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竞争

搜索文档
澳大利亚在所罗门群岛推“体育外交”为抗衡中国?专家解读
环球时报· 2025-08-18 06:43
澳大利亚体育外交战略 - 澳大利亚通过体育外交在太平洋地区推行地缘政治战略 包括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开展橄榄球外交和所罗门群岛支持足球俱乐部 [1] - 澳大利亚承诺未来十年为巴新提供6亿澳元组建橄榄球队 其中1.2亿澳元来自澳外交贸易部资助 [1] - 所罗门国王足球俱乐部是所罗门群岛足协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温纳姆狼队的合资企业 可能成为大洋洲职业足球联赛创始成员 [2] 所罗门群岛足球合作 - 所罗门国王足球俱乐部获得FIFA非正式保证 并得到所罗门群岛总理马内莱全力支持 [2] - 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表示通过体育与太平洋国家互动 为当地球队提供在澳训练和比赛机会 [2] - 温纳姆狼队主席认为足球在所罗门群岛的外交作用显著 类比巴西的足球地位 [2] 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影响 - 中所安全合作框架协议引发澳大利亚国防界警惕 中国援建所罗门群岛国家体育场 [3] - 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合作强调发展优先 尊重主权 平等互利 不附加政治条件 [3] - 中国援建项目提升当地硬件能力 促进经济 就业和旅游业发展 [3] 地缘政治竞争 - 澳大利亚体育援助被视为抗衡中国在太平洋地区影响力的手段 [1][3] - 所罗门群岛足协主席表示未来可能向中国寻求支持 但预计澳政府不会赞同 [3] - 专家指出若澳大利亚体育援助出于地缘政治目的 可能违背体育非政治化原则 [3]
美国关税战进攻?除中国,周五完成全部任务,中方打开天窗说亮话
搜狐财经· 2025-07-31 23:05
美国与欧盟关税协议 - 美国对欧盟商品征收15%的关税,而对其他一些市场几乎实行零关税 [1] - 欧盟20万亿美元的市场已经稳定,但在汽车、医药和半导体领域仍有所保留 [1] -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对特朗普的领导表示赞赏,称其在六个月内取得显著成绩 [1] 全球关税争议进展 - 卢特尼克预测8月1日全球关税争议将有明确结果,但中国除外 [3]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批评中国继续购买伊朗和俄罗斯石油,并警告可能施加高达500%的惩罚性关税 [4] - 美国与英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和欧盟等国达成协议,特朗普自信心增强 [5] 美国对俄罗斯制裁 - 美国将俄罗斯的最后通牒期限从50天缩短至10天,作为地缘战略的一部分 [5] - 此举旨在将中国拉入更广泛的地缘政治竞争 [5] 中国的应对策略 - 中国不屑于随美国风向变化而改变决策,已做好应对美国二级制裁的准备 [7] - 中国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订十年供油协议,承诺每年采购1亿吨俄罗斯石油 [7] - 中方代表李成刚明确表态,中国保留对等反制权利,可能实施24%的对等关税 [10] 中美贸易谈判动态 - 中美贸易谈判未延期关税休战期,特朗普仍在考虑各种选项 [8] - 贝森特与中方高层谈判已结束,但最终决定权在特朗普手中 [8] 其他国家态度与协议不确定性 - 欧盟和日本等国虽与美国达成协议,但态度不完全支持美国的强硬手段 [12] - 欧盟民间投资未必如期到位,政府无法强制落实协议 [12] - 各国关税协议看似达成,但仍存在不小不确定性 [12]
马来西亚总理:关税已成地缘政治施压工具
快讯· 2025-07-09 22:38
地缘政治对经济工具的影响 -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指出关税、出口限制及投资壁垒已从经济增长工具转变为地缘政治竞争手段 [1] - 这些工具当前被用于施加压力、孤立与遏制其他国家 [1]
印最大造船厂收购科伦坡船坞,为抗衡中国?专家:不切实际且略显滑稽
环球时报· 2025-07-01 06:48
