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开源与闭源之争
icon
搜索文档
大模型落地企业端:开源闭源之争未终结 | 海斌访谈
第一财经· 2025-08-08 16:53
行业应用与商业化进展 - 2025年上半年大模型行业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DeepSeek在企业层面完成AI技术"扫盲",但阿里巴巴、阶跃星辰、百度等企业在商业化进程中领先,已跑通业务流程 [1] - 企业端对大模型需求敏感,10%效率提升可显著影响企业竞争力,企业管理层已形成付费意愿 [5] - 亚信科技2025年上半年AI大模型应用与交付业务收入达2600万元,同比增长76倍,已签订单金额7000万元,同比增长78倍 [3] - 阿里巴巴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三位数增长,公共云收入受AI需求带动加速 [3] - 阶跃星辰2025年商业化收入目标冲击10亿元,主要收入来自企业端,合作方覆盖头部手机企业(50%市占率)及汽车企业如吉利 [4] 开源与闭源模式对比 - 开源模型在中国形成风潮(阿里巴巴、百度等均有开源模型),但企业落地时仍面临开源与闭源路线之争 [1][7] - 开源模型免费但缺乏原厂支持,迭代速度慢,企业私有化部署时需自行适配业务场景,成功率低(30%-60%放弃率) [8] - 闭源模型迭代速度快且提供原厂支持,阶跃星辰副总裁认为闭源才能支撑健康商业模式 [8] - 阿里巴巴同时布局开源与闭源,拥有中国最大开源模型家族,客户包括宝马、中国联通等 [3] 商业模式与竞争格局 - 定制化交付模式被阶跃星辰视为不健康,AI 1.0时代定制化项目技术复用性低且成本线性增长,大模型价格战加剧该问题(单项目报价从1000万降至20万) [8][9] - 科技大厂通过低价API策略(如买云送模型)挤压初创企业生存空间,token收费模式难以为继 [9][10] - 阶跃星辰采用"超级模型+超级应用"双轨策略,认为模型能力决定应用上限,应用反哺模型迭代 [4] - 亚信科技通过行业解决方案(能源电力、工业制造等)构建标杆案例,与阿里云累计共建近百个项目 [3]
李开复:中美大模型竞争关键在于开源与闭源之争
格隆汇APP· 2025-07-17 19:06
生成式AI与AI 2.0 - 生成式AI驱动的AI 2.0是未来5到10年最重要的技术领域,将快速走出实验室并赋能千行百业[3][8] - AI 2.0时代全球GDP增长幅度将超过PC和移动互联网时代[4] - 大模型智能每年提升30个百分点,推理成本每年下降10倍,为AI-First应用爆发奠定基础[8] 技术范式转变 - 预训练Scaling Law已失效,万张GPU集群算力提升仅2倍,高质量训练数据面临瓶颈[9] - 推理阶段Scaling Law成为新范式,推动大模型智力加速成长[10] - DeepSeek开源慢思考推理模型性能媲美顶级闭源模型[11] 中美AI竞争格局 - 中国在开源模型路径上赶超美国,工程能力和创业者拼劲突出[13][15] - 竞争核心是开源与闭源路线之争,中国选择开源可能带来全球生态红利[16][17] - 美国在2B/2C付费能力上占优,但闭源路线可能使其失去竞争优势[14][16] 投资标的分析 - 英伟达仍是稳妥投资标的,其芯片技术对预训练和无人驾驶等领域不可或缺[19][20] - 微软是美国科技七巨头中优选,因其创新投入和清晰的盈利模式认知[22] - 英伟达面临中国市场准入等潜在风险,微软增长空间受限于大体量[21][22]
图灵奖得主杨立昆:中国人并不需要我们,他们自己就能想出非常好的点子
AI科技大本营· 2025-06-02 15:24
大语言模型的局限性 - 当前大语言模型仅擅长信息检索和已有解决方案的复述 无法进行真正的抽象思考、推理和规划 [3][5][6] - 模型通过统计规律生成答案 本质是模式匹配游戏 无法创造新事物或提出正确问题 [5][6][18] - 训练数据已达边际效益递减 天然文本数据接近耗尽 合成数据成本高且回报有限 [11][13][14] AI发展的新范式方向 - 未来AI系统需具备理解物理世界、持久记忆、推理和规划四大核心能力 [29][37][38] - JEPA架构通过非生成式方法学习世界抽象表征 可预测物理规律并实现真正规划 [44][47][49] - 视频数据训练比纯文本更高效 儿童通过10^14字节视觉数据即可掌握基础物理规律 [36][37] 开源与闭源竞争格局 - 开源生态创新速度显著快于闭源 全球协作可加速技术突破 [50][53] - DeepSeek案例证明中国团队具备独立创新能力 2015年ResNet论文成为全球被引最高单篇论文 [3][53] - 实际部署中开源模型成本更低且可控 Llama等开源引擎正被广泛采用 [51] 行业投资与商业化前景 - 当前AI投资主要用于推理基础设施扩建 而非短期技术突破 [19][20] - 消费级AI应用已获验证 Meta AI用户达6亿 但企业级部署仍面临可靠性挑战 [21][24] - 专家系统历史表明AI需避免过度炒作 新范式需3-5年才能成熟应用 [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