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息差管控
icon
搜索文档
这家银行周末办息差比拼大赛!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8 10:09
银行业息差整体状况 - 上半年42家A股上市银行净息差最高值为2.58%(常熟银行),最低值为1.08%(厦门银行)[5] - 仅3家银行净息差逆势上行:西安银行(1.7%,同比上升49BP)、重庆银行、齐鲁银行[5] - 18家银行净息差下降超10BP,其中紫金银行和长沙银行降幅达24BP[5] - 行业息差降幅呈现边际收窄趋势,28家银行净息差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6] 银行个体表现对比 - 净息差排名前三:常熟银行(2.58%)、招商银行、长沙银行[2] - 净息差排名后三:紫金银行、上海银行、厦门银行(1.08%)[2] - 瑞丰银行净息差1.46%,同比下降8BP,在10家上市农商行中排名第五[4] - 瑞丰银行上半年营收22.59亿元(增速3.91%),归母净利润8.9亿元(增速5.59%)[4] 息差管控措施 - 瑞丰银行召开2025年息差管控案例比拼大赛,总行、中层与基层共同参与[3][4] - 存款利率下调与负债结构优化成为重要手段,重点推动存款活期化[7][8] - 西安银行通过压降存款付息率及信贷投放增加,带动利息净收入同比增近60%[5] 负债结构分析 - 招商银行活期存款占比51.03%,为行业最高[7] - 13家银行定期存款占比超70%,其中重庆银行(78.54%)和渝农商行(75.66%)居前[8] - 瑞丰银行、浙商银行、长沙银行定期存款占比较去年末提升超5个百分点[8] - 西安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定存占比下降超5个百分点,活期存款占比显著提升[8] 未来趋势展望 - 贷款和存款定价仍有下行空间,重定价效应将逐步释放[8] - 中金公司认为负债成本改善取决于存款活期化趋势,资本市场活跃度可能推动息差企稳回升[9] - 不考虑新LPR下调情况下,后续环境更有利于息差稳定[8]
这家银行周末办息差比拼大赛!
第一财经· 2025-09-08 10:06
银行业息差整体表现 - 42家A股上市银行净息差最高值为常熟银行2.58% 最低值为厦门银行1.08% [2][7] - 仅西安银行 重庆银行 齐鲁银行3家银行净息差实现逆势上行 民生银行与去年持平 [2][7] - 18家银行净息差下降超过10BP 其中紫金银行和长沙银行降幅达24BP [7] - 行业息差降幅呈现边际收窄趋势 28家银行净息差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 [8] 银行个体息差管控案例 - 瑞丰银行召开2025年息差管控案例比拼大赛 16家单位展示优秀案例 [3][4] - 瑞丰银行上半年净息差1.46% 较去年下降4BP 在10家上市农商行中排名第五 [5] - 西安银行净息差1.7% 较去年大幅上行34BP 主要得益于存款付息率压降和信贷投放增加 [7] - 长沙银行净息差下降主要受LPR下调 重定价及存款定期化影响 [8] 负债结构对息差影响 - 招商银行活期存款占比51.03% 为上市银行中最高 [10] - 重庆银行和渝农商行定期存款占比分别达78.54%和75.66% [10] - 30家银行定期存款占比较去年末提升 其中瑞丰银行 浙商银行 长沙银行定存占比提升超5个百分点 [11] - 西安银行 华夏银行 宁波银行定存占比降幅超5个百分点 活期存款占比显著提升 [11] 未来息差管控方向 - 存款和贷款利率仍有下降空间 资产负债结构调控和定价"反内卷"成为重要方向 [2][11] - 中金公司认为负债成本改善取决于存款活期化趋势 若资本市场活跃有望扭转定期化趋势 [11] - 不考虑新LPR下调情况下 越往后越有利于息差稳定 [11]
谈“息差管控”“反内卷”“可转债转股”,兴业银行业绩发布会高管回应这些话题!
中国基金报· 2025-08-30 17:11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净利润431.41亿元 同比增长0.21% 增速由负转正[2] - 营收1104.58亿元 同比下降2.29% 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29个百分点[2] - 净息差1.75% 较2024年下降7个基点 符合年初下降10个基点的预测范围[3] - 利息净收入737亿元 同比下降1.5% 与同业水平相当[3] - 手续费佣金净收入实现正增长 其他非息净收入降幅收窄[3] 资产负债 - 总资产10.61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01%[2] - 零售存款余额1.72万亿元 上半年增长1483亿元 股份行排名第二[6] - 企金贷款(不含票据)增长2271亿元 绿色/科技/制造业贷款分别多增393亿/215亿/522亿元[6] - 交易型客户带动零售结算性存款占比达37.65% 同比提升1.73个百分点[6]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1.08% 与一季度持平 拨备覆盖率228.54%[2] - 房地产新发生不良同比下降45.72% 信用卡不良下降7.5% 政府融资平台无新发生不良[5] - 新发生不良峰值已过 全年不良规模预计同比下降[5] - 房地产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211.53亿元 政府融资平台敞口下降289.01亿元[6] 战略部署 - 通过2700亿元定期存款到期重置 预计释放15亿元营收优化空间[3] - 同业付息率下降47个基点 若利率稳定可再释放10亿元营收[4] - "反内卷"政策缓解资产收益下行压力 推动金融资源向高端制造和绿色经济倾斜[7][8] - 全年净息差降幅控制在10BP以内 利息净收入降幅预计收窄[3] 资本管理 - 福建省财政厅86.44亿元可转债全额转股 剩余余额413.52亿元[9] - 股价22.41元/股高于转股价格21.19元 距强制赎回价有23%空间[9] - 静态股息率4.66% 位列国股行前三分之一 PB估值0.62处于后三分之一[9] - 去年分红率首次突破30% 位列股份行第二位 将推动中期分红[9]
谈“息差管控”“反内卷”“可转债转股”,兴业银行业绩发布会高管回应这些话题!
