新增专业点1.2万个,年均调整达10%,其中50%为工程、技术类专业[12] - 通过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施"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提升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12] - 具体案例如广州职业技术大学投资5600多万元打造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与龙头企业成立"现场工程师"班,实行"工学交替"实践教学体系[13]
“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五千五百万人才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9-24 05:58
教育体系建设进展 - 建成世界规模最大且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为平等接受教育提供保障 [2]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升至60.8%,进入普及化阶段 [3] - 建成世界最大职业教育体系,包含中职学校9302所、高职1562所、职业本科87所,在校生共3400万人 [5]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 全国2895个县级行政单位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其中246个区县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优质均衡 [2] - 通过集团化办学、教师交流等措施缩小校际差距,随迁子女在公办或政府补助学校就读比例超过97%,较"十三五"末提高11.2个百分点 [2] - 实施县中振兴行动计划,通过改善办学条件、高校托管帮扶等措施健全县中发展长效机制 [3] 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 - "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 [4] - 高校获得超过75%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以及超过50%的国家科技进步奖 [4] - 有序实施优质高校本科生招生扩容计划,并通过重点高校专项招生计划累计录取农村和脱贫地区考生123.5万人 [3] 职业教育与技能提升 - 职业教育供给现代产业70%以上新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5] -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涵盖国民经济各领域,5年新增专业点1.2万个,年均调整达10%,其中50%为工程、技术类专业 [5] - 5年新增63所职业本科学校,52所普通高校开设职业本科专业 [5]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高校实现系列原创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突破,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中心对接成果4800多项,近180项落地转化 [4] - 启动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长周期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原创性科技创新 [5] - 推进工程硕博士评价改革,允许以专利、产品设计等创新成果申请学位 [6] 教育数字化与终身学习 -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1.7亿多学习者 [7] - 建设终身学习中心,开设1000个"微专业"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上线5000多门优质课程 [7] - 国家教育服务中心提供考试、留学等8大类51项政务服务 [7]
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水平整体跃升
中国经济网· 2025-09-23 22:54
怀进鹏表示,"双一流"建设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水平整体跃升。9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对口支援了116 所中西部高校,有效提升了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办学水平。在"双一流"建设的示范引领下,呈现出奋勇争 先、争创一流的蓬勃态势。 怀进鹏指出,中国的高校和学科在世界上已经成为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这对我们加快建设中国特色、 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奠定了重要基础,也是服务国家战略、支撑科技自立自强、加强拔尖创新人 才培养的重要基础。(经济日报记者孙庆坤) 目前,"双一流"建设高校培养了全国超过50%的硕士、80%的博士,承担了90%以上的国家急需高层次 人才培养专项任务,涌现出一批"挑大梁"的优秀人才。 在国新办9月23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介绍了 我国"双一流"建设的有关情况。 怀进鹏说,"双一流"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引领性、标志性工程,也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关 键引擎。"十四五"是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期,教育部统筹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 际科技趋势加强布局,优化建设评价方式,强化多元投入保障,促进"双一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
教育告别象牙塔:实践成果可抵论文,学生站上生产一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17:31
“双一流”建设与人才培养 - “双一流”建设高校培养了全国超过50%的硕士和80%的博士,并承担了90%以上的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任务[2] - 高水平大学联合一流企业建设了40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分布在高校和企业,实行校企共同招生、共出师资、共建课程、共享成果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2][5] - 人才培养评价标准进行重大改革,允许用专利、产品设计等创新成果申请获得硕博学位,首批专项试点的2100多名工程硕士已毕业[2][5][6] - 建设面向中西部和国际合作的高等研究院新型平台,汇聚“双一流”建设学科,形成一流学科和高层次人才支援中西部建设的新气象[6] 高校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十四五”期间,高校贡献了75%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以及超过50%的国家科技进步奖[7] - 通过布局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优化大学科技园、推动高等研究院建设来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搭建“一站式、全链条”公共转化平台[8] - 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中心已建成28个公共转化平台,对接高校成果4800多项,近180项落地转化[8] - 上海交通大学与领军企业共建研发平台超过200个,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9] - 启动国家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在9大领域部署100多个学科先导项目[10] 职业教育体系与产业支撑 - 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包含中职学校9302所、高职1562所、职业本科87所,在校生共3400万人[11] -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涵盖国民经济各领域,共设置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434个专业、12万个专业点[11] - “十四五”期间职业教育新增专业点1.2万个,年均调整达10%,其中50%为工程、技术类专业,新增63所职业本科学校[11] - 通过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施“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提升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11] - 广州职业技术大学投资5600多万元打造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与龙头企业成立“现场工程师”班,实行“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体系[12]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方阵正在加速形成
新京报· 2025-09-23 15:49
双一流高校建设成效 - 双一流高校培养全国超过50%的硕士和80%的博士 并承担90%以上的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任务 [2] - 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落实产教融合 通过校企共同招生、共出师资、共建课程、共享成果的方式对接新质生产力需求 [2] - 高校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进行重大改革 允许学生用专利或产品设计等创新成果申请获得硕博士学位 [2] 双一流建设带动作用 - 在双一流建设示范引领下 各地重点支持了400多所地方高水平大学和1300多个优势特色学科 [3] - 9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对口支援了116所中西部高校 有效提升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水平 [3] - 积极支持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 [3] 未来发展目标 - 下一步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 自主科学确定双一流标准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3] - 大力加强高等学校分类改革和政策研究 构建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 [3]
今年学前1年免费惠及1200多万儿童,“十四五”高教累计输送5500万人才相当于许多发达国家人口总量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巨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5:11
9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进展成效。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发布会上介绍,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十四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大力支持下,规划所确立 的各项目标任务已全面高质量完成。 他强调,在世界范围内作比较,中国已经建成规模最大且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64.5%,在2024年达到92%,提高了27.5个百分 点,今年学前一年免费惠及1200多万儿童。 发布会现场每经记者张怀水摄 "双一流"高校培养全国超50%的硕士、80%的博士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教育强国的鲜明标志。当前"双一流"建设的情况如何? 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达到现在的60.8%,提高了一倍多,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十四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累计向 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相当于许多发达国家的人口总量。 对此怀进鹏表示,"双一流"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引领性、标志性工程,也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关键引擎。"十四五"正好是第二轮"双一流"建设 期,教育部统筹建设高校和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