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链补链强链

搜索文档
钢铁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日照重点做好“三篇文章”
齐鲁晚报网· 2025-07-31 23:46
钢铁产业发展战略 - 支持山钢日照公司 日钢集团两大链主企业做大做强 推动日钢集团装备升级改造及数智转型等项目建设 打造4000万吨级沿海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 [2] - 开展冶金装备 环保服务 工程机械 海工装备 仓储物流等业态招商引资 组织我为企业找市场 融链固链等对接活动帮助企业扩圈合作降本增效 [2] - 推动钢铁产业与汽车 家电等装备行业沟通合作 与物流运输 信息技术 商务配套等行业深度融合 [2] 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 - 支持链上企业建设国家级技术中心 院士工作站等高能级技术创新平台 采用揭榜制 赛马制 组阁制等方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壁垒 [3] - 按照增厚 压薄 加料 涂层思路引导产学研合作 加大下游用钢领域研发力度优化产品结构 提升高端产品研发和转化应用能力 [3] - 国鑫箔材0.01毫米手撕钢突破卡脖子技术 通用焊接技术公司年产焊材45万吨 焊接机器人5000台套打破欧美日韩技术垄断 [1] 绿色低碳与数字化转型 - 聚焦双碳战略研发应用碳捕集 利用与封存等节能低碳技术 完善绿色制造国家 省 市三级梯度培育机制 [3] - 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 培育建设数字车间 智能工厂和工业互联网平台 [3] - 引导绿色园区 工厂全面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 [3]
甘肃金昌:前五月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逾四成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8 07:07
招商引资成果 - 前5月实施招商项目129项 实际到位资金15329亿元 同比增长4219% 增量4548亿元 [1] - 近两年签约项目资金到位率达7952% 显示强劲项目转化能力 [1] 产业体系与招商策略 - 围绕"2+4"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焦延链补链强链 招商模式从"地毯式"转向"靶向式" [1] - 制定引大引强引头部年度计划 细分产业链专班责任清单 修订考评奖励机制 [1] - 创新绘制产业招商图谱 动态更新招商宣传片、《产业招商蓝皮书》及《投资指南》 [1] 项目落地管理 - 将项目分为四类并用绿蓝橙红四色标记 实行分级包抓动态跟踪 [2] - 与金川集团协同谋划37个产业链项目 开展联合招商10余次 落地金川(河西堡)百万吨危险废物处置等项目 [2] - 驻点招商对接163家目标企业 推动高能数造全固态电池干法制造示范基地等项目签约 [2] 项目质量与服务机制 - 严格执行产业准入/土地利用/环保等多维度评估机制 [2] - 依托21个细分产业链招商专班 强化重点项目"包抓联" 破解落地梗阻 [2] - 推行"一单清告知+一站式代办+全周期跟踪"模式 运行24小时微信群代办机制 [2] - 年内为113家企业代办手续234件次 包括叶林环保科技等项目 [2]
湖北宜化32亿收购宜昌新发投获批 补链强基进一步巩固核心竞争力
长江商报· 2025-05-21 07:34
收购资产获批 - 湖北宜化以32 08亿元现金收购宜昌新发投100%股权方案获宜昌市国资委原则同意[1]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间接控制新疆宜化39 403%股权 合计持股比例从35 597%提升至75%[1][3] - 此次收购旨在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并提升资产质量 2024年公司营收169 64亿元 归母净利润6 53亿元[1][4] 资产重组背景 - 新疆宜化曾因2017年安全事故导致湖北宜化巨亏51 52亿元 2018年以10 40亿元转让80 10%股权给宜昌新发投[2] - 2022年通过债转股增资10亿元持股比例恢复至35 597% 2023年宜昌新发投无偿划转25%股权后持股降至39 403%[3] - 重组后公司将新增尿素60万吨/年 PVC30万吨/年 烧碱25万吨/年 煤炭3000万吨/年产能[3] 战略整合效果 - 交易将形成完整化工上下游产业链 强化尿素 PVC 氯碱产品规模与成本优势[4] - 新增煤炭开采业务可保障原料供应 构建更稳定盈利模式[4] - 公司近三年累计投入超50亿元战略转型 完成35亿元沿江化工企业搬迁改造[5] 控股股东支持 - 宜化集团计划6个月内增持2-4亿元公司股份 近两年已累计增持444 07万股(5010 34万元)和1 69亿股(1 61亿元)[5][6] - 集团此前参与5亿元定增 累计支持金额超9亿元 彰显对公司发展信心[6] - 宜化集团拥有27亿吨矿产资源储量 年开采能力4000万吨 是全球最大多元醇生产基地[5] 主营业务布局 - 公司聚焦化肥化工主业 2024年尿素 磷酸二铵 PVC产能分别为156万吨/年 126万吨/年 84万吨/年[2] - 已形成"磷矿-磷酸-磷肥-精细磷化工"和"盐矿-氯碱-精细氯产品"两大产业链[5] - 作为中国首家氮肥类上市公司 公司是亚洲最大化肥制造商和氯碱化工企业[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