收购交易概述 - 印度最大造船企业马扎冈船坞有限公司(MDL)以近5300万美元收购斯里兰卡最大船厂科伦坡船坞有限公司(CDPLC)至少51%股权[1] - 交易预计在四到六个月内完成 通过购买日本尾道造船厂持有的股份及认购新股实现[2] 战略意义 - MDL称此次收购是国际化战略关键一步 将利用CDPLC在科伦坡港的战略位置增强南亚地区影响力[2] - 印度媒体宣称收购旨在"抗衡中国在斯里兰卡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并视其为印太地缘政治竞争举措[1][2] 被收购方现状 - CDPLC上一财年遭遇"最具挑战性和创伤性的一年" 面临持续财务亏损及大股东日本尾道造船厂退出[2] - 公司董事长承认长期应对严峻经营挑战[2] 收购方背景 - MDL是印度国有军工巨头 为印度海军潜艇与战舰主要制造商[2] - 公司董事长表示收购将奠定其全球造船厂发展基础[2] 地缘政治解读 - 印度媒体将收购与中国海军在印度洋扩张及寻求后勤枢纽的行为直接关联[2] - 专家指出斯里兰卡船厂规模有限 相关地缘战略解读存在夸大成分[3]
印巴冲突的后续走向
2025-05-08 23:31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无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印巴冲突现状**:2025年4 - 5月印巴冲突因印控克什米尔恐袭升级,印度采取外交、经贸、边境制裁及暂停印度河河水条约等措施,5月7日发动“朱砂痣行动”,双方激烈空战,125架军机参与,造成人员伤亡,巴基斯坦有31人死亡、57人受伤,印度有12人死亡、57人受伤[1][2][11][13] - **冲突起因**: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帕哈甘姆重大恐袭事件,致26名游客死亡(25位印度人、1位尼泊尔人),是过去25年针对平民袭击规模最大的恐袭事件[2] - **冲突升级过程**:4月24日至5月6日,印度指责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组织发动袭击,总理莫迪提前回国讨论反制措施,采取外交制裁、暂停经贸往来、关闭边境口岸、暂停印度河河水条约、开展国际舆论战等措施,巴基斯坦相应反制,冲突升级[7][8][10] - **国际社会反应**:美国明确支持印度,国际主要国家呼吁克制、和平解决,担忧核武器对峙,沙特积极调停,美国密切关注并愿介入谈判[12][16] - **印巴关系历史背景及障碍**:自1947年分治以来,存在领土争端(克什米尔地区)、宗教冲突、恐怖主义、印度河分水、地缘政治竞争等障碍,多次战争围绕克什米尔问题展开,1998年后因巴基斯坦拥核对抗加剧[20][21][25] - **克什米尔问题核心地位**:涉及领土争端、恐怖主义和身份政治,若被印度完全控制影响巴基斯坦建国基础,2019年印度废除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宪法地位激化矛盾[26][27] - **未来印巴关系趋势**:不太可能走向全面战争,因双方有核武器且国际社会促使克制,但小规模、低烈度冲突持续,印度更专注国内经济发展[29] - **巴基斯坦国内状况影响**:面临政治动荡、经济复苏困难、安全问题突出,制约其全面战争能力,但军方获反击授权可能使事态升级[30] - **印度河水条约影响**:印度限流支流影响巴基斯坦农业、用水和供电,可能激化民意促使巴方采取措施[31] - **中巴关系变化**:巴基斯坦强化对中国战略依赖,中国支持反恐与和平解决冲突,增强战略互信,军事合作获市场信心[32][33] - **中巴经济走廊挑战**:进入第二阶段聚焦小型民生项目,效果不理想,未来面临更高安全风险[34] - **印度做事风格及国际关系**:行为小心眼,孤立巴基斯坦,被指支持巴国内恐怖组织影响中巴经济走廊,对华竞争战略不变,“印度制造”计划效果不佳[35] - **中印关系障碍**:包括边境、贸易不平衡、地缘政治、中巴关系、第三方因素,竞争加剧[36] - **印度制造业情况**:“印度制造”计划效果不佳,制造业在GDP中贡献率从2014年的17%降至2024年的13%,短期内承接中国制造业转移难度大[35][37] - **印度对中国经贸措施**:对中国经贸合作“安全化”处理,审查惩罚相关企业[39] - **中印贸易不平衡原因**:结构性问题,中国出口高附加值工业产品,印度出口低附加值原材料和金属[40] - **莫迪制造业计划**:提出“自力更生”和“印度制造”计划,欲替代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地位,加入四方会谈等机制[41] - **印度取代中国供应链地位情况**:短期内难以全面取代,存在法律和营商环境、征地和劳工、基础设施、电力系统、物流配送等问题[42] - **印美经贸关系**:美国是印度最大贸易伙伴,贸易总量近1500亿美元,经贸谈判有分歧,有望在2025年秋季前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定,美日印澳四方峰会将在印举行或推动合作[4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印度在国际舆论中强调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将行动描述为反恐行动,塑造道德高地,弱化孤立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因经济困境关注国际舆论压力[15] - 