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GIS)

搜索文档
对话世卫官员:气候变化加剧病媒疾病扩散,但全球应对资金不足
第一财经· 2025-07-26 08:53
据世卫估计,在2030年至2050年期间,气候变化将导致全球每年额外增加25万人死亡。 "气候变化正在迅速重塑西太平洋区域的疾病模式,加剧了病媒传播疾病的扩散,同时,高温和空气污 染也让非传染性疾病形势更加严峻。" 人工智能等科技革命为气候与健康相关监测体系完善提供机遇。皮乌卡拉说,鉴于数据大多已数字化, 人们拥有独特的机会将数据与人工智能(AI)等令人兴奋的新技术相结合,以实现海量数据的高效处 理,实现更强大的预测建模,并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平台,在正确的时 间作出正确的决策。 他表示,据世卫估计,在2030年至2050年期间,气候变化将导致全球每年额外增加25万人死亡。尽管西 太平洋区域的国家在全球排放中的占比微乎其微,却由于高度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等原因,该区域公共卫生体系显得尤为脆弱。气候变化正在给包括中国在内的西太平洋区域国家带来广 泛的卫生风险。 同日,世卫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年前席卷全球的蚊媒病毒——基孔肯雅热病毒正在全球多地扩散, 已有119个国家报告病例,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该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剧烈关节疼痛和 长期疲乏,约40 ...
小流域治理也不能忘了防洪
中国环境报· 2025-07-11 14:42
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汛期防洪工作 当前存在的问题 - 个别地区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忽视汛期防洪工作 不认真开展流域生态环境修复 不建设防范山洪灾害的工程设施 [1] - 随意改变河道形状及水流状态 在河道上、急流处建设影响泄洪的旅游设施 导致安全隐患增加 [1] 汛期防洪的重要性 - 汛期防洪是综合性、系统性工程的关键组成部分 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治理项目的长期稳定性 [1] - 必须将汛期防洪纳入整体规划 并在实施过程中高度重视和科学部署 [1] 综合治理措施 - 汛期防洪应与水利执法、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措施有机结合 [1] - 依法打击破坏河道稳定的行为 确保流域行洪通畅安全 [1] - 营造护坡林带稳固山体 减缓地表径流 修建蓄水池和小型水库调节洪峰 储存雨水资源 [1] - 结合植被恢复、土地整治等手段 降低洪水风险 增强流域调蓄能力和生态韧性 [1] 防洪工程体系建设 - 小流域地形起伏大、地表覆盖不均 降雨后汇流速度快 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2] - 应结合自然地理特征和历史水文资料 因地制宜布设排水沟渠、拦洪堤坝、导流渠等设施 [2] - 在城镇等沿岸重要保护目标附近修建淤地坝、沉沙塘 拦截山洪泥沙 稳固河床 [2] 监测预警与应急能力 - 加快建立和完善雨情、水情、灾情的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 提高信息采集、传输与分析时效性 [2] - 加强应急演练和公众防灾意识教育 提升基层组织和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2] 制度与科技支撑 - 建立健全小流域管理的法规体系和责任机制 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主体的防洪职责 [3] - 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如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GIS)、人工智能预测模型 提升防洪决策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3] - 对重点区域、关键节点进行动态监控和风险评估 及时发现并整治潜在隐患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