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融合
搜索文档
瑞银报告:香港楼市正处于转折点 料3-5年内回升
智通财经网· 2025-11-24 11:45
智通财经APP获悉,瑞银发表研究报告指出,香港住宅市场正处于转折点。报告引述中原集团创办人施 永青的观点,认为香港住宅物业市场将在未来3至5年进入上升周期。报告指出,住宅市场复苏主要受以 下因素支持:一、新盘及二手住宅成交量强劲回升;二、私人房屋供应已见顶。 对于公共房屋供应增加,报告认为这将减少政府对私人市场的干预需要,有助维持社会稳定。由于公共 房屋的目标群体与私人住宅买家并不重迭,预期供应增加不会影响私人住宅需求。 在大湾区融合方面,报告指出香港楼市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具有差异化优势,包括:产权保护、资金自 由流动、与美元挂钩及低税制。因此,预期内地投资者对香港物业的需求将保持强劲,特别是大学区附 近的物业具有较高投资潜力。 零售方面,报告指出该行业因电子商务而面临结构性挑战,餐饮业虽然仍具韧性,但整体租赁需求疲 弱。相比之下,写字楼市场在资本市场最近改善的支持下,已出现复苏迹象。预期商业物业将逐步改 善,但仍需留意宏观经济及全球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 报告称,在内地人才及学生持续流入带动下,香港住宅空置率维持在约4%的低水平,租金增长稳健, 反映住宅需求仍然强劲。供应方面,由于发展周期较长及近年土地销售 ...
(粤港澳全运会)十五运会“新鲜事”拉升湾区“向心力”
中国新闻网· 2025-11-17 14:57
赛事协同与湾区融合 - 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全运会,赛事共办、场地共享、人员互通,拉升湾区“向心力”[1] - 马拉松选手一脚跨越深港两城,自行车手疾驰于港珠澳大桥串联的粤港澳三地赛道,体现跨境赛道无缝衔接[1][2] - 从7秒“刷脸”通关的技术突破到三地健儿并肩竞技,细节彰显大湾区在基础设施硬联通和制度规则软衔接方面的融合成就[2] 体育交流与文化认同 - 港澳与内地体育人赛场内外持续互动合作,如香港选手何诗蓓与内地选手李冰洁赛前互勉,澳门女排选手赛后与国手朱婷合影[2] - 群众赛事中舞龙舞狮、武术、龙舟等富有岭南传统文化韵味的项目展开,粤港澳联队在舞龙舞狮南狮自选项目决赛中以高分夺冠[2] - 粤港澳联队表演中精心设计三朵发光的花——广东木棉花、香港紫荆花、澳门莲花,象征三地共同绽放的力量[2] 全民参与与设施利用 - 更多普通百姓从观众变为参与者,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田径场二层打造成24小时全民运动健身平台[2] - 香港充分利用现有场地承办赛事并持续开放给市民使用,澳门在海滨休憩区、单车径、郊野公园等安置运动器材供市民使用[2] - 81岁的香港队选手张耀钊参加群众比赛乒乓球项目,自称“地地道道的大湾区人”,体现“大湾区人”身份认同的生长[3]
视频丨从赛事“小联通”看湾区“大联通” 在这里感受融合向未来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14 10:49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11月8日上午,第十五届全运会一项跨越粤港澳三地的比赛——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赛进行,这是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自行车赛事,100多名运动员在骑行 中6次穿越口岸,却无需1秒停顿。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体育盛会,从"无感通关"的跨境赛事到"刷脸"通关的便捷观赛体验,大湾区正以体育赛事为媒,推动三 地规则衔接、通关便利、设施联通等水平不断提高。 除了运动员比赛中的"无感通关",多个口岸都为全运会打造了"绿色通道",在香港,所有已登记的赛事注册人员,可以通过16条"专属出入境通道",解锁7 秒刷脸、丝滑通关的体验。 湾区融合向未来 运动员和观众丝滑通关的背后,其实是大湾区如今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和规则机制的"软联通",而这样的联通也在不断延伸。 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串珠成链,广深港高铁"公交化"运营,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和"一小时生活圈"正从蓝图走入现实。 "粤车南下"香港政策11月15日将实施,内地居民驾车到香港国际机场、往来粤港两地经商、就业、探亲、旅游等都将更加方便。"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 落地实施以来,"北上"港澳单牌车已超过768万辆 ...
