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主动精神
搜索文档
“十五五”的新提法
对冲研投· 2025-10-24 20:03
时代背景 - “十五五”时期是国内承前启后、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4] - 国际环境被判断为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4] - 相较于“十四五”的防御应对,“十五五”将更强调相持和进取,展现“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的必胜信心[5] 主要目标 - 主要目标高度概括为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深化改革等方向[6] - 明确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7] - 为实现2035年目标,未来十年GDP年均增速需保持在4.4%以上,“十五五”时期增速目标起码应设定在4.5%以上,或可设定在“5%左右”[7] - 2024年中国人均GDP为13445美元,按2025年名义GDP增长4%、人民币升值0.5%计算,2025年将达到1.4万美元,刚好达到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标准[7] 任务分解:产业与科技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位列具体目标第一位,要求“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相较于“十四五”将科技创新列第一有所调整[8] - 调整意图在于更重视从科技创新向产业创新和产业成果的转化,强调技术概念的落地和证伪,使创新成为新质生产力[8] 任务分解:经济建设 - 重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应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 - 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不变,但促消费思路调整为“把惠民生和促消费相结合、把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相结合”,意味着财政将在生育、教育、养老、社保、消费补贴等方面加大投入[9] 任务分解:全国统一大市场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第三和第四点目标的结合,旨在破除阻碍建设的卡点堵点,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9] - 相关事项包括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整治内卷、捋顺央地关系、完善地方考核体系等,四中全会后推进或将加速[9] 任务分解:对外开放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顺位从“十四五”的第九位大幅提升至第五位[10] - 背景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及中国工业产值和贸易顺差占比提升导致经贸摩擦增多,公报提出“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10] 任务分解:双碳目标 - 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仍有约束力[10] - 2030年是“十五五”收官之年,意味着中国有望在“十五五”时期实现碳达峰[10]
四中全会公报,十大信号
华西证券· 2025-10-24 09:40
宏观政策基调 - 政策基调从“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转变为“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从“应对挑战”提升为“战风险、迎挑战”,体现出更积极的态度和主动出击的信心[1] - 十五五规划重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经济建设在未来五年的重要地位[2] - 十五五发展目标要求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至少2万美元),隐含未来十年平均经济增速需保持在4.4%左右[3]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 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特别强调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3][4] - 产业强国目标新增航天强国和交通强国,数字中国调整到科技部分,并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产业转型升级方向[3] 科技创新 - 科技创新的要求从“科技自立自强”提升至“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和“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预示着在前沿领域将加大投入[4] 内需与市场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未来着力点首推消费,其次是有效投资,并提及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6] - 隐含反内卷导向,通过坚决破除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6] 金融、地产与收入分配 - 会议未提金融,但提及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十五五规划建议全文将有专门段落[7] - 收入分配制度从“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转向“完善分配制度”,更侧重于调节收入[7] 工作重点排序 - 产业体系从第二位调整至第一位,科技创新调至第二位,对外开放从第九位调至第五位,绿色转型从第八位调至第十位,反映工作重点变化[7] 当前经济目标 - 全会强调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即要保5%的增长目标[7]
“立说立行”与“久久为功”(思想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8-04 06:05
立说立行与久久为功的辩证关系 - 强调速度和效率的"立说立行"体现历史主动精神,需以紧迫感应对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机遇与挑战 [1] - 注重耐力和坚持的"久久为功"彰显战略耐心,避免因追求速成政绩导致劳民伤财或烂尾工程 [2] - 两者相辅相成,"立说立行"为长期坚持提供开端,"久久为功"为快速行动奠定基础 [3] 实践应用与战略布局 - 在科技攻关、产业升级、生态保护等领域需平衡"立说立行"的突破与"久久为功"的积累 [2][4] - 国际竞争下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需快速行动,而生态文明等系统工程需稳步推进 [4] - 统筹当前与长远发展,既要落实五年规划进度,也要锚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4] 政绩观与高质量发展 - 树立正确政绩观需兼顾"立说立行"的机遇捕捉与"久久为功"的根基夯实 [4] - 避免短视行为或形象工程,将快速行动与长期坚持统一于高质量发展逻辑中 [4] - 焦裕禄治沙与深圳速度的案例共同诠释了执政哲学中冲刺与接力的平衡 [4]
时代专论丨以历史主动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10 08:19
由于提供的新闻内容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等政治理论主题,未涉及具体的公司或行业分析,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与公司、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根据注意事项第4条"只输出关于公司和行业的内容",此处应跳过总结。 建议提供包含企业动态、行业数据、市场趋势等商业相关内容的文本,以便进行符合任务要求的分析。当前政治理论类内容不属于投资银行分析师常规研究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