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L9

搜索文档
关于理想VLA的22个QA
理想TOP2· 2025-07-30 08:02
VLA技术架构潜力 - VLA架构源于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具备长期技术潜力,可支持城区自动驾驶,延续至机器人繁荣后才可能被替代 [1] - 语言理解能力(L)是核心能力提升,增强思维链(CoT)处理复杂场景,非锦上添花而是必要能力 [4] - 泛化能力通过强化学习形成自主思考,无需依赖数据输入即可处理新场景 [5] 硬件性能与部署 - Thor-U芯片支持FP4精度,算力达1400(FP8为700),推理帧率可从10Hz提升至20-30Hz [2] - 双Orin平台与Thor平台功能同步,模型部署无差别,内部持续优化帧率 [2] - 3.2B MoE车端模型升级周期分基座预训练(按月更新)与后训练(按需调整),流匹配技术实现2-3步快速去噪,时延仅15毫秒 [6][7] 技术路线与差异化 - 暂不自研芯片以保持架构通用性,待模型定型后再评估可能性 [3] - VLA通过强化学习实现个性化驾驶风格,FaceID切换不同用户偏好,形成产品差异化 [19][22] - 与特斯拉技术栈目标一致,但更注重全场景能力逐步迭代,Robotaxi路线需谨慎研发 [17] 功能实现与迭代 - 行车、泊车、AEB已一体化训练,当前版本集成全部模块 [17] - 地库车速从10公里提升至15公里,未来继续优化上限 [10] - 远程召唤时可查看车辆周围影像,功能已实现 [13] 安全与合规性 - AEB作为安全兜底机制,帧率高且独立于VLA运行 [21] - 当前版本调优偏稳妥合规,如虚线借道超车需明确指令 [9] - 目标2024年底MPI(平均接管间隔)达400-500公里,2025年突破千公里 [18] 法规与商业化 - 参与L4法规建设,技术能力可支持但需政策落地 [18] - 后台监控未来由AI接管,现阶段人力仅为展示保护 [16] - 驾驶风格适配从早期用户向大众普及,依赖信任感建立 [12]
理想陷入新车“异响门”,数百名车主想维权
凤凰网财经· 2025-07-25 21:47
产品质量问题 - 2025款理想L7 Max车主反映新车行驶1700公里即出现多处异响,包括低速倒车转向异响、门窗异响、安全带调节器异响及雨刮器异响[1] - 2025款理想L6 Pro车主提车当天即发现转向异响,提车三天后问题加剧,主副驾均能感受到明显异响[1] - 第三方投诉平台显示仅本月理想汽车转向系统异响投诉就达227条,涉及L6/L7/L8/L9全系车型[1] 用户信任危机 - 原品牌忠实用户表示因质量问题开始"劝退"潜在购车者,对三十多万购车价值产生质疑[2] - 用户质疑公司明知2025款L系列存在普遍异响问题却继续销售,认为存在安全隐患[2] - 部分用户拒绝拆车维修方案,担心维保记录影响车辆残值,要求直接退车或延长质保[2] 售后服务争议 - 不同门店处理方案差异明显,有门店提出拆车门更换胶条,有门店建议挨个更换配件测试[2] - 直营模式下服务标准不统一引发质疑,有售后未经检测即承诺更换配件并提供积分补偿[3] - 公司官方回应称异响源于新型液压衬套油脂高温粘度变化,不影响性能和安全[3] 市场表现 - 6月理想汽车交付量3.63万辆,同比下滑24%,成为头部新势力中少数负增长企业[4]
中国“Model Y 杀手”们,竟被马斯克自己截胡了
36氪· 2025-07-24 16:45
最近,面对各家车企轮番下战书,特斯拉决定用自己跟自己PK。 吊打特斯拉Model Y,仿佛是中国车企之间心照不宣的流量密码。 小米YU7作为直接对标Model Y的车型,凭借高性价比和强势营销正在直接分流特斯拉用户。 不仅如此,乐道、极氪、智界、智己、阿维塔、岚图六家车企先后发布新车型,纷纷将Model Y作为直接对标对象,被外界戏称为"六大门派围攻特斯 拉"。 小鹏 G6 2025 款也打出了以Model Y 平替为定位,就连余承东也在朋友圈表达跟 Model Y相比, 智界R7仍然保持领先优势! 01 在Model Y后面加上残影 开门见山,这台 Model Y L 最重要的升级有两点: 轴距暴涨到 3040mm,车长接近 5 米(4976mm),相当于比现款 Y 多出近 18cm,腿更能伸了。 7月15日,特斯拉中国全新车 型——Model Y L亮相工信部最新一期新车公示目录,该车型产品型号为TSL6500BEVBA0,为6座车型。同时,特斯拉中国 在其微博发文称,"Model Y L,金秋见!" 不是新的系列,而是在Model Y后面悄悄加了个L,还说是专门针对中国用户准备的车型。 马斯克的葫芦里到 ...
