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车型

搜索文档
净利跌两成,均价降4万! 谁给理想踩了刹车? | 次世代车研所
新浪科技· 2025-06-04 08:20
理想汽车一季度财报表现 - 一季度总营收259亿元 同比微增1.1% 环比下滑41.4% [3][8] - 调整后净利润10亿元 同比下滑20.5% 环比下滑74.9% [3][8] - 交付量92864辆 同比增长15.5% 增速较2024年同期52.9%显著放缓 [5][7] - 单车均价27.89万元 同比2024年一季度31.84万元下降近4万元 [1][8]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一季度交付量被小鹏汽车(94008辆)超越 4-5月零跑汽车登顶新势力销量榜首 [7] - 增程路线竞争加剧 问界抢占高端市场 零跑/深蓝布局中低端 小鹏计划2025Q4推出增程车型 [7] - "冰箱彩电大沙发"配置已成行业标配 产品差异化优势减弱 [7] 新产品与战略调整 - 推出MEGA Home/Ultra(55.98万/52.98万)及L系列焕新版 周销量突破1万台 [9] - 纯电车型目标从5万辆上调至12万辆 i8/i6将于7月/9月上市 搭载VLA大模型及高压快充技术 [9][10][12] - 启动"百城繁星"渠道下沉计划 目标2026年新增四五线城市超10万辆销量 [12] 蔚小理盈利目标对比 - 理想连续十季度盈利 但调整后净利润同比下滑20.5% [1][3] - 小鹏净亏损收窄至6.6亿元(去年同期13.7亿) 预计Q4盈利 [13] - 蔚来净亏损67.5亿元 同比增亏30.2% 管理层重申Q4盈利目标 [13][14] 技术路线交叉布局 - 理想加速纯电布局 小鹏进军增程市场(2025Q4量产) 蔚来坚守纯电路线 [14] - 理想CEO李想透露未来将推出MPV/轿车产品 预估年营收规模上限3000亿元 [14]
对话蔚来秦力洪:增程车型并不省成本 “纯电+换电”是更好的“增程”
中国经营报· 2025-04-27 20:53
乐道品牌表现与战略 - 乐道L60上市6个月交付37000多台,起售价20万元以上,在细分市场表现"能打" [2] - 乐道品牌第二款车型L90首次亮相,定位"智能大空间旗舰SUV",具备240L中国最大电动前备舱和6人10箱空间承载能力 [3][5] - 公司强调需补短板将产品力转化为市场地位,反思预期过高、执行未到位等问题 [2][6] 产品布局逻辑 - 乐道选择先推出亲民产品L60再推L90,旨在让用户先了解品牌,与蔚来形成产品线互补 [5] - L90作为纯电+换电大型SUV填补市场空白,公司认为其能全面满足用户期待且具有独特性 [5] - 产品开发基于蔚来新一代平台,采取渐进式产品体系呈现策略 [5] 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 - 公司坚持"纯电+换电"路线,认为增程车型不省成本,同级别增程零部件采购成本约2万元/台 [7] - 换电体系十年总投资约100亿元,相比增程方案100万台车200亿元成本更具优势 [7] - 强调换电技术将充电与用户解耦,是满足电池健康需求的最佳加电方式 [6] 市场表现与基础设施 - 蔚来在上海实现10万台量产车交付,用时在各类车型中处于领先地位 [8] - 上海布局180多座换电站,覆盖密度达每十几分钟车程可达,有效缓解充电焦虑 [8] - 公司认为技术和商业模式门槛高,难以被短期产品复制 [8] 行业技术观点 - 对兆瓦充电技术持保留态度,指出实际应用场景有限,用户可及性才是关键 [6][7] - 锂价回落增强纯电车成本优势,改变了前几年因锂价高企显现的成本劣势 [7]
小鹏规划了5款增程车,包含轿车和SUV|36氪独家
36氪· 2025-03-25 17:37
小鹏汽车增程战略规划 - 公司规划至少5款增程车型,覆盖轿车与SUV,包括P7和G6的增程版型 [1][3] - 首款增程车型基于X9平台开发,2024年下半年量产,E/F/H平台增程车型将于2025-2026年推出 [3] - 未来多数新车将采用增程与纯电双动力模式 [3] - 增程决策源于市场转向,2024年11月发布鲲鹏电动体系,搭载800V平台和5C超充,纯电续航超400公里 [7][8][9] 市场背景与竞争格局 - 2022年增程市场尚不成熟,理想年销量仅13万辆,哪吒为新势力销冠 [4] - 2024年增程市场爆发,理想、问界、零跑等验证了增程车型竞争力 [5] - 除特斯拉与蔚来外,主流纯电车企均布局增程产品 [6] 低价策略与销量表现 - 2024年下半年推出11.98万元起的MONA M03和18.68万元起的P7+,MONA M03占2025年2月超3万月销量的一半 [11] - 2024年Q4销量9.15万辆(环比增长96.6%),营收161.1亿元;全年销量约19万辆,营收408.7亿元(同比+33.2%),亏损收窄44% [12] - 新款G6上市7分钟获5000台大定,G9上市45分钟大定突破3000台 [12] 竞争压力与产能挑战 - MONA M03面临埃安RT(两月销量近3万)和比亚迪秦L EV(11.98-13.98万元)的直接竞争 [15] - 比亚迪双车战略(秦L EV+海豹06 EV)进一步挤压市场份额 [16] - 产能问题持续,MONA M03、G6/X9等车型均出现交付延迟 [16] 战略必要性 - 增程车型被视作长期销量和利润来源,需持续打造爆款而非依赖单一产品 [17] - 纯电车型市场容量有限,增程布局是维持造血能力的关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