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外资流向
icon
搜索文档
资金透视:资金共识仍待凝聚
华泰证券· 2025-05-20 11:19
核心观点 - 上周中美关税缓和,市场修复至“对等关税”冲击前位置,但主线能见度仍偏低,国内投资者配置分化,市场共识待凝聚,配置型外资持续净流入但结构分化,ETF持续净流出4周,产业资本对A股形成支撑 [1] 关注点1:资金配置分化,市场主线尚待形成 - 上周日内瓦声明落地,受外部扰动反复、基本面复苏动力偏弱等影响,成交量未显著修复,资金配置分化,市场主线未形成 [2] - 散户资金上周配置偏红利防御,净流入银行、交通运输等方向 [2] - 融资资金关注基本面底部改善且有主题催化的行业,如国防军工等 [2] - 私募基金调研聚焦医药、电子等大盘成长方向 [2] - 公募基金除加仓主题外,关注关税缓和下部分出口链补涨机会 [2] 关注点2:主动配置型外资净流出扩大,全球配置型基金仓位相对偏低 - 上期外资交易占比环比回落,5月8日 - 5月14日,配置型外资净流入21.8亿元,内部结构分化,主动配置型外资净流出扩大至7.2亿元,被动配置型外资净流入29亿元 [3] - 截至5月初,亚洲配置等区域型基金持续加仓A股,亚洲配置型基金的A股仓位回升至2020年以来89%的分位水平,全球配置型基金仓位低于去年9月水平 [3] 关注点3:产业资本对A股形成支撑 - 4月中下旬以来,ETF资金持续净流出四周,上周净流出263亿元,其中宽基ETF净流出192亿元 [4] - 产业资本对A股支撑增强,公司回购金额、回购预案规模趋势性回升,2025年单周回购规模均值68亿元高于2024年的43亿元 [4] 各类资金边际变化一览 散户资金 - 上周散户资金净流出408亿元,上期净流入银行、交通运输、石油石化等行业,净流出电子、机械设备、计算机等方向 [5][11] 杠杆资金 - 上周净流入24亿元,融资交易活跃度边际回升至9.1%,资金净流入机械、国防军工、医药行业,净流出计算机、汽车、电子等行业 [5][19] 公募基金 - 上周普通型、偏股型基金权益仓位环比基本持平,新发强度回落 [5][32] 外资 - 5.7 - 5.14,配置型外资净流入21.8亿元,其中主动配置型外资净流出7.2亿元,被动配置型外资净流入29亿元,5月初,区域和全球配置型外资对A股的仓位环比均有回升 [5][3] ETF - 上周股票型ETF持续净流出,宽基ETF净流出192亿元,行业中电子、国防军工、农林牧渔等行业净流入居前 [5][41] 险资 - 2025Q1,财产险公司中权益资产占资金运用比例回落至15.80%,人身险公司中权益资产占资金运用比例回升至13.09% [5][52] 资金流向周观察 二级市场 - 上期二级市场重要股东净减持43亿元,本周解禁市值306亿元,供给端压力环比小幅回升,上期二级市场股票回购金额73亿元,回购预案金额为52亿元 [65] 一级市场 - 上周一级市场募资金额环比回升,新增IPO 2支,募资16亿元 [83] QDII ETF - 上周QDII ETF净流出44亿元,主要净流出中国香港,溢价率环比小幅回落 [89]
中金:预计后续年内相对确定的南向增量约为2000-3000亿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5-10 15:22
南向资金动态 - 4月下旬以来南向资金流入明显放缓 4月23日起10个交易日中有5日净流出 与2月至4月中旬的快速大幅流入形成分化 [1] - 截至一季度末内地主动偏股型基金港股持仓达30.8%创历史新高 [1] - 预计年内南向增量资金约2000-3000亿港元 全年累计流入规模约8000-10000亿港元 [1] - 本周四个交易日南向累计净流入72.7亿港元 日均流入18.2亿港元(上周日均4.1亿港元) [2] - 个股层面美团、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获最多流入 腾讯、小米集团与中芯国际遭卖出 [2] 外资流动情况 - 主动外资流出扩大 A股净流出0.4亿美元(上周0.2亿美元) 港股和ADR净流出1.2亿美元(上周0.8亿美元) 专注中国与新兴市场基金流出较多 [3] - 被动外资转为流入 A股净流入2.6亿美元(上周流出4.3亿美元) 港股和ADR净流入3.7亿美元(上周流出0.5亿美元) 流入主要来自专注中国、新兴市场与全球市场的基金 [3] - 亚洲货币走强但长线外资未现明显流入迹象 [3] - 截至3月底全球主动基金持仓中国比例6.8% 低于基准1.21个百分点 较2月底6.5%小幅提升但低配程度扩大(2月低配1.16个百分点) 显示此前反弹以被动和交易型资金为主 [3]
恒生科技这轮到底涨的啥?