中国基金报· 2025-08-30 17:05
核心业绩表现 - 总资产达10.6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1% [2] - 实现营收1104.58亿元,同比下降2.2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29个百分点 [2] - 净利润431.41亿元,同比增长0.21%,增速较一季度由负转正 [2] 盈利能力修复驱动因素 - 净息差1.75%,较2024年下降7个基点,符合年初预测范围 [5] - 利息净收入737亿元,同比下降1.5%,降幅与同业相当 [5] - 手续费佣金净收入实现正增长,其他非息收入降幅收窄 [5] - 风险成本和管理成本下降 [5] 资产质量状况 - 不良贷款率1.08%,与一季度持平 [3] - 拨备覆盖率228.54% [3] - 新发生不良峰值已过,三大风险领域转向收敛 [8] - 对公房地产新发生不良同比下降45.72%,信用卡不良下降7.5% [9]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无新发生不良 [9] 负债与息差管理策略 - 预计全年净息差降幅控制在10BP以内,利息净收入降幅收窄 [6] - 下半年2700亿元定期存款到期,平均付息率3.34%,重置后可释放15亿元营收 [6] - 同业付息率较2024年下降47BP,利率重置后可释放10亿元营收 [6] 贷款结构调整 - 零售存款增长1483亿元至1.72万亿元,股份行排名第二 [10] - 交易型客户带动结算性存款占比达37.65%,同比提升1.73个百分点 [10] - 企金贷款增长2271亿元,绿色/科技/制造业贷款分别多增393/215/522亿元 [10] - 房地产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211.53亿元 [10]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敞口下降289.01亿元 [10] 政策环境影响 - "反内卷"政策缓解资产收益下行压力,恶意竞争现象减少 [12] - 政策推动金融资源向高端制造和绿色经济倾斜 [12] - 短期可能推升部分领域贷款违约风险,长期优化银行资产结构 [12] 可转债与股东信心 - 福建省财政厅86.44亿元可转债全额转股,剩余余额413.52亿元 [14] - 股价22.41元/股高于转股价21.19元/股,距强制赎回价有23%空间 [14] - 静态股息率4.66%居国股行前三分之一,PB估值0.62居后三分之一 [14] - 将推动中期分红并优化股东结构 [14]
厦门银行行长吴昕颢:2025年一季度存贷均有增长,预计全年业绩有望逐步企稳回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7 15:12
发展战略 - 公司正在构建"2+3"五年发展战略规划,短期聚焦细分市场、息差管控和客户经营,中长期推动人才、科技、机制和文化赋能 [1] - 短期目标包括资产端稳步上量、负债端做稳做实,提高传统商行业务占比,持续提升金融市场条线盈利能力 [1] - 中长期将通过四大赋能推动发展,包括人才赋能、科技赋能、机制赋能和文化赋能 [1] 财务表现 - 2024年末总资产突破4000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7.6亿元,归母净利润25.9亿元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2.14亿元,归母净利润6.5亿元,盈利指标有所波动 [3] - 一季度传统业务存贷款首次实现增长,存款总额增长3.4%,一般贷款规模增长2.8%,客户存款同比多增211.99亿元 [4] 息差管理 - 息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70%以上,是驱动营收增长的关键 [2] - 2024年净息差降幅明显收窄,通过压降低息票据规模(日均规模下降12.62%)和压降存款成本(平均付息率下降9BP)实现 [2] - 2025年一季度存款成本率同比下降30BP,较去年全年下降23BP,息差降幅在收窄 [2] - 预计2025年全年息差会企稳,甚至会有改善空间 [2] 业务发展 - 对公贷款利差最高,2025年后三个季度将继续加大对公一般贷款增量 [4] - 2025年上半年对公信贷投放有望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4] - 两岸金融业务持续快速增长,2024年台企客户数增长近20%,台胞客户数增长17% [7] - 台企客户占比7.9%但贡献12.4%的对公存款,台胞客户占比2.8%但贡献5.1%的零售存款余额 [7] 资产质量 - 2024年末不良贷款余额15.1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0.90亿元,不良贷款率0.74%,下降0.02个百分点 [5] - 房地产行业企业贷款不良率已实现全面清零 [5] - 信贷资产质量呈现"总体可控、局部承压"态势 [5] - 个人经营贷款风险有所上升但抵押贷款占比98%以上,最终损失率不高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