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水北调
icon
搜索文档
截至6月底水利领域年度中央投资下达完毕
中国证券报· 2025-07-05 04:28
水利工程建设进展 -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突破8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1.85亿人,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饮水安全、复苏生态环境、畅通经济循环的生命线 [1] - 正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建设,构建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体系 [1] - 2022年以来建成通水12项重大引调水工程,新增年调水量124.8亿立方米,新开工12项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后可新增年调水量142.3亿立方米 [2] 资金支持政策 - 水利领域中央投资支持比例平均提高约20个百分点,支持范围扩展到新建中型灌区、中型引调水等工程类型 [3] - 中型工程的中央投资支持比例提高到大型工程的同等水平 [3] - 截至6月底,水利领域年度中央投资已全部下达完毕 [1][3] 水利工程管理改革 - 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要求各项目整体谋划、整合内容、整装建设、整周期维护 [2] - 做好防洪工程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衔接,灌区工程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衔接,骨干工程与配套工程衔接 [2] - 公平开放水利基础设施市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具备供水、发电等经营性收益的项目,如四川引大济岷、福建上白石水库等重大工程已向民间资本推介 [2]
论证70余年,黄河上的“超级工程”要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1 22:55
项目背景与历史争议 - 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论证,历经70余年,近期迎来用地预审与选址公示进展 [2] - 黑山峡河段是黄河上游最后一处适合建设高坝大库的河段,对全流域水沙调节、防洪、水资源配置具有战略作用 [2] - 工程长期争议焦点在于开发方案:一级开发(宁夏推荐)注重农业灌溉和防洪,二级/四级开发(甘肃推荐)侧重发电但库容小,四级开发可减少淹没耕地95.6%、移民93.8% [5][6][7] - 最新公示显示拟采用宁夏大柳树一级高坝方案,拟用地总面积119公顷(农用地99公顷),大部分位于甘肃 [8] 工程规模与投资 - 项目总投资额从2021年358亿元升至2024年915亿元,三年内增长156% [9] - 淹没区涉及耕地9.5万-9.6万亩,影响人口5.8万-7.3万人,需全国范围移民安置方案研究 [16][18] 战略价值与功能 - 解决黄河"地上悬河"问题,宁蒙河段防洪标准从20-50年一遇提升至100年一遇 [10][12] - 南水北调西线关键调蓄节点,可向甘肃河西走廊及黄河下游补水,解决陕甘宁蒙4省区500多万人饮水安全 [13][14] - 新增可垦荒地2000万亩,改善甘宁蒙灌区自流供水,缓解农业缺水(如甘肃景泰县2035年1.8亿立方米缺口) [14] - 电站总装机260万千瓦,年发电71.5亿度,属中等规模清洁能源项目 [14] 当前进展与挑战 - 2024年3月被列为全国人大重点建议,5月宁夏人大调研推进,但环评、用地审批等流程仍待突破 [15][16] - 移民安置技术咨询服务招标启动(金额320万元),需建立跨省收益分摊机制(税收、发电、水资源权益分配) [18]
弦歌三顾起新声——解码“文明在宛”南阳的文化自信样本
新华网· 2025-06-19 11:42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考察时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强调,"南水北调工程是重大战略性基 础设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遵循总书记的嘱托,新时代的南阳持续擦亮"三顾之城"的金字招牌,中医药产业突破四百亿级新台阶,创新传承跑出加速度,护航"一泓清水永续 北上",实现生态效益和民生福祉的双丰收,正在以实干担当谱写"文明在宛"的崭新篇章。 新华社郑州6月19日电 题:弦歌三顾起新声——解码"文明在宛"南阳的文化自信样本 新华社记者李俊、双瑞、吴刚 "於显乐都,既丽且康。""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有着2800多年建城史的南阳,地处伏牛山南、汉水之阳,自古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文脉绵 长、弦歌不辍,"三顾茅庐"更是成就千古佳话。 这是2023年4月拍摄的南阳卧龙岗文化园。新华社发 一顾文脉绵长:为民情怀斯为盛 南阳市西南郊的卧龙岗武侯祠,古柏参天,绿影摇曳,拜谒的人群络绎不绝。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廊坊石碑上的《出师表》赫然可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仅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也成为南阳人本情怀的常青 坐标。 南阳古称"宛",地处中原腹地,历史上是商贾往来的驿道重镇 ...
赵一德到安康市白河县调研废弃硫铁矿污染治理情况时强调巩固治理成果 健全长效机制 全力保障汉丹江流域生态安全
陕西日报· 2025-06-18 07:08
6月17日,省委书记赵一德到安康市白河县调研废弃硫铁矿污染治理情况。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 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牢南水北调中线工 程水源地保护政治责任,巩固深化硫铁矿污染治理成果,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全力保障汉丹江流域生 态安全。 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王海鹏,省直有关部门和安康市负责同志参加调研。(记者:母家亮) 赵一德首先来到白河县硫铁矿二工区废弃矿点污染整治现场,实地察看矿硐封堵、矿坑填埋等情 况,与技术人员深入交流。他指出,废渣清运是当前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继续落实好"驻场督办、 联合审查、定期调度、动态评估"机制,加快剩余废渣清运进度,强化废渣运输交通保障,最大限度减 少源头污染。在白河县废弃硫铁矿废石贮存场,赵一德详细了解废渣处置有关情况,强调要把牢工程质 量关,加强施工全过程安全管理,做好巡护监管、水质监测等工作,严守不发生污染物渗漏、外溢的底 线。赵一德还到白河县矿山生态修复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了解区域硫铁矿治理总体方案实施情况和工作 进展。 赵一德在调研中强调,要自觉站位全局,牢记"国之大者",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契机,全面 加强南水北调 ...