印巴冲突后,印度宣布胜利并进行全国大规模民防和空军演习威慑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宣布胜利称击落印方战机,引发心理和宣传战,部分国际媒体认可巴方说法[17][18][19] - 拉赫里地区发生无人机爆炸事件,印控、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无人机越境事件,显示双方需时间缓解紧张局势[22] - 印度国内宗教政策推行印度教民族主义,压制国内穆斯林群体,引发内部宗教矛盾,影响印巴外交和安全事务[23] - 恐怖主义问题使印巴互信受损,陷入指责和报复循环,影响和平进程[24] - 当前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局势复杂紧张,小规模军事对峙频繁,如无人机袭击不断[28]
太无耻了,欧洲航空安全局不守信誉,取消今年给C919适航证计划
搜狐财经· 2025-05-02 14:35
欧洲适航证推迟事件 - 欧洲航空安全局突然宣布C919适航证至少推迟3-6年 未提供技术解释 原定2025年获批的计划被单方面变更 [1] - 欧盟2022年曾承诺2025年前完成审查 在中国商飞提交全部材料后却单方面中止流程 理由模糊不清 [3] - 推迟适航证的决定与欧洲议会通过新一轮对华关税建议时间点吻合 显示地缘政治因素主导 [3] 全球航空市场竞争格局 - C919若获欧洲适航证将打破空客波音双寡头格局 直接威胁其市场份额 [5] - 波音737 MAX因安全事故在亚非市场遇冷 而C919半年内完成5万小时安全飞行记录 获得航司积极反馈 [6] - 2023年中国商飞已获1200架C919国内订单 锁定未来十年产能 国际适航认证将打开亚非拉市场 [10] 中欧贸易博弈背景 - 欧盟施压要求增加空客A320订单 同时限制中国新能源车出口 试图维持贸易不对等关系 [8] - 中国航空市场规模足以决定飞机制造商命运 欧盟意图通过适航证延迟保护本土产业 [8] - 类似技术封锁模式曾在华为5G 中芯国际等案例中出现 针对接近突破的关键技术 [10]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态势 - C919代表中国成为全球少数具备大飞机研制能力国家 技术验证已完成国内商业化运营 [12] - 适航证延迟不会阻碍发展进程 反而可能加速中国航空工业自主创新步伐 [12] - 延迟战术可能面临失效 3-6年后中国航空工业或将实现更大突破 [12]
美国代表团,强登格陵兰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9 14:33
美国对格陵兰岛的意图 - 美国副总统万斯率代表团视察格陵兰岛美军基地,强调美国需要确保在北极的领导作用,并鼓吹格陵兰岛选择美国的"安全保护伞" [1][5] - 万斯批评丹麦对格陵兰岛的安全、防务等方面"投资不足",称格陵兰岛"在美国安全保护伞下比在丹麦安全保护伞下会好得多" [5] - 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表达夺取格陵兰岛控制权的强烈意愿,表示"必须让他们知道,我们需要格陵兰岛来维护国际安全" [6][7] 格陵兰岛和丹麦的回应 - 格陵兰岛新一届自治政府总理尼尔森批评万斯此行对格陵兰岛"缺乏尊重",强调格陵兰岛不出售,无意成为美国的一部分 [9][10] - 格陵兰岛自治议会团结党主席杰里米亚森表示"我们绝不想成为美国的一部分",称美国代表团此行是对格陵兰人民的"挑衅" [9][10] - 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重申格陵兰岛属于丹麦的事实"不会改变",丹麦外交大臣批评美国政客散布关于格陵兰岛的虚假叙事 [10] 俄罗斯的立场 - 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美国谋求吞并格陵兰岛不是一个"胡话",而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计划 [14][16] - 普京回顾美国对格陵兰岛的"执念",指出美国政府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研究过吞并格陵兰岛的可能性 [17] - 普京强调俄罗斯主张在北极地区开展平等合作,包括在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加强国际协作 [18] 事件背景 - 美国代表团临时改变行程,取消探访美军基地以外的行程,并改由万斯本人率团 [5] - 民意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格陵兰岛居民都反对该岛成为美国的一部分 [11] - 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东北部,是丹麦自治领地,有高度自治权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