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战略重构
icon
搜索文档
美敦力高层大换血!两大核心业务同步换帅
思宇MedTech· 2025-05-26 17:06
公司人事调整 - 美敦力宣布心血管与颅脑脊柱疗法(CST)两大核心业务部门人事调整:服务公司超过20年的高管Sean Salmon将于2025年9月离任,由Skip Kiil接任,同时Michael Carter升任CST业务负责人 [1][2] - Sean Salmon自2004年加入美敦力,曾长期负责心血管与糖尿病板块,是Micra无导线起搏器、TAVR系统等项目的重要推动者,自2022年起专注领导心血管业务 [2] - 接替者Skip Kiil此前为CST总裁,主导推进AiBLE数字生态系统与Medicrea整合,擅长高技术产品的商业化与全球推广 [4] - Michael Carter从脊柱与生物制剂业务线晋升,出任CST业务总裁,熟悉Mazor X手术机器人、StealthStation导航等产品运营逻辑 [6] 业务表现与挑战 - 美敦力2025财年营收达335亿美元,同比增长3.6%,净利润46.6亿美元 [8] - 心血管板块收入124.8亿美元,同比增长6.3%,PulseSelect、Harmony TPV、Micra等产品持续推进,Affera与HeartFlow等并购增强电生理及影像能力 [11] - 神经科学板块(含CST)收入98.5亿美元,同比增长5%,Mazor机器人、智能植入系统、脊髓刺激器等推动术式升级 [11] - 心血管业务技术周期长,2024年增长动能有所放缓,下一阶段需提升推广效率与全球放量 [11] - CST业务处于"机器人+数字系统"的深水区,需整合产品线与术式标准化,打通从影像、导航到植入的全链条路径 [11] 战略调整与未来规划 - 美敦力启动糖尿病板块剥离计划,预计18个月内完成独立上市,该板块2025财年营收27.6亿美元,有机增长11.5%,连续六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 [9] - 公司选择聚焦心血管与神经科学两大主航道,通过组织调整增强内生执行力,重构增长引擎 [9] - 人事调整显示公司对内部人才梯队与板块战略节奏的精准掌控,新任负责人均具有从"技术平台"到"商业落地"的转化经验 [6][8] 行业大会动态 - 思宇年度活动包括首届全球眼科大会、首届全球骨科大会、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 [1] - 即将召开的大会包括:2025年6月12日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2025年7月17日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2025年9月4-5日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1][10]
极氪退市换吉利 “合一”,吉利重构资本版图
晚点LatePost· 2025-05-22 13:45
战略调整背景 - 吉利在5月初宣布回归"一个吉利"战略,对年初提出的"两横七纵"战略中"两横"汽车业务主体进行框架大调整[3] - 调整反映原定战略目标与落地情况存在出入,需根据实际策略结果进行战略重构[3] - 战略重构的代价包括时间成本、资源投入以及吉利汽车股权被稀释的风险[5] 原"两横"战略设计 - 2024年初战略目标设定为2027年实现整车销量超500万辆,形成吉利汽车集团和极氪科技集团两大上市主体并行结构[6] - 极氪整合领克是战略核心,但极氪长期处于负债经营状态(2024年底资产327亿元/负债428亿元,所有者权益-101亿元)[6] - 合并领克可优化极氪资产结构(领克2024上半年资产460亿元/负债393亿元),预计合并后年营收达千亿规模并实现扭亏[7][8] 会计准则差异影响 - 极氪采用市场法以90亿现金并购领克50%股权,预计产生64.7亿元收益,但会计政策变更为权益结合法后按账面价值入账[9] - 美股准则下合并后极氪净资产-142亿元(较合并前扩大41亿元),港股准则下净资产162亿元,差异主要来自无形资产处理[15][16] - 2025Q1美股报表显示极氪净资产-250亿元(新增借款120亿元),港股报表则呈现权益为正和扭亏为盈[16] 资本市场反应 - 2024年11月宣布收购后极氪股价大跌,反映市场对举债收购和股东利益冲突的担忧[20] - 2025年3月美股合并财务资料公布后股价再次下跌,5月私有化建议推动股价突破报价高位[24] - 私有化方案涉及185亿元股权价值,若全换股将稀释吉利系持股比例从41.38%降至37.6%[25] 战略重构逻辑 - "一个吉利"战略下极氪将变为吉利汽车下属事业群,通过港股回归快速优化财务指标[21] - 私有化可消除关联交易、精简冗余部门,实现降本增效,但需承担26亿美元私有化对价[23] - 战略快速转向展示管理层应变能力,为应对行业激烈竞争提供组织保障[26]