勇立潮头大湾区丨细节拉满!十五运会开幕式藏满湾区融合彩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11 17:50
开幕式科技与文化融合 - 开幕式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海洋主题水舞台举行,运用AIGC醒狮、AR龙舟、全息英歌等科技手段呈现文化表演[2] - 巨大的同心圆主舞台寓意粤港澳三地同心,大部分节目由粤港澳三地联合完成[2] - 粤剧、咏春、鳌鱼等岭南符号与机器人同台,广绣、嵌瓷非遗元素在光影中流转,实现千年岭南文化与前沿科技交融[3]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合作 - 总台大湾区之声同步推出粤语转播,以亲切乡音传递融合暖意[2] - 建筑装置《光・花・聚》以三枝同根主干上的木棉、洋紫荆、莲花象征粤港澳三地同根同心[3] - 设置跨境公路自行车赛、跨境马拉松,选手通过港珠澳大桥、深圳湾大桥实现无感通关,在连接三地的赛道上竞技[3] 体育盛会的深层意义 - 十五运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既是竞技舞台,更是同心的宣言[2][4] - 体育盛会通过运动员的击掌相庆与并肩协作,不断续写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新篇[4]
两种制度+3个关税区+19个赛区 激情全运会助力湾区融合“加速度”
央视网· 2025-11-10 17:12
办赛模式创新 - 开创多中心、分布式办赛新模式,比赛项目分布在粤港澳大湾区19个城市 [1] - 首次由广东、香港、澳门三地联合承办,为全运会办赛史上的创新实践 [3] - 通过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确保办赛顺畅高效 [3] 跨境赛事与技术应用 - 首次设置跨境赛事项目,如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和深港马拉松赛 [3][6] - 在约230公里的自行车赛道上,运动员可6次无间断通过港珠澳大桥三地口岸,实现无感通关 [3] - 应用人脸识别、前置查验等技术手段,实现不踩刹车的无感通关体验 [3] - 首创前置查验、封闭运作、无感通关新模式,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新举措 [7] 赛事规模与公众参与 - 群众赛事扩容至23个大项166个小项,比往届大幅增加 [12] - 赛事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市民热情高涨,民众对家门口的全运会充满期待 [6] - 公众期待项目包括舞龙舞狮、三地自行车比赛、乒乓球等,认为体育是大湾区发展的链接桥梁 [9] 绿色低碳与成本控制 - 优化场馆利用,90%以上竞赛场馆利用现有场馆改造升级 [12] - 在全运会史上首次实现不新建大型场馆,有效降低办赛成本 [12] - 采用光伏发电实现场馆自发自用,绿色简约理念贯穿办赛始终 [12] 区域融合与发展意义 - 赛事展示了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十九个赛区下人员物资等要素的高速便捷流动 [1] - 向世界展示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的生动实践 [1] - 为大湾区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全运经验 [7][14] - 助力粤港澳携手向世界讲好湾区故事、中国故事 [14]
破局全球化:香港为科创企业插上资本和技术的翅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6 11:25
文章核心观点 - 在全球化与大湾区融合背景下 科创企业面临重大出海机遇 香港被定位为独特的全球化枢纽 旨在为内地企业全球化提供资本与技术助力 [1] 圆桌对话背景与目标 - 圆桌对话聚焦于香港作为全球化枢纽的角色 汇聚顶尖投资人 科创领袖与资深学者 [1] - 对话目标是为内地企业的全球化之路破局 探索借助香港获得资本与技术支持的腾飞路径 [1] 事件信息 - 圆桌对话举行时间为2025年11月6日11:00 [2]
聚焦大湾区|“三向奔赴”:粤港澳“三联通”为全运会夯基垒台
新华社· 2025-11-06 10:25
