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外资配置
icon
搜索文档
中金:港股持续活跃并领跑全球 谁是资金的主力和增量?
智通财经网· 2025-11-04 11:09
港股市场表现与流动性 - 今年以来港股持续活跃并领跑全球市场,呈现高度结构化的轮动行情 [1][2] - 市场整体活跃度明显抬升,年初至今日均成交额达2579亿港元,较2024年的1318亿港元接近翻倍 [2] - 港股表现得益于资产重估叙事及新消费、创新药等结构性机会的涌现 [2] 南向资金动向 - 南向资金大幅加码,日均流入规模达64.2亿港元,是2024年全年日均34.7亿港元的近两倍 [2] - 截至10月底南向资金累计流入1.26万亿港元,创年度历史新高 [2][4] - 南向资金成交占港股主板比例从2024年底的约25%一度攀升至最高接近40%,目前稳定在30%左右 [27] - 三季度后公募基金尤其是ETF占比明显提升,个人投资者可能取代保险资金成为主力 [2][31] 南向资金构成分析 - 主动公募基金港股持仓占比从去年底的25.7%提升至30.8%,但并非南向主力,年初至今净增量约800-1000亿港元,贡献南向总额的10-12% [29] - 被动公募基金(以ETF为主)港股持仓占比从去年底的30.4%提升至41.9%,年内净增量约2500-3200亿港元,贡献南向总额的25% [31] - 保险资金港股配置提升规模约3500-4500亿港元,贡献南向总额的25-35%,但三季度以来配置比例有所下滑 [33][34] - 余下约25-30%部分为直接开通港股通交易的个人投资者与私募基金等 [35] 海外资金动向 - 海外主动资金年初至今净流出港股97.4亿美元,但流出规模较2024年同期的112.5亿美元收窄,下半年流出速度显著放缓至周均1.5亿美元 [11] - 海外被动资金流入强劲,年初至今流入港股规模达269.4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128.1亿美元翻倍 [11] - 截至9月底海外主动资金配置中国市场比例升至7.2%的年内高点,低配幅度从7月的-1.61个百分点收窄至-1.39个百分点 [11] 海外资金结构分化 - 亚太除日本基金对中国市场的配置快速提升,目前已接近标配 [12][15] - 新兴市场基金和全球除美国基金的低配幅度持续加深,均超2个百分点 [12][17][18] - 资金流向呈现“二元化割裂”,亚太资金回流但欧美资金低配增加 [12] 外资前景影响因素 - 美联储“鹰派降息”给12月降息预期降温,导致“宽松交易”受挫,美债利率与美元指数抬升,阶段性影响外资回流 [20] - 中美关税谈判达成协议但缓和程度未大幅超出预期,对市场冲击力度有所减弱 [20][21] - 国内基本面是决定中长期外资流向的关键,近期除外需以外的主要经济数据走弱,政策大举发力的预期不强 [22] 南向资金前景展望 - 主动公募和保险资金后续增量空间相对有限,测算约为4500-6000亿港元 [38] - 主动公募部分假设港股比重提升至35%,后续空间约1000-1500亿港元 [38] - 险资部分假设港股占权益比例提升至20%,预计后续带来约3500-4500亿港元的增量 [38][39] - 个人投资者通过ETF入市的潜力与变数较大,三季度单季流入规模超2200亿港元,基准假设下四季度流入规模约1200亿港元 [41][42][43]
爆买!外资大举买入!
