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规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数禾科技十年人才战略全景:筑牢企业人才“最强根基”激活高质量发展原动力
江南时报· 2025-08-26 18:23
行业发展趋势 - 金融科技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 监管趋严和技术迭代加速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精耕细作 [1] - 人才与责任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核心要素 行业通过实际行动重新定义未来发展图景 [1] 人才战略体系 - 数禾科技将人才战略置于企业发展核心位置 2022年启动人才结构深度优化并构建数字化专业队伍 [3] - 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超过90% 创新提出"五师"素能模型划分设计师/策略师/工程师/运营师/分析师五大方向 [3] - 建立覆盖员工全周期培训体系 包括青蓝计划训练营/全员导师制/跨部门垂直知识培训/内训师阶梯机制 [4] - 连续4年开展高校授课 专业化培训覆盖100%员工 [4] 技术成果输出 - AI智能体覆盖核心信贷业务场景 自研80个平台全面支撑科学决策 [4] - 累计申请专利370余件 共获得相关授权80余件 [4] 合规建设路径 - 将合规经营视为生命线 主动拥抱监管并完成核心合规资产布局 [6] - 2018年加入中国互金协会 2020年还呗APP完成移动金融APP备案 [6] - 2021年5月获得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三级认证 [6] 社会责任实践 - 发起30次公益活动 累计捐赠帮扶达千人 [6] - 还呗APP联合推出"美好回音"乡村自习室 为留守儿童提供教育资源和成长环境 [6] - 6次蝉联地方民企突出贡献单位 [6] 企业发展理念 - 以合规为界/以育人为根/以向善破圈构建企业与社会共生生态力 [1] - 追求长远价值生态构建 盈利仅作为短期目标 [5] - 金融科技需回归服务实体和造福民生的本质 [7]
消金行业迎考 新市民服务等成发展新赛道
新华网· 2025-08-12 14:27
行业整体表现 - 2021年消费金融行业整体转暖 相较2020年普遍利润下滑和资产缩减的情况显著改善[1] - 13家已披露业绩的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均实现增长 多家机构净利润同比增幅超200%[2] - 头部机构营收 利润和资产总量持续突破 与腰尾部公司差距进一步拉大[1] 头部机构业绩数据 - 招联消金总资产1496.98亿元 营收159.33亿元 利润30.63亿元[2] - 兴业消金总资产617.9亿元 营收83.91亿元 利润22.3亿元[2] - 马上消金总资产610.91亿元 营收100.1亿元 利润13.82亿元[2] - 中邮消金总资产444.22亿元 营收56.86亿元 利润12.29亿元[2]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2020年疫情导致行业基数较低 使得2021年同比增速较快[3] - 宏观经济环境回暖带动消费需求释放和业务复苏[3] - 消费金融公司加大投入提升风控能力和精细化运营水平[3] - 监管环境趋于稳定 机构逐步适应并聚焦特色业务模式打造[3] 中腰部机构表现 - 湖北消费金融净利润同比增长471% 增速最快[2] - 阳光消费金融在开业不足两年内实现扭亏为盈 利润1.08亿元[2] - 哈银 盛银 海尔 晋商 湖北 苏银凯基 阳光和小米消金盈利均不足2亿元[2] - 晋商消金利润0.6193亿元 湖北消金0.9319亿元 小米消金0.0368亿元[2] 合规发展态势 - 监管对13家金融科技平台进行约谈 影响助贷行业走向[4] - 医美贷ABS业务禁止入池导致场景收缩 24%利率红线压缩盈利空间[4] - 多家消金公司强化约束 在政策框架内推进合规发展[4] - 马上消金建立全流程规章制度 以数字技术推动规范体制建设[4] - 兴业消金扎实开展内控合规管理 提升风险防控能力[4][5] 行业发展机遇 - 新市民服务 乡村振兴 低碳经济等领域成为新增长点[6] - 城镇化加速增加就业和收入 提升居民消费需求[6] - 绿色消费和乡村振兴产业为发展方向提供指引[6] - 线上获客成本上升推动头部机构加大线下布局[7] - 技术 场景和模式将成为决定行业地位的关键因素[7]
产业与市场丨平台经济要从规模扩张迈向合规、创新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7-28 16:42
平台经济发展现状 - 2023年头部前十上市平台企业总营收达3.6万亿元,同比增长12.7% [2] - 平台企业数量、体量快速扩大,业态日益多元,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 -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0%,占社零总额比重达24.9% [10] 平台经济战略价值 - 发展平台经济事关扩内需、稳就业、惠民生,事关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 [1][2] - 平台经济通过数字化技术连接多方主体,优化资源配置,重构产业链 [1] - 平台经济通过四大途径促进消费:大数据与AI精准对接需求、创新消费模式、打破地域限制、增加居民收入 [10] 行业现存问题 - 存在过度补贴、先用后付、平台罚款等规则引发的卖家利益受损及"羊毛党"问题 [2] - 长期存在刷单炒信、销售侵权商品、大数据杀熟等现象 [2] - 过度依赖补贴侵蚀企业利润,导致恶性竞争,损害行业生态健康 [4] 