六座特斯拉,搅局国产新能源
36氪· 2025-07-22 18:14
特斯拉Model Y L产品分析 - 特斯拉确认推出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Model Y L车型,车身总长4976毫米(比Model Y长179毫米),轴距3040毫米(增加150毫米),高度1668毫米(增加44毫米),主打6座布局和加长空间 [1][5][6] - 该车型并非简单拉长版,而是针对中国家庭"空间焦虑"进行系统性车身架构调整,第三排空间显著改善,满足成年人短途乘坐需求 [5][6][8] - 基于长续航版Model Y(现价31.35万元)技术蓝本,预计因新增配置导致成本上升3-5万元,最终售价可能落在33.5-36.5万元区间 [11][13] 中国家庭用车市场竞争格局 - 国产新能源品牌已提前布局大6座市场,理想L9、问界M9、腾势N9、零跑C16等产品形成"全价位包围",覆盖20-50万元价格带 [9][13][15] - 本土品牌在空间利用(如零跑C16实现3301mm实际可用空间)和场景化设计(理想L9儿童生态、问界M9鸿蒙座舱)方面建立差异化优势 [9][11] - 2024年J.D. Power调研显示超半数消费者购车首要考量变为空间因素,三排六座大型SUV成为家庭用户换购首选 [17][19] 行业竞争趋势 - 特斯拉入局将推动市场竞争从"有无第三排"升级为"第三排实用性"比拼,迫使30万元以上六座/七座SUV重新评估定价和配置策略 [19][23] - 纯电六座SUV市场可能因Model Y L的加入而扩大,但国产混动车型仍占据主流,2023年畅销六座SUV多为混动路线 [15][17] - 行业竞争焦点转向安全性升级、舒适性优化(座椅/隔音/空调)和智能化(自动驾驶/互联技术)的全面比拼 [21][23] 企业战略差异 - 特斯拉采取"教育用户"的产品设计理念(如屏幕换挡、单踏板模式),而国产品牌更注重理解中国家庭需求,本土化创新形成壁垒 [9][11][16] - 国产新能源需强化品牌高端化建设,特斯拉则需加强产品服务的本土化适配,双方在家庭用车市场的优劣势形成互补 [21][23]
理想i8怎么还敢做成这样?
半佛仙人· 2025-07-21 17:26
理想i8设计策略分析 - 理想i8采用与MEGA相似的争议性造型设计 核心目的是通过极端外形避免MPV传统商务车形象[8][9] - 该车型本质是缩小版MEGA 通过零部件复用和成本控制实现比MEGA便宜20万的定价策略[8] - 目标用户群体为心理承受力强的高消费人群 这类消费者不惧争议且享受话题性[10][11] MEGA车型市场验证 - MEGA最初因纯电属性+50万高价导致销量不佳 但改款降价后出现明显销量回升和提车等待期延长现象[5] - 市场表现证明造型争议并非核心问题 价格才是关键变量 45万增程版本可能更具市场竞争力[3][5] - 理想通过MEGA验证了"争议造型+合理定价"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为i8推出提供决策依据[8] 理想产品线战略 - 理想L系列成功本质是打造"像SUV的MPV" 解决消费者抗拒传统MPV造型的心理障碍[8] - 公司产品策略强调外形差异化 通过极端设计避免被误认为商务车司机[9] - 理想擅长精准把握消费心理 利用争议话题性提升产品传播度和用户认同感[11] 消费者行为洞察 - 高端汽车消费者对产品争议具有较强免疫力 甚至将负面评价转化为身份认同感[10][11] - 用户更恐惧产品平庸而非争议 独特造型带来的记忆点比负面评价更具商业价值[11] - 理想通过价格调整将MEGA从"天崩开局"扭转 证明目标客群价格敏感性高于造型敏感性[5][8]
将理想i8销量预期从从6-10K提升至7-12K
理想TOP2· 2025-07-20 19:01
