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

搜索文档
“团标提升引领行动”在京启动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1 09:16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化发展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高阶智驾系统密集上车,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加速推进 [2] - 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深度变革阶段,技术创新迭代加速,产业链生态持续重构 [2] - 团体标准作为衔接技术前沿与产业实践的桥梁,是实现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2] 团体标准提升引领行动启动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行业相关单位启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团体标准提升引领行动" [3]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机构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 [3] - 来自整车企业、研究机构、零部件企业等130余名代表参加启动会 [3] 团体标准发展背景与意义 - 全球汽车产业正迈向电动化加速、智能化演进、低碳化融合的新阶段 [4] - 汽车新技术和跨界融合新生态不断涌现,对标准化工作提出新挑战和更高要求 [4] - 团体标准在前沿交叉领域具有快速响应创新和促进跨产业合作的作用 [4] - 过去10年各领域团体标准发展迅速,形成政府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二元结构 [4] 团体标准现状与问题 - 汽车行业累计发布实施1500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1000余项团体标准 [6] - 团体标准存在质量水平不高、重复制定、市场认可度低、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 [7] - 亟需规范引导团体标准发展,发挥其对新技术发展的引领作用 [7] 团体标准发展方向 - 坚持创新引领,协同推进,瞄准前沿与关键技术,形成创新链、标准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7] - 强化供给质量,体系兼容,建立健全团体标准全生命周期的质量保障机制 [8] - 深化实施应用,做优做强,加强宣传培训,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积极采用 [8] 团体标准国际化与产业协同 - 团体标准要敢于率先在国际上提出中国标准方案,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10]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12项"引领性团体标准",涉及新能源、智能网联、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 [11] - 标准项目凝聚20余家整车龙头企业、顶尖零部件供应商及权威研究机构的智慧合力 [11] 团体标准未来展望 - 团体标准旨在前沿与交叉领域开辟创新通路,为政府决策探路,为国家标准孵化经验 [12] - 团体标准将成为支撑技术创新、产业引领升级、促进产业协同的新标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9]
填补新技术领域标准空白!12项新能源汽车团体标准解读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8 07:19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团体标准发布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12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团体标准项目 旨在为产业创新升级提供标准支撑 [1][3] - 标准重点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前沿和关键技术发展方向 发挥引领技术创新、构建产业新生态、服务政府政策试点三大核心作用 [3] 标准具体内容 - 《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首次明确全固态电池定义 解决行业概念模糊和测试方法缺失问题 [5] - 纯电动乘用车换电标准对换电电池系统、换电机构、电气与冷却接口等核心内容作出明确规定 [5] - 《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分级》提出面向车路云一体化的城市智能化道路分级体系 指导试点城市建设 [5] 标准意义与影响 - 团体标准可填补新技术领域标准空白 技术要求高于国家标准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7] - 团体标准先行先试 通过高规格制定为国家标准提供支撑 满足产业快速进步对标准化工作的更高要求 [9]
“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团体标准提升引领行动”在京启动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2 18:10
行业变革与标准化需求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高阶智驾系统加速普及,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广泛推进,行业处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深度变革阶段 [1] - 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呈现电动化加速、智能化演进、低碳化融合特征,新技术和跨界生态涌现对标准化提出更高要求 [4] - 团体标准是衔接技术前沿与产业实践的桥梁,需发挥其在快速响应创新和跨产业合作中的作用 [4][11] 政策与标准体系发展 - 2015年国务院提出培育团体标准,2018年《标准化法》明确其法律地位,2021年《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强调大力发展团体标准,形成政府与市场二元标准结构 [7] - 汽车行业累计发布1500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1000余项团体标准,实现国标与团标协同,国际影响力提升 [8] - 团体标准需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协调配套,避免重复建设,构建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标准生态体系 [12] 团体标准实施方向 - 三大工作方向:坚持创新引领协同推进、强化供给质量体系兼容、深化实施应用做优做强 [11][12] - 需瞄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关键技术,超前布局形成创新链、标准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模式 [11] - 建立全生命周期质量保障机制,加强宣传培训提升行业采信度,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采用团体标准 [12] 跨领域协同与国际化 - 团体标准需促进汽车与交通、能源、信息通信、智慧城市跨界融合,打破壁垒提升产业链韧性 [15] - 发挥团体标准响应快、机制灵活优势,作为国标"孵化器"和"试验田",支撑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15][18] - 利用国内市场规模和技术优势,在国际关键领域率先提出中国标准方案 [18] 首批引领性团体标准 - 发布12项团体标准项目,覆盖新能源、智能网联、智能制造等领域,涉及全固态电池判定、车路云一体化分级、换电系统互换性等核心技术 [19] - 由20余家龙头企业及研究机构共同制定,包括中汽中心、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旨在解决产业痛点并构建未来生态 [20] - 标准将推动从制定、测试到应用的全流程闭环,服务高质量发展目标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