监管政策动向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要求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落实主体责任,理性参与竞争 [1][4] - 修订反垄断法,发布《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合规指引》《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 [4] - 出台《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征求意见稿)》《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等新规 [5] 企业转型方向 - 平台企业需将合规提升至战略层面,建立合规管理体系,确保业务符合法律法规 [5] - 应投入更多精力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如通过大数据、AI优化供应链效率 [6] - 必须摆脱"烧钱换市场"的扩张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 [6] 新兴业态发展 - 直播电商通过数据精准连接供需端,有效开拓下沉市场 [11] - 同程旅行联动多城市发放文旅消费券,促进文旅体消费融合发展 [10] - "电商平台+产业带"模式打造2000多个线上消费成交额大幅增长案例 [15] 灵活就业保障 - 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规模超过2亿人,占就业人员1/4以上 [19] - 京东为超15万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人均每月缴纳2000元左右 [18] - 美团养老保险补贴覆盖全国,骑手月均获补贴近6000元 [23] 行业发展趋势 - 平台经济从"增量参赛"转入"存量竞争",需转向技术创新驱动 [17] - 需建立"质量评价体系",推动数据反哺民生,支持优质商家 [17] - 加快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构建多元化风险分担模式 [19]
南阳社旗县税务局:深耕“细领域” 激活税收治理新动能
搜狐财经· 2025-07-22 18:10
监管措施 - 对经营范围含"代理记账""税务服务"等关键词的企业建立动态监控清册 并与已监管企业数据和县财政局共享的代理记账许可证信息进行交叉比对以精准锁定疑似未纳入管理的机构[2] - 通过税收大数据比对分析精准识别涉税中介在成本费用凭证合规性 工资薪金代扣代缴等高频风险点的财务处理和申报漏洞[2] - 采用"数据预警+实地核查+约谈整改"闭环管理机制倒逼机构规范财务核算和纳税行为[2] - 建立事项办理提醒机制对纳税缴费 信息采集 年报报送等规定动作实时跟踪并对逾期未办机构及时警示[2] 信用体系 - 以执业质量 纳税信用 税法遵从度等为核心指标对涉税中介开展全维度信用评级[3] - 针对信用400分以上的优质机构提供办税服务厅信用优享专窗 政策解读专场定制辅导 诉求响应专属沟通渠道等定制化服务礼包[3] 行业转型 - 推动涉税中介从市场参与者转变为共治生力军[1] - 通过监管提质和服务增效双向发力促进行业从被动整改向主动遵从转变[2] - 推动行业从规范运行迈向优质发展[3]
年内多家支付机构调整管理层
证券日报· 2025-07-11 00:46
财付通人事调整与增资 -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准予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一系列人事变更 包括变更陈功为反洗钱及风控负责人 变更顾倩为合规与法务联合负责人 变更陈云芳 陈彦为监事 [1] - 财付通为腾讯旗下第三方支付公司 也是微信支付的运营主体 此次调整意味着微信支付迎来一系列人事变动 [1] -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此前准予财付通增加注册资本至223亿元 公司表示增资体现了主管部门对其发展的认可 将加大科技创新 提升支付服务质量 保障支付安全稳定等方面的投入 [1] -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认为 财付通变更反洗钱及风控负责人传递出强化风控 落实合规等信号 反映支付行业在监管趋严背景下需通过技术投入和组织架构优化构建更坚固的合规防线 [1] 支付行业高管调整趋势 - 年内多家支付机构对管理层进行调整 包括支付宝 程付通 东方付通等 其中支付宝变更蔡年余为副总经理(合规负责人) 变更林朗为财务负责人 程付通变更孙兆波为董事兼总经理 东方付通变更郭俊锐为副总经理 [2] - 2024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对支付机构高管人员配置和任职要求作出详细规定 包括学历 从业年限 经营管理能力等 并要求机构应具有5名以上高级管理人员 [2] - 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认为 人员调整一方面是机构根据市场变化及自身业务情况进行的适当调整 另一方面是根据新规要求进行的合规调整 有助于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促进稳定运营和合规发展 [3] - 田利辉表示 当前高管变动是新规 行业竞争与技术变革共同作用的结果 监管趋严与合规成本上升倒逼机构优化治理结构 数字支付向产业端延伸要求高管能力更全面 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可助力合规职能从"成本中心"向"价值创造"转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