证券时报· 2025-10-15 20:09
北向资金三季度持仓总览 - 北向资金三季度末持有A股数量环比减少超150亿股,但由于市场行情向好,持仓市值反而增加近3000亿元 [2] - 持仓变动反映两大趋势:政策驱动下的估值修复和产业升级背景下的结构调整 [2] - 科技、新能源等成长板块被视为外资长期配置的重点 [2] 行业配置动向 - 以持股数量统计,截至三季度末,北向资金持股数量前五的行业为银行(174.02亿股)、电子(95.83亿股)、非银金融(74.76亿股)、电力设备(72.41亿股)和有色金属(63.27亿股) [4] - 三季度持股数量增加的行业有9个,其中农林牧渔、电子、环保、基础化工、综合、建筑材料行业获加仓幅度均超过10% [5] - 农林牧渔行业持股数环比增加2.64亿股至11.80亿股,增幅达28.87%,猪肉板块个股如正邦科技、牧原股份等获增持 [5] - 电子行业持股数环比增加18.21亿股至95.83亿股,增幅达23.45%,京东方A获增持6.58亿股,增持数量居首 [9] - 银行板块遭大幅减持69.75亿股,减持幅度达28.61%,石油石化、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等高股息板块持股数也明显减少 [10] 重点个股持仓分析 - 宁德时代为北向资金第一大重仓股,三季度持股数增加5392.29万股至6.61亿股,持股市值增加1125.82亿元至2656.59亿元 [13][15] - 贵州茅台为第二大重仓股,但三季度遭减持1182.54万股,持股市值减少145.64亿元至881.42亿元 [16] - 美的集团为第三大重仓股,持股市值716.48亿元,三季度遭减持4104.36万股,持股市值下降25.10亿元 [17] - 持股市值超400亿元的个股还包括招商银行(451.75亿元)、北方华创(418.37亿元)和汇川技术(405.95亿元) [17] - 北方华创、阳光电源、中际旭创等个股持股市值在三季度均获得显著增长,增幅分别达177.57亿元、187.39亿元和179.02亿元 [16] 外资对中国资产的观点 - 全球资本正对中国资产进行价值重估,驱动因素包括全球流动性格局重塑、中国经济韧性凸显以及新质生产力崛起 [19] - 瑞银集团首席执行官指出中国宏观政策精准发力和高科技领域快速发展正为市场注入信心 [19] - 高盛维持对A股和H股的超配评级,看好民企龙头、人工智能、"反内卷"及股东回报等投资主题 [20] - 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9月净流入中国股市的外资反弹至46亿美元,创2024年11月以来单月最高,2025年前9个月境外被动基金累计净流入180亿美元 [20]
加速配置人民币资产 外资看好A股长期机遇
新华网· 2025-08-12 14:31
市场表现 - 2月21日上证指数报3490.61点微跌0.001% 深证成指收13471.16点上涨0.09% 创业板指收2804.60点下跌0.79% [1] - 2022年三大指数处于下跌状态 上证指数下跌4.10% 深证成指下跌9.33% 创业板指下跌15.59% [2] - 2月以来上证指数上涨3.84% 深证成指上涨1.07% [2] 外资机构观点 - 贝莱德基金对2022年中国股市前景持乐观态度 预计经济从二季度重新企稳 [2] - 高盛认为A股可投资性增强 因资本市场开放改革 投资渠道拓宽 产品丰富及市场结构演变 [2] - 汇丰银行指出投资者对中国股市过于悲观 蓝筹股估值具有吸引力 [3] - 瑞银上调中国评级至增持 新兴市场战略团队看好阿里巴巴等中国互联网公司 [3] - Bernstein报告认为中国新增社会融资将增长 股票估值具吸引力 存在选股机会及外资流入 [3] 外资配置状况 - 北向资金持股市值达25827.59亿元 占A股总市值比例不足4% [4] - 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债券比例不足5% [4] - 2月北向资金净买入48.24亿元 实现连续16个月净买入 [4] 估值水平 - 沪深300指数动态市盈率为12.59倍 处于近十年相对偏低水平 [4] - 美国标普500指数市盈率约为25倍 [4] 经济基本面支撑 - 1月制造业PMI为50.1% 连续3个月稳定在50%以上 [5] - 采购量指数 新出口订单指数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环比回升 [5] - 国家发改委表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特点未变 有能力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5] 政策支持 - 十二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政策通知 [6] - 中信证券认为稳增长政策扩大涉及面 制造业升级和新基建助力投资 服务业纾困推动消费企稳 [6] - 中金公司表示稳增长政策超预期对市场影响积极 政策落地有利于增长预期改善 [6] 市场属性 - A股估值偏低 中国是唯一具有货币扩张空间的主要经济体 有望获得全球资金流入 [6] - 在全球货币紧缩背景下 A股市场表现出避险属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