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创新

搜索文档
2025南京软件大会开幕
南京日报· 2025-06-18 09:49
南京软件大会核心内容 - 2025南京软件大会以"工业软件赋智 开源创新赋能"为主题,聚焦工业软件、信创产业和关键软件新赛道 [1] - 南京正推动软件产业增强创新动能、赋能千行百业、完善产业生态,目标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 [1] - 江苏省工信厅将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企业,优化产业生态,加快培育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集群 [1] 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 - 南京作为工信部重点支持的中国软件名城,具备扎实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应用场景 [2] - 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将整合资源,加强标准研究,推动应用体系构建,支持南京建设万亿级产业集群 [2] - 江苏省聚焦"1650"产业体系建设,推动软件产业繁荣发展 [1] 大会成果发布 - 开幕式发布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紫金指数(2025) [2] - 展示开源软件、EDA软件、工业软件等领域创新成果 [2] - 启动工业软件中试验证应用场景全国征集工作和"工业软件看南京"系列活动 [2] - 签约一批软件产业重点项目和合作协议 [2]
第三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6月13日举办
长江日报· 2025-06-06 08:35
大会概况 - 武汉将于6月13日举办第三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主题为"慧聚江城 数智领航" [1] - 大会设置1场主论坛、6场分论坛和1场软件互动市集,通过趣味方式展示软件技术 [1] - 大会亮点包括中部六省签署工业软件合作协议、聚焦人工智能影响、首次设立工业软件喻家山论坛 [1] 产业发展现状 - 武汉软件产业收入2024年突破3500亿元,增速连续3年居全国14座软件名城之首 [2] - 2024年一季度武汉软件产业营收同比增长15.08%,增速领跑全国 [2] - 东湖高新区软件产业规模占全市65%以上,聚集超过40万软件研发人员 [2][3] - 东湖高新区孵育出国产操作系统和数据库龙头企业,是全国唯一实现此成就的高新区 [3] 未来发展规划 - 武汉计划到2030年实现软件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2] - 光谷重点布局AI大模型和开源生态建设,对标杆企业最高支持5000万元 [3] - 光谷对开源生态建设提供全方位奖励,最高可达3000万元 [3] - 光谷设置产业集群重大项目支持,最高金额达1亿元 [3] 产业转型特征 - 武汉软件产业从外包主导转向自主创新,从"打工仔"模式蜕变为"创新者"角色 [1] - 产业重点发展工业软件、基础软件,培育网络安全、地理信息和智能汽车软件三大特色领域 [2] - 光谷形成1个万人级研发中心(华为武研所)和多个千人级研发中心(小米、金山等)的研发体系 [3]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全国政协专题协商会发言摘编
人民日报· 2025-05-15 06:17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 各地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加速升级改造,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科研组织模式改革释放创新活力 [1] -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关注原创性不足和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等问题 [1] - 建议加快开发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等重大应用场景,加强开放场景建设促进技术与市场结合 [1] - 建议强化企业在重大科技任务中的地位,增加企业牵头重大项目比例,深化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建设,改革评审模式增加企业发言权 [1] 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 - 建议聚焦化学智能、高能物理、生物育种、新药创制、材料科学、量子科技等领域部署科研攻关任务 [3] - 建议推进集成电路、生物科技、未来能源、脑机接口等高价值应用场景落地 [3] - 建议强化学科交叉融合与复合型人才引育,倡导开源创新降低使用成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转化 [3] - 建议建立跨学科研究平台推动基础理论突破与产业场景落地 [3] 开源创新发展 - 建议支持中国原生开源项目发展,探索市场化策略机制 [4] - 建议鼓励开源创新联合体发展,完善公益基金会制度机制,开发各类开源创新服务项目 [5] - 建议提升开源服务平台建设水平,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引导作用,协作共建共享更高水平开源平台 [5]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通过"聚散协同"模式形成核心技术底座并散发到各行各业,构建"源头创新-核心底座-产业应用"良性循环 [6] - 建议鼓励建设基础理论扎实、技术平台强的科研队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6] - 建议以制度保障长远攻关,建立政府、科研单位和企业共融体系,带动融通形成新质生产力 [7] 低空经济发展 - 建议持续推动空域管理改革,优化空域使用管理方式,简化飞行计划申报流程 [11] - 建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的低空基础设施 [11] - 建议拓展无人驾驶航空在产业服务、城市管理、应急救援等方面应用,支持低空物流、城市交通和低空文旅业态 [11] - 建议创新安全监管,构建新型智能化监管体系,建设自主可控的低空通信网络 [11] 科技金融创新 - 建议商业银行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订单合同贷等差异化产品,构建多层次产品矩阵 [16] - 建议加速数字化能力建设,构建科技企业专属服务通道和动态风控模型 [16] - 建议强化投资回报与资金退出机制,通过多元路径实现银企价值共生 [16] - 建议加强多方协同与资源整合,搭建科技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和风险补偿资金池 [17] 新能源汽车发展 - 建议以科技创新提升供应链韧性,巩固国内市场做好内循环,加强区域合作做好外循环 [18] - 建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技术自主可控,提升智能化水平,加强产学研融合 [18] - 建议推动汽车与信息产业、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低空经济、具身机器人等未来产业融合 [18] - 建议推动品牌强国建设,树立中国汽车科技、环保新形象 [19] 6G技术发展 - 建议推进6G标准演进发展,加快6G"黑科技"在5G网络上先试验应用 [14] - 建议打造6G国家级创新平台,突破核心技术,促进"通感算智空天地"交叉创新 [15] - 建议打造"6G+AI"示范区,推动AI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等信息消费普及 [15] - 建议提前谋划基础设施战略布局,合作探索智慧海洋、智慧深空等创新场景 [15] 产学研协同创新 - 建议推动院校与企业共建科技成果产业化共享平台,设立政府专项风险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 [14] - 建议建立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考评激励体系,增加科技创新能力、技术突破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考核指标 [14] - 建议高校动态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深化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 [23] - 建议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23]
开源的中国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5-06 16:23
朱其罡1* 张国锋2 竺彩华1 张艺3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全球开源协作研究中心 2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开源创新与数字治理研究院 3 广东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 中国快速经历了工业化、信息化步入数字经济时代,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叠加以知识为代表的非排他性的生产要素,外加以开源为特征的协作关系 可能构成全新模式。从开源创新社会实践看,开源缺乏理论准备、制度准备和人才准备。中国应抓住历史机遇完成与之适应的理论探索。开源开放也有条件 让中国打造数字经济全球合作共享共创新范式。文章从理论构建、文化融合、国际合作、国家创新体系4个方面,系统探讨了开源为特征的中国经济文化发 展融合与创新的路径。 一、以理论占据优势: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开源经济学研究 开源创新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创新实践,催生新的经济理论;开源在推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快速转型,这一过程可能持续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需要 做好理论准备、制度准备、人才准备。2024年10月,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召开了全国首次开源学术会议。与会观点包括:数字经济的生产要素特性已发生 根本性变革,知识要素的非排他性、协同创新的网络效应、人工智能(AI)驱动的知识重构等特征彻底改 ...