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 - 港珠澳大桥自2018年10月开通至2024年10月22日,累计通行旅客超过9334万人次,车辆超过1942万辆次 [1] - 粤港澳大湾区已有6条跨江跨海通道建成通车,包括2024年新开通的深中通道和黄茅海跨海通道 [2] -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和第五跑道于2024年10月30日投运,成为中国民航首个拥有五条商用跑道的机场 [2] 第十五届全运会跨境赛事规划 - 第十五届全运会自行车(公路)赛男子个人赛路线全长230公里,选手将从珠海出发,途经澳门和香港,再返回珠海,首次利用港珠澳大桥作为赛道 [1][2] - 由深圳承办的田径马拉松将利用深圳湾大桥跨越深港两地,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马拉松赛事 [2] - 全运会和残特奥会将分别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和12月8日至15日举行,是粤港澳首次联合承办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 [1] 大湾区一体化“软联通”措施 - 公路自行车赛运动员在230公里赛道上可享受6次无间断“不踩刹车”的通关体验 [3] - 为参赛代表团设立“专用通道”实现“团进团出”,为持票观众开通“绿色通道”并实现出入境证件“全国通办” [3] - 通过优化路线、竞赛组织、监管互认和信息互通等方面的合作,达到提升大湾区整体竞争力和促进民心交流的“心联通”效果 [3] 体育赛事促进区域融合与青年交流 - 约500名粤港澳青年参与了在南沙举行的迎全运健康跑活动,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4][5] - 体育赛事促进了三地在体育、人文、经济等领域的合作发展,并加强了三地青年的情感联结 [5]
专访霍启山:敢为人先,以体育为纽带推动大湾区融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08:45
十五运会的经济与产业意义 - 十五运会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全国性体育盛事,被视为撬动区域经济联动和促进经济转型的关键契机 [1][2] - 赛事旨在将人流转化为产业增量,通过打造“赛事—文旅—消费”生态链,把“赛事主场”升级为“文旅消费主场” [1][2] - 例如广州已发布全运之年50条精品旅游线路,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主题产品,以把握赛事契机展示城市形象并促进文旅消费 [2] 大湾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策略 - 大湾区将借助全运会契机,从建设区域协同比赛体系、体育科创中心、高水平体育人才高地等方面促进三地体育领域合作 [3] - 对“9+2”城市因地制宜探索特色体育城市定位:广州发展国际体育赛事中心(羽毛球、足球、马拉松),深圳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网球、电子竞技),香港打造国际体育盛事之都(橄榄球、足球、水上运动),澳门建设体育之城(赛车、乒乓球) [3] - 未来三地计划共同引进足球、篮球、网球等高水平国际大型赛事,探索举办世界杯等世界性运动会的合作机制,并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联赛 [4] 赛事经验复用与产业融合 - 十五运会跨地域协作机制可延伸至文旅项目合作,例如开发大湾区体育旅游路线,让旅客体验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和深港马拉松赛等跨境赛事路线以带动区域消费 [4] - 赛事运营中应用的数字化工具未来可升级为常态化平台,为文体旅长期发展提供助力 [4] - 场馆等硬件设施将进行赛后转化以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探索“赛后再利用”模式 [4] 体育人才培养与资源共享 - 澳门霍英东基金会与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合作发起“霍英东体育强基计划”,目标在未来四年(2025-2028)重点培养1000名基层教练员 [6] - 计划通过系统化培训、国际化交流与产学研资源整合,巩固体育人才培养基础,并促进港澳与内地教练员深度交流 [6] - 推动广东省体育专业院校协同港澳院校,以足球、羽毛球、跳水等项目为重点建设高水平体育实验室,探索运动员模型并开展技战术分析 [7] - 建议共享场地资源,利用香港短缺而广东丰富的优质场地开展训练,并推动跨境青年训练营和体育产业实习计划 [7][8] 青年融合与区域协同效应 - 十五运会期间青年跨城流动将创造“1小时生活圈”体验,有助于打破地理与心理边界,促进身份认同和“湾区人”意识 [1][8] - 跨境志愿者认证、三地联合培训等机制可为未来教育、就业等领域协同积累经验,成为制度创新试验场 [8] - 体育将作为持续促进三地青年共创、共学、共赢的桥梁,并通过“一程多站”体育旅游路线深化融合 [8] 粤商精神与制度创新 - “敢为人先”的粤商特质在当下体现为敢于突破制度壁垒、推动规则衔接,例如促进粤港澳三地规则融合 [1][9] - 新时代粤商精神强调在制度创新、科技应用和社会价值创造中开拓新路,超越传统思维 [9]