小熊跑的快· 2025-04-02 06:48
文章核心观点 - 港股科技指数走势受中国经济和全球资金(美国国债)影响,这轮大跌后是否有机会需综合考量内资和外资流向 [1] 内资情况 - 2024年9月16日至2025年3月末,南下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超3500亿港元,2025年1月单月净流入达1256亿港元创近四年新高,恒生科技指数从2024年9月低点4800点启动至2025年3月最高触及5800点,区间涨幅超20% [1] - 9月到现在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规模增加27.68亿元,较9月增加13.7%;恒生互联网ETF(513330)规模从120亿元增至180亿元,连续6日净申购超10亿元,保险机构申购多 [4] - 2020年以后新发基金有50%仓位可投资港股;保险资金多通过申购ETF或主动权益投资港股,个人投资者南下难以统计且2024年9月以来因A股小股票涨幅大南下不多 [4] - 2024年9.18 - 10.8,恒生科技指数ETF涨40%,2025年1.13 - 3.07涨幅39.5%;第一轮恒生互联网ETF涨幅39.8%,第二轮涨幅40%,后期两者溢价拉平,3月后互联网指数走势比恒生科技差 [5] - 从去年8月以来,85%以上交易日南下是净买入,2024.9.18到现在累计净买入7099.14亿人民币,2020年后发行的权益类基金总计规模约1.56万亿,能配置7800亿,减去已南下的7099亿,所剩大概还有2400亿 [7] 外资情况 - 2024年9月美债收益率降到10年期3.6%,很多long only资金流入港股,10.8日很多对冲基金卖出 [10] - 2025年1月第二轮部分外资回来,估计12月回来,但2.23日对冲基金几乎净流出,2.13开始外资未显示净流入,最近6周全球资金流出股市,最大担忧是4.2日关税 [11] 资金流向数据 - 每周资金流向:137亿美元流向债券,90亿美元流向现金,20亿美元流向黄金,1亿美元流出加密货币,7亿美元流出股票 [12] - 美银私人客户:管理资产3.9万亿美元,63.3%为股票,18.9%为债券,11.1%为现金,过去4周买入必需品、银行贷款、消费ETF,卖出医疗、股息、资源ETF [14] - 美银牛熊指标从4.3跃升至4.8,受全球股票指数广度改善、高收益债券流入、美银全球FMS现金水平低、信贷市场技术面非常乐观推动 [14] - 美银全球基金经理调查:过去2个月FMS现金水平低于4%,若2月FMS显示现金回升至4%以上,“卖出信号”将结束 [15] - 黄金:过去4年第6大流入(20亿美元),作为政策不确定性对冲;TIPS:2022年3月以来最大流入(10亿美元),作为通胀对冲;股票:10个月来首次连续流出(上周7亿美元);科技:有记录以来第2大流出(41亿美元);基础设施:2022年6月以来最大流入(5亿美元);欧洲:2023年1月以来最大流入(16亿美元);中国:有记录以来第3大流出(47亿美元) [17] 其他信息 - 保险资金配置主要看国债收益率,目前为1.7% [9] - 需等这周关税政策后再观察 [18]
踏空2000w是什么感受
猫笔刀· 2024-11-28 22:11
今天两市成交1.49万亿,继续徘徊在1.5万亿之下,1.5万亿要是搁上半年是高量能水平,但是放在9.24行情之后就是低量能水平,大盘如果连1.5万亿都达 不到的话很难走出像样的行情。 其实我思考过权重股这一年来低迷的原因,很大可能是外资在持续的净卖出导致的,之前权重股行情最好的那几年,也是外资净买入增持规模最大的那几 年。当时照着北上通道持仓榜前30闭着眼睛买都能赚钱,但从去年开始外资整体净卖出a股,权重股就不灵了。 今天市场中位数-0.1%,个股整体上表现比指数强,因为今天的市场风格又回到了以前的老样子,即小微盘股持续活跃,大盘股默默阴跌。 现在北上数据不实时更新,我看不到明细,只能凭感觉判断10月之后外资整体是流出的。其实都不用外资流出,只要外资不是净流入,权重股就不会好, 我以前打个一个比喻,a股的盘子就像一个漏气的轮胎,常年没人补漏,这么多年就是靠着外资和散户的资金流入一直撑着。外资跑了,散户不加仓,轮 胎慢慢就瘪了。 | 筛选 | 代码 | 名称 | 涨幅% | 现价 | | --- | --- | --- | --- | --- | | 1 | 1B0016 上证50 | | -0.60%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