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权类产品

搜索文档
牛气十足!理财加大“含权”产品布局 大额存单也不“香”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13:04
A股市场资金流入 - 2025年7月A股新开户196.36万户 同比增70.54% 环比增19.27% [1] - 7月人民币住户存款减少1.1万亿元 同比多减7800亿元 非银存款新增2.14万亿元 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3] - M1与M2剪刀差持续收窄 居民风险偏好提升 资金从存款转向权益市场 [4] 含权理财产品发展 - 8月以来新发至少20只含权类产品 [1][3] - 民生理财推出量化增强产品 以中证500为基准 采用量化指增策略 [2] - 招银理财推混合类产品 含低波权益资产及多策略组合 中邮理财推红利科技轮动策略产品 [3] - 7月混合类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3.64% 较6月升0.51个百分点 权益类产品收益率9.9% 升7.19个百分点 [3] - 含权产品权益仓位20%-40%最受欢迎 因债市调整及股市好转 资金转向此类产品 [4] 产品提前终止现象 - 8月以来85只银行理财因触发敲出条件提前终止 [5][6] - 华夏理财某产品原定2026年到期 因达止盈条件于8月29日提前终止 [5] - 国证资管产品因中证500指数收盘价6668.17高于敲出价6115.48而提前终止 [5] - 提前终止主因包括触发条款及止盈止损策略 市场波动促使理财子公司落袋为安 [6] 存款利率与资产配置趋势 - 部分银行存款利率仅1%左右 资本市场上涨带动含权产品收益率飙升 [4] - 低利率环境使投资者降低债券类资产偏好 权益资产配置比例将提升 [4] - 大额存单吸引力下降 出现持有4天即转让及让利成交现象 [6] - 居民存款搬家属信心修复型 资金主要流入股市而非楼市 预计呈现慢牛行情 [6]
股市走高带动银行理财收益冲高6%,上车时机到了吗
贝壳财经· 2025-07-30 20:27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近期表现 - 银行理财产品近期收益率普遍在5%以上 部分进取型产品达6%以上 大幅高于业绩比较基准 [1][3] - 具体产品表现:中邮理财某混合类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达6.73% 光大理财某产品达6.49% 工银理财某混合型产品近三个月年化收益率达17.17% [3] 收益率走高的驱动因素 - 收益率上涨主要源于含权产品底层资产配置权益类资产 近期股市上涨带动理财收益 [1][3] - 上证指数近60日上涨9.03% 深证成指上涨11.12% 形成小牛市行情 [1] - 政策面反内卷、强基建等政策有力支持 增强资本市场信心 [4] 理财产品资产配置趋势 - 银行理财公司提早布局权益类资产 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0.77万亿元 占比2.51% 较年初增0.07个百分点 [5][6] - 二季度混合类产品规模较年初增长400亿至7700亿 权益类产品增长100亿至700亿 [6] - 工银理财部分产品权益资产投资比例最高达40% 光大理财部分产品权益头寸配置0-5% [3] 行业机构战略布局 - 工银理财通过打新、定增、红利、REITs等多策略提升收益 率先推出"固收+港股IPO"策略产品 上半年参与宁德时代、三花智控等港股IPO项目 [6] - 光大理财表示将深度参与A股打新、定增投资、可转债投资 加大入市力度 [7] - 理财公司提升含权产品占比是大势所趋 但过程中可能出现震荡反复 [6] 投资者结构与产品选择 - 银行理财客群风险偏好保持低位 PR1和PR2风险等级产品合计占比96.6% PR3及以上产品不足3.5% [8] - 当前银行存款利率降至1%附近 纯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下降 部分投资者转向含权理财产品 [8] - 含权产品波动显著高于纯固收产品 投资者需具备较强投资定力和择时能力 [1][8] 市场前景与产品定位 - 下半年在资产荒背景下含权"固收+"理财产品配置价值凸显 有望成为理财规模增长点 [9] - 理财产品净值随底层资产价格变动 "固收+"产品呈现高波动高收益特征 [9] - 投资者需结合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周期选择产品 可通过"目标赢"类产品锁定收益 [9]
含权类产品发行提速,基金主题分化显著
华创证券· 2025-07-15 17:31
银行理财产品 - 2025年6月28日 - 7月11日全市场新发1217款,较上期1687款大幅下降,理财公司新发824只占67.71%,固定收益类1124只占92.36%但占比降超3个百分点[6][9] - “固收+”型产品623只占51.19%,通过创新设计等满足投资者需求[6] - 1年(不含) - 3年(含)期限产品新发占比30.57%,期限越长平均业绩基准越高[6][17] 基金产品 - 2025年6月28日 - 7月11日新成立47只,发行规模301.47亿份,较上期786亿份降61.64%,债券型主导规模占70.79%[6][23] - 股票型新发24只多于债券型,但单只平均规模2.61亿元,新发呈结构分化,人工智能等主题火热[6][28] 保险产品 - 2025年6月28日 - 7月11日新发36款,较前周期小幅回落(环比 - 5.26%),人寿17款基本稳定,年金险19款(前值22款)[6][35] - 人寿保险中传统型寿险新发8款(环比 - 27.27%)占比降至47.06%,分红型和万能型发行量增加[36] - 年金险新发降至19只,传统型主导新发12款,分红险降至6只(环比 - 33.33%),万能型无新发[37] 风险提示 - 政策推进节奏不及预期[6][41] - 海外不确定性因素加大[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