澳门中银协助广东成功发行25亿元地方政府债券
中国新闻网· 2025-08-27 17:17
债券发行概况 - 澳门中银作为独家全球协调人协助广东省人民政府在澳门成功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规模达25亿元[1] - 债券包括2年期蓝色债券票面利率1.63%规模5亿元3年期十五运会及横琴建设主题债券票面利率1.75%规模15亿元5年期绿色债券票面利率1.85%规模5亿元[3] 投资者反应与认购情况 - 发行受到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多国投资者关注认购类型包括货币当局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资管机构等[3] - 订单簿峰值规模达118亿元认购倍数达4.72倍刷新广东省政府在澳门发债的最高认购纪录[3] 资金用途与认证标准 - 募集资金用于支持十五运会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珠三角地区绿色及蓝色发展战略[3] - 蓝色及绿色债券同时满足中欧《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中国《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和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并取得香港质量保证局认证[3] - 蓝色债券为广东省离岸市场首次发行用于大湾区可持续水资源及污染防治项目绿色债券用于清洁交通及可再生能源项目[3] 战略意义 - 债券发行体现大湾区融合背景下广东省政府对粤澳协同发展的高度重视对澳门特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持续支持[4] - 发行推动澳门现代金融业尤其是债券市场优化扩容[4]
中国银行牵头协助广东省政府在澳门发行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等主题地方政府债券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7 16:07
债券发行概况 - 广东省政府于8月26日在澳门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 规模25亿元 [1] - 中国银行连续第五年担任独家全球协调人 协助完成发行工作 [1] - 债券分为三品种:2年期蓝色债券5亿元票面利率1.63% 3年期全运会及横琴主题债券15亿元票面利率1.75% 5年期绿色债券5亿元票面利率1.85% [1] 投资者反应与认购情况 - 吸引新加坡 马来西亚 泰国 印度尼西亚 中国香港 中国澳门等多地投资者参与 [1] - 投资者类型包括货币当局 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 资管机构等 [1] - 订单簿峰值规模达118亿元 认购倍数4.72倍 创广东省政府在澳门发债最高认购记录 [1] 资金用途与战略意义 - 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 珠三角地区绿色及蓝色发展战略 [1] - 蓝色债券系广东省政府离岸市场首次发行 用于大湾区可持续水资源及污染防治项目 [1] - 绿色债券用于清洁交通及可再生资源项目 [1] - 发行体现大湾区融合背景下对粤澳协同发展的重视 对澳门经济多元化的支持 以及对澳门债券市场扩容的推动 [2] 认证标准与金融合作 - 中国银行作为独家绿色和蓝色结构顾问 协助债券取得香港品质保证局绿色认证 [2] - 绿色及蓝色债券同时符合中欧《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 中国《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和香港金管局《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 [2] - 中国银行未来将继续发挥跨境业务优势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