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支持经济回升向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有哪些“广西经验”?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28 09:48
土地资源保障与规划 - 2024年以来全区下达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37.34万亩,获批建设用地36.43万亩,供应国有建设用地51.19万亩 [1] - 全区84个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部纳入"一张图"监督实施,7700多个村庄规划完成编制 [1] - "十四五"期间精准保障平陆运河、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等198个国家和自治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获国务院批准用地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 [4] 矿产资源开发 - 2024年以来出让矿业权123宗,出让成交价76.59亿元 [1] - 国家下达广西10个矿种找矿任务已全部提前超额完成 [1] 林业经济发展 - 林草产业总产值居全国第1位,占全国10%以上,人造板产量居全国第1位,占全国20%以上,超过欧洲、北美洲总产量,约占全球15% [4] - 截至2024年底,全区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7077万亩,产值1388亿元,居全国第3位,惠及林农超1200万人,促进林农年人均增收超4000元 [5] - 2016年至今累计安排自治区林下经济发展补助资金3.58亿元,撬动近9亿资本进入产业,向符合担保条件的企业授信担保放款超过1.5亿元 [5] 海洋经济与用海保障 - 海洋生产总值由2017年的1377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580.9亿元,年均增长9.4%,初步预测2024年1月至9月海洋生产总值约2043亿元,同比增长5.4% [7] - 2017年至2024年累计批复用海项目785个,涉及用海面积79.27万亩,项目投资额约2629.33亿元,2024年1月至9月批复用海项目38个,涉及面积5849.16公顷,项目投资总额936.63亿元 [6] - 全国首创海域使用权与海砂采矿权"两权合一"联合出让,推进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试点,实现"交海即交证"和海域使用权证、水域滩涂养殖证"两证同发" [6]
济南市黄河流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公布,沿黄区域分三段建设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10-24 21:33
规划核心与范围 - 规划名称为《济南市黄河流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5-2035年)》规划期限为2025年至2035年 [1] - 规划范围包括流域统筹范围和核心管控区范围核心管控区重点聚焦济南沿黄地区 [3] 流域统筹发展策略 - 流域统筹范围重点从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统筹流域和谐发展、推进流域国土空间高质量提升三个方面着手 [3] - 系统推进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统筹推进流域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加强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空间治理 [3] - 统筹流域和谐发展聚力做好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化文章 [3] - 提出提升水文化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打造平阴沿黄旅游公路、鹊华城光精品示范线路、济章田园观光体验线路等主题系列旅游线路活化文化旅游资源 [3] 核心管控区发展重点 - 核心管控区从功能用途管制、空间布局管控、建设实施管理三个方面做好管控引导制定差异化管控策略建立控导结合的管控机制 [3] - 基于黄河河道类型、自然地理格局和两岸城乡建设条件将济南沿黄区域划分为长清-平阴段、城区段、济阳-章丘段三段明确各分段发展方向 [4] - 聚焦沿黄城镇空间增效提质构建区域协调新格局全力推进建设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 [4] - 提升配套设施新效能稳步推进跨黄通道建设打造沿黄绿道激活沿黄流域空间活力打造科创策源新高地与创新要素集聚载体 [4] 2035年规划目标 - 至2035年实现黄河长久安澜空间支撑更为坚实、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效改善、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黄河文化影响力显著扩大、沿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全面形成五个目标 [4]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十四五”| 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美丽中国“守护者”,他们这样干!
新华社· 2025-09-10 15:01
国土空间规划与资源管理 - 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部批复实施 形成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蓝图" [3] - 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开发边界 [3] - 加快构建"一张图一套数一张表"管理体系 开展耕地占补平衡专项整治行动 [11] 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 - 累计完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面积超过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240多万亩 [5] - 整治修复海岸线820公里 滨海湿地76万亩 [5] - "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完成建设任务1.64亿亩 [5] - 实施27个"山水工程"保护修复面积8000多万亩 [5] 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 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16% [8] - 发布实施125个矿种"三率"标准 建成1000多家国家级绿色矿山 [8] -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 崂山国家实验室获批成立 [11] 国际合作与科技发展 - 发起并牵头实施深时数字地球等12项国际大科学计划 [13] - 共建国际红树林中心等30多个合作平台 [13] - "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 [13] - 塞罕坝林场获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土地生命奖" [13]
今年广西已办理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4万本
广西日报· 2025-08-17 09:27
广西自然资源规划综合审批系统应用成效 - 广西武宣县村民通过广西自然资源规划综合审批系统在线申请,成为该村首个网上取得建房规划许可的案例 [1] - 截至8月14日,系统累计核发27.8万本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其中2023年办理量达4万本 [1] 系统功能与技术创新 - 系统由自治区自然资源厅2021年自主研发,集成数据采集、实时审批、图形分析、批后监管功能,构建自治区至乡镇四级审批信息网络 [1] - 实现与广西政务一体化平台、工程建设审批管理系统衔接,支持多源头申请进件 [1] - 自动流转"农转用"审批、生态保护红线认定等县级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压缩至10个工作日内,较法定时限提速50% [1] 数据整合与智能分析能力 - 系统整合国土空间规划、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等数据,自动套叠分析农房选址合规性 [2] - 通过数据交叉验证辅助智慧选址决策,从源头规避违法审批,强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底线 [2]
见证,土地与变迁——写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土地日”之际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25 09:16
土地管理法发展历程 - 1986年6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 标志着我国结束行政手段和多部门分散管理土地的局面 进入依法统一管理阶段 [3] - 土地管理法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历经4次修改完善 从确立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到保护耕地法律制度 再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突破 [3][4] - 1991年国务院将每年6月25日定为全国"土地日" 成为全球首个为保护土地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 [2][3] 耕地保护制度 - 1998年土地管理法修订首次以立法确认"珍惜土地 保护耕地"为基本国策 2020年后连续5年"土地日"主题聚焦"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5] - 实施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考核 改革占补平衡制度 建立"人防+技防"监管体系 推动耕地保护立法 形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体系 [6] - "十四五"期间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下降15.97% 耕地保护为粮食连年丰产提供支撑 [6] 国土空间规划改革 - 构建"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划定"三区三线" 全国省市县总体规划基本完成批复 38个市级规划获国务院批准 [8] - 建立覆盖生态农业城镇空间的用途管制制度 实现从土地管理向空间治理的历史性突破 形成全域全要素管制体系 [7][8] - 通过空间规划解决规划重叠冲突问题 推动要素高效配置 支撑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 [7]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 创新"存量换增量""地下换地上"等节地模式 深化土地超市 标准地出让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有偿使用改革 [6] - 完善土地使用标准体系 通过规划统筹 市场配置 政策激励盘活低效用地 "十四五"节约用地制度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