销量预期调整 - i8销量锚点从原先6-10K修正为7-12K 主要基于MEGA月销预期提升至3000+且i8可达其2.5-3.5倍 [1][2] - MEGA产能7月3000台 8月提升至3300台 为连续月销3000+提供支撑 [2] 产品力升级 - 内饰视觉精致度超越L9/MEGA 配置接近L9标准 包括二排零重力座椅 21.4寸屏幕 流媒体后视镜 [2] - 座椅包裹感显著强化 新增一排电动出风口 主驾语音播放 注意力检测硬件 [2] - 空间从与L9持平调整为略大 地板纯平设计优于L9 [1][2] 价格定位与竞争力 - i8定价为MEGA的70% 但产品力达90% 是L9的85%价格却具备110-115%产品力 [2] - 定位35万价位段"产品力之王" 对纯电用户而言是L8全面升级版 [1][2] 用户画像与市场影响 - 核心目标为二胎/多孩家庭及需父母同乘场景 用户注重三排车二排独立性与后仰幅度 [3] - 潜在客户50%+来自油车用户 拓宽了新能源换购基本盘 [3] - 将分流L789订单 但2025年L系列大改款可能通过提升高速纯电续航和充电速度夺回份额 [3] - MEGA预算充足用户仍优先选择MEGA 预算受限者可能转向i8 L9用户也存在分流可能 [4] 销售策略 - 当前小定阶段未刻意冲量 销售策略相对佛系 [3]
玛莎拉蒂“半价暴跌”,豪车为啥卖不动了?
创业邦· 2025-07-20 11:07
高端车市场趋势 - 高端车市场整体呈现增长态势 2023年中国市场高端车(40万以上)销量达1004万辆 同比增长222% [15] - 新能源车型在高端市场快速崛起 中国自主品牌份额从2022年65%跃升至2024年1-5月的210% [16] - 消费需求从传统豪车转向差异化产品 理想L9/问界M9/仰望U8等新能源车型抢占市场份额 [16][17] 豪华车品牌竞争格局变化 - 传统豪车技术壁垒被新能源赛道颠覆 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优势被电池/电驱/智能系统替代 [21][24][25] - 品牌叙事方式面临挑战 消费者对欧洲血统/历史传承等传统营销故事接受度下降 [28][29] - 奢侈品消费心理转变 大LOGO炫耀性消费减少 更注重产品实际功能与低调质感 [30][31] 经销商与品牌方策略冲突 - 上海玛莎拉蒂经销商降价50%至3888万 但品牌方强调此为门店行为非全球策略 [33] - 品牌方注重长期价值维护 思考周期以年为单位 经销商面临短期现金流压力 [34] - 市场下行期两者节奏差异凸显 品牌要保价稳市 经销商需快速回笼资金 [36][38] 行业技术路线变革 - 新能源与燃油车成为平行技术路线 传统车企百年积累的技术优势被重置 [21][23] - 智能驾驶/座舱系统成为新竞争焦点 产品定义标准发生根本性变化 [25][26] - 行业处于技术范式转换期 传统豪车面临从机械制造向科技产品转型的挑战 [41][42]
雷军尚未入局的风口,如今厮杀正酣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18 13:32
大六座SUV市场发展现状 - 2025年大六座SUV市场参与者数量激增至20余款,较2022年增长超3倍,涵盖腾势N9、深蓝S09、领克900、零跑C16等新车型 [1] - 该细分市场已从新兴领域演变为红海,价格带覆盖50万至十几万,2025年至少有10余款新车集中上市 [1] - 特斯拉计划推出Model Y L车型,定位大六座豪华纯电SUV,轴距超3米,预估售价40万元,预计2025年Q3上市 [4][6] 市场驱动因素 - 二孩及以上家庭占比达33.7%(2023年),较2016年提升近10个百分点,30-45岁中产家庭对空间舒适性需求从2020年23%升至2025年41% [9] - 理想和问界率先在5.0-5.3米大六座SUV市场取得突破,其他车企因前期预判不足加速跟进布局 [9] - 理想通过增程技术和家庭场景化配置(冰箱彩电大沙发)建立优势,问界依托华为智能驾驶和鸿蒙座舱技术实现差异化 [12] 竞争格局与价格体系 - 2025年4月C级SUV批发量达5.3万辆,同比增长41%,环比增长66%,成为增速最快细分市场 [15] - 价格带分层明显:理想L9/问界M9主导30万+高端市场,深蓝S09/银河M9覆盖20-30万中端市场,零跑C16/东风奕派008下探至15-20万经济型市场 [20][21][22] - 零跑C16以15.58万起售价成为现象级产品,深蓝S09以20.49万起售价击穿30万防线 [20][21] 行业趋势与挑战 - 六座SUV市场月销规模为数万台量级,头部效应显著,新进入者需具备核心技术壁垒或精准用户洞察才能突围 [18] - 车企跟风布局主要因高利润空间(理想和赛力斯已实现盈利)及战略价值(品牌提升、技术验证) [12][18] - 行业进入饱和式竞争阶段,后来者需在智能化、场景创新或价格上寻找差异化突破口 [20]