信长星主持召开省总河长会议强调以高水平治水兴水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许昆林出席
新华日报· 2025-06-11 07:39
省领导储永宏、马欣、方伟,省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前,信长星、许昆林来到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调度室,听取近期水雨情和保障南水北调水源安 全情况。会上,省水利厅汇报全省河湖长制工作情况,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省交 通运输厅作交流发言。 6月10日,省委书记、省总河长信长星主持召开省总河长会议。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 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以贯之抓好河湖治理和保护,以高水平治水兴水服务保障全省高质量发 展。省长、省总河长许昆林就相关工作作具体安排。 信长星强调,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 家水安全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要坚决落实"国之大者",持续抓好长江大保护,巩固沿江化工整 治、"十年禁渔"、岸线生态修复、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等成果,不断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 能;深入推进太湖治理,注重源头减磷控氮,守牢"两个确保"底线;加强南水北调沿线水资源、水污 染、水环境、水域岸线治理管控,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要着力服务高质量发 ...
陕西组织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专项审计工作
陕西日报· 2025-06-02 08:08
审计工作重点聚焦审查生态环境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对各类反馈问题整改制定可行方案,推动 长效治理。审查专项治理工作推进实效。核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修复等专项工作的制度建 设、规划编制、责任落实情况,重点项目是否按计划推进,是否达到预期生态目标。审查污染防治体系 建设情况。检查工业、生活、农业等领域污染防治措施是否落实,项目准入管控、污染物减排等工作是 否达标,有无违规开发建设行为。审查资金使用与项目管理规范。核查财政资金拨付使用是否及时合 规,项目建设是否履行审批程序,有无资金滞留、项目未批先建等问题。审查监管体系运行效能。检查 监测体系建设是否完善,监管机制是否健全,部门协同、责任划分等工作是否落实到位。 省审计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处负责人表示,此外,要核查各类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到期项目退出、整改成效巩固等工作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审查是否增配重金属锑、铊等在线监测设备, 是否强化监测队伍与装备建设,是否依托现有站网合理布设汉丹江干支流监测站点,是否按标准要求提 升地市级水质检测能力,是否建立水土保持监测数据共享机制,是否推进病险水库治理、规范资金使 用,是否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护机制。(记 ...
绘就更加美好的生态画卷
河南日报· 2025-05-26 07:41
看战略地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此首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此源起,新时代的河 南肩负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使命。 观生态版图,河南地处中原之中,坐拥太行、伏牛、大别三大山脉,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 流域,在全国生态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要持之以恒加强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深化污染防治攻坚,筑牢生态安全屏障。"5月19日至20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对生态环境保护深刻寄语。 牢记嘱托,奋勇前行。坚持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 势,在保障生态安全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河南不断书写着新时代的绿色答卷。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5月的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绿意葱茏,游人如织。偌大的广场一侧,106米高的炎黄二帝巨塑依邙山而 立,威严肃穆。塑像凝望之处北去千米,浩荡黄河尽收眼底。浅滩湿地上,几只白鹭闲庭信步,悠然自 得。 2019年9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来到这里,沿黄河岸边步行察看周边环境,听取沿黄地区生态 保护、水资源利用、堤防建设和防洪形势等情况。在临河广场观景平台,习近平总书记眺望黄河郑州 ...
清流毓秀 万物欣荣
河南日报· 2025-05-22 07:33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南水 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等,先后在河南召开座谈会。我省各地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绿"动黄河脉搏 孟夏时节,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内草木葱茏、风光旖旎。这里,也被誉为"万里黄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5月20日傍晚,公园临河广场上,游客络绎不绝。在此观景,向上游可看到山地与平原在此分野的桃花峪;向 下游远眺,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和"万里黄河第一桥"遗址映入眼帘。观景台旁,刻有"黄河"二字的碑石, 成为大家争相打卡的"网红"地标。 "要持之以恒加强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深化污染防治攻坚,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 核心提示 "这里位于黄河中下游的分界处,是黄土高原的终点、华北平原的起点,也是黄河成为地上'悬河'的开始 处。"头一次来河南,四川游客李现将观光首站选在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他边听讲解边赏黄河,心情很是 激动,"一眼就能尽览黄河'悬、险、浊、荡、阔'的绝美风光,不虚此行!循着总书记的足迹,特意与家人 ...
引江补汉项目15号竖井进入井身段施工
中国新闻网· 2025-05-16 11:39
作为全线仅有的四座竖井之一,15号竖井设计深度达309米、净断面直径7.8米,施工面临竖井需穿越城 口-房县断裂带及裂隙密集区,Ⅲ类围岩占比达84%,同时存在16%的Ⅳ、Ⅴ类破碎岩层,井壁稳定性 差,叠加突涌水等多重地质挑战。 面对大断面深竖井施工经验空白的挑战,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引江补汉7标项目部以"高标准、严规 范"为准则,系统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线。在井身段开挖前,项目团队先后组织召开 开挖施工专题会、井架安装讨论会、井底联通洞布置形式讨论会等多场专项会议,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技 术研讨,优化施工组织方案,系统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同时,严格落实开工条件自查等各项流程,逐项 核验施工许可、环保审批、安全评估等文件,对施工机械、人员资质进行校核确认,确保开工建设顺利 推进。项目部还依托15号竖井施工实践,联合高校启动"大断面深竖井正井法快速安全施工技术研究", 聚焦竖井施工"围岩稳定性控制""高外水压力处置""有害气体防控"三大核心难题开展攻关,着力形成深 竖井施工成套标准化工法,为同类工程提供经验借鉴。 作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引江补汉工程连通长江、汉江流域与华北地区三地,将南水北调 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