武汉有了开源开发者专属“大本营”
长江日报· 2025-04-29 08:39
开源创新联盟成立 - 武汉开源创新联盟正式成立,同步举行"开源创新中心"授牌仪式、"武汉市十大优秀开源软件项目"和"武汉市优秀开源社区"证书颁发及专家委员会聘书颁发环节 [1] - 开源软件通过"群智范式"最大化创新可能性,开发者越多、产品生态越丰富、社区发展越蓬勃越容易推动创新和迭代 [1] - 武汉拥有90余所高校,每年输出大量计算机专业人才,还有多个开源生态雏形和众多开发者,具备开源创新的深厚基础 [1] - 联盟理事长表示将整合政府、高校、企业和社区资源,助力武汉打造全国开源人才聚集高地和行业开源应用示范高地 [1] 政策支持 - 武汉印发《关于促进武汉市开源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是全国城市中首个公开发布的体系化开源建设方案 [2] - 《武汉市关于进一步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首次单列支持"开源生态",对优秀开源软件项目、捐赠优质开源项目、建设有影响力的开源社区给予奖励和补助 [2] 开源领域发展 - 近期武汉在开源领域动作频频,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汉举办的AI开发者大会上评价武汉"开放包容、高校云集、活力涌动、场景众多",寄语武汉成为"开发者之城" [1]
知识产权治理如何适应开源创新
经济日报· 2025-04-15 06:01
文章核心观点 完善与开源创新趋势相适应的知识产权治理体系,促进知识产权流转和商业化,是新时代科技治理关键命题,需应对开源创新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索中国方案推动全球治理规则建立 [1][5] 开源创新发展现状 - 全球开源项目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在知识共享、技术扩散、产业赋能等维度催生出“裂变效应” [2] - 开源创新在具身智能、大模型、6G、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领域异军突起,成为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急先锋” [1] 开源创新案例 - 宇树科技选择开放兼容电驱动架构,整合产业链资源,将机器狗整机成本从40万元压缩至万元级,2024年销量达2.37万台,市占率达69.75%,远超依赖封闭生态的美国波士顿动力 [2] - 本源量子将超导量子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模块开源,使高校科研团队无需千万元级设备投入即可开展研究,国内量子计算专利申请量实现年均150%增长 [2] - 中芯国际与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企业通过共享专利技术和深度协作,在高端设备国产化方面取得显著突破 [3] - DeepSeek采用“核心算法保密 + 应用层开源”策略,其开源模型在多领域形成垂直解决方案,大幅缩短产品研发周期 [3] - 华为昇腾社区汇聚开发者超50万人,推动研发模式从“封闭式攻关”转向动态循环 [3] 开源创新影响 - 打破技术垄断“黑箱”,加速创新要素流动,为初创企业搭建技术和竞争力跃迁的阶梯 [2] - 颠覆传统技术竞争的零和博弈逻辑,催生多元主体协同进化的创新生态 [3] - 拓展技术迭代的时空边界,加快企业从技术追随者转变为生态构建者的步伐 [3] 开源创新给知识产权治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 机遇:丰富知识创新资源,为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更多研发素材和灵感,加速技术创新和迭代,企业可借此快速获取新技术并转化为知识产权,多样化治理模式提供新规则和思路 [4] - 挑战:现有知识产权治理体系难以适配开源创新的爆发式增长,知识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独占性存在冲突,开源软件广泛使用增加侵权风险,传统侵权监测机制无法应对“分布式创新网络” [4] 应对措施 - 制定和完善与开源创新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明确关键问题,提供法律支撑 [5] - 加快地方政府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角色从管理转向服务,推广服务理念 [5] - 构建支持开源创新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促进知识产权流转和商业化,推动高质量开源项目涌现 [5] - 企业采取开源、开放策略的同时,加强核心技术的商业秘密保护,探索“算法开源 + 专利保护”混合模式 [5] - 探索知识产权治理变革的中国方案,鼓励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国际开源社区,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开源创新全球治理规则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