定量分析理想各车型维持稳态能力以及与部分友商车型比较
理想TOP2· 2025-07-16 22:58
核心观点 - 通过变异系数(CV)量化分析30款新能源车型的销量稳态维持能力,发现不同品牌车型存在显著差异,长期销量将向真实产品力均值回归[1][5] - 理想L系列整体稳态能力优于多数竞品,但小鹏P7+/MONA M03和腾势D9表现更突出[1][3][5] - 问界M7稳态能力最弱(变异系数87.02%),M9虽为鸿蒙系最佳但仍弱于理想同期[1][4][5] - 品牌情绪对短期销量影响显著,但长期需回归产品力本质[5] 方法论定义 - 维持稳态能力=变异系数(CV)=标准差/平均月销量,消除不同车型均值差异影响[2] - 统计周期覆盖2022年6月至2025年6月共37个月,涉及30款主流新能源车型[2][3] - 采用三种算法:标准算法(首月<1000剔除)、宽容算法(最多剔除2个月爬坡期)、同周期算法[3][4] 理想汽车表现 - L7标准算法变异系数27.04%(30款中第4),宽容算法降至14.36%[4] - L6前3月交付量2381/12965/23864,剔除前两月后变异系数21.93%[4] - L8/L9标准算法变异系数33.39%/22.64%,涉及跨年因素影响[4] - MEGA变异系数69.2%,为统计车型中倒数第二[4] 竞品对比分析 - 小鹏P7+(8个月)变异系数14.11%,MONA M03(10个月)17.35%,均跨年且剔除首月低销量[3] - 腾势D9标准算法20.74%,剔除首月350后达17.79%(31个月数据)[5] - 问界M9标准算法35.2%(第8位),宽容算法27.66%仍低于理想L7同期25.50%[4] - 问界M7全周期变异系数87.02%,23年9月后仍达52.69%(月均13051)[4][5] 数据异常处理 - 理想L6剔除前两月比小鹏P7+剔除首月更宽容[4] - 极氪/蔚来/比亚迪等品牌车型数据未展示但参与统计[2] - 跨年因素对L8/L9/P7+/M03等车型产生影响[3][4]
特斯拉六座版车型Model Y L登工信部新车目录 或于今秋正式发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6 21:14
特斯拉Model Y L车型发布 - 特斯拉中国官方发布Model Y L车型官图,并配文"金秋见",该车为六座版本 [1] - 工信部公告显示Model Y L产品型号为TSL6500BEVBA0,采用三排六座布局,车身长度接近5米,轴距达3040mm,比新款Model Y的2890mm轴距略长 [1] 高端家庭用车市场竞争格局 - 乐道L90于7月10日预售上市,预售价27.99万元起,理想i8纯电SUV计划7月29日上市,问界M8纯电版计划8月入市 [3] - 现款后轮驱动版Model Y国内售价26.35万元,乐道L90预售价27.99万元起,理想L9起售价40.98万元,问界M9六座版售价区间47.98万~56.98万元 [3] - 市场观点认为六座版Model Y起售价可能在35万元上下 [3] 特斯拉近期动态 - 特斯拉CEO马斯克透露公司将于年底举办"史上最重要"演示活动,外界猜测可能涉及第三代Optimus机器人或下一代Roadster跑车 [4] - 特斯拉低价车型按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投产,Robotaxi产品Cybercab计划于2026年量产 [4] 历史产品表现 - 特斯拉曾在北美市场推出7座版Model Y,作为3000美元选装项,但因标准轴距尺寸和溜背设计导致销量不佳,最终于2025年初取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