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融资

搜索文档
反洗钱监管加码 10万元现金买黄金要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7-04 14:21
管理办法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明确境内贵金属和宝石现货交易商需履行反洗钱义务 [1] - 将大额交易报告起点金额从5万元提升至10万元(含等值外币),覆盖贵金属和宝石全产业链 [4] - 要求从业机构对单笔或日累计达10万元的现金交易开展客户尽职调查,并在5个工作日内提交大额交易报告 [4][5] 监管升级背景 - 贵金属和宝石行业因产品高价值、易流通及交易隐蔽性,常被用于洗钱和恐怖融资 [5] - 犯罪分子通过现金交易购买贵金属/宝石清洗非法资金,管理办法通过"了解你的客户"原则设置交易节点筛查网 [5] 监管措施细化 - 客户身份资料保存年限从通知的5年延长至10年,需登记姓名、证件号等基本信息 [6] - 实施差异化监管:对高风险机构强化措施,低风险机构可简化或豁免 [6] - 明确从业机构法律责任,对失职行为追责直至刑事处罚,并强调反洗钱信息保密义务 [6] 行业协同机制 - 建立行业反洗钱自律机制,由交易场所、自律组织等参与并接受央行指导 [7] - 鼓励集团内部信息共享,形成"自律+监管"双重防线 [7] - 要求加强内部培训,提升员工反洗钱执行能力,推动合规内控机制建设 [7] 银行风险提示动态 - 上海银行指出贵金属交易金额大、现金比例高,属国际公认洗钱高风险领域 [9] - 惠州农商行强调贵金属匿名性强、易变现,易被洗钱团伙利用 [10] - 工商银行淄博分行向商户普及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监测要点及洗钱危害案例 [10] 实施预期影响 - 管理办法8月1日实施,预计提升行业合规水平,有效防范洗钱风险 [10] - 从业机构需提前完善内控制度及员工培训,确保新规落地 [10]
现金购买贵金属、宝石超10万元需上报
搜狐财经· 2025-07-03 07:12
央行新规实施 - 央行发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自2025年8月1日起施行 [1][4] - 现金购买贵金属或宝石单笔或日累计超10万元人民币需上报,从业机构需在5个工作日内提交大额交易报告 [3][8] - 贵金属包括黄金、白银、铂金等及其制品,宝石涵盖钻石、玉石等天然宝石原材料及首饰 [5] 反洗钱监管框架 - 从业机构需建立反洗钱内控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开展洗钱风险评估(最长周期3年) [6] - 客户尽职调查需在交易前或交易后完成,重点针对10万元以上现金交易或可疑交易 [5][6] - 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需保存至少10年,发现恐怖组织名单等三类主体需立即停止服务 [8] 国际金价走势 - 2025年上半年伦敦现货黄金价格累计上涨25.7%,创2007年以来最大半年涨幅 [9] - 金价4月冲高至3500美元/盎司历史高位,5月进入震荡区间(3200-3400美元/盎司) [9] - 95%受访央行计划未来12个月增持黄金,43%央行明确将增加黄金储备 [10] 黄金市场驱动因素 - 避险需求、美元走弱及央行购金潮支撑金价,下半年或维持震荡上行 [9][11] - 美联储降息预期可能进一步推动金价上涨 [11] - 地缘冲突和美元信用风险加剧促使央行强化黄金储备布局 [9][10]
现金买黄金超10万元将需上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12:21
央行新规核心内容 - 2025年8月1日起实施《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要求单笔或日累计现金交易超10万元(含等值外币)需在5个工作日内提交大额交易报告[3][6] - 监管范围覆盖黄金、白银、铂金及其制品,以及钻石、玉石等天然宝石的原材料及首饰[6] - 适用机构包括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国黄金协会、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上海钻石交易所等会员单位[6] 监管重点与执行要求 - 从业机构需在交易前或交易后完成客户尽职调查,对高风险交易(如10万元以上现金交易、可疑洗钱行为等)强化身份核验[7] - 采取风险差异化策略:高风险机构强化监管,低风险机构可简化流程,行业自律组织需建立风险评估等十大职责体系[7] - 要求建立反洗钱内控制度,配备专业人员,每3年至少开展一次洗钱风险评估,重大变化需及时更新[7][8] 数据保存与报告机制 - 大额现金交易报告需在交易发生后5个工作日内提交,可疑交易无论金额大小均需及时上报[10] - 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期限至少10年,对恐怖组织名单等三类主体需立即停止服务并限制资金转移[9][10] 行业风险特征 - 贵金属交易存在金额大、现金比例高的特点,国际社会普遍视为洗钱高风险领域[6] - 可疑交易特征包括:客户资金异常波动、短期频繁交易后销户、实物出入库数量异常、不合理价位成交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